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上)
6970400000035

第35章 掌握技巧,说服对方(2)

一个谈判者,需要对手信任的方面很多。比如你需要使对手相信你是满足他需要的最佳人选,你就应在介绍己方的情况时表现出你的坦率、真诚和满足他的需要的实力;如果你要使对手相信你是个兼顾双方利益、真诚谋求合作的人,你就应努力体现出你的友好与公正;如果你要使对手相信你在谈判中拥有足够权限,是能够最后拍板的人,你就应让他知道你的资历、地位;如果你要使对手不担心你的信用,你就应努力表现你的言必信、行必果,并尽量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把它们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如果你要使对手相信你是个久经沙场的谈判行家,你就应表现出你的才智、技巧;你最好还要使对手相信他选择了一个最好的谈判对手。

当然,你所做的也是你的对手在做的或想要做的,一个谈判高手总是努力制造与对手之间的信任气氛,并借助这种信任,把对手由一个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斗士转变为解决共同问题的合作者。

4.赢得信任让事实说话

在谈判过程中,注意运用客观事实来介绍自己的实力,是赢得对方信任的一条捷径。比如,前面举的例子中,如果A公司代表只说“我公司近年在房地产开发领域业绩显著”就显得干巴巴的,让人觉得是自吹自擂,没有什么说服力。A公司代表很有经验,紧接着举出一个就发生在B公司身边的事例:“在你们市去年开发的空中花园,收益就很不错,听说你们的周总也是我们的买主啊。”马上就使“业绩显著”变得具体可信,使对方对他的资信状况充满信心。

有的谈判者就不注意这点,只空洞地说:“我们公司的产品远销美国、东南亚。”“我们的产品是最好的,人见人爱。”“我们的产品寿命会和你的寿命一样长。”不但会让人觉得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且会对你的诚实表示怀疑。这种方式是不会让对手相信你的实力的。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介绍己方的情况时,选用具有说服力的事实替你展示实力,会使你的介绍真实可信,事半功倍。

最常见的例子,是自由市场上卖西瓜的小贩大声吆喝:“西瓜,不甜不要钱,不沙不要钱,先尝后买啊!”这就是在用事实向顾客介绍西瓜的质量,赢得顾客的信任。

谈判的高手,总是充分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事实,在向对手介绍情况时显示自己的实力。

比如有这样一则广告:“你知道坚固牌水泥吗?在A工程、B工程、C工程(所列的均为国家大型重点工程)的建设中,它均是首选材料。你不试试吗……”这就是用事实说明自己实力的一种宣传技巧。看到这则广告的读者马上会产生这样的反映:A工程、B工程、C工程均是国家大型重点工程,它们都使用坚固牌水泥,那么这种水泥的质量一定不错。用这样介绍方式显示自己的实力比单纯说“我们的水泥质量超群、品质优异”等,更具说服力,而且效果也好得多。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在一次出口产品交易会上,某国的一位商人想向我国的某拖拉机厂订购一批农用拖拉机,但他不太相信某拖拉机厂的产品质量和销路。拖拉机厂的代表并没有单纯地用一些枯燥的技术指标来说服他,而是拉家常式地问道:“贵国的布拉尔经理您熟悉吗?”“熟悉,当然熟悉。我们都是做农用机械生意的,还合作过呢。”“噢,那你为什么不向他了解一下情况呢?去年他从我们厂买了一大批拖拉机,可是大赚了一笔啊。”客商回到住宅后,立即通过国际长途电话验证了某些情况,第二天就高兴地与拖拉机厂签订了订购合同。事实是可以验证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事实的这种客观性、直观性有时候能比数据、资料等更具说服力。在谈判过程中,当你向对方介绍关于你实力的某件事实后,对方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去验证。一旦验证你所说的是真实可信的,你的实力也就不言自明了,对方对你的信任也就油然而生了。这也同时要求你在运用事实、显示己方实力时一定要遵守规则,做到实事求是,绝不能言过其实,吹牛夸口。在谈判中口气小一点,多留些余地,反倒会使你陈述的事实更具说服力。

下面是两位谈判者在谈判中向对方介绍自己的产品,表现自己的产品在质量方面的实力。甲:我们的产品质量超群,运行寿命远远超过了某国的某某产品(世界著名品牌),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乙:我们产品的质量在各项指标上都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性能优良。用户的反应相当不错。但是由于国内的工艺水平不过关,有一个小的部件在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或使用时期过长时会出现损坏。不过您放心,这不会影响到整个机器的正常运行,而且我厂随机附送大批零部件,并可随时到你厂协助检修。面对甲乙两方的介绍,大量事实证明,买方一般更乐意购买乙提供的产品。这是一条心理学上的规律在起作用。这一规律认为:当人接受到超过正常标准的外界信息时,人的心理活动趋向于缩小或减弱外界刺激的作用;当人接收到低于正常标准的外界信息时,人的心理活动趋向于扩大和加强外界刺激的作用。这种心理作用影响着人的选择。因此在介绍己方情况时,实事求是,留有余地要比夸大其辞更具有感染力,更具可信度。

