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外国名人故事荟萃(下)
6970100000186

第186章 阿姆斯·夸美纽斯

阿姆斯·夸美纽斯(1592~1670年),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出生于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动荡时期。一生经历了民族压迫、宗教迫害和30余年的战争苦难,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但从未因此而放弃或中断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对教育实践的探索。夸美纽斯曾长期担任中学校长,这种经历使他能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夸美纽斯因为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上的成就而在欧洲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教育活动和学术活动的足迹遍布波兰、瑞典、英国、荷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据说夸美纽斯在教育方面的著作多达256种,其中最有名的是《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

《大教学论》全书共有33章,可分为6个部分:1~14章为总论部分,讨论了人生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任务、效能、重要性、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教学理论的根本指导思想等;第15章阐述体育问题;16~22章为教学论,探讨了教学的根本原则;23~26章为德育论;27~32章为学制系统和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最后一章为结论部分,主要谈的是教育改革问题。

第1章可以看做是全书的引言,“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这一标题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世界观,这是夸美纽斯全部教育理论的基石之一。2~4章从人生的目的探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来生做准备,教育的任务是知识、德行和虔信。5~7章讨论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深信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人是自然就能获得一种关于万物的知识的。凡生为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人不应成为无理性的野兽。人的教育应该尽早开始,能够持久的东西都是年少时学来的。第8章论述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学校是最适合接受教育的地方。第9章论述了普及教育的民主思想,认为一切男女都应该进入学校学习。第10章论述学校的职能,人们从学校学到的应该是最重要的事物的原则、原因和用途,学校还要教人发展每个人的心灵。第11章批评了当时的学校:学校太小、太贵、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纪律松散等。第12章论述了改革学校教育的必要性,第13章探讨一切教育活动中的根本规律——纪律。第14章提出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原则就是模仿自然,以自然为向导。

第15章中阐述关于体育的观点。中世纪时教会提倡轻视生命,视肉体为灵魂的监狱。夸美纽斯一反传统,提出要延长生命、爱惜生命、保持身体健康的观点,要求抛弃禁欲主义。16~18章中总结了丰富、具体、有用的教育经验,包括前人和自己长期从事实践的经验。他认为,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活动中存在着普遍性的规律,一切教育和教学都必须服从这种规律,这就是自然适应性。他还强调了教育中每个问题的偏差和纠正办法。夸美纽斯在这三章中提出了对教育改革的主要建议,共有二十几条。19章论述班级学习制,这是针对当时的个别教育制所提出的改革措施。第20~26章分别论述科学、艺术、语文、道德和宗教等具体学科的教育和教学方法,作者对感觉经验做了高度的评价,指出知识的开端永远是来自感官。在德育教育部分,夸美纽斯十分重视以道德教育取代宗教在学校里的地位,同时还对纪律观念做了特别的强调。

《大教学论》的第27~31章论述的是夸美纽斯所建议的新学制以及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还提出了设立学校培训老师的建议。

《大教学论》一书是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在其所有著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该书奠定了夸美纽斯教育观及其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他后来的作品和教育实践都是该书所体现的信念的具体化和发挥。从书名来看,《大教学论》只是一部论及教学理论的书,实际上远远超出了教学理论的范围,是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是作者改革旧教育的全面方案。在书中,作者论及的内容包括教育目的、原则、方法和内容等多个方面。作者在书中还明确指出写作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青年时代的理想,以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夸美纽斯在书中所提出的新学制以及课程设置等教育假设,部分地在今天成为现实。西方的教育史著作中都毫不例外地将夸美纽斯称为“教育科学的真正奠基人”。

《母育学校》全书共12章,可分为儿童的价值、父母的责任、早期教育的性质和价值、智育、体育保健、德育、宗教教育和幼小衔接等几个部分。

在《母育学校》的开始部分,夸美纽斯提出了与传统的,“性恶说”完全不同的儿童观,他认为儿童是上帝赐予人类的荣耀,并列举了七条理由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父母的责任部分,夸美纽斯认为,父母不仅从生育子女中获得快乐,还要通过教育和训练来表现自己的热情。为人父母者,必须给予自己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幼儿必须接受教育,目的在于信仰和虔诚、端正德行以及获得语言、艺术等方面的进步。

在早期教育的价值和性质部分,作者认为,德行、智慧和知识不可能自发地获得,只有付出劳动,儿童教育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怎样的种子,就会在老年的时候收获怎样的果实。为人父母者必须在子女幼小之时奠定三方面的基础:虔诚、德行和智慧。在智育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学习的内容,儿童在前六年里,必须掌握的知识有:自然事物、科学常识、社会科学知识、音乐知识、语言、绘画和写字等。在体育方面,作者指出儿童天性好动,活动与游戏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少的方式。在德育部分,夸美纽斯认为,幼儿的头几年是形成良好德行的最佳时期,可采用的管教方式有示范、教导和告诫、惩罚、培养等。

在该书的最后两章,夸美纽斯谈到了母育学校和小学的衔接问题。他认为儿童在六岁以前是不适宜上学的,发现儿童能进入公共学校能力的标志后方可让孩子进入学校,父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送子女上学是不明智的。

《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也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部家庭幼儿教育学著作。该书在儿童教育方面的许多观点在当时是具有历史开创性和预见性的,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本书和夸美纽斯主编的幼儿看图识字读物《世界图解》一起构成了他对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贡献,它对后来的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以及杜威等都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