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上)
6970400000023

第23章 出奇致胜,巧言攻坚(2)

②提出时间限制时,一定是明确、具体的时间

在关键时刻,不可说“明天下午”或“后天上午”之类不明确的话,而应是“明天下午2点钟”或“后天上午9点钟”等具体的时间。这样的话会使对方有一种时间逼近且无法更改的感觉,使之没有心存侥幸的余地。

③用具体行动支持你所提出的最后期限

用具体行动来印证你所提出的最后期限,势必会使对方更加确信你的最后期限。具体做法如:收拾行装;与旅馆作最后结算;预订车船机票;购买礼品、特定等。

④由谈判队伍中的领导发出最后通牒将更具可信度

一般人认为,人的级别越高,讲出的话越有力量,越可信。当然,使用突袭这一策略必须掌握谈话分寸,不言过其实,要努力把自己摆在一个坚定而又温和的谈判务实主义者的立场。这就要求:抓住对方急于成交心理,促其产生心理压力;不要过分贪婪,应有适当的让步;坚持用客观条件说服对方,使其心悦诚服,而非压制、强迫;不要趾高气扬,以势压人。

5.制造谈判对手之间的竞争

制造竞争是谈判中效果最好的技巧之一。它利用人们普遍存在的竞争心理,尽可能地寻找类型相同或相似的谈判对手,进行同一标的谈判,这样就可能在他们之间制造出竞争。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他们为了争取这一标的谈判的成功,必然会提出不同的优惠条件,从而就可以用来压制不同对手的谈判要求,争取最大的利益,达到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1987年初,中央正式批准上海自借自还,自己到国际上进行融资。很快,上海市利用外资建设地铁一号线的消息见诸报端,引起了重大反响,各国地铁建设承包商、设备生产商怦然心动,甚至引起了世界各主要工业国政府、财界的极大热情。当时,正逢国际地铁市场饱和、萧条、跌入低谷之时,决策者认识到需要在谈判中引进竞争、制造竞争、利用竞争。这就有了上海地铁融资谈判中出现竞争白热化的一幕。

为了制造竞争,1987年5月,上海地铁首次利用海外国际性报纸进行公开“询价”,公告明确要求外商在报价的同时,必须拿到本国政府的软贷款,而且必须由本国的财政机构提出承诺书。这一突破常规的高招立竿见影,十几个发达国家的42家地铁集团纷纷前来,不少人带来本国政府愿意提供软贷款的信息。在“询价”的过程中,中方代表背靠背地与各家地铁集团、公司、厂商谈判,指出他们在贷款、报价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使其不断改善。

1987年9月、12月,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询价”。三次竞争下来,外商带来的政府软贷款优惠条件越来越多,对我们越来越有利,当然,竞争的对手也越来越少,从十多个国家42个地铁集团,到三个国家7个地铁集团,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自明。

1988年初,德国“AEG”、西门子、杜瓦洛、瓦格尤尼等大公司,组成“德沪地铁集团”——“GSMG”——来上海参与竞争。开始德国人竞争的条件并不是很突出,他们带来的贷款中只有60%的政府软贷款,而且年利率高达2%,缺乏竞争优势。在领教了上海地铁竞争的激烈程度之后,他们立即寻找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态度来了个“大跃进”:100%的政府软贷款,年利率0.75%。

结果,德国政府软贷款的总数为4.7亿马克,还款期长达40年,其中含10年宽限期。这样,德国人赶超其他各国,切去了上海地铁这块“大蛋糕”的2/3多。当然,对我们来说,这是我国历史上获得的赠与成分最高、最为优惠的贷款,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优惠贷款。中方制造的这场激烈无比的竞争,不仅使开始阶段占有优势的法国惨败,而且被认为最有实力的日本、美国以及英国全都纷纷下马。至于其他国家,如加拿大、意大利等,也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这场白热化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看着别人拿到这个影响重大的合同。

也许有人会问,现实中并非任何时候都有那么多的谈判对手可利用,当只有一个对手的情况又该如何?那也很简单,可以假想出一个“第三者”来压制对方,当然,这种“制造”的过程必须天衣无缝,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了。

要使用制造竞争的技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市场充分了解,熟知类型相同的企业;

②事先要做好使用这一技巧的思想准备;

③不被某一家的报价所迷惑,坚持进行广泛的接洽。

应该说,在今天这样开放的世界市场中,它本身就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所以说,在任何形式的经济谈判中,制造竞争都不难。前一章中中日关于引进电子产品生产流水线的谈判,实质上我方就是通过采用制造竞争策略,才最终赢得那场谈判的胜利的。

