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精选成语故事(下)
6969800000065

第65章 哲理的故事(12)

◆声东击西

【释义】表面上装着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方。也比喻一个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天下,双方势不两立,兵刃相见。有一年夏天,刘邦在彭城被项羽的楚军杀得大败,许多将官也投降了项羽。本来已经归顺刘邦的魏王豹,这时看到楚军的势力强大,便借口回去看望生病的亲人,离开汉军,到达河关后,就与项羽和好,宣布反汉。

魏王豹投降楚军,在军事上对刘邦造成极大的威胁,有左右夹击的危险。刘邦派郦生去说服魏王豹,动员他重新回到汉军来,可是他哪里肯呢?没有办法,刘邦只好派韩信为左丞相,领兵去攻打魏王豹。

魏王豹得知汉军进攻的消息,就任命柏直为大将,统率兵马扼守在黄河东岸的蒲坂,封锁黄河渡口临晋津,阻止汉军渡河。柏直还命令部下,把老百姓的船只全部搬走,不许民船下河。他把蒲坂防守得十分严密,自以为汉军即使插上翅膀,也难以飞过黄河,魏王豹可以高枕无忧了。

韩信带领汉军来到前线,看到蒲坂地势险要,柏直又有重兵坚守,知道从这里硬攻很难获胜。经过反复考虑,他想出一个“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将军营扎在蒲坂对岸,军营四周插上旗帜,又弄来一些船只。白天让士兵操练、呐喊,夜里掌灯举火,调兵遣将,作出要从这里强渡黄河的架势。背地里他却把汉军主力偷偷向北调移,选择了夏阳作为偷渡黄河的据点。

魏军看到黄河对岸的汉军,训练繁忙,喊杀声冲天,以为韩信真要从蒲坂渡河。柏直乐得拍手大笑:“韩信之辈真是一伙笨蛋,我这里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再加上黄河水深流急,想渡过黄河,真是白日做梦!”于是他便放心睡觉去了。

汉军开到夏阳以后,韩信命令士兵日以继夜地做木桶。把几个木桶连在一起,上面拴上木排,倒扣在水面上,就成了渡筏。汉军乘着这些渡筏,偷渡到对岸。因为魏军在那里没有派兵防守,所以汉军顺利地渡过黄河,攻陷了魏军后方要地安邑。魏王豹毫无准备,仓促领兵迎战,结果被汉军打得惨败,韩信还把魏王豹活捉了。

◆弄巧成拙

【释义】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却干了蠢事。

【出处】宋·佚名《宣和画谱》。

北宋时,有一著名的画家,名叫孙知微。有一次,成都寿宁寺请他为寺院画一幅《九曜图》,他画好草图以后,因为有事外出,就把弟子们找来,说:“这幅画的轮廓我已经画好了,剩下着色的工作,你们几人接着做吧,一定要认真做好。”

老师走了以后,弟子们争先恐后地准备上色,可是,忽然发现图中水星菩萨的侍从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一个学生说:“老师平时画瓶,总要在瓶上画一束鲜艳的插花,这一次可能匆忙当中忘了画上,我们给补上吧。”大家都一致赞同他的意见,于是,他就在水晶瓶上很用心地画上一枝粉红色的莲花。

第二天,孙知微归来。当他看到水星菩萨的侍从捧的瓶子中居然冒出一朵莲花时,气愤得吼叫起来:“《道经》中说,这水星菩萨的水晶瓶不是插花用的,而是用来镇妖伏水的宝贝。瓶中根本就没有什么花草,如果添上花,它就不是神物而是一只普通的花瓶了。你们这是弄巧成拙啊!”

弟子们一个个都吓得不敢吭声,纷纷低头认罪。

◆快刀斩乱麻

【释义】迅速果断地处理疑难之事,就像用快刀斩断乱麻一样。

【出处】唐·李百药《齐书·文宣帝纪》。

南北朝人高欢,是北朝东魏孝静帝的丞相。

高欢有一次想试试他几个儿子的聪明才智,便给他们每人各发乱麻一把,要他们设法整理,并且比赛谁整得最快最好。别的孩子都把乱麻先一根根抽出来,然后又一根根理齐,想快怎么也快不了,都挺着急。惟有一个名叫高洋的孩子,与众不同。他去找了一把快刀来,几刀就把乱麻全部砍断。根本不理那些纠缠不清的乱疙瘩。这样,只用了一会儿功夫,他就第一个报告完成。高欢问他,为何如此整法,他回答说:“乱者必斩!”高欢听了,又惊奇又高兴,认为此儿将来必大有出息。

后来,高洋成年后,篡夺了东魏孝静帝的帝位,做了皇帝,史称文宣帝。

◆投鼠忌器

【释义】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担心砸坏它旁边的物器。比喻有所顾忌,不敢放开手脚做事。