5.谈判中发问与叙述的技巧

谈判中常运用发问作为认知对方需要的手段。一般包含三个决定因素:第一,要问什么问题,第二,如何发问;第三,何时发问。问话对于对方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考虑。下面这个故事可以说明提出适当问题的重要性:有一个人向牧师问道:“我可以在祈祷时吸烟吗?”他的请求遭到严峻的拒绝。另一个人向这位牧师问说,“我可以在吸烟时祈祷吗?”因为提出问题的措词和角度不同,他被允许了。要求一个人采取立场之前,不妨先提出一两个问题,以延迟其决定。亲切的问题能够找到需要的情报,引导性的问题可以避免对方闪烁其词。有效的发问,将使参与者认识事实的真相,以及得到共同结论所必须的臆测。

提出问题是很有力量的谈判技术,因此在应用时必须审慎明确。问题决定商谈、讨论的方向。适当的发问常能指导谈判的结果。好像转动水龙头控制水量一样。发问也能控制收集情报的多寡。问题刺激你的对手去思考,并且开始慎重地考虑你的意见。当我们需要特定的答案时,我们只提出特定的问题,诸如“现在几点?”“你喜欢吃西瓜吗?”类似的问题很容易回答,但本质上我们仍引导和控制对方的思考。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问对方:“你为何要那样做?”“你是怎样做的?”答案就困难多了。为了答复你的问题,你的对手不得不想得深入一点——他会更谨慎地重新检视自己的前提,或是再一次评估你的前提。

审慎运用问题,使你能轻易地引起立即的注意,和对问题保持不辍的兴趣。此外,还可将会谈引导至你所希望的方向。经常地藉着问题,巧妙的问题,往往可能使你的对手被导向你所期望的结论。

技巧性的问题,能把刺激情绪反应的一些潜伏性的因素显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仅作简单的陈述是明智的。“我了解你的感觉”,这类的叙述可以除去不必要的敌意。因为你已告诉对方,他的话你已听清楚,而且你也了解他的观点。此外告诉他你已掌握他心中的想法可能避免他反过来质问你。

适当的利用叙述,不仅能够控制谈判,也能使你的对手提供你所需的情报。特别重要的是,完全地控制情绪。不要避免诉诸情感的叙述。只要能够确定这些叙述是在促进谈判即可。

在谈判逐渐陷入困境时,最好的策略,是运用类似“这是目前我们所能做到的”平淡的叙述来缓和气氛。这种方法诉诸于对方使他认识与了解困难,迫使他重新考虑当时的情势。你可能认为采取较不困难的方法或者在某些问题上妥协,是较好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说:“如果我们能用其他方式解决,那么在这点上我不认为我们会有很多麻烦。”这类的叙述表示让步的意愿,往往就能使得谈判得予继续。这被认为是种心照不宣的沟通,也是指出可能的解决途径,保护自己面子的方式。其他阐释性的叙述是:“如果你能将你的要求降低一点,那么我会尽力说服我的合伙人接受他。”无论如何,如果没有做出让步和提出解决的方法,这类的叙述很可能导致谈判破裂。

叙述的正确用法与字的恰当与否有密切的关系。有时候,过于情绪化的字眼会破坏全盘事情。

谈到说话技巧,我们应该注意到不客气的字眼,注意是否有比较婉转的词句可以表达。例如:你要拒绝一个人的请求时,可以不必直接回答:“不行!”你可以说:“我们考虑后会主动与你联系。”因此,谈判碰上棘手的问题时,如果你不想与对方直接造成僵局,就可以回答说:“我们暂时先把这个问题放到一边,等会儿再回头讨论。”

在这里让我们再强调一次:谈判的过程里,我们应该建立各种不同功能的问话,谈判开始至终,每种问话都随时扮演着不同的功能及角色。也就是说,任何谈判过程里,问话都应该依循引起他人注意、取得消息、说明自己感受及提供资料、引起他人思绪的活动,及将话题归于结论的规则进行。当然,每句问话不见得会立即产生结果或效果。不过,当你对问话的功能清晰的了解后,你可以放心地让对方滔滔不绝的发表议论;你可以经由适当的反问,随时控制谈判的方向。

6.谈判中回答问题的技巧

在谈判过程中,每一次的交换意见沟通信息大多是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实现的,有问就会有答。那么,针对问话,如何作答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免得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呢?下面就介绍几种比较实用的应付提问的作答方法:

(1)依发问人的心理假设回答

问答的过程里,有两种不同的心理假设。一是问话人的,一是答话人的。答话人应依照问话人的心理假设回答,而不要考虑自己的心理假设。让我们举例说明:一个陆军上尉在军队中担任财务官,多年来他已经私下挪用了不少公款。有一天,他在美军专用市场买东西,有两个宪兵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上尉,请你跟我们到外面来一下好吗?”上尉说他要先去洗手间,麻烦那二位宪兵等一下。上尉进了洗手间以后,就开枪自杀了。那两个宪兵大吃一惊。他们只是看到他的座车停在门外消防水龙头旁边,要他把车子倒退一点而已。这便是那位上尉以自己的心理假设行动的结果,以为自己挪用公款被发觉了。撇开是非不谈,如果那位上尉是以宪兵的心理假设回答一句:“什么事?”跟着出去看一看的话,说不定还活得好好的。

(2)不要彻底回答

不要彻底回答,就是答话人将问话的范围缩小。举例来说,你去一对新婚夫妇家中做客,第二天那位丈夫问你:“昨晚我太太准备的那顿晚饭如何?”你可以这样回答:“那张餐桌实在布置得太漂亮了,银器餐具太棒了,是不是你们的结婚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