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上)
6970400000070

第70章 领导讲话,展示魅力(1)

◆会议发言语言手册◆

1.讲话水平体现领导的政治思想水平

社会离不开政治风云的洗礼。古今中外的执政者和有识之士。历来看重说话的重要作用。

纵观历史,横看现实,成功的政治家无不以自己高超的说话水平取胜。他们机敏睿智、伶牙俐齿、巧发奇中、一言九鼎。为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或游说、或劝谏、或答辩、或谈判、或演讲、或辩论,均以说话水平导航政治风云,左右形势变幻。高超的说话水平可以叱奸佞于朝堂,醒群众于街衢;化干戈为玉帛,挽狂澜于既倒。

战国时,秦国吞并了韩、魏这两个大国之后,企图染指小国安陵。安陵君派唐睢到秦国交涉,同专横、凶残、贪婪的秦王进行了一场殊死的唇枪舌剑之战,痛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打击了秦王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汉末,诸葛亮对刘备的“隆中对”,一席话将天下三分,奠定了蜀汉的基业;后又巧言游说江东,劝说了孙权与刘备联手共同抗击强大的曹操。近代爆发的“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爱国学生为了国家、民族的存亡,走上街头,挥泪演讲,极大地调动起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深刻地揭露了汉奸卖国贼丧权辱国的卑劣行径,有力地挫败了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阴谋。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代表周恩来于12月24日到西安与蒋介石进行面对面谈判,使蒋介石接受了中共的政治主张。至此,国内纷纷扬扬、动荡不定的政治局势得以稳定。公元前44年,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凯撒被布鲁特斯派刺杀身亡,名列罗马共和国“后三头”之首的安东尼站在凯撒的尸身旁发表了《灾难,你已来临》的演说。尽管他一再声称自己“只是有话直说”、“不善言辞”、“又不善雄辩,所以不可能激励大家的情绪”。可是他的这一演说却煽动起人们为凯撒报仇的怒潮,从此造成共和国的长期混乱,直到覆灭。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奴隶主驱使奴隶为自己卖命。为了粉碎南方奴隶主分裂国家的企图,林肯总统及时在内阁会议上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他向奴隶们庄严宣告:“从1863年1月1日这一天起永远获得自由!”两天后,他又站在白宫讲台上向群众演讲,重申这一宣言。他深信,这可以“换取这个国家未来的幸福和繁荣昌盛”。果然,宣言发布之后,奴隶纷纷倒戈、逃亡,南北形势发生巨变,很快林肯领导的北方军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这些例子无不体现出讲话水平在政治风云中体现出的巨大威力。

1998年3月,刚刚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记者招待会上郑重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就这么一句话,就对深受金融风暴困扰、一直动荡不安的亚洲经济形势起了很大的稳定作用。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他的每一次谈话,哪怕只言片语,都会在中国的经济活动中掀起巨大的波澜,甚至波及世界。如1982年10月14日在同国家计委负责人谈话中,言简意明地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1992年初,他视察南方,沿途就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发表了许多谈话,如解放生产力问题、市场经济问题、“三资”企业问题、“两手抓”问题、发展速度问题,等等。这对中国后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引进外资、高速发展经济都起了奠基的作用。

一个人的思想装在自己的脑子里,究竟怎么样,别人无从知晓;一个人要禁锢自己的思想,也不可能。人的思想需要表达,需要与别人交流。这样,别人才知道你,你才知道别人。交流的方式当然可以是文字、表情、手势、动作,但更多的、更普遍的、作用更大的,则是口语。无怪民谚有云:“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列宁是一个善于接触群众,经常与群众进行思想交流的人。苏联历史学家、党的活动家普·凯尔任采夫的《列宁传》记载了这么一段:1921年列宁来到高尔基城的一个小乡村,列宁走进了草房……然后他开始和农民谈话。他们先是像朋友间那样风趣地谈日常琐事。当他们已经这样打趣了半小时左右时,当他们把那些话题诸如粮食、巡逻队、跑单帮的和投机商人谈完了的时候——他们在列宁面前拿这些事情说笑,列宁听了他们叙述的这些欺骗行为也笑。这一切,作为题材,对他都是有用的——这时,伊里奇就势站起来开始清楚地用通俗的语言把新经济政策告诉给农民。农民用心听,他们之所以倾听,是因为他们看到这个人确是为他们开辟了“一个新的未来、一个幸福的生活”。列宁在同农民的思想交流中,一方面了解了农民的要求、希望、另一方面,把新经济政策传递给了农民,调动起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2.讲话水平体现领导者的领导能力

