书城旅游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6967000000038

第38章 遇见最美的中国·山东旅游(9)

◆滨州

滨州地区地处黄河下游,鲁北平原。辖博兴、邹平、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和滨州六县一市。滨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不断出土问世。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家孙武是惠民县人士,他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堪称惊世之作。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王薄,在邹平县雕窝峪首举义旗,成了隋王朝的掘墓人。明初农民起义领袖唐塞儿,滨州市人,她揭竿而起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汉孝子董永的故乡就是位于小清河畔的博兴县。宋朝的范仲淹,就学苦读的醴泉寺就在邹平的长白山中。在现代史上,滨州地区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渤海根据地。这里的人民继承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著名的山东吕剧就发源于博兴县支脉河畔刘官村一带,具有七百年历史的滨县民间剪纸和起源于元朝的胡集灯节书会等民间艺术也久负盛名。滨州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南部山区连绵起伏,东北沿海滩涂辽阔,内陆腹地一马平川,大小湖泊、坑塘星罗棋布,十几条河流穿境入海。较大的山峦和湖泊有邹平的长白山、黄山、博兴的马踏湖;著名的河流除黄河外,还有小清河、徒骇河等。由于地貌类型的多样性,构成了滨州农林牧副渔五业和农作物种类齐全的农业结构,形成了秀丽多姿的自然地理环境。滨州地区土地辽阔,气候温和,山海齐备,土特产种类繁多。芦苇编织的苇席、苇笠、筐篮和各种工艺品,不霉不蛀,耐摔耐磨;用草蒲编织的草鞋、拖鞋、地毯、茶垫等日用品,轻盈美观、经久耐用;用腊杆制作的家具古朴典雅,腊杆蒸熟去皮后晶莹透亮,如牙似玉,又有牙腊家具之称。这些苇蒲、柳编制品和腊杆家具已畅销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阳信鸭梨、无棣小枣、邹平山楂等也远近闻名。

◆雕窝峪

雕窝峪位于邹平县青阳镇西阿陀村南5华里处,深邃宽阔的山谷长达3华里。青阳镇自1993年起,对峪中王薄起义旧址进行综合开发后,形成了自然、人文、庙文化三大景观。自然景观:雕窝峪系隋末(公元611年)第一次农民起义遗址,山谷深邃奇险,风景十分奇特。雕窝峪三面皆与高山相连,唯西北角有东西宽20余米的峪口-石门。传说石门为王薄起义时所建造,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石门东、西各有“古石墙”(亦名石城墙),随山势向两边延伸,高约2丈,长各约2华里。进石门即听到水声潺潺,不见水影,西南方有一山涧,乱石蹲踞,水从石底默默穿行,故名“潜龙涧”。峪北山之西首为九顶峰,奇险怪异,峭壁流滴,汇成山河与浒水相连。接九顶峰而东野花遍布,棘草丛生,向阳花开早适春,世称“迎春岭”。东岭山顶,巨石集束倾斜,耸立峰巅,远望形似莲花怒放,人称莲花台(亦名莲花峰)。峪南山之巅有东、西两巨石相对,形似门洞,世称“天门”。据说碧霞元君去“泰山奶奶家”必过此门。天门向西有流峪瀑布。夏天山洪暴发直泻而下,水势汹涌,如万马奔腾,在十余里外的青阳镇即闻其惊天动地的轰鸣,看到千仞白练,宛如“银河落九天”之奇观。峪北下首的三角地有一泉井,世称“美井”。美井水甘美异常,久旱不涸,供游人饮用,众游客汲水回家奉为神水,可消炎祛病。此美井之水经过大东南峪,山上的药材百余种,其药根部经水润而下,渗于井内,水中含有多种药物元素,故有消炎祛病之功效。由美井而上,东南峪中平坦之处突兀树立着约二丈高的一石柱,形似一巨笔倒立,故称“笔尖石”。人文景观:青阳镇根据雕窝峪自然景观和特殊的意境,1993年恢复了王薄起义遗址,从石门到碧霞祠3里多长的峪中,建造了雕塑“王薄亭和王薄像”,并书写了各种体裁的斗方大字,雕刻在不同位置的悬崖、峭壁上,供游人雅赏、观光。其中有石门横额“雕窝峪石门”与对联,上联:清泉石流自生趣,下联:松风林海别有天,皆为楷书;“潜龙涧”为隶书;“点将台”为楷书;“除暴安良杀富济贫”为篆书;“龙潭”为楷书;“天开胜景”为隶书;“梁邹山河领风骚”为行楷;“九顶峰”为楷书;“迎春岭”为楷书;“峰回路转”为行书;“卧佛石”为行楷;“曲径通幽”为行楷;“王薄兵粮处”为隶书;;“碧霞崖”为行楷。“庙文化”:雕窝峪建有“文昌阁”、“山神庙”、“碧霞祠”。“碧霞祠”包括“山门”、“送神娘娘”、“运粮姑”、“眼光奶奶”、“玉皇阁”等,在碧霞行宫内有明万历和清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各年代和是年的各种新旧碑记石刻10余通矗立其中。1993年雕窝峪恢复山会,时间定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此前一周时间为会期,九月初九为最后一天。山会期间,聘请知名剧团在此演出助兴,地方小吃别具特色,旅游者络绎不绝。雕窝峪风景秀丽,每年有十几万游客到此旅游观光。

