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上)
6970400000064

第64章 一言兴商,纵横捭阖(2)

——生活能力。一个人经历过某种生活,才可能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世事的沧桑、生活的坎坷、社会的变迁、事物内部的奥妙,都可以把一个人磨砺成充满人生智慧和事业智慧的人。人生智慧使人性格上显示魅力,事业智慧使人在事业上如鱼得水,有了这两者,应用于商界,不愁财源滚滚,财运亨通。口才是从生活中磨炼出来的。经过生活的磨砺和充实,有口才者句句为真言,字字珠玑,闪烁着人生的哲理、事业的智慧、人格的魅力。

——思维能力。有口才者思维能力都比较好。讲话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逻辑推理严密。当然并不是说,思维能力的强弱与口才好不好成正比,如陈景润曾摘下“歌德巴赫猜想”的皇冠,思维能力可谓强矣,但他的口才却不能让人恭维。据说,他大学毕业先是留校,但由于他不善于说话,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都讲不清楚,学生们都起来“造反”不愿意听他的课。他只好被调到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从陈景润的例子可说明口才的好赖不完全取决于思维能力。但是,没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说话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反反复复,不周密,不准确,那就根本谈不上有口才,思维能力是口才的基础。

——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就是内部言语迅速转变成外部言语的能力,内部言语是一种默想的语言,外部言语是说出来的话。一个人表达能力强,那么讲话时语言得体规范又让人无懈可击抓不到把柄。由于商界在成交一笔生意时,时间往往是有限制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而且又符合条理性、得体性,且留有回旋余地,如果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可能的。

某单位原考虑买一辆某厂的4吨卡车。后来为了节省开支,又打消了主意,准备购买另一家工厂的2吨小卡车。厂家闻讯,感到事情不妙,由于事关厂家以后的生意,该厂厂长亲自专访该单位的主管,了解情况并争取说服该单位仍旧购买本厂的产品。

这位厂长果然不负众望,获得了成功。他凭着出色的表达能力,在短时间内入情入理地分析给对方听,并打动了对方。下面是他们两个人的对话:

厂长:“你们需要运输的货物平均重量是多少?”

买方:“那很难说,2吨左右吧!”

厂长:“有时多,有时少,对吗?”

买方:“对!”

厂长:“究竟需要哪种型号的卡车,一方面要根据货物数量、重量,另一方面也要看常在什么公路上、什么条件下行驶,你说对吗?”

买方:“对。不过……”

厂长:“假如您在丘陵地区行驶,而且在冬天,这时汽车的机器和本身所承受的压力是不是比平时的情况下要大一些?”

买方:“是的。”

厂长:“据我所知,您单位在冬天出车比夏天多,是吗?”

买方:“是的。我们夏天的生意不太兴隆,而冬天则多得多。”

厂长:“那么,您的意思就是这样,您单位的卡车一般情况下运输货物为2吨;冬天在丘陵地区行驶,汽车就会处于超负荷的状态。”

买方:“是的。”

厂长:“而这种情况下也正是在您生意最忙的时候,对吗?”

买方:“是的,正好在冬天。”

厂长:“在您决定购买多大马力的汽车时,是否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比较好呢?”

买方:“你的意思是……”

厂长:“从长远的观点来说,是什么因素决定一辆车值得买还是不值得买呢?”

买方:“那当然要看它能正常使用多长时间。”

厂长:“你说得完全正确。现在让我们比较一下。有两辆卡车,一辆马力相当大,从不超载;另一辆总是满负荷甚至经常超负荷。您认为哪辆卡车的寿命会长呢?”

买方:“当然是马力大的那辆车了。”

厂长:“您在决定购买什么样的卡车时,主要看卡车的使用寿命,对吗?”

买方:“对,使用寿命和价格都要加以考虑。”

厂长:“我这里有些关于这两种卡车的数据资料。通过这些数字您可以看出使用寿命和价格的比较关系。”

买方:“让我看看。”(埋头于资料中)

厂长:“哎,怎么样,您有什么想法?”

