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霸习惯学习法
6969400000023

第23章 学生提高文科能力故事推荐(14)

然而,还需要举出一个事例,即中世纪男巫、女巫、僧侣、医士和巫师、戏法表演者以及向亡魂问卜的巫师,他们收集了这些奇怪的东西,相信它们是魔力的来源,并且能把魔力传给使用者。某个中世纪魔术师在格罗泽有他的总部和车间吗?那是用未知字母写的他的符咒和咒语吗?符咒和吉祥物是在那儿生产并卖给顾客的吗?是否有理由推断,在近代科学出现前的日子和年代里,携带在月光下收集的适合的香草包裹的一只小巧的隧石制成的箭头,会使携带者免遭致命弓箭手袭击,而使他自己的弓箭每次都准确无误地击中它们的目标呢?

通过喂一种包含巨型碎骨的药,而帮助一名矮小的儿童长得更壮,更坚实,更高,如何?(已成化石的恐龙,猛犸和柱牙象的残余。)

一处有砖石架子的地下室,会成为一个理想的车间、磋商室及居室,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普罗斯佩罗在他岛上的那样。今天,格罗泽这种地方已经够偏僻的了。在中世纪,它一度似乎更偏僻:作为魔术师的储存洞,这是一种理想的隐藏地点,它远离民政当局窥探的眼睛,并且相对来说,不为宗教法庭所骚扰。

另一个奇怪的秘密与格罗泽擦边:即古代的夏托蒙吉尔伯特城堡在它附近。在格罗泽附近的蒙吉尔伯特,建于12世纪,当时,圣殿骑士正在达到他们权力的高峰。圣殿骑士们几乎是边作战边建造。他们的砖瓦匠技艺可与他们的战术和勇气相媲美。年轻的弗朗丹于1924年所发现的奇怪的地窑与蒙吉尔怕特城堡有关吗?大量密码和秘密与圣殿骑士们有关系吗?

夏托雷恩是一座在山顶上建的小村子,它与教区牧师贝郎热·索尼心教父1885年发现的神秘的财富有关,从格罗泽到这个小村子乘车仅需两天。如果格罗泽和雷恩财宝之间有联系,那么,格罗泽和靠近新斯科舍海岸的橡树岛钱坑里的同样神秘的财宝之间,也可能有一种联系。圣殿骑士们几乎无疑地与蒙吉尔伯特和雷恩城堡有联系:如果有关奥克尼的亨利·辛克莱和他帮助渡过大西洋的圣殿骑士难民的说法也是真实的,并且有各种理由可以相信支持这种说法的证据,那么,除了雷恩和格罗泽之谜以外,圣殿骑士们很可能还与橡树岛之谜有关。圣殿骑士们是密码专家。刻印在格罗泽刻字板上的令人迷惑的字母表也许可能包含着圣殿骑士秘密。

关于神秘的格罗泽文字,不论它的最终实情可能是什么,它绝非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已被国际考古机构广泛认为是真的保加利亚的所谓鞑靼人刻字板,被认为比古代苏美尔的杰姆迪特·纳苏字母表至少早1000年。如果格罗泽刻印文字是古老而又是真实的话(它们看来确实如此),那么,它们就是向以前的被理解的文字发展史挑战。事实真是如此吗?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仍无从解释。

100.不解的字谜

桂林阳朔碧莲峰上雕刻着一个直径将三米的“弩”字,此字龙飞凤舞,苍劲有力。游人到此,都要停下来观赏研究,然而100余年来,谁也肯定不了这是个什么字,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弩”字的作者是山阴的王元仁。王氏擅长草书,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在广西阳朔当县令。就在他任职的那一年,挥笔写下了这个巨幅字,由能工巧匠凿雕在鉴山主峰——阳朔县城的碧莲峰壁石上。遗憾的是,王元仁没有留下任何注释,这样一来,百年墨迹只好留给后人去评说。

这个字如此奇妙,竟引得无数游客骚人抬头仰望,仔细琢磨。

韩愈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概括漓江的秀丽景色,因此有人将这个字认作“带”,其意是对“江作青罗带”风光的赞美。但那些善于思考的先辈文人墨客,从此字中又琢磨出“一带山河,少年努力”八个字的意思。的确,如果你仔细观察,这八个字果然笔笔有着落,字字有根据。