◆丁公遗址

丁公遗址位于邹平县苑城乡丁公村东,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在遗址中发现大量龙山文化及岳石文化遗物。所采集的文物标本除蚌器外,主要有石铲、磨制石斧等石器,还有骨簇、骨针及具有龙山文化典型特征的蛋壳陶片。陶器中有小陶罐,为泥质灰陶,鼓腹,颈部有一弦纹,口径5.2厘米,腹径8厘米。还有陶瓮残片,为泥质灰陶。细绳纹并附加堆纹。尤为珍贵的是黑陶鬼脸式鼎腿、猪嘴鼎腿等。经考证,为典型的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遗存。以上类型的陶器在滨州地区内是首次发现,对研究古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该遗址1984年被邹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经山东省文物管理局批准,又被定为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邹平工作站。1988年山东大学投资建立了1850平方米的三层考古楼,陈列文物1000多件。丁公遗址是重要的史前遗址,被列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近几年,省内外各界人士到此参观者不断,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将此作为专业教学和科研实习之地。

◆范公祠

范公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享堂。地处邹平县境内长山城南,孝妇河畔的河南村。范公祠建筑清新幽雅,肃穆巍然。据《长山县志》记载,该祠始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年),系邑人知县韩泽倡议并主持修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此间历经朝代更替,时坏时修,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距今也已130多年。范公祠坐北面南,分前后两院,前院为大殿,后院为享殿。大殿采用歇山式建筑,灰砖青瓦,斗拱飞檐,殿内塑有范公坐像,大殿前东西两侧,各植银杏1株,高达10丈。院内还有古槐3株,其中一株树老干空,老干内又生出一株新槐,枝叶繁茂,蔚为奇观,人称“怀中抱子”。享殿雕梁画栋,茂林修竹,清静幽雅。殿下有匾额两块,一为“长白书院”,一为“菜根味舍”。范化祠左右分立两碑,左书“先忧”,右书“后乐”,门的两边对联是“宰相出山中,划粥埋金,二十年长白栖身,看齐右乡贤,依然是苏州谱系;秀才任天下,先忧后乐,三百载翰卿著绩,问济南名士,有谁继江左风流。”对范仲淹一生的经历和业绩作了全面的概括和评价。范公祠历经沦桑,历900余年而不衰,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长山镇政府投资10万元对大殿两院进行了修葺,再现祠堂当年风采,对弘扬范公“先忧后乐”思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范公祠位于长山镇驻地,吃、住、行很方便,游、购、娱条件很好。如到范公祠可从周村火车站下火车乘公交车直达,亦可在济青路长山下路口下车即到。游览时间每年四季均可。范公祠所在地盛产长山山药,是邹平著名土特产品,其特点块大粗直,产量高、肉细、质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亦可入药。产品畅销日本、荷兰和美国市场。

