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上)
6968300000024

第24章 书生文雅的故事(10)

【文可通窍】

有一个人自以为了不起,实际上他无论文韬还是武略都很平庸。有一次他写了几篇明显文理不通的文章却到处炫耀。他拜访了一位评论家,死皮赖脸地请求为自己的“大作”提意见。

评论家推辞不过,写了几句话:“名人的文章可使人清神醒脑,通七窍。你的文章确实高明,如今通了六窍。”

这人大喜,拿着评论家的评论来到报社,要求发一大作。编辑看了看“作品”,又看了看评论,恍然大悟,大笑不止。

这是为什么呢?

谜底:一窍不通。

【巧妙的对联】

很久以前,有一个贪得无厌的县官,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但是这个坏县官却利用权势压制百姓,不许他们上报对他不利的实际民生。但是,消息还是传到了京城,皇帝派钦差大臣去查个究竟。

县官得到这个消息,派爪牙四处威吓百姓,要他们在钦差问话时,一定要说丰衣足食、国泰民安之类的话。他还特地派人给老百姓发些鱼肉,要他们在钦差来的那天挂在门口。

有一位张秀才决心要让钦差知道真实情况,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主意。

他找到县官说:“钦差大臣到来,小民想在自家门前贴上一副对联,让他知道我们这里丰衣足食的景象。”

县官问:“你怎么写?”

张秀才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额是南北两字。”接着,他又解释说:“大人不是要我们告诉钦差丰衣足食吗?我的上联就是说穿的有二三四五套,下联说吃的有六七八九样,横额指住房坐北朝南好地方。”

县官一听,非常高兴,连连点头说好。

钦差到的那天,张秀才家门上贴出了这副对联。写法很别致;上联“二三四五”的上面空了一个字的位置,下联“六七八九’下面又空了一个字的位置,横额“南北”两字的前面后面也各空了一个字的位置。

钦差路过秀才家,看到了这副对联,略一琢磨,便明白了它的意思,又用心暗访了一番,查明了县官的恶行,将他撤职查办了。

这副巧妙的对联真实地暴露了当地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情况,聪明的读者,你究竟在这副对联中看出了什么?

谜底: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聪明的书生】

一天,有位书生闲来无事,便到一个远户亲戚家串门。没想到,正与亲戚闲谈间,外面顿时大雨倾盆。此时天已晚,书生无奈只得与亲戚相商可否暂居一宿。但这位亲戚却不乐意,于是就在纸上写了一句话: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书生看了,即刻明白亲戚的意思,却又不好明说,就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加了几个标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亲戚一看,这句话的意思完全反了,也就无话可说,只好给书生安排了住宿。

其实,这句话除了书生标点的这一种办法外,还有三种标法,可分别使它变成陈述、疑问、问答三种句式,请你加上标点试一试。

谜底:陈述: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疑问: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问答: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刘伯温进谏】

封建社会,一般皇帝登基后,便准备封赏曾经为其朝政立下汗马功劳的文武大臣和自己的一些亲戚朋友。明太祖朱元璋也不例外。可是,他想了想倒有些为难:功臣有数,而沾亲带故的却多如牛毛,要是每个人都封他个官职,不就成了无功受禄、滥竽充数吗?要是不封亲戚朋友为官,人家背后又会说三道四,讲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六亲不认,再说面子上也过不去。为此,明太祖举棋不定,闷闷不乐。

军师刘伯温深知明太祖的矛盾心情,又不便直言进谏,于是画了一个身材魁伟的大丈夫,头上竖着一束束乱如麻的头发,每束头发上都顶着一顶小帽子。画毕,敬献给明太祖。

明太祖细细观赏,想了一夜,终于恍然大悟。

次日一早,明太祖召见刘伯温,笑道:“爱卿此画进谏得好,朕采纳。”从此,朱元璋只封有功之臣,不再封亲戚朋友为官了。

你知道刘伯温以画进谏的奥妙所在吗?