【出处】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西汉文帝时的贾谊,一直主张改革政治缺陷。由于触及到一些保守派的利益,受到权贵们的坚决反对和打击,多次受贬,但他立志改革旧制的主张不动摇。后来,贾谊写了著名的奏章《论政事疏》,呈给汉文帝。在这道奏疏中,他系统地说明了自己的政治见解。他的主张之一就是要求汉文帝坚决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他认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下边的大小官吏,好比一级一级的台阶,应该界限分明,有主有次,不可混淆,做到尊卑有序。百姓犯了罪,可用在脸上刺字、割鼻子、砍脚、鞭打等手段去惩治,而王侯大臣犯了法则不能采用这些刑罚,应当用“廉耻节礼”等封建道德进行约束。王侯大臣犯了天大的罪,也只可赐他们一死(让他们自杀),因为他们是皇帝身边的达官贵人。在奏章中贾谊还引用一个谚语:“欲投鼠而忌器。”对于王侯大臣们的处罚也是这样,他们是皇帝身边的人,对他们施用惩治老百姓的刑罚,就会损害皇帝的尊严,意思是不能因小失大。

◆投膏止火

【释义】膏:指油。以油去灭火,结果火越烧越旺。比喻举措不当,适得其反。

【出处】宋·欧阳修《五代史记·安重诲传》。

安重诲是五代后唐时权力很大的大臣,后唐有一个附属国称为吴越,国王钱镠。有一次,安重诲派自己宠信的官吏韩玫和乌昭遇到吴越。韩玫骄横傲慢,仗势欺人,出使以后韩攻多次凌辱乌昭遇。出使回来以后又诬陷乌昭遇,致使乌昭遇冤死,钱镠脱离后唐。

潞王李从珂是明宗的养子,受明宗宠爱。安重诲认为潞王以后必然是国家的祸患,必须暗中设法除掉他,于是假传圣旨给杨彦温,图谋对付潞王。明宗得知后,派人引诱活捉杨彦温并加以审问,安重诲怕事情败露,抢先杀死杨彦温以灭口。

孟知祥和董璋镇守四川,二人都怀有异心,安重诲就派心腹将士戍守,牵制他们的力量,以防紧急情况。孟知祥和董璋明白这是对付自己的,便先下手为强,起兵反叛。后人评论说:安重诲以天下为己任,力图对国家有所作为,但他轻信韩玫,绝断了钱镠的称臣之路;置杨彦温于死地,而不能除去潞王李从珂这一隐患;孟知祥、董璋叛乱,结果导致了四方骚动,这如同投膏止火,反而加速了火势,导致祸乱的发生。

◆杞人忧天

【释义】杞国人担心天要塌下来。比喻没有根据的忧虑是不必要的。

【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天瑞》。

从前,杞国有个人,一天到晚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整天提心吊胆害怕天要塌下来,地会陷下去。一天,他走在旷野上,心想这时候天要是塌下来,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肯定会被砸成肉饼的。他躲进房屋里,又想天要是这么一大块地砸下来,房屋不也被砸倒了吗?砸倒的房屋不也要压到自己头上来了吗?

他像一头丧家之犬东奔西逃,突然,他发现路边有个山洞,赶忙爬进洞里躲起来,这下他彻底放心了,悠悠然地观赏洞外的风光。有蓝天、白云、绿树,心情舒畅极了。但他马上又想如果天塌下来不把洞口堵死了吗?暗无天日,不憋死,也一定饿死。他赶忙窜出去,连滚带爬地来到大路上。天瓦蓝瓦蓝的,几朵白云悠悠飘过。看见天离地面还很远,一时半时还塌不下来。这样想着,他才放心走起路来。

走不多远,到了一块洼地,突然,他惊叫起来:“这块地不是陷下去了吗?”他拼命似地大声叫喊,就越觉得陷得深。他没命地往高处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坐到一条路上,连连说:“真险,真险。”

前面一条石子路,大风过处,尘土飞扬,他赶忙闭上眼睛,不料,脚踩着的石子滑了一下,他以为地动起来,所站的地方马上就要陷下去了,陷成一个洞,下面水冒上来,上面石子落下去,自己就会在中间活活埋葬,于是赶快挪开!可是每移到一个地方,他都觉得只有这地方才会陷,别的地方不陷,又胡乱地乱跑一通,看到一棵大树,猛地一跃,抓住树枝,谁知抓着的树枝承受不了他的重量,断了,他重重地摔到地面上,爬起来,一瘸一拐地往家里走去。

当他看到自己那座破房子的时候,他眉头紧皱,如果呆在家里,地陷了,怎么办?最佳的办法是房屋要建得像一艘船,地陷了,还能飘在水面,再做几把桨,还能乘风破浪,哈哈,妙主意!可是,他转念又想,要是水面也塌了呢?和房屋一起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有始无终地坠落,怎么办?想着想着,他不敢睁眼,神情恍惚,到家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