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霸作文学习法
6969500000024

第24章 学生提高作文能力故事推荐(14)

127.神童骆宾王

骆宾王是唐代初期最负盛名的大诗人之一,人们习惯于将他和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

说骆宾王是神童可是有凭据的,因为那首名为《咏鹅》的诗,是他在7岁时随口吟诵出来的。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原来,骆宾王出生在浙江义乌县的一个小村庄里。由于父亲是个做小官的,少年时骆宾王的家境比较好,可以念书。同时又因为父亲重视读书,骆宾王得以从小便开始念书、识字、学习做诗。骆宾王很聪明,而且十分好学。这些都为骆宾王在诗坛上早早崭露头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天,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来拜访骆宾王的父亲。坐了一段时间,客人说:“你们这儿的景色不错,咱们能不能出门走走?”

于是,骆宾王就随着父亲陪同客人走出家门,向一片池塘走去。这片池塘水波清澈、碧绿,岸边长着绿油油的野草,几棵垂柳枝繁叶茂,给人间撒下片片清凉的绿阴。

“这是村里人乘凉和闲聊的地方。”骆宾王向客人介绍道,“我们村里的小孩也爱在这里捉迷藏,打水仗。”

客人高兴地点着头,并开始认真观察这片可爱的小池塘。只见和风轻拂着低垂的柳梢,水面清波荡漾,一群大白鹅在水面上自由地游着。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啊!

此情此景令客人忽然产生了想做诗的念头。可思量片刻,客人也没有想出自己满意的诗句。看见骆宾王,客人灵机一动道:“你会做诗吗?”

骆宾王毫不迟疑地大声答道:“会。我平日里常练习写诗。”

“那你能以这水里游的鹅为题,吟一首《咏鹅》诗吗?”客人很想考考骆宾王的才学,便这样说。

骆宾王毫不胆怯,只见他凝视了片刻眼前正在嬉戏的鹅,很快便吟诵道:“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客人听罢大惊失色道:“不仅真切生动,而且与众不同。想不到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才华,真是神童啊!”

从此,骆宾王“神童”的名号就传开了。而骆宾王长大后,也果真不负众望,成为流传千古的“初唐四杰”之一。

128.杜甫与诗圣

杜甫是唐朝著名的诗人。4岁时,他就开始认真地念书学诗;14岁时,他已成了颇有名气的诗人。35岁时,胸怀报国之志的杜甫,来到首都长安,想通过做官,为国为民尽自己的聪明才智。

然而,此时唐朝的朝廷内外乌烟瘴气,大权都被掌握在那些贪官污吏手中。像杜甫这样有才华、有正义感的读书人,根本不可能得到重用。眼看理想无法实现,生活也没有着落,倍受打击的杜甫一下子病倒在了一家小旅店里。

尽管如此,杜甫的报国之志并没消减。这天,当杜甫走过一座桥时,看见尘土满天,一队衣衫破烂的男子正排着队向北走;而旁边则有许多老人、妇女和孩子在哀号、哭泣。杜甫上前一打听,才明白,原来又是官府在强抓男子去边关打仗呢!

这生离死别的凄惨景象,不觉令杜甫联想起他的所见所闻。多年来,由于战争不断,许多人丧失了生命;而大片的良田也长满了野草。可是那些有权有钱的富人,却依然在欢歌宴饮。愤怒不平的诗人想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大量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感人诗篇。

有一天,突然狂风暴雨大作,杜甫居住的草屋的屋顶是用茅草覆盖的;大风将茅草刮走了,屋子漏起雨来,淋湿了家中仅有的几件用品。哎呀,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熬呀?可是杜甫此刻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苦难,而是在一首著名的诗篇中,发出了这样深沉的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何才能得到千万间遮风挡雨的屋子,让天下所有贫寒的人们都能住进去呢?哎,假如眼前立刻出现这样的屋子,那么即使我的房子是破的,我挨饿、受冻、死去,也是心甘情愿的啊!

这是多么高尚的思想啊!这句话也成了杜甫崇高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杜甫共留给后人3000多首诗歌,读杜甫的诗,我们很容易被诗中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因此后人就将杜甫尊称为“诗圣”了。

129.李贺与“鬼才”

唐朝诗人李贺被人称为“鬼才”,这是因为他的诗非常与众不同。有人说:“这人的诗充满了奇异、诡怪的联想,并且语言险怪、瑰丽,似乎有一种鬼气。”

小时候的李贺就显露出他不同寻常的聪明。7岁那年,他的家中来了两个客人。这两个人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一个叫韩愈,一个叫皇甫。他们一进门便问:“李贺在家吗?我们是读了他的诗文,特地前来拜访他的。”

李贺迎上前说:“我就是李贺。”韩、皇甫二人一看,原来是一个身材纤弱,面色苍白,有一双明亮大眼睛的男孩子。韩、皇甫说:“我们昨日读了一首好诗,别人说是一个7岁孩子李贺写的。我们很惊讶,因此想来看看是否真有其事!”

然后,韩、皇甫二人要求李贺以他们二人来访为题,做一首诗。李贺不慌不忙,欣然领命,不久就写出了一首诗。韩、皇甫二人读后,不禁同声惊呼:“真是神童!真是神童!”

李贺虽然文思敏捷,小小年纪便以诗才闻名远近,但是这并非表示他是无师自通的。

其实,李贺是一个读书、作诗非常用功的人。李贺经常出门游览,寻找写诗的素材。他总是一边观赏景物,一边思考诗句。李贺常随身带着一个布囊,每当他想到什么奇妙的好句子,就会立刻掏出纸笔,记寻在一张小纸条上。然后将纸条投入布囊中,回到家中再认真整理。

李贺的母亲见他作诗如此辛苦,非常心疼,感叹说:“孩子呀,你写诗真要呕出心来啦!”

李贺诗才虽高,可惜却很短命,只活了27岁就死了。人们赞叹李贺的才华,惋惜他的早逝,于是就传说:“李贺其实没有死,因为他的诗才感动了天帝,天帝特意召他去天宫作诗呢!”

130.《孔雀东南飞》的故事

《孙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汉乐府长诗,诗中所描述的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故事,据考发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小吏港。

小吏港一名小市港(又称焦吏港),位于怀宁县城北20千米处,与潜山县接壤。据《怀宁县志》载:“小吏港者,以汉庐江小吏焦仲卿得名。”焦仲卿即《孔雀东南飞》中的男主人公。据传,这儿不但是焦仲卿的故居,而且是焦妻刘兰芝的故居。焦仲卿的故居位于小市港河对岸焦家坂(今潜山县境),而刘兰芝的故居就在小市港东半里外的刘家山。为反抗封建势力的迫害,刘投水而死,焦悬树自缢。《安徽府志》载:“其(刘兰芝)投水处即今小市港。”刘兰芝投水后,村人又将在焦家坂自缢后的焦仲卿尸体移来,与刘兰芝合葬在小市港。今小市港焦、刘合葬墓犹在。

近年来,前来小市港游览《孔雀东南飞》故地的人越来越多,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迹的著名胜地。

131.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是唐朝诗人朱庆余以《近试上张水部》为题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原诗是: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意为: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

这个叫朱庆余的诗人并不是女诗人。他写这首诗的用意在于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这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标题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诗的创作意图。原来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朱庆余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荐拔后辈。因而朱庆余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表面上是问新媳妇的打扮是否能讨得公婆的欢心,实际上是在问自己的文章是否能得到主考官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