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6967000000048

第48章 遇见最美的中国·陕西旅游(6)

◆三十九章杨贵妃墓

杨贵妃,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阳市)人,后迁至蒲州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小名玉环。其父杨玄湖。玉环早年丧母,其叔父将其养九她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原为唐玄宗李隆基十八于寿王李瑁妃。公元736年届惠妃死。唐玄宗将其召入宫中,为女官。在初次见玄宗时穿道士服。故号太真。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封为贵妃,受到玄宗宠爱,父、兄、姐妹皆因之显贵.堂兄杨国忠被封为宰相,操纵朝政,势倾天下,使唐政府政治腐败,国势渐微,天宝十五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陷洛阳,破潼关,京师震动。玄宗带杨贵妃逃往四川。途经马坡,以右彪武军大将军陈玄礼为首的随军将士,以杨贵妃和杨国忠倡乱误国,愤而杀死杨国忠,逼玄宗将杨贵妃缢死。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这一事件有生动细致的描写:“九重城翩烟尘生,干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死后即葬于马坡。

据文献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王朝军队收复长安,玄宗回来,曾密令人将杨贵妃迁葬。因此该墓究竟是原来的墓还是迁葬后的墓,或者是杨贵妃的衣冠冢,尚无确征。

现在的贵妃墓为一半坡上的小陵园,大门顶额横书“杨氏贵妃之墓”园内正面一座三间的仿古式献殿,过献殿即是墓冢,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砖。传说妇女用贵妃墓上的土搽脸,可去掉脸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细腻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称为“贵妃粉”,远近妇女争相以土搽脸,连外地游人也要带包墓上回去,于是墓堆越来越小,守墓人不断给墓堆添上,但不久又被人取光。为了保护坟墓,只好用青砖将其包砌。这样,人们就再也无法从墓上取上了。墓前有一碑楼,上刻:“唐玄宗贵妃杨氏墓”。游人至此读咏周围回廊上的古人诗作,可以明史,可以抒怀,当别有一番情趣。

现在,在贵妃墓后的半坡上,修了一亭,亭边用洁白的汉白玉雕了一尊高近3米的贵妃站像。她表情凝重,目光向着坡下。

◆天台山

天台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郊,面积约120平米千米,属秦岭山系。主峰天台莲花山海拔2198米。区内群峰竞秀,植被繁茂,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主要景点有莲花顶、道帽石、磊磊石、九龙泉、大散关、鸡峰插云、弥罗天云海、炎帝骨台寝殿、神农祠、老君顶、玄女洞等数十处。天台山有油松、华山松、连香木等多种树木、百余种观赏花木和60多种鸟兽。史载民传,天台山是炎帝出生、成长、创业和卒身的地方,是“神农之乡”,在中华民族发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有道教始祖老子李耳开始创教写经的传说。自古以来说是道家名山,是一处融文化古迹与自然风光为一体,具有观赏游览、历史文化和科学考察等多种价值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天台山,是陕西汉中地区的一座名山,距汉中市35公里。据《汉中府志》载:“天台山(南郑)县西北七十里,顶如平台,为县治之主山。旧记:山高数十里,中岩有飞泉数百尺,下为深潭,号佛子潭。前巍然高耸者为金炉峰,峰下有洞,深不可测。石磊磊层积如碑凌空,谓之石碑口。上脉坟起,如星罗列,谓之六谷堆,皆山中奇胜。”天台山形势险峻,景物奇特。清严如煤在《游天台山》一诗中曾有描述:“苍苍石围上峻峨,险道新盘上旧阿。地狭寺随峰石转,僧归身带野云多。”

天台山上有一座大庙,叫“天台寺”,修建于明万历年间,寺的主殿供有孙思邈坐像,故名“药王殿”,殿周围草木茂盛,山花烂漫、修竹葱葱。天台山气候独特。夜宿山中,若有风雨,多为夜雨朝晴,故有“天台夜雨”之说,为“汉中八景”之一。每年农历六月,山有庙会,香客云集,游入如织。

◆耀州窑遗址博物馆

耀州窑遗址,位于铜川市黄堡镇漆水河两岸,遗址区域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宋代有“十里窑场”之誉。

耀州窑以黄堡镇为代表,包括地坡、上店村、玉华宫及陈炉镇等窑在内。黄堡镇在宋代隶属耀州,所以我国文献记载中,把这里的瓷窑统称“耀州窑”,所烧瓷器叫“耀州瓷”。耀州窑以青瓷称著于世,在我国南北两大青瓷窑系中,耀州窑代表着北方青瓷艺术的最高成就。耀州瓷釉色苍翠、深沉、透亮,如冰似玉,造型古朴庄重,纹饰富丽多姿,构图严谨生动。耀州瓷的烧制起于东晋,勃兴于宋。今存宋德应侯碑详细地记载了耀州窑的烧造盛况。

