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上)
6968300000059

第59章 百姓杂谈的故事(8)

【穷老汉当国王】

从前有个老头家里很穷,家里除了一棵沙枣树外一无所有。可是有一只乌鸦还常常飞来吃沙枣。老头恨死这只乌鸦了,下决心捉住它。

一天,老头找到一些鸡血,涂在自己身上,然后,一动不动地躺在沙枣树下等着。

乌鸦果然飞来了,它看见老头浑身粘满血污,以为是一具死尸,就飞到他的身上,这里跳一下,那里啄一下。等它落到老头嘴上时,老头冷不防张开嘴,一下子咬住乌鸦的一只脚。乌鸦吓得乱扑翅膀,想挣脱掉,可是老头已经紧紧地用手把它抓住了。

“饶了我,老头儿,把我放了吧!”乌鸦看挣扎没有用,就苦苦地哀求老头。

“费了这么多事才把你抓住,能随便放掉你吗?”

“放了我吧,要知道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几颗沙枣。我见你太穷了,想给你一点帮助。”

“你想逃跑,就用好话哄我这个老头,我才不上你的当呢!”

“我不是一个普通的乌鸦,我是乌鸦巴依,我向你发誓,我一定要帮助你。”

“既然你发誓了,那好吧!”老头说着,把乌鸦放掉了。

乌鸦对老头儿说:“你跟着我走,到了我家,我会报答你的。”

乌鸦在前面带路,它从一个枝头跳到另一个枝头,慢慢地往前飞。老头跟着他在后面走,走了很远,才到了乌鸦窝的前面。乌鸦先请老头进去,老头发愁了,他问道:“窝这么小,我哪进得去?”乌鸦回答道:“你用头顶住进口的地方!”老头按照乌鸦的吩咐,用头顶着,这时乌鸦用翅膀在老头背上一拍,不知道怎么就进到了乌鸦的家里。乌鸦的家大极了,简直像宫殿一样,凡是世界上有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

乌鸦牵出一头黑驴,拿出一块饭单子送给老头说:“你把这头毛驴骑回家,你只要对它说三遍:‘拉金子吧,我的黑驴!’它就会拉出一盘金子来。这个饭单子也是个宝贝,你只要把它铺在面前,说三声:‘张开吧,我的饭单子!’它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好饭菜。”

乌鸦又再三叮嘱说:“回家的路上,千万不要在别人家里过夜。”

老头连声答应,就带着黑毛驴和饭单子朝家中走去。走了很远的路,不知不觉天黑下来了。老头忘记了乌鸦的叮嘱,来到一家磨坊过夜。磨坊主人问老头从哪儿来,干什么去了。老头一五一十地叙说了他如何抓住乌鸦,如何又在乌鸦家做客,乌鸦又给了他两件宝贝。

磨坊主人是一个很贪心的人,夜里趁老头睡着后,偷偷地用自己的毛驴和饭单子把老头的宝贝换掉了。

第二天早上,老头没有发觉,告别了磨坊主人,继续赶路。

老头回到家里,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去请左邻右舍的人来做客,国王和大臣们也来了。老头先拿出饭单子,铺在屋中间,然后大声说了三下:“张开吧,我的饭单子!”可是饭单子纹丝不动。老头又连喊三声,还不见动静。老头气坏了,拿起一个木棒敲,直到把布都敲破了,也没出现任何东西。

没有办法,老头把黑驴牵进屋里,在屁股下面垫了一个大盘子。老头说了三声:“拉金子吧,我的黑驴!”可是毛驴一动也不动,老头又连喊三声,仍旧没有动静。老头这下更生气了,拿起木棒朝着驴屁股乱打起来。毛驴实在忍不住,噗哧一声,在盘子里拉了一堆屎。屋子里臭气熏天,客人都捂住了鼻子。这里面,最生气的是国王,他把老头大骂一顿,还叫卫兵把老头打了个鼻青脸肿。

老头越想越气,又去找乌鸦。乌鸦对老头说:“哎,我再三叮嘱你不要在别人家里过夜,你不听我的话,那还能不坏事儿?”

