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6967000000005

第5章 遇见最美的中国·四川旅游(5)

◆木格错景区

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县北部境内,属贡嘎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由木格沟、木格错海等景点组成,距康定城26公里。木格错是一处观赏湖泊森林、草原、叠瀑、花卉自然景观及水上游乐、热泉沐浴等多功能的景区。景区长约25公里,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木格错风景迷人,温泉、湖泊、原始森林、杜鹃花林、关门石奇峰怪石和长达8公里的叠瀑构成了绝妙的景观。沟内有温泉4处,尤以“药池”水温高达80度,对治疗皮肤病、神经性疾病有较好疗效。吊海子(湖泊)由原始森林和草坪环绕,湖泊一端从湖底喷出的热泉与湖水混合,可供游人沐浴。木格错海是一个较大的高原湖泊,湖面积约3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70多米。湖的三面由松树、杉树、高山柳和杜鹃树所环抱,一面连接广阔坦荡的塔公草原,夏秋季节,杜鹃花盛开,湖中野鸭成群,风景秀丽,环境古朴优雅。湖周林间和山峦上盘羊,熊、麝、狼、马鸡、松鸡等野生动物数量繁多。这里生态环境很好,水质未受污染,森林植被茂密。

◆折多河峡谷

折多河峡谷集中于康定到泸定之间。折多河发源于康定县境内的折多山,从西向东流经康定城到泸定瓦斯沟入大渡河,长39公里,落差2120米,河道曲折,河水汹涌,飞浪击石,珠沫飞溅,遇阳光照耀时,宛如节日的礼花,闪射出七彩光芒,蔚为奇观。峡谷两侧崖峰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或像石笋插天,或像神女招手,古人有赞:“山川奇险,骇目惊心。怪石危峰,悬空欲坠;河流迅急,尤异寻常;水石相击,飞涛怒吼,如白龙妖娇腾空直下,几疑身到银河,极宇宙之奇观矣”。

◆广元简介

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的衔接处。这里山高谷深,北连秦岭,南接剑门,自古即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她素以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文化古迹众多著称,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女皇-武则天的出生地。广元自然资源丰富,是四川的林业、珍稀动物保护基地,也曾是川陕苏区老革命根据地。宏伟多姿的剑门蜀道旅游线横贯市境。这里气候宜人,北部冬寒夏凉,南部冬冷夏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且交通发达,公路铁路、航运都十分便利,是川陕两省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白龙湖景区

位于青川县和广元市中区境内,距广元市区60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白龙湖是一个即将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宝珠寺电站大坝建成蓄水后,将形成水域面积达62平方公里的湖泊,库容量为267亿立方米,平均水深545米。白龙湖地处龙门山与摩天岭两大山脉交汇处的低山峡谷地区,属嘉陵江水系上游白龙江支流;上游为九寨沟风景区,流域范围无城市污染,水质清澈,水域广阔,环境优美,是一个集湖泊、岛屿、山峦、森林、峡谷、溶洞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为一体的新景区。白龙湖周山峦叠翠,山势陡峭雄伟,湖岸线曲折蜿蜒,时现湖中湖、湖外湖,大湖连小湖,湖湖相通,变化无穷。湖区以阳平半岛为中心,分为各具特色的5个景区,其中湖心区面积14平方公里,水面开阔,湖水碧澄,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翠,山水相映成趣,景色壮观绮丽。此外,还有峡谷和溶洞景观,黄毛峡两岸奇峰突兀,赤壁摩天,飞瀑流泉,蔚为壮观,峡长2000多米。景区内有干龙洞等大小溶洞30余处,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景观丰富。白龙湖区是古代交通要冲,是秦汉时期入蜀古道,著名的金牛道、景谷道和阴平道交汇于此,为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许多古关、古道和文物古迹以及红军长征遗址等。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翠云廊