买方自己动手进行了核算。这场谈话最后是这样结束的:

买方:“如果我多花5000元,我就可以买到一辆多使用3年的汽车。”

厂长:“一部车每年可赢利多少?”

买方:“少说也有5~6万吧!”

厂长:“多花5000元,3年赢利10来万,还是值得的。您说是吗?”

买方:“是的。”

从条理性上,这位厂长的劝说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厂长从该单位冬天用车多,冬天在丘陵地区行驶,汽车负载超过平时等方面,引导顾客要认清这样一个问题,考虑问题要全面务实,尤其要从主要方面考虑问题。

第二步,提醒顾客注意产品的使用寿命,引导其以长远观点看问题。这为下一步的比较作了伏笔和铺垫。

第三步,在经过从横、纵两个方面拓展顾客眼界思路之后,厂长集中解决买主算经济账中的片面性、盲目性问题。他故意使劝说停顿了一下,提供数据资料让顾客自己算,自己说服自己。

最后,顾客心悦诚服地决定买4吨卡车。

从语言上说,厂长的语言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无懈可击。他先是充分分析,使顾客与自己达成共识;再有力地提问,使顾客不得不做出肯定性答复。

整个说话过程富于整体性、层次性、逻辑性、条理性。这便是厂长表达能力强的魅力所在。

——修辞能力。修辞就是把话说得更漂亮,使听者更能接受。修辞能力就是适度地恰当地选择词语的能力。讲话语序的排列、语体的选择、语言环境适合不适合、接受对象的文化程度高低等都会影响说话的效果和进程。这就是一个人在说话时要注意的修辞。

有时语言的修辞作用挺大的,它关系到顾客对某一事实心理能不能接受问题。

1989年2月的一个上午,南京金陵饭店前台服务员发现住在3103/04房间的从香港来的刘太太昨晚已结了帐,可今天仍住在房间里。怎么办?刘太太是刘经理的老朋友,是公关部安排来的。如果简单地前去询问何时离店显得太不礼貌,但不问一声又怕刘太太跑帐。于是总台服务员将情况及时告诉了公关部。于是便有了公关部副经理与刘太太的这样一席对话:

“您好,您是刘太太吗?”

“是啊,您是谁?”

“我是公关部的,真不好意思,你来了几天,我们还没来得及去看你,这几天看了医生身体好些了吗?”

“谢谢,还可以。”

“听说你昨晚已到总台结了帐,今天没走成。是飞机取消,还是火车没赶上?您看公关部能为您做些什么?”

“谢谢,昨晚结帐是因为陪我来的朋友今天要离店。我想帐单积得太多,先结一次比较好,这样走时结帐就轻松了。我在这里还要住好几天呐,大夫说,一个疗程结束后还要观察。”

“刘太太,您不要客气,有什么需要我们的只管吩咐,我这儿电话4107。”

“谢谢,我有事一定找你们。”

金陵饭店的公关部副经理确实遇到了一个难题,别说直通通地去问,即使是委婉询问,稍有不慎,如果一个词用得不恰当,不妥贴,也会得罪房客,伤了领导的面子;可不问又不行,跑了账也要负责任。还好,公关部的副经理有口才,懂说话的艺术和讲话修辞的技巧,最终圆满地解决了这件棘手的事。

——表演能力。表演能力是指吐字发声、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手段的运用能力。如果同样内容的两篇讲话稿,都写得不赖,可是说时,一个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另一个却畏怯地低下头,不敢正视听众;一个声音不轻不重,快慢有度,另一个声音沙哑,讲话时断时续;一个目光飞动,潇洒自如;另一个目光呆滞,举止拘谨;一个一举手一投足,都很有分寸,讲话时充满信心和体谅他人,另一个却手足无措,或手势过多,张牙舞爪,形态粗鲁或委琐。不用说,前者的口才比后者好,前者事业成功的机会比后者多得多。