又有个文学家不满足前人的说法,买了拓片带回家中仔细琢磨,细心推敲,认为应是“一带山河甲天下,少年努力举世才”十四个字的意思,是用来激励来人和后者的对联。

可是又有一位诗人,比那文学家更善于联想,他竟从中揣摩出一首四言诗:

一带山河,举世无双。

少年努力,万古留芳。

上述几种解释,也只是人们的猜测。百余年来,成千上万的古今中外游客,对这个字浮想联翩,各抒己见,虽然说不出所以然,但都认为此字一定别有一翻用心,并且寄予深刻的含义。这究竟是个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这个百年之谜,不知何时才能解开。

101.一个“弩”是什么意思

桂林阳朔碧莲峰上雕刻着一个直径约三米的“弩”字,此字龙飞凤舞,苍劲有力。游人到此,都要停下来观赏研究,然而100余年来,谁也肯定不了这是个什么字,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弩”字的作者是山阴的王元仁。王氏擅长草书,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在广西阳朔当县令。就在他任职的那一年,挥笔写下了这个巨幅字,由能工巧匠凿雕在鉴山主峰——阳朔县城的碧莲峰壁石上。遗憾的是,王元仁没有留下任何注释,这样一来,百年墨迹只好留给后人去评说。

这个字如此奇妙,竟引得无数游客骚人抬头仰望,仔细琢磨。

韩愈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概括漓江的秀丽景色,因此有人将这个字认作“带”,其意是对“江作青罗带”风光的赞美。但那些善于思考的先辈文人墨客,从此字中又琢磨出“一带山河,少年努力”8个字的意思。的确,如果你仔细观察,这8个字果然笔笔有着落,字字有根据。

又有个文学家不满足前人的说法,买了拓片带回家中仔细琢磨,细心推敲,认为应是“一带山河甲天下,少年努力举世才”14个字的意思,是用来激励来人和后者的对联。

可是又有一位诗人,比那文学家更善于联想,他竟从中揣摩出一首四言诗:

一带山河,举世无双。

少年努力,万古留芳。

上述几种解释,也只是人们的猜测。百余年来,成千上万的古今中外游客对这个字浮想联翩,各抒己见,虽然说不出所以然,但都认为此字一定别有一翻用心,并且寄予深刻的含义。这究竟是个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这个百年之谜,不知何时才能解开。

102.中国古书“第一部”有哪些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韵书是《切韵》

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

第一部字书是《字通》

第一部诗集是《诗经》

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

第一部笔记小说集是《世说新语》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是《汉书》

第一部历史批评著作是《史通》

第一部兵书是《孙子》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是《通典》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

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是《天工开物》

第一部植物学词典是《全芳备祖》

第一部药典书是《新修本草》

第一部医药书籍是《黄帝内经·素问》

第一部地理书是《禹贡》

第一部茶叶制作书是《茶经》

第一部建筑学专著是《营造法式》

第一部珠算介绍书是《盘珠算法》

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是《古画品录》

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是《闲情偶记》

第一部戏曲史是《宋元戏曲韵史》

第一部图书总目录是《七略》

103.什么是“回环诗”

宋代文学家苏轼和秦观是好朋友。一次,秦观出外游玩,很长时间没回来。苏轼很惦记他,就写信询问他的情况。不久秦观给苏轼回了一封奇怪的信,只见信纸上写了14个字,排成一圈:

已暮赏

时花

醒归

微去

力马

酒飞如

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环诗,诗中描述了自己在外的生活和情趣。内容是: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104.标点符号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中国古时候没有标点符号,古人写文章一气到底,没有停顿。读的人可就吃力了,甚至还会产生误解。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看出标点符号的重要,某校篮球比赛结束,裁判在黑板上宣布:“我校篮球比赛已经结束初二(1)班打败了初一(2)班夺得了冠军。”结果,两个班都说自己是冠军,初二(1)班同学说黑板上明明写着“初二(1)班打败了初一(2)班,夺得了冠军”。初一(2)班同学说,不对,黑板上写的是“初二(1)班打败了,初一(2)班夺得了冠军”。你看,不用标点符号,引出多大麻烦?

