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上)
6968300000030

第30章 幽默农夫的故事(4)

【农夫倒绿豆】

古时候,有个农夫种了很多粮食,他吃不完,于是他便决定挑一些粮食去赶集。他种了很多绿豆和玉米,为了拿起来方便,他先把玉米倒进布袋里,用绳子捆牢,然后又倒进绿豆,扎好袋子,便出发了。

可他刚走到半路,就遇到了一个商人。商人想买农民的粮食,又想刁难这个农民。商人说:“我可以用高价买你的玉米,但是有一个条件,这就是既不交换布袋,又不能把绿豆倒在地上,要把玉米倒进我的布袋里,而且不能把布袋剪破。”

农夫是个聪明人,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可恶的商人的险恶用心。他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他先把绿豆倒进商人的布袋。在里面用绳子扎好后,再把商人的口袋朝里翻过来,再倒进玉米,最后从里面解开绳子,把绿豆倒回自己的布袋里。

【懒汉投亲】

传说在古埃及有一个懒人村,村里的老老少少都特别懒,村里最懒的人叫刘大毛,他有个姑父住在旁边的勤劳村里,有一日他决定去投奔姑父,姑父热情地接待了他,可时间一长,姑父有点讨厌他了。因为这个人实在懒得什么事也不肯干,他姑父忍无可忍了,把他赶出了家门,临走时,给他拿了三张大饼。

“上哪儿去呢?”

懒汉不知去哪儿才好,没办法,就把装有三张大饼儿的包裹吊在脖子上,毫无目标、漫不经心地走着。可是走着走着,肚子饿起来了。

“啊,肚子娥了,真想吃大饼啊,可是要取出来吃,可太麻烦了!”

真是一个少见的懒汉,他为此忍着饥饿。

“怎么没人来啊,要是有人来的话,就请他帮忙解开包裹。”

他边走边想着,这时,从对面走来了一个头戴斗笠,张大嘴巴的男人。

“嘿嘿,莫非他饿慌了,才把嘴张得这么大?”

他这么想着,等他走过来。

“喂,能不能替我解下吊在脖子上的包裹啊?里面还有三张大饼呢,让一张给你怎么样?”

于是,那男人回答说:

“你说什么呀,我的老弟,我真愁斗笠的绳子松了,而系起来又是那样的麻烦,所以才张开大嘴,好让下巴去绷紧那绳带啊!”后来,两个懒汉一个饿死了,另一个因为嘴张得太大累死了。

【地主的绰号】

在汉朝的时候,洛阳城郊有一个刘家村,这个村里有一个傲慢的地主。他很喜欢这些名字,可是,村里人偏偏不叫他这些名字,而是净给他起绰号,这令他很生气。

他家花园里种了几棵柳树,人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做“柳树地主”。

他知道了这个绰号,认为这是对他的嘲弄,便把院子里的柳树全部砍掉,以为这样一来就不会再有这样一个讨厌的绰号了。

可是,树虽然砍掉了,还有树桩呢!人们又开始称他为“树桩地主”。

这个绰号也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火冒三丈,吩咐立刻把树桩连根刨掉。可是树桩没有了,地上还留有一个大坑呢!于是,人们又叫他“树坑地主”。

这个傲慢的地主虽然给自己起了一长串好听的名字,但是,人们却一直在叫他的绰号。地主怕再听人们叫他的绰号,于是每天连门都不敢出了。

【养蜂人与黄蜂】

一天,蜜蜂们在花丛中欢快地跳着“8”字舞,黄蜂见了,好生嫉妒,飞过来不怀好意地嘲弄道:“哥们,瞧他们多有本事,就凭这两下扭屁股舞儿,居然博得了人类的欢心。歌唱家为他们引吭高歌,诗人也对他们格外照顾,他们真是出尽了风头哩!”

