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霸兴趣学习法
6969300000021

第21章 学生提高理科能力故事推荐(12)

74.同古罗马城说再见

在环地中海地区,曾有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帝国——罗马帝国,其首都古罗马城则被称为“永恒之城”。但不知是何种原因,这个“永恒之城”消亡了。

据史书记载,公元410年,哥特人攻打了罗马,虽然并未给罗马带来毁灭性的伤亡,但送给了罗马帝国400多年来第一次惨败,罗马人在心理上很难承受,以至于整个国家的斗志极低。所以,就有学者认为,古罗马城是由于哥特人的攻打而最终消亡的。

但是1969~1976年,考古人员发掘了4世纪末5世纪初的罗马人墓群,共找到了450具骸骨,发现这些骨头多数都铅含量超标,是正常人的80倍以上!而其中幼儿骸骨中的铅含量则更多。在发掘罗马帝国的贵族、王公的墓葬时,也发现了一些十分奇怪的黑斑。经分析后发现,原来这些黑斑是硫化铅,它是由沉积于骨骼中的铅与尸体腐烂时产生的硫,发生化学作用而产生的。

研究者们推断,在古罗马城消亡前的几百年中,罗马人对他们的供水系统非常引以为傲,而这些供水系统通常都以铅管输送饮用水。不仅如此,他们还用铅质的杯子喝水,用铅质的锅做饭,还用铅制的器皿储存糖浆和酒。他们甚至在制作葡萄酱时还要加进铅丹(即四氧化三铅),妇女们的化妆品中也含有大量的铅……天长日久,罗马人普遍发生了铅中毒,尤其是那些用铅较多的贵族。

由现代医学得知,正常人即使吸收微量的铅,对生殖能力也有影响,体内大量积累,更是能引起流产、死胎和不育,即使生下的婴儿幸运成活,也基本都是智障儿童。所以,就有史学家分析,罗马人很可能因为生活中铅的大量侵入致使帝国覆亡。

难道古罗乌城真的消亡于铅这个化学元素?

75.疑惑重重的玛雅文明

自公元前1500年开始,美洲的玛雅人创造了伟大的玛雅文明。可就在最为鼎盛的10世纪,玛雅文明却突然急剧衰落,最后消失不见了。

20世纪60年代,当人们可以进入太空后,参与过宇航研究的美国科学家们才知道,1952年,在玛雅古城发掘出的一块石板上,刻的是一幅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行器的图画。这实在是太令人难以相信了,难道那时的人就可以进入宇宙空间吗?

有人于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那时外星人来过这里,玛雅文化中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知识可能就是来自于外星人的传授,而那个雕刻则是玛雅人对外星宇航员的临摹。外星人离去后,祭司曾预言他们返回的日子,但他们并没有出现,玛雅人于是信心顿失,人心涣散,一个个离开了这里,玛雅文明就这样慢慢消失了。

两个美国人在研究了玛雅的历法后,认为这是玛雅人绘制的自己故乡的历法,这种历法在我们太阳系中没一个星球可以适用。据这一推测,玛雅人就是外星人了。他们来到地球上是为了采矿,后来,由于印第安人将玛雅文明占为己有,他们迫不得已才又飞回故乡。

这种说法遭到了一些专家的否定,认为其假说成分太多。但玛雅文明中那些不可思议的内涵和它的消失,却没有人可以给出圆满的解释。

还有人认为,玛雅文明的消失可能是因其森严的等级划分。当那些掌握知识的贵族层消失后,自然带走了玛雅文明。

英国一位历史学家认为,玛雅是一个农业国,可这里的人却采用的是一种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耕作法,最终导致民不聊生,人们于是弃城而去了。

科学家将玛雅文明的发展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放在一起研究后发现,干旱与玛雅文明的最终灭亡又很大的关系。

76.西夏文明的消亡

妙音鸟在梵语中叫“迦陵频伽”,是传说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中的一种神鸟,它的叫声非常动听,外观则是人画鸟身的怪兽。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夏王陵的遗址,发现了这种鸟的雕像,其雕刻手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可与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媲美!

西夏王陵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地面原始遗址,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在这儿的考察中,专家们发现,这个曾盛极一时的王朝,在很多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农业、建筑、佛教、文字、文学、印刷术等等都很发达。

这个在历史上存在了189年的王朝,是在1038年,被一个叫李元昊的党项族首领建立起来的。在他的领导下,西夏军队纪律严明,疆域不断扩大,经济繁荣昌盛。西夏人在文化上广泛地吸收其他民族的特点,所以形成了多彩的文化特色。这一点也可以从王陵的奇异形状和布局上看出来。但是,西夏文明在后世的史料记述中极少出现,似乎一下子就神秘消失了。

那么,这样一个历史上十分发达的文明是怎么消亡的呢?