“翠云廊”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指的是位于四川广元、绵阳、南充境内纵横300里古驿道上的行道树群。这些被民间称为“张飞柏”、“皇柏”的古驿道树,树干巨大,千姿百态,昂首云天,像一条飞驶的绿色巨龙越山峦、跨沟壑,纵情遨游在剑门群山之间,被历代誉为蜀道奇观。中外专家考证认为,这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行道树,可与欧洲古罗马大道相媲美,堪称“世界珍宝”。

◆古栈道遗址

栈道一称阁道,又称栈阁。在广元市区北45公里朝天镇南北明月峡和清风峡中,濒嘉陵江东岸峭壁上。是古代川陕之间著名蜀道遗迹。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有不少描写,以唐李白的《蜀道难》最脍炙人口。栈道开凿始于先秦,《史记》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历代续有修葺。今阁道已废,岩壁上洞孔犹存。洞分上中下三层排列,中层孔洞用作插木桩,上铺木板以作行道,下层作支撑孔眼,上层用以搭篷蔽雨。每个洞孔约30厘米见方,深50厘米左右。远观栈道,宛若凌空廊阁,故又有云阁之称。

◆海灯武馆

位于江油市昌明河畔,与李白纪念馆隔河相望。由于现代著名高僧海灯法师生于江油重华镇,故在此地建立武馆。该馆成馆于1988年,集仿古轩、室、亭、榭、回廊和演武厅、练武场于一馆,布局谨严、气势、宏伟。该馆现由已逝世的海灯法师高徒执教,常年招收海内外学员,教授名扬海外的正宗少林武术,现已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专业、业余武术人才。

◆鹤鸣山

鹤鸣山又名塔子山,位于川陕公路剑阁县城郊。相传古代常有飞鹤栖鸣于此,道教创始人张陵在此跨鹤仙去而得名。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这里是张陵开创五斗米教的发祥地,是道教胜地中的魁首,被称为“道国仙都”。现山上开辟了鹤鸣山公园,复建了古代建筑风格和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亭、台、楼、阁,成为川北一大名胜。鹤鸣山山顶北端的文峰白塔,高21.7米,六层八面。第一层外围塔柱上雕有蟠龙图案,塔心中央有一块青石,石上雕有太极八卦图案,是川北唯一与道教有关的砖石混建塔。山顶处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石刻数10处,较有名的有道教造像石刻、《剑州重阳亭铭并序》碑和《大唐中兴颂》石刻,被公认为鹤鸣山石刻“三绝”。道教造像石刻开凿于唐宣宗年问,现存5龛(近年又有发现,传为18龛),61个不同人物造像。主雕“长生保命天尊”3座,浮雕4组。露天一躯“天尊”造像高1.91米,肩宽45厘米,发髻高绾,戴莲花冠,着道袍,登道履,面部饱满,神态安祥,体现“长生不老”的意境。其他“天尊”造像,线条简练。各龛均有形象各异的“十二神将”浮雕,龛台下刻有花纹、青狮、麒麟等吉祥物。唐代道教造像石窟能保留至今,为难得的文物珍品,1986年,这里的道教造像被选入《中国美术全集·四川石窟雕塑》卷,日本学者亦将这些造像编入《世界美术全集》里,可见这些造像的文物艺术价值之高。《剑州重阳亭铭并序》碑,刻于唐大中八年(854年),碑高1.9米,宽85厘米,小篆刻题共415字,末行刻有“大中八年九月大学博士河内李商隐撰。”

◆鹤鸣山道教造像

位于剑阁县城东1里鹤鸣山。鹤鸣山又名东山,相传道教始祖张道陵学道于此。山上有道教造像数十尊,一尊露天,余皆刻于龛内。露天一尊为圆雕立体像,头上有髻,面颐丰满,形象古朴。造像以高2米的长生保命天尊像为代表作,足穿道靴,身着宽领大袖道袍,神态肃穆,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造。另有浮雕甲胄武士像多组,每组五、六身,两眼圆睁,姿态雄伟。山上古有重阳亭建于唐大中八年(854年),后圮,今亭为后人修复。石壁间有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碑侧有明剑州知州李壁跋,简述重立此碑之经过。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石刻,是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隆庆府通判吴盱从语溪拓来翻刻。明万历十年(1582年)剑州知事陆宗凯,见文字风化模糊,又依旧刻加深,恢复宋刻旧观。