读错了还是小事,如果翻译外国著作那就更加麻烦。清朝末年的文学家、翻译家林琴南老先生就闹过不少笑话。林琴南不懂外语,却用文言文翻译过150多种外国小说。他翻译时苦恼的倒不是自己不懂外语,而是中国没有一套统一的标点符号。特别是外国小说中的省略号,弄得他束手无策,只得在省略号的地方写上“此语未完”四个字应付一下。

古人也明显地感觉到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实在难读,汉朝人便发明了“句读”符号,语义完整的一小段为“句”,用“。”表示;句中语义未完,语气可以停顿的地方为“读”,用“、”表示。这样,文章读起来就比较方便了。宋朝人开始改用“,”“。”表示句读。明朝人又进一步发明了人名号和地名号。有了这些符号便可以避免误读,但用于文章的表达还是远远不够的。

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以上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解放以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9月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

105.“您”和“她”是如何演变的

“您”在现代汉语中作为第二人称的敬词。不过,在古时候,“您”只是一般的称呼,并没有特别尊敬的意思。

也有人认为“您”是从“恁”字演变而来的。“恁”在古时候是个常用的字,是“这样”、“如此”的意思,有时候也被人借来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敬意。南宋戏文《张协状元》里说:“有些钱,怎知奴便凑来助恁。”可见,用“恁”称“您”,由来已久。

“恁”和“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并存的,“恁”可以表示多数,明朝文学家徐文长就说过“你每(们)二字呼为恁”这样的话。“您”也可以表示多数,《五代史评话》中说:“您孩儿们识个什么!”后来,人们终于舍弃了“恁”而专用“您”字。现代汉语中“您”不能再加上“们”合成“您们”来表示多数,就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到了“您”由表多数转向表单数,专用于“你”的意思时,就表示尊敬。近十几年来,有些书上出现了“您们”的用法,不过,在口头上却不这样用,人们仍习惯用“您几位”来表示对不止一人的尊称。商店里营业员常说:“您二位想买点什么?”

“她”在现代汉语中专指女性第三人称。不过,在古时候,“她”的读音和含义都与今天截然不同。《康熙字典》中说“她”是“姐”的古体字。这个字很少有人用,属冷僻字,连1915年出版的《辞源》都没有收录它。

古时候,人称代词没有性别之分。“五四”时期,人们开始用“伊”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但“伊”与“他”并用,有些人分不清,常造成混乱,且与口语读音不同,人们觉得很不方便。1920年6月6日,刘半农在他发表的一篇题为《她字问题》的文章中指出:中国文字中要不要有个第三人称阴性的代词?如果要的话,就用“她”字。这个提议很快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因为“她”既能区别于“他”表明性别,又符合口语习惯,所以人们都乐于接受。

106.“中文”与“汉语”有什么区别

“汉语”和“中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汉语”是汉族语言的简称。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语以外,尚有蒙、藏、朝鲜、维吾尔等兄弟民族的语言,通常说的汉语,不包括其他民族的语言,但包括使用汉语地区的方言。

“中文”是中国语文的简称,它与“汉语”的区别,严格说来,汉语是指口讲、耳听的语言,“中文”还包括阅读和书写的内容。此外,中文也包括兄弟民族的语文,例如新疆大学就把维吾尔语专业课程设在中文系里。

107.怎样缩写

高年级同学要求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缩写就是将一篇较长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保留它的主干,删除次要部分,使它成为短小的文章。缩写前先要认真阅读原文,弄清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层次段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决定取舍。缩写后的短文,要保留原文的主要情节,体现原文的中心,千万不能改变原文的意思。

缩写的主要方法,首先是删,就是要删去那些与中心联系不十分密切的内容,删去次要情节和次要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删去那些无关紧要的句子的修饰成分。

其次是要检查一下留下的是否都是事件的主要发展过程和主要情节,是否都是主要人物的主要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是否都是与中心关系密切的主要段落、重要词语。如果都是,还要进一步缩减,长的段落要再删,长的句子也要进一步紧缩,要将长的变短,繁的变简,尽可能地删除那些不必要的字、词、句、段。

然后就要对留下的部分进行整理,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但也要注意保留文章中能够表现主题的重要词语和主要情节。人物的对话也可改为叙述。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衔接,语气贯通自然。不要改变文章的体裁、中心和叙述的顺序。

经常练习缩写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缩写需要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细致分析的过程还能提高认识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