领导的工作过程,大部分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讲话水平的高低,是领导能力的直接体现。可以说,讲话水平体现在领导行使权力的过程中。

(1)体现领导者的组织协调能力

领导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组织协调工作,决策的制定、执行、监督、控制,哪个阶段都少不了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工作的特点就是对人不对物,而与人打交道的关键便是组织与协调组织,协调与被协调。

组织协调,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能力。没有良好的语言素质,没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是很难奏效的。由于被协调者的类型不同,组织协调时要点把握又有很大区别,这就需要领导者细心琢磨,灵活掌握,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切忌不分对象,一副面孔,一个腔调,一套说辞。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诸葛亮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书中不但描写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也展示了他高超的讲话水平。特别是“舌战群儒”中的说辞,更是脍炙人口。实际上,不论是舌战群儒;还是智激孙权和周瑜,其目的,都是为了协调两国关系,达到共同抗曹的目的。当时的形势是东吴的臣,文的要降,武的要战。吴主孙权犹疑不定,都督周瑜又不在建业。刘备新败,将寡兵微。面对曹操八十万大军,蜀汉生存的惟一希望——就是联吴抗曹。年轻的孔明,身负蜀汉危机和存亡重任,只身赴东吴。首先,舌战群儒,以其雄辩口才,使东吴的文臣哑口无言,无由再言降曹。然后,智激孙权和周瑜,坚定主帅抗曹决心。并以巧妙言辞,表明刘备抗曹决心。至此,孙刘连合抗曹大局已定,孔明出使东吴的目的达成。然后才有赤壁大胜,天下三分的结局。组织协调能力,也就是当今领导工作中的1+1>2的能力。正如赵本山演出的喜剧《大观灯》:说的是一个瞎子背着一个瘸子,如果只凭自己,他们谁都不能很好地单独行动,但一旦协调组织起来,各取所长,这种综合效益就显而易见了。

(2)体现领导者的洞察预见能力

正如《圣经》上所说:“缺乏预见,人们就危险了。”预见是一种吸引和召唤着人们前进的目标。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向世人描绘了一幅蓝图:美国要在1970年之前将人类送上月球。电脑巨子比尔·盖茨则一心想让计算机进入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家庭。如今,他们的预见都实现了。

中国历史上的“大说客”苏秦,就很有洞察预见能力,他第一次出游失败回来,老母诟骂,妻不下机,嫂不为炊,满面羞愧,于是发奋读书,“锥刺股”的故事被传为美谈,认真研究其师鬼谷子的“揣摩”韬略,闭门一年,再出山时,针对六国不同的地理、历史和资源状况,揣摩六国国王不同心理活动,分别游说,以利害动之,推行“合纵”战略,一举成功,“于是六王(会盟之时,经苏秦建议,六国国君均称王)合封苏秦为‘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金牌宝剑,总辖六国臣民”,可谓神气已极,成功至极。

苏秦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在短时间内,从燕国开始,到赵国请赵王主约。到韩、魏、齐、楚等国,每到一地,每说一词,马到成功,使各国国王立即被感化,加入“合纵战略联盟”之中。不能不承认苏秦是个旷世奇才。(3)体现领导者的影响感召能力领导影响感召力的实现,基本的反映应是在行为和语言褒扬方面。

美国内战期间,总统林肯就通过演讲、著述和会谈向人们宣扬了他对美国未来的信念,他向人们标明了一个美国历史从没达到过的高度。当时的美国急需有人提出这个国家的前途如何,以及为联邦进行内战提出合理的理由。正是林肯完成了这一重任。不论他走到哪里,他都会利用一切机会重申,向人们强调和提醒国家的立国之本。他的信念非常简单,那就是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尊重,和对正直、价值和崇高理想的追求。他的演讲体现出极大的影响感召能力,使得他的信念得到了人民的认同,这把他同普通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美国北方联邦军队获得了最重要的战役——葛底斯堡大捷之后,林肯总统为阵亡将士们建立了葛底斯堡国家公墓。在公墓落成典礼上,林肯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从他这次演讲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所有的想法和目标都是他多年来对这个国家所保持的坚定信念。

在听了当日主要致辞人爱德华·艾沃雷特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之后,林肯只用两分钟就再次提醒了人们内战到底意味什么,美国本身意味什么:87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座大陆上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她以自由为立国之本,并致力于这样的奋斗目标,即人人生来都具有平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