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上)
6968300000019

第19章 书生文雅的故事(5)

【金榜题名祝酒令】

相传宋代永兴地方,有一财主姓赵,名开。这一年,他的儿子得中举人,全家欢喜。为了感谢先生,他特地办了一桌筵席作招待,并请了邻居一家老农和女婿、女儿、长工作陪客。

先生满意的是东家热情的招待,不满的是老农和长工同坐,认为有失身份。为了抹老农和长工的相,并显示自己的才学,酒过三杯后,先生站起来说:“今日多谢东主盛情,特备佳肴美酒,我为我学生金榜题名而祝贺。大家不能冷冷清清喝酒,还是各行一个酒令助兴才是道理,哪个说不出一个酒令,就免吃酒菜。”接着先生又说:“说酒令有个条件,要说三字同头,还要说出三字同边,要说出个不是,还要说出个哪里,那就由我开始吧!”

“三字同头芙蓉花,三字同旁姑嫂妈;不是姑嫂妈,哪里去摘芙蓉花。”说完轻蔑地瞟了长工一眼,然后得意洋洋地吃菜。

东主的女婿也读过一些书,当然难不住他,他也念起来:“三字同头大丈夫,三字同边姐妹姑,不是大丈夫,哪里有姐妹姑。”

邻居老农虽没有读过书,但年纪大,见识多,也站起来说:“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边清淡酒,不是左右友,哪里有清淡酒。”

最后轮到长工,他已意识到这鬼先生今天行酒令的目的,是要为难于他,心想要刺他一下,于是站起来说:“三字同头先生牛,三字同边塘坝丘,不是先生牛,哪里能梨塘坝丘。”说完后,也瞟先生一眼,吃起酒菜来。

那先生弄巧成拙,讨了个没趣,又气又恼,但却无可奈何。

【学者】

阿凡提有几亩庄稼,一天,他去地头施肥,恰好有一位学者带了10个核桃,从很远地方来找他解答疑难问题。他们中途相遇了,可是学者不认识阿凡提。学者想,我就先问问这个乡下佬吧!于是便问道:

“哎,你在这儿干什么事呀?”

“先生,我是个普通的庄稼汉,一则给土地播种庄稼,二则给人们播种学识。”阿凡提说。

学者说:“好,既敢说这样大话,我有很多疑难问题,要是你能回答出来,我就给你很多报酬;要是回答不了,小心你的脑袋!”说完,就提出一个问题,要阿凡提回答。

阿凡提说:“先生,你把你要给的东西先递在我手里,然后我再回答。”

“一言为定。”学者说着就递给阿凡提一个核桃。

阿凡提拿过核桃,回答了学者的问题。

学者接着又问阿凡提说:“先生,别着急,公平交易,还是先把报酬给到我手里,再听我的答案。”

就这样,学者问,阿凡提答。10个核桃统统到了阿凡提手里。学者又提出了问题,阿凡提说:

“去,去,去!快滚开!核桃完了,话也就完了。”

说着,理也不理学者,照旧在地头施肥。

学者呢,沮丧极了。他想,一个普通农民都有如此深奥的学问,不用说,阿凡提的学问一定更是渊博。想到这里,就不好意思再去见阿凡提,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学者】

从前,有个学者,娶了一个伯克的女儿。一天,伯克请来阿凡提和女婿,由伯克提问,让他两人回答,看看谁的学问高。

伯克指着院里一棵苹果树,问:

“那树上的苹果,为啥有的发红,有的发绿?”

女婿抢先答道;“太阳照到的,颜色就发红,太阳照不到的,颜色就发绿。”

“很对,很对!”伯克得意地说。同时也为女婿思维敏捷而感到欣慰。

阿凡提说:“阁下,你的女婿在胡说八道,请问:胡萝卜生长在地里,阳光照不到,它的颜色为啥发红?胡萝卜叶子天天被阳光照射,它的颜色为啥总是绿油油的?我想,这是它们的品种的缘故。”

“你说的有道理。”伯克说。

三人进了堂厅,伯克指着自己的老婆,问道:

“我夫人的脸庞为何那样白皙,我的脸色为何这样黝黑?”