黄堡镇是当地最早烧制瓷器的地方。唐宋时期,耀州瓷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远销东亚、西亚、东南亚、东非等,在许多国家的考古发掘中已获得了印证。

耀州瓷系列极为丰富,很多发现的瓷器堪称稀世珍宝,尤其是黑瓷塔式罐、唐三彩龙头构件、青釉雕花倒流壶等,可谓无价之宝。

北宋末期,金兵南犯,宋室南迁,黄河流域遭受严重破坏,黄堡镇亦难逃劫祸。至明弘治年间,十里窑场沦为荒丘瓦砾,遂之销声灭迹。

黄堡镇瓷失传后,继起者为立地、上店、陈炉各镇。

立地坡,在铜川东南20余公里,烧制史始于宋初,元初开始烧造青瓷,至清康熙雍正时,瓷业达至王鼎盛。立地坡所烧造的大缸大盆颇有名气,史载制品“每器可容粟三百石有奇”。

陈炉镇,位于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明代这里因“炉山不夜”而被列人同官(铜川旧称)八景之一。

◆柞水溶洞

柞水溶洞位于商洛地区柞水县城南17公里的石瓮乡,距西安165公里。

溶洞风景区包括佛爷洞、风洞、百神洞、天洞、云雾洞等百余个溶洞。这里自然环境灵秀典雅,景点多而集中,既有可与“瑶林仙境”媲美喀斯特溶洞群,又有山青水秀之风姿,是陕西省一处以溶洞和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区。

目前已发现溶洞115个,在已探明的17个溶洞中,具有吸引游人,景观绚丽多姿,可以开发利用的窑洞9个。目前佛爷洞、天洞、风洞、百神洞已对外开放。

佛爷洞,位于山腰,洞口高出公路100余米,由上、中、下三层和一个牛角状支洞组成。洞仙有5今天然大厅。洞内装有彩灯,各仲石乳、石笋、石柱、石瀑布在五颜六色的灯光下,绚丽多姿,如同仙境。

天洞与佛爷洞毗邻,为隧道式洞穴,小巧玲珑。洞内时而开阔,时而窄小。特别是洞壁的石花,小而多姿,朵朵相连、彩灯下似牡丹吐芳,如彩菊争艳。

风洞,是目前已发现的溶洞中最大的一个。据旧县志记载,此洞深约30公里,一日不能出。人能安全到达的部位距洞口8公里。洞内能容千人以上的大厅数十个。内栖息着成千上万只蝙蝠,一受惊吓,便展翅齐飞,声音之大,如雷贯耳。

与佛爷洞、风洞、天洞隔乾佑河相对,为3个突兀的尖峰,形成笔架状,叫笔架山。中间一峰又叫“对峰台”,山势峥嵘,四壁悬绝,巍峨壮丽。既像杭州的“飞来峰”,又似桂林的“独秀峰”,故有“西北奇峰”之称。溶洞区内,乾佑河环山流过,两岸青峰翠绿,满山青草如茵;河中卵石堆砌,砂子细洁如玉。是一处灵境胜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南湖风景区

陕西省南郑县南湖风景区,位于古城汉中西南十七公里的汉山北麓。这里,北依秦岭,南临巴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集北方的苍劲与南方的灵秀于一体,素有“西北明珠”之称,是休闲、度假、旅游的好去处。

南湖1955年6月5日建成,坝高26米,蓄水765万立方,水深23米,年产鲜鱼10万斤,灌溉农田3.3万亩。风景区方圆4.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109亩,525万株树木,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绿化了整个景区的七条沟,

八架山,六十八个山头。

景区沟岭幽深,水域曲折,山水翠绿,鸟鸣鱼跃,花卉四季争妍。意境开阔,山水环境,水碧山青,神工造化的自然美同巧夺天工的园林古建筑相结合,融碧水青山为一体,集天灵地秀于其内,自然生景,景中传神,目前已成为闻名遐迩的避暑旅游胜地。

南湖风景区是真山真水,美的自然、朴素而又真切,青山环抱,绿水相绕,亭台楼阁,天然成趣;湖风山色

尽在秀丽妩媚之中。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大自然的美丽同园林式的古建筑相结合,真可谓“融碧水青山为一体,集天灵地秀于其内”,增添了无尽的优雅与情趣。