6.利用休会打破僵局

“休会”是谈判中呈胶着情况时所惯常采用的方法。运用得当时,有澄清气氛、去除压力、重新开始的功能。

“休会”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出其不意的作用。如果你的对手占了上风,或谈判进行方式令你不安之时,休会是有效的逃避方法。其功能如同拳击手扭住对手不但使对手不能出手,而且自己可以重新扳回应有的态势和镇静。

如正在进行中的谈判毫无进展,而现在所用的方法又很难打破僵局,虽然有一方提出代替案的建议,可是还是没有足够的动力诱使双方离开现在争论的话题,进入较有成功希望的领域。因此,你此时便可当机立断,站起来向你的对手宣布:“我看我们双方都太用心了。或许这是我们谈判毫无进展的原因。我建议我们暂时中止谈判,一小时之后再续会。”接着,在你的对手有机会考虑你建议之前动身,随即离开。

你的休会行动有两个主要结果:其一,所有的紧张空气和争论顿时消失。其二,由于你采取主动离开,你让你的对手处于不得不沉思、自省的地位。在绝大多数场合,这方法对你有利,因为它能促使你的对手考虑他的言行是否有待商榷、改进之处,不然你怎会离去。

续会时,你可尝试采用新的方法或谈判其他领域的内容,如此便可以避免先前的僵局;虽然有时回到原先争论的话题也是很好的。

这技巧与棒球打击手厌倦投手的心理游戏时所用的技巧是一样的。如果投手试图以拖延战术困扰打击手的话,打击手可以玩同样的游戏,离开打击区。通常他所需做的只是舒展四肢、伸伸懒腰,而重要的是惯例、常规的打破。如果投手一直在制造紧张的话,他的企图已失败了,因为打击手只要离开一下打击区,便改变了整个情势。在谈判中你也可有效地使用同样的策略。

务必要认清的是,休会、离席并不是意味着失败、失望。它是企图扭转不利情势的积极作为。你休会、离开的举动正象征着你对对手换一方式声明:你希望谈判成功,以及你愿意尝试使用必要的任何方法促使谈判达成协议。

谈判中并无规则要你不能中断谈判。

谈判进行不顺时,简单、有效的对策就是休会,然后续会。中间休息时间不但对你有利,也能激起对手的内省与思考。

7.巧用媒介,借局布阵

美国南北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奇贵。商人亚默尔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一旦战争结束,猪肉价格马上就会跌下来。他密切注视战事的发展,等待着市场即将发生的转变,以便抓住时机做一笔大生意。

一天,他在读报纸的时候,一则很普通的新闻吸引了他。新闻说,一个神父在李将军的营地遇到几个小孩,人们手中拿着许多钱问神父什么地方可以买到面包和巧克力。孩子们告诉神父已经两天没有吃到面包了。神父问,你们的父亲呢?孩子们回答说,他们的父亲是李将军手下的军官,也是几天没有吃到面包了,带回来的马肉很难吃。

亚默尔读完这则消息,立即作出判断,南军缺少供给已尽人皆知,但这事发生在李将军的大本营里,而且已经到了宰马吃的地步,说明战争结束已近在咫尺了。

他见时机成熟,就立刻到东部市场与销售商进行谈判,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卖空”销售合同:以较低的价格卖出一批猪肉,不过约定迟几天交货。当地的销售商当然乐于进货价格这样低,可是他们却没有料到战争即将结束,市场的价格会迅速下跌。

结果不出亚默尔所料,没过几天,战局和市场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有心人亚默尔也从中净赚了100万美元的巨额利润。由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聪明的亚默尔就是通过报纸这一媒介了解了战争即将结束,遂实行了大胆的“卖空”销售,从而轻松获利。

媒介,是一个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的传播工具,它在谈判桌上往往起着一种不可替代的传播作用。在古代社会中,由于交通、知识等局限,媒介的作用及效果并不明显。而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随着传媒的飞速发展,信息的流通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承载量越来越大,而媒介在谈判中充当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基于媒介是谈判双方传达信息的中介者,它肩负着信息的传递和情报资料的承载双重作用,由此,媒介的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时间性

谈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谈判双方的态度和意图通过这个过程而表现出来,而谈判的实力也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所以,我们说,媒介的传播具有时间性。

②倾向性

舆论选择的内容一般都带有一定的色彩,作为谈判者,应该领会掌握这一层次的效果,只要对某一事件作了传播,即使不做任何评价,传播行为本身就会引起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