女婿又抢先答道:“岳母整天不出家门,风吹不着,太阳晒不着,所以她的脸蛋又嫩又白;岳父大人终日为公务忙碌,成天在外操劳奔波。风吹日晒,所以脸色变黑啦。”

“对极了,对极了!”伯克连连点头说。

阿凡提说:“阁下,你的女婿又在满嘴胡诌哩!试问:我的黑毛驴即使天天拴在圈里,不受风吹日晒,它的毛色为什么仍旧是黑漆漆的?我的白绵羊白山羊天天在野外吃草,饱经风吹日晒,为什么它们的毛色仍然是雪白雪白的?依我看,这也是品种的缘故。”

“钦佩,钦佩!”伯克说,“阿凡提,我的女婿还年轻,毕竟知识浅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请你以后多加指教他。”

【一盏油灯】

在战国时期,赵国出了一个聪明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多人仰慕他的才学,纷纷投到他的门下想要拜他为师,但都被他拒绝了,后来他觉得自己老了,该把知识传给后人了,于是就收了两个学生,这两个学生吃住在老师的家里,刻苦读书,老师被他们这种精神感动了,他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这两个学生,有一天晚上他因为要试验这两个学生的智力,便给了他们每人一个铜板,吩咐道:

“我给你们的钱不多,但是要你们立刻买件东西来,把这间黑暗的房间完全塞满。”

这真是个难题呀!一个铜板能买什么东西呢?怎么可能买许多东西把这大房间塞满呢?

尽管如此,两个学生还是立刻遵命出去买了。

隔了不久,他们都回来了。

一个学生拿这一个铜板买了许多干草,叫人运了回来,这个房间就被许多干草塞满了。但是这聪明人摇摇头,并不称赞他。房子都被干草塞满了,人怎么好住呢?而且使房间变得更加黑暗。

另一个学生用了一个铜板,买了一盏油灯回来。他把这盏灯点了,房间里立刻亮了起来,什么东西都看见了。这个学生叫道:“先生!我已把这房间用灯光塞满了。”

聪明人高兴地说:“是的,好孩子,这正是塞满房间的好办法。”从此以后,老师在这个学生身上花费了更多的心血,这个学生也没有幸负老师的期望,终于成了赵国有名的学者。

【妙联得佳宴】

从前有个财主,为自己的儿子请了一个教学先生,答应每逢七夕宴请一次。话虽这么说,一连数载,财主也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这年又到了七夕,财主依然用粗茶淡饭招待,先生感到很气愤,叫财主的蠢儿子对副对联,上联是:“客舍凄凄,恰似今宵七夕。”

财主儿子回答不出,问财主,财主代答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先生没有办法,只好等到中秋。转眼一晃又到了中秋,财主又失信了,先生又出了副对联:“草之无心,遇节即时换不过。”

财主见儿子答不了,又代对道:“黄花有约,重阳以后待不迟。”先生没有办法,只有忍气吞声又等到重阳。很快重阳节又到了,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又出了个对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财主不等儿子回答,笑了起来,“先生错了!狄仁为是唐朝人,怎么会变成汉代的呢?”

先生笑道:“你前唐后汉都记得清楚,为何一顿饭却会忘了呢?!”

财主一听,知道说漏了嘴,只好忍痛摆了一桌佳宴给先生吃。

【华逊智画像】

在欧洲一个古老的国家里,有一个国王。他长得又老又丑,并瞎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

有一天,国王吃过午饭,在皇宫城散步。他穿过金碧辉煌的画廊时,抬头看见大理石的墙上挂着父亲的画像:他穿着军服,手中拿着一把宝刀,胸前挂着十字勋章,显得特别神气。

国王也想给自己画幅像,就下命令说:“谁能画好我的像,赏三千个金币。”

为了三千个金币,老画家哈兹克高高兴兴地来到了皇宫。当他看到国王既是独眼龙又是跛脚时,吃了一惊。他眉头一皱,心想,千万不能把国王这副模样老老实实画下来了。哈兹克对国王说:“陛下,三天后,我一定画好您的宝像。”国王说:“好吧。”

三天后,画家哈兹克把画好的像交给国王。国王见了,不由得勃然大怒,说:“哈兹克,你是什么画家呀?不把我真实的面貌画下来,却把我画成美公子、美少年。你这个马屁精,不是好东西。来人,把他关进死牢去!”卫兵把画家哈兹克带走了。

第二个来的画家叫乔普,他刚踏进皇宫,有个侍卫悄悄告诉他:“上次,画家哈兹克美化了国王,被关进了死牢呢。”乔普听了说:“谢谢!”心里牢牢记住了。

他想:这国王不爱拍马,我应该照实际情况把国王画下来。三天后,乔普来到国王的面前,呈交画像。

国王见了自己的画橡,比第一次更加恼怒,他大声训斥画家乔普:“你还不如哈兹克。你把我画成瞎了眼的狗熊、断了腿的老狼。你这样丑化我,岂有此理!来人,把他关在死牢里等候处死。”

第三个来的是青年画师华逊。大家都劝他别去,说:“哈兹克和乔普是有名的大画家,现在都要杀头了。你能有水平画好国王吗?别去了。”华逊笑嘻嘻地谢绝了别人的劝告。他在侍卫带领下,沉着冷静地走进宫廷。国王见他是一个小伙子,就问:“你能把我画好吗?”华逊说:“能,一定能!陛下。”国王带着怜惜的口气说:“娃娃,我看你还年轻,不要来玩命。”华逊胸有成竹他说:“国王陛下,小民如画不好陛下的像,愿同哈兹克、乔普同罪。”国王说:“好吧。”