游览南湖风景区最佳路线。进大门,过白玉桥,沿一百三十九级台阶登上坝顶,立即可见“一湖等水如明镜,四面青山似画屏”。再踏云梯,上狮子亭,更可览南湖全景。眺远山,云雾飘缈,峰巅微露,亭台楼阁,隐约可见;观平湖,波光粼粼,游船点点,山水交溶,意境深远。下九曲路,过迎水坝,穿林荫道至一号码头,乘机动船、豪华艇、快艇经水榭长廊,绕湖心岛,过百尺峡,由民乐庄码头上岸,观动物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游民乐园;步七仙鹤桥过百花园,奔神怡宫,赏陆游纪念馆,上琼花阁,左去揽月楼,直下白鹤厅,转钓鱼台,走莲花踏步,从湖心亭逾水路,抵中心码头。上南湖美食城,或品茶小憩,或尝地方风味。

◆揽月楼

南湖风景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有二级公路横贯其间,有电信信息塔、中国联通信息塔;有涉外二星级

宾馆——南湖宾馆,有4个会议室,10个酒吧,150个床位。南湖宾馆桑拿健身中心,让你洗去一身的疲惫。宾

馆-旁的“聚贤殿”,雕梁画柱,彩灯高悬,是朋友会聚,举行会议的地方。

南湖秀美在于山水交融,浑然一体。置身于其间,作诗诗兴发,绘画笔生花,观景兴致浓,留影处处佳。

随着建设的加快,旅游的发展,诚如陕西省著名书法家权剑琴先生所书:“五湖名千秋,唯独南湖幽,碧水映

仙境,犹如画中游“。这颗”西北明珠“将会焕发出更加光彩夺目的光芒。

◆古汉台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8米。公元前206年,农民战争一场风暴推翻了秦王朝后,项羽自恃功高,撕毁各路义军与楚怀王所定“先攻下咸阳者王之”的协定,将先拿下咸阳的刘邦封为汉王。刘邦忍辱屈就,率大军由子午道进驻汉中,夯土建成秦模式的高台宫廷——-即今天的古汉台,并用张良计火烧由关中进入汉中的所有栈道,以示他已很满足当汉王了,不会再北上与项羽争天下,来麻痹项羽,打消项羽对他的戒备心理。刘邦以汉台为宫廷,以汉中为根基,在汉中习兵练武,广纳贤才,破格提拔“胯下之徒”韩信为汉大将军,并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打项羽个无备,出奇制胜拿下三秦。

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清代的陈毓彩有诗云“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当日宫廷湮没迹,此时郡国有仁人。”

自汉而降,汉台便成为汉中府署官员祭奠和游乐的场所,代有修葺。现耸立于台北端的望江楼,始建于南宋。宋代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府署东北隅有“天汉楼”,即望江楼的初称。物换景移,几经兴衰,如今的望江楼,更给人一中庄严隆重之感,它以其别致的造型,巍巍的风姿,早已成为汉中古城的标志性古建筑。登楼远眺,四面云山,如展画卷;俯视城区,楼台林立;环顾庭院,古树修篁,花木掩映。登此楼,使人心旷神怡,追往抚今,感慨万千。

望江楼正南,昔建有桂荫堂,现有古汉桂数株,每逢中秋佳节,香飘四溢,成为汉中城内寻香访桂之处。再南有明代修建的镜吾池、洗心亭。楼东侧的石马,风格古朴,是人们评论三国蜀将魏延千秋的幸存之物。亭阁内造型精美的铜钟,是明代汉中瑞王府的遗物。凝视铜钟,耳边似乎回荡着护国禅林里悠扬的晨钟暮鼓,素有汉中八景之一的“月台苍玉”,是楚汉时期的古物,也是汉台现存的最早的石雕作品,或谓“刘邦上马石”、“试剑石”,或谓“石鼓”、“宫廷柱础”。

◆桂荫堂

古汉台如今是汉中市博物馆所在地,台内古树繁茂、修竹参差、亭榭遥相,杂以碧池内繁盛的荷叶,竟有江南水乡之感。

博物馆的精华所在是“汉魏石门十三品”陈列室。它们属于国内外久负盛名的汉魏摩崖刻石,被喻为“国之瑰宝”、“书法宝库”。这批摩崖刻石的文字内容对研究我国交通、水利、科技、书法艺术的发展,尤其是研究汉隶演变,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弥补了史书的缺漏,校正了史书的讹传,堪称是一部重要的石刻文献,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东汉镌刻的《襵君开通褒斜道》与《石门颂》摩崖为一级中的甲品,更体现了《石门十三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