蜜蜂听了,和蔼地说:“黄蜂大哥,你误会了,我们跳舞并非是表演给谁看的,这是我们蜜蜂内部的联络信号,暗示同伴我们找到了蜜源,通知大家前去采蜜。”

“得了吧,我与你们长得不相上下,只不过不会搔首弄姿,因而老是受人歧视,时不时还会有人捅掉我们的老窝。可你们,吃甜的,喝香的,还专门有保姆伺候你们。人们宠爱你们,甚至连你们呕吐出来的东西都成了什么高级补品。”一只黄蜂不服气地发着牢骚。

他们的谈话,恰巧被养蜂人听到了。他哈哈一笑,对黄蜂说:“黄蜂啊,你弄错了,不是因为我们喜欢蜜蜂就说他们的好话,而是由于他们为人类造福,人类才器重他们。”

“你是蜜蜂的保姆,当然要帮他们说话啰。”黄蜂不满地说。

“那好吧。”养蜂人说着从蜂箱中取了一小团东西:“你尝尝这个。”黄蜂很不情愿地尝了尝,不解地问:“这是什么东西?好甜!”

“这就是蜜蜂采来的花粉酿成的蜂蜜,也就是你们所指的呕吐出来的东西。”养蜂人爽朗地说:“蜜蜂不但能酿蜜,他们的咽腺还能吐出一种乳浆,称为蜂王浆。蜂王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矿物质、维生素等,是一种高级滋补品。”

“是吗?”

“不仅如此,蜜蜂还会制造蜂蜡、蜂胶、蜂毒,它们都是医药或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另外,蜜蜂在花丛中穿梭来往,还充当了田野中虫媒花的红娘,为他们穿针引线,传授花粉。蜜蜂堪称动物世界的多面手,可你们,能干哪样呢?大概只会从背后冷不丁地螫人吧。”

养蜂人一番话,说得黄蜂哑口无言,面红耳赤,悄悄地溜走了。

【野猫和打柴郎】

很久以前,鸟兽虫鱼都会讲话,和人一样。有一个砍柴郎靠打柴谋生,天天到山上打柴。一只野猫也天天到山上打食。时间一长,他们两个便成了好朋友。

一天,柴郎卖完柴买上肉往家赶。快到山顶时,野猫突然跳出来挡住路,扯着他的裤脚说:“不好啦,快跟我上树!”没等柴郎明白过来,它便把柴郎拉到了大树上。

原来,野猫清早寻食时,听见雄老虎对它的孩子说:今天过节,一定要让他们吃上柴郎的肉,尝尝人肉的美味。

柴郎一听,惊得四肢流汗,赶忙向野猫致谢,答谢他的救命之恩。

野猫摇摇头,凑到柴郎的耳边说:“不行,大难还没过去呢!我们应该……”柴郎听后,连连称妙。

话刚说完,就见一只猛虎带着一阵风到了树下。老虎见两个家伙在树上,便大声吼叫着向树上扑。幸亏他们爬得高,才没被抓住。这下老虎可急了,气得它围着树团团转。然后,对着野猫骂道:“猫眼鼓鼓,抓得你来,垫着屁股。”

野猫知道老虎不会爬树,扮着鬼脸说:“忘恩负义,抓得你来,剥皮做衣。”

老虎曾经拜野猫为师,如今挨了这顿臭骂,心里愈加气愤。他大吼几声:“我呆在这儿不走了,不吃你也得把你饿死。”

老虎果然蹲在树下不走了。柴郎采了一把野果吃,野猫也在树洞里捉到一只松鼠。野猫又对柴郎耳语了几句,然后把吃剩的骨头丢到了老虎前面,笑嘻嘻地说:“虎大哥你看,洞里有松鼠,枝上有果子,我们不会饿死。你倒是什么也吃不到。柴郎哥买的有肉,赏你几块当点心吃吧。吃了就走,不要陪我们啦!”

