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上)
6968300000032

第32章 幽默农夫的故事(6)

第二天,小伙子来拿,地主说道:“咱两个说在明处,你借了我的粮去,秋天有粮你还我粮,没粮你还我地,你听明白啦!秋天你还不上我的粮,你那五亩地就归我了。”

小伙子心想:到秋天怎么的也能把他这半斗高粱还上,便答应了。

小伙子和他妻子,两口子辛辛苦苦地把地种上了。可是只出了一棵,上粪浇水,那棵高梁长得真好,高粱穗比斗还大,小伙子谋量着这棵高粱总能出半斗去还地主。眼看高粱快熟了,他天天守在那里。一天早上,一个老雕叼着高粱穗子就飞,他急了,跟着就去赶。老雕头前飞,他在后面赶,赶着赶着天黑了,老雕叼着高粱穗子钻进大山里面的洞里去了。

小伙子要往家走,天黑了,路又不熟,这还不说,高粱穗子又叫老雕叼去了,拿什么去还地主的粮,还是等天明豁上命进洞去看看吧!

四周都没有人家,晚上到哪里去过夜呢?他周围看了看,在离洞不远的地方,有一棵松树,松树长得像把伞,他就爬到上面去了。没过多久,一个大狼跑了来,停了一会,老虎也来了,狮子也来了,狗熊也来了,猴子也来了……他在树上听着,动也没动。狼用鼻子四下里闻着说:“抽搭抽搭鼻子,生人味,见了生人活剥皮。”猴子也说:“抽搭抽搭鼻子,生人味,见了生人活剥皮。”狗熊说道:“哪里来的生人,是咱出去带了生土来啦!”老虎说道:“今天出去谁没有吃饱”狮子说:“我今天没吃饱!”狼说:“我咬了一个猪吃饱了。”狗熊说:“我吃了个半饱。”猴子说:“我还想吃点。”

老虎从松树根上一扒,扒出一个锃亮的宝器,还竖着个锃亮的把。老虎拿它敲了两敲,念道:“金头金把,敲两敲,酒菜饽饽一齐来。”

转眼间,通红的食盒来了,里面盛的有酒,有菜,有饽饽。老虎、狮子、狗熊、猴子,吃完了,又把宝器埋在松树根上。鸡“咕咕”地叫了一声,老虎走了,狮子走了,狼和狗熊、猴子都走了。

小伙子在树上看得清清楚楚,心想,只要得到这个宝器,还愁什么!地主的粮也能还上。他轻轻地爬下树来,从松树根上挖出宝器,带回家来了。

到了家里,和妻子说了,拿出宝器敲了两敲,喊道:“金头金把,敲两敲,半斗高粱快快来。”

说话工夫,半斗高粱就在眼前了。他叫老婆把宝器藏起来,拿上高粱就往地主家去了。

地主一见他来还粮,就变了脸,问他道:“你的高粱种上没出,怎么有粮还我!”

小伙子从来不会说谎,就把事情源源本本地告诉了他。地主这才把粮收下。

第二年,他也叫长工在地里种上了一棵高粱。地主守在旁边,叫长工浇水上粪。高粱长得也很好,眼看快熟了,地主天天盼老雕,这一天老雕飞来了,真的把高粱叼去了。地主也跟在后面追,天黑的时候,也追到那座山里,老雕又钻进洞里去了。地主周围看了看,也望见了那棵长得好像一伞样的松树,地主心想,这一定是那个小伙子爬在上面的那棵树。他也爬了上去。不多一会,狼也来了,老虎也来了,狮子也来了,狗熊也来了,猴子也来了。狼四下里闻了闻说:“抽搭抽搭鼻子,生人味,见了生人活剥皮。”狮子也说:“抽搭抽搭鼻子,生人味,见了生人活剥皮。”狗熊说道:“哪里来的生人,是咱出去带回生土来啦!”老虎说:“还是找找吧,上次咱的宝器就叫人偷去了。”

猴子一跳上了树,见地主蹲在树叉上,拧着鼻子就把他揪了下来。狼过去拧着鼻子转几圈,老虎过去拧着鼻子转几圈。猴子也过去拧着他的鼻子转了几圈,把地主的鼻子拧了三丈长,才把他放了。

地主得了命,肩上扛着鼻子,腰里缠着鼻子,胳肢窝里夹着鼻子,往家就跑,拿不了的一截鼻子,只能在地上拖着。

地主老婆觉也不睡,点着灯一直在等着,一听见地主叫门,赶紧下来开。地主听见老婆开门,连忙喊道:“小心别碰了我的鼻子。”老婆问道:“得了个鼻子宝器吗?”

地主着急地说:“你躲开让我进去,到家再说吧!”