谜底:刘伯温那幅画寓意“冠(官)多发(法)乱”。

【白居易和测字先生】

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不仅诗文写得好,而且还有一颗同情怜悯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心灵。他在杭州做刺史时曾亲自去测字,从而使一位已经被丈夫休掉的民女重新回到了夫家,避免了更大悲剧的发生。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

杭州有位商人常年在外经商,但每年的八月十五日他都要赶回家中,同妻子一起过中秋。这年,又到了八月十五日,妻子在家中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归来,频频外出张望。恰巧,妇人的一举一动被一位测字先生看到了。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测字先生便在离商人家门口不远的一个墙脚处摆开了摊子。

商人妻在家如坐针毡,苦熬一夜,天亮仍未见丈夫归来,便草草梳洗完毕,走出家门,想找个算命的给算一下丈夫的吉凶。她看见不远处有个测字先生的摊子,便径直走过去。待她说完来意后,测字先生让她随便指一物,她抬头看见了墙上的蜘蛛网,便随手指了一下。测字先生破解说:“蜘蛛代表你丈夫、蜘蛛网则预示着你丈夫现在被事务羁绊,不能立即返回,但他会急着赶回家中。只要你回家焚香叩拜,祈求上苍保佑,你丈夫不久即会平安归来,这就叫心诚则灵。”等妇人问她丈夫大约在何时归来时,测字先生让她说一个字,她抬头看见了墙脚的几枚腊梅,便随口说了个“腊”字。测字先生破解说:“你说的‘腊’字的左边有个月字,预示着你丈夫本月即可回家;右边的‘昔’字,可以破解为甘一(二十一)日,也就是说只要你诚心求神,你丈夫便可于本月二十一日平安归来,”妇人听后大喜,给了测字先生许多钱,便回家静等丈夫的归来。

八月二十一日下午,商人妻便开始在家中忙碌起来,待到天刚擦黑时已做好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并点上蜡烛,盼等丈夫归来。而恰在此时,丈夫赶回了家门。当他看见桌上丰盛的晚餐,摇曳的烛光,又回想起刚才进家门时一个男人在门外鬼鬼祟祟地向门内张望(这个男人就是那位测字先生,他因受了妇人太多的钱财放心不下,故而才来张望),于是心生疑窦,怀疑妻子不贞。草草吃过晚饭,他便和衣而睡。

第二天起来后,商人借口好长时间没有拜望岳父岳母了,便带着妻子到了岳父岳母家,一阵寒暄后,商人借口事务繁忙起身告辞,临走交给了他岳父一个信封,信封内装着他给妻子的一纸休书。

在封建社会,男人想休掉妻子,只要写一纸休书即可。而女人若被丈夫休掉,则被娘家视为极大的耻辱。商人的岳父在看过女婿的休书之后,便盘问女儿究竟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女儿哭哭啼啼地说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被丈夫休掉,只是说她前几天曾找测字先生算过命。

不久,这件事传到了正在杭州做刺史的白居易的耳朵里。白居易便有意过问此事。他觉得要想劝说商人回心转意,必须先从测字先生人手。于是他从狱中提出一名犯人,让他穿上便服去找那位测字先生测字。犯人来到测字先生面前,说要测一下自己的福祸吉凶,测字先生便让他写一个字,犯人随手写了一个“人”字,恰巧这个犯人有吃手指的习惯,写完“人”字后便把手指放到了嘴里。测字先生把这一切全看在眼里,不禁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喝道:“你随手写了个‘人’字,又张口吃手,‘人’字放在口中为囚,你分明是一个囚徒。大胆囚徒,还不快快回到狱中,也好免受皮肉之苦。”这时,远远跟随着囚犯前来的几位狱卒见机关被测字先生识破,便只好过来,带走了囚徒。

白居易得报后,觉得这位测字先生的确不同凡俗。第二天,他也身穿便服找到了测字先生,让他给自己测一下前程。测字先生让他写个字,白居易故意又写了个“人”字。测字先生见他写完“人”后,赶紧起身,双膝跪下,说道:“昨天来了个测字的,写了个‘人’字,今天您又写了个‘人’字,这说明您是人上之人,肯定是父母官无疑,小民这里有礼了。”白居易见机关又被测字先生识破,赶快将测字先生扶起,执意请他到家中一叙。测字先生先是不肯,后来当他得知这位父母官就是自己久已仰慕的大诗人白居易时,才同意了白居易的请求。

白居易带着测字先生来到家中,二人举杯对坐,畅谈一夜。白居易问他测字何以如此准确,他便说出了其中的奥妙。原来这位测字先生并非神仙,只是善于观察,长于推测而已。

在了解了测字先生测字的经过后,白居易找到了那位商人,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并告诉他在他回家时那位在门口张望的男人就是测字先生时,商人回心转意,并亲自到岳父家承认了自己的鲁莽草率,领回了妻子。

聪明的读者,从以上文字的描述中,你能推测得到测字先生是如何测字的吗?