柴郎用斧头割了一块猪肉丢了下去。

老虎已经饿坏了,但又担心这肉里有鬼,只好用爪子把肉翻来翻去。等到它确认这是块新鲜猪肉时,才大嚼了起来。

接连的三四块猪肉都已下肚,心也就随着放到了肚子里面。当肉往下扔时,它不再用爪子抓肉,而是张着大嘴接。柴郎扔一块,它接一块,并且接的非常顺利。野猫见老虎已经消除疑心,便叫柴郎把斧头用猪血染红。

“虎大哥呀!这块是带着骨头的,非常大,你把嘴张大点。”老虎仰脸一瞧,的确是一块带骨头的大肉,并且滴着血。他高兴得张大了嘴巴。柴郎瞄准了虎嘴,用力一掷,斧头便插进了老虎的咽喉。老虎叫也没法叫,挣扎了几下便死了。野猫和柴郎下了树,把死虎抬到了柴郎家。

“柴郎!”野猫指着死虎说:“我救了你的命,又帮你得到了一只虎,怎么谢我?”“用虎皮给你做件袍子,再请你吃只肥肥的大母鸡。”野猫等着虎皮做的袍子。做好之后,披在了身上,高兴得忘乎所以,连鸡也忘了吃,就跑到了水边。呵,好威风。水中的影子像真虎一样,斑斓的花纹,庞大的身躯。这下,劳累和虚惊全部没有了,他急着赶回山上显神气去了。

第二天清早,野猫赶到了柴郎家,见柴郎全家正忙着抽虎筋,炸虎油、熬虎胶。坐了许久,见柴郎不作声,便说:“你们忙,我不打扰啦,把鸡拿给我吧!”“哟,我都忘了。鸡是有一只,可是正在生蛋,吃了可惜,过几天吧!”野猫一想也有道理,就空着手走了。

一个月后,野猫估计鸡总该把蛋生完了,便又来到了柴郎家。柴郎一见野猫,没等它开口便抢着说:“老弟,又让你白跑了。鸡生了蛋,不孵一窝鸡仔多不好。再等几天吧!”野猫沉思了一会,觉着是有道理,又空着手走了,鸡仔长得很慢,野猫也好久没到柴郎家去要鸡了。

柴郎靠那只老虎发了财,也就不打柴了。而与野猫见面的机会也少了。一年之后的一天,野猫打食回家,恰巧碰到了柴郎,他正担着一担肥鸡上集市去买。老朋友见面,免不了问长问短,叙旧话新。野猫得知柴郎富了,心中很高兴,这下该给他一只肥鸡了吧。野猫滴着口水刚想开口,柴郎又抢先发话了:“老弟,你不知道,这鸡很野,关进笼子已不很容易了。现在上集去卖,你先不忙吃吧!晚上回家给你捉只大的。时辰不早了,我还要赶集哩!”柴郎说完挑着担就走了。

野猫什么话也没有说,低着头就走了,从那时起,每到晚上,野猫便进村去捉没进笼的大肥鸡吃。

【懒汉的回答】

古时候,人们过着很幸福的生活,粮食非常充足。人们不需要亲自到田里种麦子,也不需要进行施肥、锄草、收割等劳动。麦子自己会生长。成熟了,麦粒按规定的时间自己滚进谷仓。

这样方便的事,一直持续了很久,后来人们中间出现了一个什么也不干、整天睡大觉的懒汉,才使情况发生了变化。

那是在一个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粒滚到懒汉的家门口,请那个懒汉帮着打开一下麦仓门。尽管麦粒在门口喊了半天,但是懒汉懒得起床,反而觉得麦粒打搅了他的睡眠,很不满意,大声说:“我不开!你们为什么偏偏要在我睡觉的时间来?你们先回去吧,明天中午再来。”

麦粒听到懒汉这样说,又在门口等了一阵,仍不见有动静,就说:“算了吧,既然你喜欢睡,就继续睡下去,今后我们再也不来找你了。但是,你必须在雨季时到田地播种,亲自去伺候麦苗成长,熟了动手收割,然后脱粒。你要是疏忽大意,动物们就来抢着吃,使产量减少。此外,你还必须把我们运到麦仓里,要是保管不善,我们还会发芽,叫你没法吃。”