他生怕长工看见他,慌慌张张地往屋里跑,到了水缸边,一不小心叫脚底下的鼻子绊了一下,一跟头,竖在水缸里淹死了。

贪财的老地主到头来只落了这么一个下场。

【聪明人上当】

郑国有个人名叫子产,非常精明,无论什么谎话他都不会上当受骗。

有一次,他的朋友送他一条活鱼。这条金翅金鳞的鱼十分珍贵。他让家丁把这条鱼放到花园的水池里,并让他们精心喂养。

家丁是一个又馋又狡猾的人,他趁子产不在眼前,就偷偷地把那条珍贵的鱼煎着吃了。等子产回来,他就编了一套谎话:

“老爷,按照您的吩咐,我把那条鱼放到水池里去了。啊呀,那才有意思呢!刚把它放进水里时,它还愣头愣脑地,好像人到了生地方一样,有点束手束脚的样子。过了不大一会儿,它瞪着眼睛朝四周看了看,像忽然明白过来,得意洋洋地在水里游动着,后来,一甩尾巴就钻进水里去了。在水里摇头摆尾,游得可快乐了。”

他讲得活灵活现,子产信以为真,高兴地说:

“这下可好了,它可找到合适的地方了!”

那个狡猾的家丁听了,心中暗笑。事后还得意地对别人说:

“谁说子产聪明?我早就把鱼吃进肚子里了,他还说鱼儿找到合适的地方了!哈哈哈……”

看来,活灵活现的谎言,很容易骗过他人。如果遇事不调查研究,就信以为真,即使是聪明人,也会上当受骗的。

【要钱不要命】

永州,靠着一条大河,因此,村里的人大多都会游泳。

夏季的一天,河水暴涨,水势很急,浪涛滚滚,像连绵不断的小山丘。村里有几个人要到河对岸办一件急事,他们驾着一只小船,约好一起到对岸去。

船开到河中间,忽然遇上了大风,一股激流猛冲过来,紧接着又打来一个浪头,立即把小船砸得散了架。

小船碎了,他们把随身带的东西全部扔掉,索性向对岸游去。可是,其中有个人,虽然不停地甩着臂膀,却总是前进得很慢。河水好像有意和他作对,他刚刚避开激流,又被漩涡紧紧地围住。

同伴们回头招呼他:

“你是个游水的好手,技术比我们强得多啊,今天为什么总落在我们后面?”

这个人支支吾吾地说:

“我腰上缠着一千铜钱,太重了,只觉得往下沉,实在游不动啊!”

“快解下,丢了它!”同伙们都劝他说。

这个人已经是精疲力尽了,有气无力地拍打着水,还是挣扎着摇摇头,舍不得丢掉那一千铜钱。

有个好心的伙伴,掉回头来,想拉他一把,可就是拉不动,去解他腰里的铜钱,他说什么也不让,还骂骂咧咧:“你别管我!”

已经游过去的人,在岸边大声喊道:

“快把铜钱扔掉!”

“活命要紧啊!”

那个愚蠢的人,始终舍不得扔掉他的铜钱。

突然,一个恶浪袭来,把他埋在水下,再也没能浮出来。这个要钱不要命的人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的同伴。

【懒人有懒福】

从前有个非常懒惰的姑娘,不喜欢纺线。母亲让她纺线,不论怎么劝说她,骂她,她也不听,母亲无可奈何。

有一回母亲气极了,就狠狠地打她的手,她就号啕大哭起来。

正巧有位王后从她家门前路过,听到了哭声,就吩咐把车停下。她从车上下来,走进屋里,向姑娘的母亲询问,为什么这样打她。母亲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女儿太懒惰,便改口说:

“啊,是这么回事,我女儿特别喜欢纺线,她总是不停地纺啊纺,我让她停一停她都不肯。您看,我家里很穷,能有多少亚麻供她纺呢。”

王后听了后说:

“我也很喜欢纺线——每当纺车的嗡嗡声从四面八方传入我的耳际,我就感到特别舒服。让您的女儿跟我走吧。我宫里储存了大批亚麻,足够她纺的,她愿意纺多少就纺多少。”

母亲一听高兴,就让自己的懒女儿随王后进宫去了。

进宫后王后把姑娘带到一座楼上,给她打开三个房间,里面上上下下到处都堆满了非常漂亮的亚麻。

“你把这里的亚麻都给我纺成线。”王后说,“到那时我就让你嫁给我的一个儿子。你虽然是个贫穷的姑娘,但你那坚韧不拔的毅力可以赢得任何财富。”

听了王后的话,姑娘异常害怕。这里有这么多亚麻,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不吃饭,不睡觉地干,三百年也纺不完哪。

王后走了,房间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她哭了起来。她坐在那里一连哭了三天三夜,连亚麻动也未动一下。

第三天,王后来了,当她发觉纺线工作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她又吃惊又生气。

“王后,请愿谅我吧,”姑娘说,“这几天我很想家,想念我亲爱的母亲。”

“那好吧,”王后说,“这次就饶了你。不过,从明天起你必须开始工作。”

王后走了,房间里又剩下姑娘独自一人了。这时她伤心得更厉害了,眼泪汪汪地走到窗前,突然发现有三个纺线女走进王宫。其中一个纺线女的一只脚又宽又大,另一个纺线女的唇特别长,它一直垂到下颏;第三个纺线女有一个粗大的手指。

三个纺线女在庭院当中停住脚步,望了望姑娘就问道:

“美人儿,你哭什么呀?可以对我们讲讲你的伤心事吗?”