◆海丰塔

海丰塔,史称唐塔,原名大觉寺塔,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碑记为“尉迟敬德监建”,距今已1300多年。原塔为八角密檐式砖石结构,青砖到顶,飞檐挑角,角系铜铃,塔身13级,第一级南北各一门,其上每一级一南门,顶有相轮,全塔高约36米。明代维修时,吏部尚书杨巍撰有《重修大觉寺宝塔》,并刻石竖碑。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元月地震,大觉寺塔裂;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五月地震,塔圯其半,1957年,因塔身破损严重,有倒塌之虞,报省批准,将地表以上塔身拆毁。1991年6月,无棣县委、县政府决定重建海丰塔,同年7月12日破土动工,1992年9月竣工。新建海丰塔,位置在唐塔旧址以北50米处。新塔为八角楼阁式,共13级,高42米。塔身为框架式结构,中心及八个角共9根水泥柱,外表砌大青砖,既古朴典雅又坚固耐久,既保持了唐塔的风貌,又在建筑结构上有所创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先生为海丰塔亲自写下对联“海裕无双邑,丰余第一州”;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欣然挥毫题写了“海丰塔”塔匾。海丰塔是无棣灿烂文化的象征,有关她的传说颇多。流传较广的有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锔塔,刘庸蜜枣戏何珅智修海丰塔等等。其中最盛传的当属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的传说。相传,文殊菩萨在五台山讲经说法,当时的五台山沟无泉水,山不披绿,天罕飞禽,地绝走兽,文殊菩萨生普救之心,便想借东海之水,消五台山之热,让荒山青青,沟涧溪泉,松木葱葱,花果芳香。于是,文殊菩萨来至东海,向龙王借了“清凉石”,回五台山途中,路过古邑棣城,顿觉和风微拂,丽日映照,瀛瀛之州,百鸟围翔,花香袭人,一种飘然入仙之感,遂落坐歇息。心想:这里虽不是名山大川,也是佛家之佳境胜地,何不将舍利子置于土中,以感念佛祖之恩德,领略这里的秀丽风光。随之取舍利子观音,口念咒语,风沙起处,将舍利子埋入地下。唐朝贞观年间,佛教盛传,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的说法传到京都长安,唐太宗亲派尉迟公为督办,在无棣修建唐塔。有民谚曰“沧州狮子,海丰塔,东光县的铁菩萨”,此亦被誉为冀鲁三胜。

◆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

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是经林业部批准,于1992年9月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邹平县境内,地处邹平县与章丘县交界处,系长白山脉,白云山系,地形复杂多变,山势陡峭险峻,沟谷曲折狭长,悬崖绝壁较多,公园内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公园总面积480.1公顷,其中林业用地356公顷。森林公园成立后,邹平县政府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项目有:建设100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一座,硬化公路2.5公里;修建2000平方米停车场;建设160平方米公园办公室,建设三个景亭,随着旅游设施的日趋完善和公园对外宣传的不断加强。游人逐年增加,年内旅游人数达到10万人次。公园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一、自然景观:(1)地貌景观最高峰海拔728.8米,沟谷曲折幽长,景色多变,具有“幽”景特色;(2)森林景观:主要有刺槐林景观、侧柏林景观、麻栎林景观、天然灌丛景观、野生花草景观;(3)鸟类景观:公园内鸟类较多,有10目29科43属64种,其中灰喜鹊最为常见,有百余只的种群,具有很好的“动景”和“声景”效果;(4)水体景观:鹤伴山脉环抱汇水面积较大,淡水、瀑布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5)天象景观:鹤伴山的复杂地形形成了许多美丽的天象景观,日出夕照、云雾、雨雪在这片秀丽的山林中更有一番风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二、人文景观:有古迹遗址和传说,如鹤伴山名由来、仙石桥、御甲石屋、五龙泉等。这些传说依附于鹤伴山美丽的风景之中,更增添了鹤伴山的神奇色彩,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到森林公园交通便利,可从淄博市周村火车站乘车到达,也可从邹平县城坐公交车前往。有多处自然景观供人游览,有茂密的森林,有野兔、山鸡、穿山甲、百灵鸟等,亦有百余种名贵中药,游览的最佳季节是清明到国庆节期间。森林公园所在山区土特产丰富,有水杏、柿子、柿子饼、梨、苹果、纯天然荆花蜜、枣花蜜、山区煎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