麦粒说完后,各自依旧回到田里。

从那以后,人们要吃饭就必须到田里播种,插秧,松土,田间管理,收割,打谷脱粒。然后将麦子搬运进仓,进行一系列的劳动,如同农民现在所做的那样。

【放鸭人和老鹰】

从前有个放鸭子的,经常把鸭群赶到小河里去放,当鸭子在河里自由地嬉戏觅食时,他就坐在一棵大树下守候着,不让一只鸭子丢失。

有一天,放鸭人像往常一样照看着鸭群吃草,突然发现远处蹲着一只老鹰,两只眼睛紧盯着鸭群。放鸭人心里想:“这老鹰一定是想寻找机会来吃我的鸭。”他吓得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地注视着,却不见老鹰有什么行动。直到傍晚放鸭人要把鸭子群赶回家时,那只老鹰才站起来离开草坪,消失在丛林中。

第二天,放鸭人发现那只老鹰又来了,而且蹲得离鸭群更近些。放鸭人越加不放心,一直提防着它,但不见它表现出任何企图,只是一动不动地蹲在那儿。

这以后两三天,老鹰都接连看来,而且蹲得越来越近,直到第十天,放鸭人暗自思忖:“这只狼大概不吃我的鸭子。假若它是一只吃鸭子的老鹰,一开始它就该来吃了。现在已经是第十天了,它仍是这样静悄悄地恭候在旁边,难道它也想放鸭吗?为什么老是蹲在这里?”

放鸭人心里怀疑,就问老鹰道:“你为什么总是蹲在这里看鸭子?你守在这里已经十天了,是十天,对吗?”

“对。”老鹰温柔而有礼貌地回答,“我喜欢看鸭子。”

放鸭人听到老鹰温和的声调,看见它那副彬彬有礼样子,心里在琢磨:“这只老鹰不同于一般的老鹰,比较和蔼可亲,一定是只好老鹰。”接着问:“是什么原因使你这么喜欢看鸭呢?”

老鹰回答说:“因为我的孩子小时候也像小鸭子似的,身上长着一缕缕可爱的绒毛。”

“如果是这样,你为什么不守候在你的可爱的孩子身边?”

“我的孩子死光了。”

“你的孩子死光了?”

“是的。”

“怎么死的?”

“被别的老鹰吃了。”

“唉,真让人同情。你大概太想念你的孩子了,所以每天守在这里。”

“对啊。我简直无法形容我思念孩子的心情,每天都不知道该做什么才好,所以把鸭子当作我的孩子看待。”

“天哪,这太可怜了!”放鸭人发自内心地说,“如果看鸭子能使你消愁解闷的话,你可以每天都来,坐近点也行,我不会计较的。”

“谢谢你。”老鹰说,“我一定每天都来看鸭子。”

从此以后,这只善良的鹰每天都来坐在鸭子的旁边,有时还两眼泪汪汪的,像在哭泣,这更使放鸭人对它同情怜悯。

最后,老鹰终于取得了放鸭人的信任。有几天,放鸭人觉得困倦,想睡个午觉,就请老鹰帮忙看守一下鸭群,老鹰总是照看得很好,鸭没发生什么危险,这使放鸭人对老鹰就像对自己一样放心。

有一天,放鸭人要进城买东西,对老鹰说:

“我有点事情,要进城买东西,你帮我照料一下鸭群好吗?”

“好啊。”老鹰说,“我一定保证你的鸭群安全。”

可是放鸭人才离开没多久,这只“温顺”、“善良”。“使人放心”的老鹰就扑向鸭群把鸭子啄死,美美地饱餐了一顿,然后飞走了。放鸭人回来,发现死了许多鸭子,而老鹰已经逃之夭夭,才知道上当了。老鹰到这时,才露出了它的凶残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