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6967000000085

第85章 遇见最美的中国·云南旅游(14)

黑在王想到这里,他高兴地悄悄捧起黑龙潭这面镜子,冲着玉龙公子晃亮了一下,玉龙公子眯缝着眼睛,抬起头寻视奥秘的时候,黑龙王又把镜子藏在身后,笑哈哈地对玉龙公子说:“玉龙大哥呀,你的英俊弄得天上的月亮公主也羞红了脸,大哥呀,你想不想看一看自己的英俊容貌?”

黑龙王把黑龙潭镜子从身背后捧出来,冲着玉龙公子晃了晃,玉龙公子扭动了一下英俊的身子,伸长脖子往黑龙潭里看一看,玉龙公子看见自己英俊的身景落映潭底,他第一次认识了自己英俊魁梧的身景,痴痴地呆看着,忘记了自己还要去飞天遨游的事情。

黑龙王看见玉龙公子如醉如迷的痴情神态,知道自己的计谋成功了,高兴地说:“玉龙大哥呀,若你爱上了这一面黑龙潭镜子,就送给你天天去照看镜子吧。”

玉龙公子高兴地笑了,他慌忙从黑龙王的手里接过了神奇的黑龙潭镜子,他爱不释手地捧着镜子照看着。黑龙王知道玉龙公子受骗上当了,他慌慌忙忙离开黑龙潭,来到老君山龙王家里幽会情人。可是时辰还没有过去三天,突然天上乌云密布,天空下起了一阵瓢泼大雨,四山都突发了洪水,黑龙潭泛起了混浊的洪水,玉龙公子手里的镜子失去了光泽,镜子里消失了玉龙公子英俊的容貌。

人间泛起了洪水,天神陆阿普走出天庭,又来巡看人间的黑龙王的治水情况。他来到黑龙王家的门口,发现大门上挂着一把大锁,黑龙王不知去向了。陆阿普天神很快估摸到黑龙王又到老君山龙王家里去串姑娘了。他气愤地跺了一下脚板,啐了一口唾沫,支派山神把黑龙王从老君山龙王家里找回来。黑龙王知道自己闯了大祸,结结巴巴地说:“天神呀,是玉龙公子恃着他的大力气,强逼着我借黑龙潭这面镜子,我怯怕他的拳着如岩石,才把黑龙潭镜子拿给了他,不信,你看黑龙潭镜子不是捧在他的手里吗?”

黑龙王把祸事一把推卸给玉龙公子,此时,玉龙公子才惊醒,发现黑龙潭镜子还捧在手里,才悟到上了黑龙王的当。这里玉龙公子满腹冤屈,一切的解释都无济于事了,真如哑子吃苦胆,道不清心头的苦衷。玉龙公子狠实地咬了一下牙巴骨,冲着黑龙王狠狠地瞪了一眼,转过头对陆阿普说:“是我糊涂,看了镜子。”

陆阿普天神不满地嗤了一下鼻子说:“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弄起女人家的看镜子打扮事情,我就判这面镜子给你吧。”

从此以后,一到风和日丽的天气,玉龙公子的倒景便投映在黑龙潭里,那是玉龙公子捧着黑龙潭镜子正在照呢。

◆走进纳西人

斗牛

纳西村民好斗牛,这大约是古羌人那里传下来的。因为除纳西人,还有彝族、白族等古羌人后裔都好斗牛。

一般来讲,同村的牛很少相斗。一半是它们早晚相处,常在一起耕作,互相熟悉,认作伙伴;一半是因为牛与人相处,把牛人格化,怕伤了牛主人的和气;因为斗牛实际上是一种借助畜力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这是一种原始的部落争斗的延续和再现。你若看到牛主人在斗牛的时候,为牛呐喊助威,恨不得自己也生出一对尖角,把对方一角挑死的情景,你便会知道斗牛的真正含义:斗牛即是斗人,牛的意志就是人的意志,牛的胜利也是人的胜利;说不清是人利用了牛,还是牛成全了人。

双方派出最强壮的牯牛,为了便于搏斗,他们把缰绳卸下来或牢牢地盘在角上。随着呐喊声,两条牛便高昂着脖子,斜举着头,仿佛是藐视对手,它们从不仓促应战,瞪着眼,怒吼着,一步一步地逼过去。不时又将犄角在地上拱几下,好似在磨刀。见对方张牙舞爪,自己也不甘示弱,一步一吼地靠过去,然后以千钧之力,奋猛的一击,真有电闪雷鸣的气势。紧接着头对头,角对角,闷声相搏,死不相让。也有一击便把角击断,血淋淋依然拼死相斗的。若一方斗败,便跳出场子,夹着尾巴逃窜;胜者不悄追赶,只是吼叫着,仿佛在说:“还敢吗?”

