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上)
6970400000032

第32章 沉默应对,以静制动(1)

1.此时无声胜有声

沉默不语也是谈判中的一种武器。

如果对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你对他所说的东西感到厌烦,最好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位谈判者在和别人谈话中,当他感到乏味时,会拿起桌上的报纸或其他什么,随便翻阅起来,这是暗示对方,报纸虽然很乏味,也比你的话有意思。这种做法,无疑是让对方终止谈话。

谈判中,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艺术,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有一次,一位领导同志主持记者招待会,一位外国记者问:

“中国有没有妓女?”

回答:“有!”

然后停了下来。此时全场哗然。

几秒钟之后,那位领导同志接着说:

“在中国的过去。”

这一恰到好处的沉默,使后续的话语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一次演讲中,突然停顿,取出了表,站在讲台上一声不响地看着观众,时间长达72秒之久。

正当听众迷惑不解之时,他说:

“诸位刚才所感觉到的、局促不安的72秒长的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

赖白斯以默语(即话语中短暂的间隙,又称停顿)的方式来表现演讲内容,实属高超,这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谈判中默语所表达的意义是丰富多彩的。它既可以是无言的赞许,也可以是无声的抗议;既可以是欣然默认,也可以是保留己见;既可以是威严的镇慑,也可以是心虚的流露;既可以是毫无主见、附和众议的表示,也可以是决心已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标志。

当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默语的语义是明确的。

林肯在辩论中善于使用默语,甚至运用默语反败为胜。

林肯和道格拉斯著名的辩论接近尾声之际,所有的迹象都指出林肯已失败。

在林肯最后的一次演说中,他突然停顿下来,默默站了一分钟,望着他面前那些半是朋友半是旁观者的群众的面孔。

然后,以他那独特的单调声音说道:

“朋友们,不管是道格拉斯法官或我自己被选入美国参议院,那是无关紧要的,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我们今天向你们提出的这个重大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远胜于任何个人的利益和任何人的政治前途。朋友们——”

说到这儿,林肯又停了下来,听众们屏息以待,惟恐漏掉了一个字。

“即使道格拉斯法官和我自己的那根可怜、脆弱、无用的舌头已经安息在坟墓中时,这个问题仍将继续存在……”林肯这段话中,两次用默语来紧紧拴住听众的心,为他的演说增添了感人的气氛,从而达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默语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效果,也可以用来对付谈判对手。

比如,你提出一个诚恳的建议,而对方却给了你一个不完全的回答。这时,你应该等下去。

沉默,往往会使人感到不自在,常常会给对方造成一种僵持的感觉,使其觉得非以回答你的问题或提出新建议的方式,来打破僵持不可。

要注意的是,你提出问题沉默后,不要继续提出其他问题或发表评论,以防把对方从僵持中解脱出来。这样,你的这一计策就没有奏效。

用沉默来对付饶舌的对手,当然还有一个礼貌的问题。

如果对方在热情地讲述着,你却表现得极不耐烦,或无动于衷,那都是不礼貌的。

但如果你随声附和一两句时,对方会误认为是对他的赞同,他讲述说起来就会更起劲。

你不妨采取这种方式的沉默:

不时地端起茶来劝饮。

或者不时地看看表。

这样,多数人见到这种姿态就会终止谈话。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故意视而不见,非得讲完不可。

这时,你可以做一些明显动作:

如动一动身体。

或故意上一趟厕所。

或借故干点别的什么事。

如果担心这些动作还是有不礼貌之嫌,你可以眼睛故意不看对方,而看身旁的某处。

从道理上讲,听别人讲话时应当看对方眼睛才算有礼貌。通过双目交流,达到感情的互相沟通。但当你避开对方视线时,这种沟通就会受影响,而减弱对方的讲话兴致。

2.装聋作哑,巧制恫吓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土耳其人开始扬眉吐气了,他们打败了甘作英国傀儡的希腊。而当时的英国政府却咽不下这口气,他们拉拢了法、意、日、俄、希腊,与土耳其在洛桑谈判,企图胁迫土耳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土耳其派了伊斯麦出席,他就采用了装聋作哑的方法。当谈判进行到关键时刻,土耳其代表提出了维护其主权利益的条件时,一下就触怒了英国人刻遵,刻遵跳起来咆哮如雷,挥拳吼叫,又是恫吓,又是威胁,诸列强代表一边倒,气势汹汹,助纣为虐。伊斯麦耳朵虽有些聋,但一般还能勉强听得见。至于大声叫喊,更是句句听得清楚,但他却大装其聋,一声不吭。等刻遵声嘶力竭叫完了,他不慌不忙地张开右手靠近耳边,把身子移向刻遵,十分温和地问:

“你说什么,我还没听明白呢,请您再说一遍!”刻遵被弄得精疲力尽。

伊斯麦的“装聋对策”在当时的谈判中,对其有利的发言,句句听得真真切切;对他不利的时候,就装聋;对于威胁和恫吓则“聋”得更厉害。伊斯麦面对列强们以战争相威胁的局面,坚持以静制动的策略,维护了土耳其的利益。

3.吹毛求疵,讨价还价

谈判中,讨价还价时,对方的目标越高,对我方越不利。

对方的目标很高,对方的要价往往居高不下,成交价格也就很难降低。因此,要降低对方的要价,首先要降低对方的目标。

给对方的商品挑剔毛病,就等于贬低商品的价值。如果商品的价值被贬低,商品价格在人们心目中失去了应有的基础。

因此,谈判讨价还价时,如果能将对方的商品挑出一大堆毛病来,比如从商品的功能、质量到商品的款式、色泽等方面吹毛求疵,这样,就等于向对方声明:瞧,你的商品多次。对方的要价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谈判者要讨价还价,就要了解一些有关商品的技术知识,了解商品的类别、型号、规格、功用及商品构造原理,懂得商品鉴别和选择的方法和技巧。

只有掌握了商品的有关技术知识,才有助于给商品进行正确的估价,避免在谈判中吃亏上当。而你对对方的商品吹毛求疵,才能挑到点子上,使对方服气。

有时谈判中为了虚张声势,也需要采取吹毛求疵的战术,使对方知道你是精明的,以防被人欺骗。

谈判中吹毛求疵,要击中对方的要害,要有突破的重点。抓住对方商品质量的某一方面,找出充分的证据,进行深刻的分析。

还有,谈判中不能对任何商品都采取吹毛求疵的方法。对一些优质产品、名牌商品,就不能一味贬低。对某些商品的贬低如果过火,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会激怒对方。出现这种结果的话,很明显对谈判的顺利进行是不利的。

4.善于拒绝,学会说“No”

在谈判过程中,当你不同意对方观点的时候,一般不应直接用“不”这个具有强烈的对抗色彩的字眼,更不能威胁和辱骂对方,应尽量把否定性的陈述以肯定的形式表示出来。例如,当对方在某件事情上情绪不好,措词激烈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

一个老练的谈判者在这时候会说出一句对方完全料想不到的话:“我完全理解你的感情。”这句话巧妙之处在于,婉转地表达了一个信息:不赞成这么做。但使对方听了心悦诚服,并使对方产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