乌鸦给老头一个皮口袋,并给他讲了它的用处,就打发老头上路了。老头顺着原路回来,天黑的时候,又来到磨坊过夜。磨坊主人又问老头打哪儿来,干什么去了。老头就告诉他从乌鸦那儿来,乌鸦又给了他一个皮口袋。

半夜的时候,磨坊主人悄悄进到老头的屋里,又想拿那个皮口袋。不过这回老头没有真睡着,只是闭着眼睛躺在床上。磨坊主人刚抓着皮口袋,老头就说了三声,“出来吧,我的棍子!”话还没说完,从皮口袋里飞出来一个大棍子,朝着磨坊主人劈头盖脑打来。把他打倒在地上,捂着脑袋求饶,老头说:“你把我的黑驴和饭单子还我,我就收回棍子,不然把你打死。”磨坊主人只好乖乖地把偷偷换掉的宝贝拿出来。

这样,老头带着三件宝贝平安地回到家里。

老头回到家后,又请来许多人,到家里做客。他把饭单子摆在中间,说了三声:“张开吧,我的饭单子!”立刻出现了七十二种饭莱,客人们吃了个饱。后来,老头又把黑驴牵到屋里,说了三声:“拉金子吧,我的黑驴!”黑驴拉出来许多金银,老头都分给了穷人。

这消息传到国王耳中,国王心想:“我是一国之王,我没有的东西,怎么让这穷老头弄到了?我一定要把这宝贝搞到手。”他想出了个诡计,命令一个卫兵去请老头带着宝贝进宫来。卫兵到了老头家,老头知道国王没怀好心,拒绝了国王的邀请。国王还不甘心,这回派宰相亲自去请,老头也拒绝了。

国王气坏了,命令自己的卫兵队立刻出动,把老头的宝贝抢来。

卫兵们来到老头家,老头早已准备好了,他把皮口袋拿出来,说了三声:“出来吧,我的棍子!”这回飞出好多棍子,朝着卫兵们的头上打过去,卫兵们见势不妙,抱头就往回逃。棍子还紧紧地跟着这些卫兵,一直进了王宫。国王正坐在那里等宝贝抢到手,没想到卫兵都被打得头破血流地逃回来了。他刚要问这是怎么回事,突然看见天上飞来许多棍子,国王吓破了胆,连忙坐着马车逃走了。

从此,这里没有国王,人们就选老头当了这个国家的国王。

【张三免死】

传说刘邦打败项羽,统治天下之后,就出榜广召天下能工巧匠,在京城营造皇城、宫殿。消息很快传到老家沛县,有个巧木匠张三也想报名应召。可是他的老娘咋也不愿意让这个“独苗”离开自己。娘儿俩商量了几次,意见始终不一致。那天晚上,吃着饭娘俩又商议开了。张三说:“娘,这修城盖殿,也是百年不遇的大事,再说京城是通都大邑,真要干上几年,咱又能开眼界长见识,又能跟着名家学艺,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您咋老不让去呢?”娘说:“孩子,凡事你就别想得那么顺当!娘不让你去自有娘的道理。你爹下世早,留下咱娘俩一老守着一小,娘最担心的,还是那皇家的活干不得。你年轻,哪知世事的艰难?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凶险大着哩!自古皇帝有几个好的?一个个翻脸无情,六亲不认!你听那孟姜女哭得多苦!秦始皇修长城,修完长城拿人家民夫填了馅啦。给祖宗修陵墓,怕走漏消息,修完后把几百工匠封进墓里陪葬了!瞧瞧这都是什么德性啊!”张三一听就笑了:“娘,小心是应该的。可修城盖殿,工匠夫役成千上万,哪有那么巧,倒霉事就落到咱头上了?再说,汉高祖跟咱同县,‘亲不亲,家乡人’,即使出点事,也还得高看咱一眼哩。”说了一个晚上,娘到底还是没同意。

眼看着离限期越来越近,没法子,只得把师傅拉了来帮着说情,娘才算点了头。娘说:“既是老哥带着他,我也就放心了,可打明儿离了家就得让他装哑巴。”张三问:“为嘛?”娘说:“自古以来就是‘祸从口出’。跟着师傅只准你大口吃饭,小心干活,别的事,一概装聋作哑!”老师傅听了,虽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还是满口应承下来。”

师徒俩进京后,师傅就给他报了个名:张哑巴。张三笑眯眯的圆脸一下子成了长脸啦,整天不吭不响,闷头干活。有时晚上见人家说说笑笑,实在眼馋,一阵子急起来,就生娘的气。

俗话说“怕鬼招魔障”。怕事怕事,那事真就落到头上来了。

那天傍晚,收罢工大伙都走了,张三在大殿里的西南角上,油漆内檐板,还有点尾工。张三一心赶活,不知不觉,外边太阳就快落山了。

这时,从殿的外边,轻手轻脚地走进一个人来。这个人,个头不高,身穿便服,背着手,在殿里闲情散步。这人是谁?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这两天,听说主殿快要竣工,心里憋不住老想来观看观看。此刻饭后无事,从后宫一溜漫步就走到这儿来了。

汉高祖在殿里从前到后走了一趟,只见殿宇高大,气势雄伟,处处龙飞凤舞,满眼金碧辉煌,果然富贵还是帝王家,心里暗暗思忖:也罢了,这天下算没白打。他不由一阵心花怒放,顿时来了兴致,右腿冲上凌空一踢,右手“呱叽”就是一掌!拇指在胸前一竖,摇头晃脑,似唱非唱,似念非念:“嘿嘿!没想到亭长出身的刘三儿,竟也有今……天!”只见他单腿着地,滴溜溜转了个圈儿,顺势朝下又来了个骑马蹲裆,把他当亭长爱玩的那套浪荡玩意儿又抖出来了。只见他嘴角高挑,双眼仰视,眼珠子白多黑少,模样十分滑稽!