每年的火把节,纳西人便举行真正的斗牛赛。这种斗牛是专门饲养的牯牛,脖子粗壮,犄角短而尖,是主人有意削尖,并用松明烟子熏染,用猪油擦亮。斗牛前半月,要给牛杀小公鸡吃。把肉剁碎,拌上炒面,血淋淋地灌下去。据说,这可以补充营养,激发搏斗欲。到了斗牛那一天,在千百人的围观呐喊中,牯牛奋力拼搏,直斗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斗胜的牛,归途中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在众人的簇拥中健步而行,仿佛它是人中一员;斗败的牛,仿佛无限羞愧,不敢正眼瞧人,战兢兢生怕主人发怒,似乎从此就失去了做牛的资格。牛的苦衷,看来不亚于人生之艰难,只是不会说话而已。

抢婚

抢婚是专属于男方的一种行为。抢只是一种形式,实际上男女双方早有爱情基础,但因贫穷,送不起礼钱,不能明媒正娶;或因为女方家中不同意,另许人家。于是,双方约定,以“抢”掩人耳目。纳西语称抢婚为“命实”,意为“牵姑娘”或“拉姑娘”,没有强迫的含义。笔者幼时曾听地这样一个故事:男方组织人去抢婚,女方尚蒙在鼓里,大叫大喊:“我是×村×人的媳妇。”而男方却在后面大叫:“我正跟在后边哪”。女方虚惊一场,原来是自己的如意郎君做的恶作剧。一般来说,敢于抢婚的男人是一些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敢于负责的男子汉,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强盗、流氓。

抢回的姑娘,进大门时迎头泼她一盆清水,就算是洗头结婚,没有再跑回去的规矩了。

虽然,抢婚对当事人来说,没有强迫之意,而只有半推半就,掩人耳目。但对被抢者的家庭来说,确有强迫就范,强加人意的意思。所以抢婚发生后,女方家族必定到男方家中兴师问罪。多数情况下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但也有引发家族械斗的,亲家变为仇家的。在这种关键时刻,纳西姑娘的勇敢执着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父母亲人的刀斧和怒骂,她挺身而出,挑明是自己愿意,自己喜欢,要杀要剐与男方无关。这时候,再凶狠的父母也只有自认倒楣,败退而归,至多当场宣布不认这个女儿,警告她永远别踏进家门。但这只是一时之怒,儿女亲情总会溶化胸中块垒,到头来还是言归于好,大家又和和睦睦,亲亲热地生活在阳光明媚的玉龙山下,只是给爱议论他人是非之人的嘴上多了一份谈资。

跑婚

跑婚是专对于女子而言,纳西语称“命兴各道”,意为姑娘上人家,是姑娘主动到男方家中成婚。跑婚者有自己的意中人,但由于父母不同意,或给她另择婆家等原因,自己采取主动,使婚姻变成既成事实。跑婚是一种秘密行动,有双方事先约好的,也有女方一怒之下临时决定的。或趁上街,跳舞之机去跑婚;或密谋策划,谨慎行事的。一旦跑婚成功,男方家长中便请族中长辈,主动到女方家陪礼道歉,请求女方父母宽恕,承认这桩婚事。这种说客极善于言辞,且具威望,既要充分肯定女方的好人品,又要适当表现男方才貌相当,极力推崇这桩既成婚姻为老天安排的美满姻缘,谁拆散都是罪过之类。这时候,女方父母情知无奈,木已成舟,生米做成熟饭,但碍于面子,一般要表示极大的愤慨,摆出不可通融的样子。有时还会提了斧子到男方家中寻衅闹事。但通常情况下,父母们总要考虑到现实,在闹过以后,给予默认,追认。因为父母们知道,对任情的女儿不加理睬,便会降低女儿的身价,同时也降低自己的身价,会被人瞧不起,女儿要受人欺负。所以,他们要利用对方道歉的有利机会,或指使母亲暗中来往,承认这桩婚事,并补办婚礼,以示明媒正娶。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男人们总要扮演僵硬的角色,他们是权力与尊严的象征,永远不可侵犯。

由于这些原因,跑婚者只带一点换洗衣服,似乎全然不顾,一走了之。但事后,该给她的陪嫁物,一样不会少,亲家依然是亲家,姑爷更是岳母的掌上明珠,而民间舆论,对跑婚者非但不轻视,反而视为勇敢者。新婚夫妇自然更珍惜他们奋斗得来的爱情,所以,跑婚一般以良好结局告终。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象丽江这样一个婚姻不自由的地方,跑婚比殉情是一个进步。它不仅使非法婚姻合法化,而且对社会更具挑战性,更具积极性。因为殉情的勇敢仅仅是对生命的藐视,而跑婚的勇敢是对权威和传统的挑战。你不让我办,我偏要办给你瞧,看你能怎样。这一反抗行为,对于视死如归的纳西女人来说,只不过是一念之差而已。