根据专家们的分析和考证,最大的可能就是西夏国被蒙古军消灭了,西夏文明也被彻底毁灭了。蒙古军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曾把自己的版图扩大到了亚欧大陆,所向披靡,可在他们征服西夏国时,却遇到了强有力的抵抗,以至于当他们付出惨重代价攻下西夏国时,出于一种报复心理,对这里的一切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不但对人实行屠杀,还把宫殿、史典等付之一炬,珍宝古玩等劫掠一空,曾盛极一时的西夏国就这样消失了。这还不算,后世的盗墓者也对西夏王陵进行了无数次的盗掘,几乎所有的王陵都没能幸免,其被毁物品的价值也无法用数字来衡量。

77.洞里萨湖边的吴哥王朝

吴哥王朝约建于公元800年,12~13世纪时最为辉煌,建造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吴哥遗迹位于柬埔寨西北部暹粒省洞里萨湖北,主要分为吴哥城和吴哥窟。

吴哥城,也叫大吴哥,占地10平方千米,是高棉帝国最后一座都城,由高7米、长3千米的城墙围着,共有5个城门,城门两侧有七头龙的石雕,据说这是柬埔寨始祖的神像。昔日辉煌的宫殿如今已是残垣断壁,但中心寺庙贝雍寺的54个佛塔却依旧整齐完好。每座塔的四面都雕刻着巨大的微笑着的脸庞,举世闻名的“吴哥微笑”就源十此。

吴哥窟,也叫小吴哥,意思是“寺之都”,距大吴哥3.3千米,是吴哥王朝最辉煌时期的建筑。当时的国王费30万劳工之力,耗时37年才建成。该寺总占地195万平方米,全是由石头建成,共用了30亿吨石头,其中还有一块重达8吨!

当时的吴哥城不仅是王国的首都,同时也是国王的寝宫、全国的宗教圣地和文化活动的中心,所以建筑十分宏伟,庭院宽敞,有各种精美的浮雕。而吴哥窟的主殿有二十多层楼高,分为三层。寺庙的建设,无论是从建筑技术,还是艺术成就上看,都可以称之为“奇迹”。700年前,中国元朝大臣周达观曾到过吴哥王朝,亲眼目睹了吴哥王朝的强盛与吴哥窟的雄伟,后来在他的著作《真腊风土记》中,称吴哥窟为“鲁班墓”。

可惜,美好事物的出现总是短暂的。这个辉煌的王朝只存在了600年。15世纪时,它突然被人们遗弃在洞里萨湖边的古森林中,直到19世纪,才被法国博物学家亨利发现,继而闻名于世。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一夜之间消失了,至今还是一个谜。

78.消失的南极文明

关于人类文明究竟发源于何地,流传的说法很多,但是有一种文明长期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神秘的南极文明。

存在南极文明,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支持,其中包括非常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但是能够证明南极文明存在的最为有力的客观证据,或许就是一张绘制于16世纪初的古老地图。在地图上,南极大陆的板块与现在基本相似,但是,地图上明显地绘有河流、山脉等,而这都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科学家正是据此推想,很久以前,南极大陆还没有被冰雪覆盖,人类生活在温暖的南极大陆,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并通过船只把文明的火种播到了世界各地。

然而,如此繁荣的人类文明不知为何突然消失在冰天雪地之中。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是什么力量毁灭了南极文明?是星际灾难?是内部冲突?是自然灾害?科学家们至今没有探寻出明确的答案。

但是,经过数百年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也有一些猜想,或许可以稍稍拨开南极文明消失的神秘面纱。一种说法是,很久以前的某个时候,大陆板块发生了比较剧烈的运动,南极大陆沉入了海底,南极文明也随之沉入了海底,消失在一片汪洋之中;另一种说法是,在南极厚厚的冰山下面,有关南极文明的宝藏非常丰富,是逐渐变冷的天气冰封了南极大陆,也冰封了南极文明;还有一种说法是,南极文明并没有真正地消失,而是迁徙出了南极大陆,如果可能的话,埃及人或者闪族人就是南极文明火种的继承者。

不管是哪种可能,在大量的考古资料出现之前,南极文明和她消失的神秘面纱始终都不会被揭开。或许南极文明并不存在,或许她就被封在冰山下,或许她正静静地躺在海底,或许……

79.阿兹特克帝国的消亡

阿兹特克族人是印第安人的一支,原本只是一个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游荡在贫瘠的北方。在公元1200年左右,阿兹特克族进入墨西哥河谷,并且定居在了查普尔特佩克。由于他们崇尚武力,所以不断侵扰其他的部落,于是那些部落就联合起来对阿兹特克族进行征讨。尽管阿兹特克族人骁勇好战,但毕竟势单力薄,结果他们的一部分人被抓做俘虏,另一部分则逃到了一个湖心小岛上。在这个小岛上,他们征服了原有的居民托尔特克人,并且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使岛上的人口一度达到3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这个小岛就是阿兹特克帝国的中心——特诺奇蒂特兰城。今天的墨西哥城,就建在昔日繁华的特诺奇蒂特兰的遗址上。

在阿兹特克帝国时期,宗教的势力极为强大,宗教又促进了阿兹特克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推动了阿兹特克人的教育、天文学、历法、文字、艺术等各方面的发展,使阿兹特克帝国更加繁荣昌盛。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繁荣的阿兹特克帝国在16世纪中叶突然消亡了!