汉高祖这么朝上一翻眼不要紧,不好,大殿西南角上,像有个黑影轻轻蠕动。他暗自吃了一惊,急忙收了架子,紧走几步,借蟠龙金柱隐着身子,歪头朝上瞅瞅,天哪!不是别的,是一个小工匠正闷声不响朝封檐板上描油彩。

等看清了,认准了,汉高祖的凉汗也下来了。心想,刚才那阵子表演,连唱带做,怪模怪样,丑态百出,连自家小名儿都说出来了,还不全让这小子听了去看了去?这要出去一张扬,我堂堂皇帝岂不成了痞子无赖了?他心里盘算:咋着说这事也不能让走漏出去。还好,眼下还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事不宜迟,要想保住皇家尊严,就得取他性命!

主意一定,他就故作惊慌,一面高叫:“拿刺客!拿刺客!”一面磕磕绊绊,奔出殿来,两腿一软,扑倒在地!亲随近侍们一听知道有变,立时舍命狂奔过来救驾抢功。仓促间,没有坐处,一个太监匍匐在地,拱起背,扶起圣上坐下压惊。汉高祖脸色惨白,冷汗涔涔,手朝殿里乱指。众武士一见圣驾惊成这等模样,一个个如狼似虎般扑进殿里,揪出了张三。内中一位贴身常侍一见此人手提五色漆筒,满身油灰,就回身亲自勘查一阵封檐板,知道圣上可能是看岔了眼,赶忙倒身下跪:“启奏我主,此人并非刺客,乃是一名工匠,因在上面赶活,不知圣驾降临,未及回避。”

汉高祖龙目微启,仔细一瞧,可不是嘛,这个手提漆筒,油腻满身,眉目善良,面貌忠厚,并无半点凶恶模样。可他龙目一闭,立时喝斥道:“奴才!既是工匠,那……那他左手暗藏利刃,意欲何为?”常侍转脸一看,忙夺下跪禀道:“圣上宽心,这不是刀,是一块小小的刮灰板,牛角制成,乃漆匠必需之物。”话没落音,汉高祖大发雷霆,厉声喝斥道:“无知的蠢才!为何他的内情,你件件皆知?”这位常侍琢磨话音,知道圣上定要处死此人,登时明白过来,爬起来一声断喝:“伺机谋刺圣驾,罪该万死,立时推出斩首!”

直到这一步,张三才算明白过来。原来刘三儿就是汉高祖。他这是怕丑事外扬,杀了我好灭口哇!心一横,啥也不怕了,一见众武士要来捉拿他,两眼一眯,抡着油漆筒就玩起磨盘车轮转来了!一边转一边朝封檐板上指:“啊吧吧吧!啊吧吧吧!”

众武士没料到会是个哑巴。张三这么一阵傻叫,又眯着眼把筒里五色油漆一个劲儿胡泼乱洒,一圈人躲躲闪闪谁也不敢上前。

这么一阵傻叫,可把常侍气坏了,卷袖子捋胳膊,抽出随身宝剑就要亲自动手。

可汉高祖听了这阵傻叫,脸也不黄了,汗也不淌了,头也不晕了,眼也睁开了。嘴上没说,他心里有数:哑巴是有耳听不见,有话说不出!见常侍手持宝剑,步步进逼,不由喝了一声:“住手,无用的蠢才!他不过是乡下草木之人不懂皇家规矩而已。虽然不知回避,惊了圣驾,念他为皇家百年盛典、万世基业不辞劳苦,理应不计小节。休要加罪于他!”说罢,站起身想了想又说:“虽是不应计较无知小民,只是天子脚下,通都大邑,留用残缺之人,言语不通,一来诸多不便,二来也有伤大雅。今日天晚,明天就把他遣送回乡去吧!”

张三一听,只气得满心窜火!喉咙鼓多粗也没法说,两个眼睁得比铜铃还大。

众人只当这小哑巴又是任啥不懂,上来两人强按着脖子,给汉高祖叩头谢了不斩之恩!

第二天一大早,张三就背起行李卷,被迫离开了京城。

过了不多久,这件事情可就在京城里头流传开了。听的人,都夸当今圣上实在是难得的宽厚仁慈的君主,真真是光明磊落,皇恩浩荡!但在刘邦的老家沛县,人们都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知道刘邦实际上是一个心胸狭窄、死要面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