不怕死的女人

如果说世界上真有不怕死的女人,那就是纳西女人。如果世界上真有称得上情死之都的地方,那就是丽江。

当自己选择的婚姻不能如愿,又无力在现实中抗争,她们便男女相约,寻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上吊或服毒自杀,这便是古老的殉情风俗。在纳西女人看来,婚姻与其凑合,不如与心爱的人一起死去。

传说“久命”是第一个为爱情而死去的人,她与“羽排”相亲相爱,但受到羽排父母的阻挠。久命虽作了种种努力,但都无济于事,绝望之时,她愤然死去,被居住在玉龙第三国的爱神“游主”接纳,在那里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后来羽排赶来,也跟着到玉龙第三国去。久命与羽排,便在处处开满鲜花的爱神的国度里生活——这是记载在东巴经中的故事。在这里,久命是第一个殉情者,羽排是随之而去。纳西女人即便在死亡问题上,也象在其它问题上一样,扮演敢作敢为、敢恨敢爱的主动角色。只是从此以后,男女双方尽量争取同时殉情,一起到爱情的国度里去。本世纪四十年代,曾发生过六对男女集体殉情的事情,这也许是最惨烈、最悲壮的自杀行动。

殉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有其社会原因。从古以来,纳西人有过漫长的游牧迁徙的历史,也曾经历过女权制社会。那时,男女结合是以爱情为基础,就如今天尚存在于宁蒗县永宁摩梭人中的“阿注婚姻”,自由结合,自由分离,不存在殉情的诱因。大约元时以后,纳西统治者们生硬地推行从内地学来的封建婚姻,剥夺了青年们的自主权,由父母命定。加上封建统治的残酷,封建礼教的重压,人民生活艰难,环境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等原因,造成殉情风的盛行。

然而,殉情又不是简单的自杀。它是一项极为庄严、神圣、极为洒脱地进入另一个极乐世界的仪式。殉情有专门的殉情调,纳西语称为“游悲”。它为青年们描绘了这样一个理想世界:在圣洁的玉龙山上,有一个遍地开满鲜花,没有痛苦忧愁的地方,那是爱神“游主”居住的地方。在那里,“白鹿当坐骑,红虎当犁牛,野鸡来报晓,狐狸做猎犬”。在那里有情人可以自由结合,永远吮吸着爱情的花蜜……

这本是一个虚幻的传说,而善良的男女们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为了进入这个理想世界,她们舍弃尘世的功利,解脱人生的痛苦,欢欢乐乐地死去。在他们看来,这不是自杀,而是一次新生,一次升华,从此后,她们的肉体已经毁灭,但精神却永存,永远年轻地生活在爱情的国度里。

殉情有一个相约过程,一人主动提出,另一个愿意随他(她)而去。有时还向亲密朋友告别,朋友亦为其保密。殉情前,两人尽可能地买些东西,作好充分准备。殉情过程,也是殉情者最后享乐的过程,她们在选择好的地方吃喝玩乐,穿上新衣裳,向生命作最后的诀别。然后将币撒在周围(据说那样可以阻止野兽撕扯尸体),双双相拥相抱、上吊、服毒或跳崖,以求同归于尽。

纳西人的认真劲

凡事认真,这是纳西族千百年来养成的传统习惯。著名的东巴经中曾有这样的记载:从忍利恩的弟兄们不会犁田,犁着阳神公公的脚,触怒了他。在洪水即将淹没大地的时候,阳神抛弃了他们,只搭救了能干的从忍利恩。后来他娶了天神的女儿,才繁衍了今天的纳西人。由于这个原因,纳西人极虔诚地崇拜天神,自称为“祭天的子民”。每年举行两次祭天活动,其仪式极其庄严圣洁,从这点看,他们是天神与偶象的崇拜者,但唯其如此,才形成了民族的凝聚力,维系着民族的根。

在思维习惯上,纳西人极重视弄清事物的“来历出处”。上千卷东巴经中,所有人、神、鬼、兽,都有来历出处。比如为了说清马的来历,不惜从宇宙的形成、变化说起,一直到马蹄子,马眼睛,非要究根究底不可。这种究根究底的精神,影响了纳西族多少学者、专家,使他们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有所建树。

在现实生活中,纳西人遵行认真做人、认真做事的原则,重义守信,讲究礼节礼貌。无论对人对事,凡是自己答应允诺了的事,必是认真履行,不肯轻易失信;凡是自己负责的工作,总求尽心尽力,无愧于良心。他们的口头禅是“人生一世,不能马虎”。重视长远打算,谴责短期行为。如建村立寨,选择墓地,要看风水,方位,气势,为后代着想,给儿女名要图吉利,求发达;对客人要礼貌周全,即便自己不吃不喝,也要给客人准备酒肉、蜜饯、干果,他们以客人赞赏为荣耀,以客人耻笑为羞辱。特别是起房盖屋,讲究水和阳光的利用。据资料介绍,丽江古城就是世界范围内较有特色的建筑之一,对于地势的选择,水和阳光的利用,桥路、广场的安排,都达到了极为理想的地步,近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