于是姑娘就对她们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她们听后便说:

“如果在你结婚的那天能请我们参加你的婚礼,并称我们是你的亲姑姑,而且让我们与你同桌共席,我们也许会帮助你。”

“那太好了,”姑娘说,“亲爱的姑姑,请帮助我吧。你们说什么我都依从。请快进来,开始工作吧。”

于是工作紧张地进行起来了。一个纺线女用纺车纺线;另一个纺线女用长长的下唇把纺出的线洇湿;第三个纺线女用她巨大的手指搓捻线,并不时地在桌子上敲打几下。她的指头敲一下桌子,又细又漂亮的纱线就往地上落。王后一来,她们就躲藏起来,不让她看见。所以王后每次来,看到的只是纺好的线。王后高兴得不知用什么语言来夸奖这位姑娘。

三个房间里的亚麻很快就被用光了。三个纺线女把全部亚麻纺成了线。于是她们站起身来同姑娘告别,说:

“姑娘,你可千万不要忘记请我们来参加婚礼呀。”

王后走来,她看到的是三个空空的房间,地上堆着的却是一大堆纱线。她立即着手准备婚礼,她的未婚夫也显得格外兴奋,因为他有了一位心灵手巧、聪明能干的好未婚妻。

当婚礼即将开始的时候,姑娘对王后和未婚夫说:

“我有三个姑姑,她们帮了我大忙。请允许我邀请她们来参加婚礼,让她们和我们同桌共席吧”。

“当然可以,”王后回答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这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就这样,当婚礼开始时,三个纺线女走进大厅,她们穿着华丽,但相貌古怪,引人发笑。

未婚夫看了她们一眼说:

“我不明白,你怎么能和这样奇形怪状的人交往?”

说完,他便走到长着一只又宽又大脚的纺线女面前问道:

“姑母,您这只脚为什么这样宽大呢?”

“是由于纺线纺的,”姑母回答说,“是蹬纺车干活所造成的。”

他又走到第二个纺线女面前向她问道:

“姑母,您的下唇为什么耷拉得这么长呢?”

“由于洇湿线造成的,”这位姑母回答说,“是由于洇湿线。”

于是他又走到第三个纺线女面前向她问道:

“姑母,您的这只手指头怎么这样大呀?”

“是因为缠线造成的,”这位姑母说,“是因为缠线。”

未婚夫听完她们的回答后就说:

“唉呀,这么说,今后我可不能让我的媳妇再走近纺车了,不然的话,她也有可能成为像姑母这样的人。”

从那以后,懒姑娘再也不用纺线了,在宫里享受着荣华富贵。

【四个傻瓜】

从前有个国王,终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

一天,他突然心血来潮,命令宰相找四个傻子来供他取乐。

第二天,宰相带着两个人来见国王。

“陛下,”宰相指着其中一个人说,“这是在路上给你找来的第一个傻子,他骑在马上,还把沉甸甸的一筐东西顶在脑袋上。”

“天下第一号傻瓜!”国王捧腹大笑,“你为什么不把那筐东西放在马背上呢?真笨!”

“陛下,”宰相又指着另一个人说,“他的妻子几年前跟他离婚后又改嫁了,前不久生了一个儿子。他得知后高兴得手舞足蹈,站在大街上向行人散发糖果,还说要隆重地庆贺一番!”

国王乐不可支:“你这个傻瓜,那根本不是你的儿子!”

“我让你找四个傻瓜,”国王兴致勃勃地问:“那两个在哪儿呢?”

宰相毕恭毕敬地深鞠一躬,说:“陛下,第三个傻瓜就是老臣。我身为宰相,不会辅佐陛下治理国家,只会寻找傻子和白痴供陛下取乐,这说明我是一个十足的傻瓜!”

国王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那么,第四个在哪儿呢?”他接着问。

“陛下,第四个……”宰相嗫嗫嚅嚅,欲言又止。

“你快说!”国王催促道。

“陛下,恕臣直言,第四个傻瓜就是陛下!”宰相慷慨陈言,“陛下身为一国之君,理应召天下贤人达士,辅佐陛下安邦治国,但陛下却只知寻找傻瓜白痴消遣取乐,这难道还不傻吗?”

国王恍然大悟。从那以后,他再也不寻欢作乐了,开始认真治理国政,终于成了一位深得人心的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