青年画师华逊,只用一天的时间,就把国王的像画好了。

国王拿到了华逊画的巨幅画像时惊呆了,他对旁边的文武大臣们说:“画得美、画得真实!他用图画的美,遮住了我的丑。”说着就哈哈大笑。朝中百官一看,华逊画的是一幅狩猎图:蓝蓝的天空下,茂密的树林里,国王举起猎枪,单腿屈跪,一只眼睛紧闭着瞄准前方。看完,大家都相互赞叹着。

国王对华逊说:“你是最好的画家,我赏给你三千个金币。”华逊说:“感谢陛下的厚意,但我不想要您的金币,我只有一个要求,不知陛下能答应吗?”国王说:“我答应,你说吧。”华逊诚恳地说:“请陛下赦免画家哈兹克和乔普吧。”国王高兴地答应了:“好,看在你的面上,我就放了他们吧。”

【苏东坡的谜】

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常爱到灵隐寺玩。寺院有一片茶园,寺里的老方丈就用自制的茶叶待客。老方丈学识渊博,无论是诗词绘画,还是下棋猜谜,都很有研究。一来二去,苏东坡便和他成了好朋友。

这天,苏东坡与老方丈约好去灵隐寺,刚想出门,忽听仆人通报,说好朋友秦观从定海来了。他马上放下东西,边说“请”边迎出门去。

宾主寒暄了一番后,秦观告诉苏东坡,他与黄庭坚等四位朋友相约,今日同来苏府小聚,他们随后就到。

苏东坡一听大喜,几位好友,分散各地,相聚实在难得,于是马上把仆人叫进来,吩咐道:

“你快到灵隐寺去向老方丈打个招呼,说我今天有事,改日再去拜访。”

仆人刚转身要走,苏东坡又喊住他:“哦,等一下!今天有几个客人要来,我向老方丈讨样东西待客,你顺便带回来。”

苏东坡说罢,拿起纸笔要写,忽又放下,回头笑着对秦观说:“老方丈爱猜谜,我干脆不写字条,给他猜个谜。”

苏东坡对仆人上下看了看,然后说,“你拿顶大草帽戴在头上,再穿双木屐去,让老方丈看看你,也就能猜出我要的东西了。”

仆人来到灵隐寺,向老方丈说明了苏东坡的意思,老方丈看了看仆人后,从禅房里拿出了一大包东西递给仆人。

等苏东坡拆开纸包,仆人才恍然明白,他的主人要的是茶叶。

【科学家牛顿】

当你翻开物理、数学的教科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位科学家的名字——牛顿。这位在科学界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创立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提出了能揭开天体运行之谜的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成为光谱分析基础的日光的构成;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确定了微积分。当人们问他用什么方式完成了这些伟大的发现时,他回答得非常简单:“我一直在想,想,想……”

的确,牛顿的一生一直在想。小时候,他就爱转动脑筋,喜欢寻根究底。那年,他还不到十岁,就跟大家玩了一个寻开心的游戏。他把一盏纸灯笼系在一个风筝上,天黑时,把灯笼点燃,随着风筝放在空中。街上的乡亲们看到后,非常惊慌,以为是一颗彗星——那时候,人们把彗星看作不祥之兆。

十二岁那年,他仿照村外磨坊里的风车做了一架小风车。风一吹,小风车就会转动,他就加些麦粒进去,真的能磨出面粉来。他还用线丝做了一个圆轮,关上一只老鼠,让老鼠踩动轮子,使磨子飞快地转动。牛顿称这为“老鼠开磨坊”。还有一次,他听到外面狂风呼啸,忽发奇问:风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呢?他跑出家门,独自在狂风中,顺风走走,逆风走走,想计算风的力量。

十五岁时,母亲让牛顿停学回家干活。他放牛时,读书出了神,竟让牛群迷了路;到集市上卖农副产品时,坐在篱笆底下只顾读书,结果什么也没卖掉。母亲见他一门心思全在读书上,只好放弃让他赚钱的想法,允许他继续读书了。

长大以后,牛顿做梦想的也是物理定律、数学公式,没有时间顾及生活上的琐事,衣着从不讲究,袜子常常拖到脚后跟。他解决科学问题的才能是那样超群绝伦,而处理日常琐事却显得那样笨拙。据说,他养了一大一小两只猫,在房子的墙脚边上开了一大一小两个洞,让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人家告诉他小猫也能走大洞,不必开两个洞,他才恍然大悟,还一个劲地夸奖人家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