◆皇泽寺

位于广元市西嘉陵江西岸、乌尤山麓。背依悬岩,下瞰江流,颇具巴山蜀水之秀。旧名乌奴寺,亦称川主庙,因武则天出生于广元,后人改名皇泽寺。今寺为清代建筑,有大佛楼、则天殿、小南海、五佛亭、吕祖阁等。布局错落有致,气势巍峨。则天殿有后蜀广政二十二年(959年)石碑,正面题“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后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文曰:“天后武氏其人也,事具实录,此不备书,贞观时,父士寻为都督于是州,始生后焉。”碑后刻庙基界,有“则天坝白沙里”字样(则天坝即今广元上西坝人殿内存有武后石像,作比丘尼状。寺有郭沫若题“广元皇泽寺”石碑和对联。至今每逢农历正月二十三日乡人均喜来此“游河湾”,相传此日为武则天生辰。

◆皇泽寺摩崖造像

位于广元市区西约1公里皇泽寺后岩壁上。现存石窟和摩崖24处,造像千余尊。为南北朝及隋、唐、来等不同时期的石刻。龛窟形制和造像风格也不一样。主要石刻有中心柱窟、大佛楼石窟、五佛亭石龛、则天殿石龛等。中心柱窟,又名支提式窟,约9立方米,中立经塔石柱,三壁凿龛,龛楣蛟龙蜿蜒,造像古朴庄重;壁上浮雕千佛,玲珑精致。其造像特征,似为北周艺术风格。大佛楼石窟为最大的窟,大佛高约6米,雄伟庄严,二侍者虔诚肃穆、二菩萨像面颐丰满,衣纹飘洒,力士、天正像雄伟健劲。窟后天龙八部,形象特殊,为唐代雕刻之代表作。五佛亭龛的隋代观音像,体态优美,生动活泼。则天殿石壁上大小造像,琳琅满目,多为艺术珍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剑门关

位于剑阁县城北30公里处。它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俗称“天下第一关”。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晋人张载《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团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杜甫《剑门》诗有“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原古关城楼是三层翘角式箭楼,阁楼正中悬一横匾,书“天下雄关”,顶楼正中的匾额题有“雄关天堑”。可惜,这座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仅存一块长方形“剑门关”石碑。现关楼是1992年在原关楼旧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更为壮观的仿古式关楼。剑门关集雄、险、幽、秀、奇于一体,它除山雄关险之外,还以峡谷的幽深、翠云廊的秀丽、岩石的怪异、山洞的奇特而闻名,这里风光名胜和文物古迹甚多。现已开发的有:大小剑山“七十二峰”、仙峰观、梁山寺、翠屏峰、经皇洞、照壁、雷公峡、仙女桥、玉女峰、大小穿洞、舍身崖、一线天、石笋峰、后关门、营盘嘴、姜维墓、干河坝等景点。现在大剑山脚下有缆车可上石笋峰,然后攀登崖壁小径,顺环山天梯抵达山巅梁山寺和翠屏峰;或从后关门依山傍险的环山天梯抵达石笋峰,再从石笋峰攀崖壁小径抵达山巅。梁山寺,相传是南北朝时梁武帝来此修行而得名。翠屏山下的“经皇洞”,据传是唐明皇避“安史之乱”,经过该地,将金银珠宝、佛经藏在洞里面得名。在关楼东侧扼剑门关险的山顶是当年姜维列营镇守的“营盘嘴”,也叫“姜维城”。这里还有清代炮台遗址,右侧石崖上还刻有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亲笔书写的“第一关”三个字。这些胜迹和传说,给秀丽的自然风景增添了风采和稚趣,更让游人流连忘返。在剑门关游览,能充分领略唐朝大诗人李白《蜀道难》的诗句中所描写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