——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对语境、背景,对象的分析和适应能力就叫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处于同一时空的交际,人们不但考虑如何表达,更要考虑如何接受,考虑对方此时此地的瞬间心理和情绪。这种交际形式对人们的语言运用要求很高,一般情况下,双方都要做到礼貌、委婉、得体、有分寸。如果双方都能做到礼貌、委婉、得体、有分寸,那么不但他交际能力强,口才也好。因为口才就是说话的艺术。而说话要说得得体,就得事先对自己的交际对象、交际环境进行分析。

人际关系本身包含着许多社会和文化的因素,不同阶层的人,其政治观点、社会地位、经济利益、文化教养以及行为举止,都有很大的不同。善于交际的人能够准确地把握上述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了解每一个人,对不同的人说不同话,重视受话人不同的言语反应,并且善于抓住说话的时机,以适情、适境、适合身份为依据,其言语行为都符合社会公认的标准。

——语言应变能力。在语言交往中,有人突然向你发问,你不能不回答;或者突然出现一种预想不到的事情,你不能不表态;或者讲话漏了嘴,你不得不圆场。这就靠你的语言应变能力。如果你事先没有准备,或者准备不足,在突发性事件和意外性境遇中,你仍能灵活地、迅速地、恰当地、得体地作出反应并进行处理,这就说明你有应变能力。语言应变能力是指这种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

语言应变能力是决定一个人有无口才的重要因素。口才作为口语交际的一种能力,需要具备对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立刻作出反应、判断、处理的应变能力。如果说,会说话的基础是思维能力,那么,会说话的重要标志则是语言应变能力。

总之,具备上述七种能力的人,他的口才非常好,有了口才这个宝,就可以用宝开路,用宝招财。

3.当今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说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农业化时代,由于生产和交通十分落后,文化非常闭塞,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人们物质生产自给自足,他们之间的经济交往很少。人们只要求“书同文”,不要求“语同音”,更没有感到提高口语素质的需要。

当我们从传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中走出来以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商业社会。在现代社会里,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都处在复杂的联系和不断的流动状态之中,如人流、物流、信息流,而其中人是形成这种流转的关键和轴心。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才能发生接触。

特别是随着现代化传声技术(电话、广播、电视、录音等)的迅速发展,不论是天上地下、还是水面海底、乃至月球宇宙,凡是人能到达的地方,都能做到直接通话。因此,有人认为,地球的空间距离在日益缩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过去许多靠文字传递的信息,今天能用声音、口语来代替了。由此可知,口才在今天直接影响着人们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影响着信息的传递和人际的交往。

可以这样说,今天的整个人类社会经历了第四次浪潮,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而说话的好差直接决定着交往的好坏、事业的成败。

4.一言带来商事兴

美国当代亿万富翁鲁几诺·普洛奇,之所以有今天如此显赫的地位,跟他的出众口才有关。

鲁几诺·普洛奇1918年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铁矿城。由于家里贫穷,他常跑到矿场,捡些矿片卖给游客。在与游客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开始显示出能说会道的口才。

高三那年,他当起了小经营者,加入了推销水果的行列。一天,一船的香蕉——18箱——在冷冻厂受损了。香蕉仍然可口,完全没问题,但外面的皮太熟,黑乎乎的,不好看,这会影响香蕉的销量。鲁几诺主动请战,他相信他的口才给香蕉的销量带来好运。

那时4磅优质的香蕉可卖25美分。同行建议他开始以4磅18美分推销这批香蕉,如果没有人买的话,再降低价钱。

但是鲁几诺自有其绝招。他在门口摆满了堆成小山似的香蕉。然后,他开始叫喊起来:

“阿根廷香蕉”

根本没有什么阿根廷香蕉,但是这个名字蛮有味道,听起来很高贵。于是招来一大堆人围过来瞧瞧普洛奇的黑乎乎的香蕉。

他说服他的“听众”,这些样子古怪的香蕉,是一种新型的水果,第一次外销到美国。他说为了优待大家,他准备以惊人的低价,1磅10美分,把香蕉卖出去。这个价格比一般没有受损的非“阿根廷香蕉”差不多要贵一倍。

3小时之内,他就把18箱香蕉卖光了。

普洛奇由于出色的推销才能,不久升任为一家大型公司的总经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