有人说,阿兹特克帝国是毁于西班牙殖民者之手;也有人说,阿兹特克的消失主要还是他们自己的原因。因为阿兹特克人特别喜欢祭祀,并且喜欢用活人来做祭品。他们认为,只有活人的鲜血,才能让太阳有力量每天从东方升起,也只有用鲜血的祭祀才能让他们的农作物有好的收成。而祭祀时用作祭品的人数相当多,常常一天之内会有数千人被杀用于祭祀。而正是这个原因,使得阿兹特克的人数急剧减少,最终灭亡了。

但这些也仅仅只是传说,阿兹特克帝国消亡的真正原因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80.寻找《永乐大典》

明朝初年纂修的《永乐大典》是一部趾界罕见的图书典籍。当年明成祖朱棣命令三千多文臣,辑录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朝初年,包括天文地理、人事名物等各种典籍著作,共11095册,组成了世界上最早、最宏伟的百科全书。由于当时全部是用手工整理,所以一直没有重印,只是在嘉靖年间重抄过一部,所以越发显得珍贵。

让人心痛的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把这部旷世珍宝抢走了,现在这些宝贝还散落在欧洲各国的图书馆里,当然,有少部分现在已经陆陆续续被收回了。不过,最近的研究发现,所有这些国内外的残本都是嘉靖时的抄录本,而《永乐大典》的正本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换句话说,《永乐大典》的正本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神秘消失了。

《永乐大典》哪里去了?为什么会消失?是谁把《永乐大典》弄走了?一连串的疑问围绕在我们的心头。

有人说《永乐大典》在南京毁于大火,也有人说是于清朝嘉庆年间在乾清宫被大火烧毁,又有人说可能是在明嘉靖年间文渊阁失火时被烧毁,还有人说是被藏在皇宫厚厚的夹墙中了。可所有这些说法都没有实证,不足为信。

《永乐大典》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当时宫中失火,嘉靖皇帝连下数道谕旨,让人抢救《永乐大典》。嘉靖皇帝死后,隆庆皇帝就宣布《永乐大典》重抄完成,此后《永乐大典》的正本就再无音讯。由于嘉靖生前对《永乐大典》极其喜好,有学者推测,《永乐大典》很可能被嘉靖皇帝带入他的陵墓中了。目前嘉靖皇帝的永陵还有很多未被发掘的地方,很多学者希望能够进入其中寻找《永乐大典》。

但愿这部旷世珍宝真的被埋藏在永陵中,但愿它能够重见天日,而不是毁于大火。

81.失落的印加

一千多年前,在南美的西海岸,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印加。这个帝国征服了从秘鲁南部到中美的绝大部分地区,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但是,这个强盛的帝国在延续了几百年后,却从南美历史中消失了。

存在于一个远隔重洋的大陆,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强劲敌手的古帝国,为何突然间消失在历史长河的奔流之中了呢?

战争,我们不可避免地想到战争,因为它永远都会与死亡、毁灭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否印加帝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让这个刚刚繁盛起来的帝国无法承受而走向毁火呢?如果是,这种战争最可能来自帝国内部。是奴隶起义,还是王权争夺?能够给予这个帝国沉重一击的肯定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争,那最大的可能应该是两支实力相当的对手的火拼。估计,是历史上不断上演的王位争夺在这里夸大地上演了。

不过即使王位争夺得再惨烈,也无法达到毁灭印加的地步,毕竟那时只是刀剑间的交锋,而不是核武器的对战。会不会有其他力量的介入,使战争的灾难雪上加霜呢?我们从历史上了解到,在印加消失前后,西班牙殖民者已经到达了美洲大陆,是贪婪的西班牙人给了印加最后的致命一击吗?非常有可能。我们知道,殖民者的侵略使美洲的土著居民现在只剩下可怜的少数人。说侵略者毁灭了印加并不过分。

在战争的毁火性破坏之下,如果再加上瘟疫,印加文明便注定万劫不复了。虽然印加已经有了不错的医学水平,但是对于瘟疫,他们似乎确实无能为力。而有迹象表明,在印加文明末期,瘟疫之魔确实光临过南美大陆。

难道一度辉煌的印加文明就在战争和瘟疫的魔爪之下走向了毁灭吗?或许还有其他原因,如地震、海啸、火山、气候。不过目前,战争和瘟疫似乎是能够给出的最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