谜底:商人每年八月十五日都回家过中秋。今年八月十五日未能回家,只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事务繁忙,不能立即返回;二是死在外面。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商人知道家人在焦急地等他,必然会抓紧处理事务,急着返回家中。于是测字先生说:“只要你回家焚香叩拜,祈求上苍保佑,你丈夫不久即会平安归来。”即便是第二种情况,测字先生也可推说是商人妻心不诚所致。当商人妻随口说出“腊”字时,测字先生破解为8月21日,也是依据于此。而商人恰恰在8月21日回到家中,则纯属巧合。

当白居易让囚徒身着便服去测字时,囚徒唯唯诺诺的表情以及眉宇间透出的卑琐之气早被测字先生看在眼中,测字先生又看见远处总有几个凶神恶煞的差人在监视着囚徒,于是心中全然明白,恰巧囚徒写了个“人”字,又把手指放在嘴里,测字先生便随机应变,指明了他的囚徒身份。第二天,当白居易来测字时,白居易气宇轩昂的神态以及眉宇间的凛然之气亦被测字先生看在眼中,远处几个随从温顺的神态自然也没有逃过测字先生敏锐的眼睛,于是,当白居易再次写“人”字时,测字先生又随机应变,道出了白居易的身份。

【阿基米德的妙答】

都说阿基米德的几何学讲授的好,国王和大臣便一起去听他的课。台上,阿基米德讲的是头头是道,津津有味,台下,国王和大臣听的却是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终于他们忍不住了,问阿基米德:“学习几何学有没有简单的途径?”阿基米德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两组数字:“1111”和“1001”。然后说:“在乡下有两种道路——供村民走的小路和供国王、贵族走的大路。但是,在几何学里,国王、贵族与平民百姓只能走同一条路。黑板上的两组数字,就是怎么走这条路的办法。”

国王和大臣看着“1111”和“1001”两组数字,如坠五里雾中。亲爱的读者,这两组字实际上是两个四字成语,你能把它们说出来吗?

谜底:独一无二;始终如一。

【苏小妹试夫】

大诗人苏东坡有个聪明伶俐的妹妹苏小妹,从小天资聪颖,活泼可爱。少时与哥哥一起研读诗文,题诗作趣,是个难得的女才子。小妹十六岁时,上门求亲的人不少,小妹因为自己年纪还轻,不准备过早结婚,力争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因此对前来说亲的人非常讨嫌,但又不能贸然失礼!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要所有求婚者答三道题,答对了,许配给他。

一、人名

展翅翱翔,飞鸟归房,

小人掌印,凿壁借光,

惜日为雄,远境闲逛,

娃娃献计,红热具藏。

二、物名

越大越好过,越小越难过,

越短越好过,越长越难过,

白天还好过,晚上更难过。

三、猜一字

东境脚为佳,女未肯成家,

半口吃一口,音息心牵挂。

求婚者获知小妹三道难题后,前来应试的人不少,但都只答了第一或第二题之后就扫兴而回。有一天,苏轼诗友秦少游前来应试,事先拜见了苏轼,苏较很早就有意,想把妹妹许配与他,于是提示说:“妹三题者,均为谜也”。秦少游听后非常高兴,前去找小妹答题,三题全部答对,小妹无奈,只好与秦少游结为百年姻缘。

你能猜出苏小妹的这三则谜语吗?

谜底:人名是:张飞、关羽、孙权、孔明、陈胜、陆游、孙策、朱温。

物名是:独木桥。

猜字是:小妹同意。

【纪晓岚巧对得球】

清朝的乾隆年间,出了一位才思聪颖,学富五车的学士纪晓岚。他从小就才智过人,不同一般。接下来我们就要讲一个关于这位大才子幼年时的故事:

纪晓岚十岁那年,有一天和邻居家的七八个小孩在街上玩球。恰好县太爷坐轿子经过这里,他们不小心把球踢进了轿子。小伙伴们一眼望去,只见县太爷板起面孔,满脸怒气,一个个吓得拔腿就跑。

这时,纪晓岚却不慌不忙地走到县太爷轿前,深深地作了个揖,要讨还球。县太爷正想发火,见眼前是个彬彬有礼的小孩,随即由怒转喜,笑着说:“小孩子,我出个上联让你对。对得上,还你的球,对不上,就没收。上联是童子七八人唯汝狡。”

纪晓岚听了一想,随口答道:“县官三五辈仅公……还有一个字,我暂且不讲。”

县太爷急切地问:“仅公什么?”

纪晓岚接着慢慢地说:“如果大人还我的球,便是‘仅公(上了右口)’;假使不还给我球,就是‘仅公(上了右口)’。”

县太爷连忙把球递给他,并夸奖说:“这孩子了不起,长大定是栋梁之材!”

亲爱的读者朋友,请你想一想,纪晓岚的这副妙联究竟是如何对的呢?

谜底:还球,“仅公廉”;不还,则“仅公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