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大宋江山(第二卷):陈桥双辉
6981700000004

第4章 登基大典(4)

世宗闭上眼睛,仿佛进入了长思。这时王公公进来,给他端来药,他摆摆手,王公公就给李重进使眼色,李重进会意了,把药碗端在手上,“皇上,吃药吧!”李重进偷眼看看那药,问道:“王公公,这药是谁开的方子?”王公公一勺勺地喂世宗,低声说:“是几个太医一起诊断,最后集体开的方子,说是皇上进了邪气,必须用重药才能解除。”

这时,外面一阵响动,有战将的战甲鳞片碰擦的声音,那声音非常清脆,一听就知道那是高级将领,王公公猜那可能是张永德。王公公道:“李将军,我来照顾皇上,你们几个就在门外等候吧,让皇上歇会,一会儿等范质、魏仁浦、王溥等都到了,麻烦您召集大家一起进来议事。”“好吧,我到外面去,把人召集齐了,再一起进来!”

李重进起身,挡住了张永德,张永德却不想听李重进的。他看见李重进从皇上大帐里出来,非常惊讶:“前线战情紧急啊,李将军,你怎么回来了?”李重进道:“皇上有恙,臣怎么能不回来?”张永德很惊讶:“皇上昨天还好好的,怎么就突然抱恙了?”他要进来,李重进不让他进皇上大帐,“你就等等吧,让皇上歇会儿,等大家都到了再一起议事!”张永德心里生气:“凭什么就你能进,我不让我进?我担心皇上,我得看看他。”李重进道:“皇上没有宣,你进去干嘛?”

张永德被噎住了,说不出话。他脸憋得通红,在帐外站着。好在这时赵匡胤、范质都走了过来,赵匡胤一看张永德回来了,走过来施礼,向大家说了情况。范质立即就急了:“我说我们应该退兵,你们偏偏不听,现在你赵匡胤应该负责皇上的安全,你是怎么负责的?听说你把皇上带到了病龙台上,你安的是什么心?”

赵匡胤知道范质有意找茬,想让他抬不起头来。这时候,他也不想计较,关键是得有个主张,张永德替他解围道:“情况紧急,前线战局瞬息万变,我们这些主将都不在营中,却还在这里争来争去,关键是得有个决议。大家议议吧,现在到底是进,还是退?还是不进不退?这都得赶快决定。”

赵普低声建议道:“请都点检主持御前会议,最好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卑职建议,把几个太医请来,一起商量。”

张永德点点头,正要发话,太监领着几个太医进来了,张永德道:“你们几个先说说,皇上的身体到底是小恙还是大恙?到底还能不能向前?”

太医们互相看看,都不敢说话,张永德问:“几位先生不要担心,现在是说实话的时候,你们不要互相商量,各自说真话!”

一个年长一点的太医字斟句酌地回道:“回禀都点检,卑下认为皇上得的是风邪之症,一方面是皇上积劳成疾,更重要的是皇上在这边关之地,地气中有不利于皇上身体的烟瘴,皇上受了这烟瘴之气,急火攻心,不能扶正,故而……”

张永德道:“请直说结论吧,你的意思是皇上必须迅速撤退回京?”

太医点点头:“这里风露不定,水气难测,凶险之地也。稳妥起见,应该立即回京,着京中太医院立即会诊,这里医生不足,医药也不足,更重要的是不具备养病的条件。”

张永德又问另一个年轻一点的太医:“你的观点呢?”

那太医深施一礼,缓缓道:“皇上得的乃是绝症,如果处于绝地,又在大战之前的绝时,恐有不测!卑职建议,立即撤兵,即刻回京,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张永德不信,一个大活人,前几天还披挂上阵,能吃能打,现在怎么就突然得绝症了?“你说,是何绝症,万万不要危言耸听!”

“禀告都点检,此乃气绝之症,体热外化作邪气,烧灼其身!”

张永德看看那几个太医:“你们觉得他说得对吗?”

那几个太医不说话,张永德急了:“快快说话!赦免你们无罪!”

那年轻的太医看看大家:“你们又何故如此胆小?如果皇上有何不测,你们知情不报,罪加一等!”

一个太医站出来说:“昨天卑职们在讨论之时,的确有这个论断,因而也是按照这个路子开的方子,今天皇上已经醒来,看结果方子也是对的。不过,皇上年轻有为,乃真命天子,上有天星护佑,我等也拿不定,还是请各位大人定夺!”

张永德觉得好笑:“皇上的身体到底得的什么病,难道要我们这些文臣武将去定?”

张永德是讽刺,却没想那太医却真的说道:“皇上的病,不是医生说了算的,皇上的病,只能由各位大臣说了算!”

赵匡胤看看那个太医,心里想,此人有政治才干啊,怎么就做了太医,太可惜了。

李重进已经听出了小九九,看来皇上病得不轻啊,这个时候如果自己坚持继续进攻,这进攻的任务肯定就落在了自己头上,而张永德正好护驾回京,伴在皇上身边,还不知道要说多少他的坏话。他缓缓道:“皇上得病的事情,要严格保密,大帐外布置殿前班值和侍卫军值,双岗,防止闲人入内,所有宫女太监,不得擅离岗位,更不得出帐。另外,缓缓退兵,由韩通负责向东佯攻,由赵匡胤负责向西佯攻,通过大规模军队调动,让契丹感觉我们正在准备发起主攻。我和张将军分头交叉撤军,先由我部撤退到雄州一线,然后皇上撤至我军中休养,接着张将军撤军,到濮州建立大营,皇上再撤至濮州,最后一站,回京!雄州、霸州的防守,由韩通职掌,不得后撤。三军的联络和支援,由赵匡胤部负责,并断后接应。”

李重进有雄心,也有大才,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将领,可惜此人太过小气,没有真正的盟友,甚至也没有真正的部下。这个时候,他的小九九打得不错,但赵匡胤也能看得出来的招就不算是高招。

赵匡胤道:“末将认为,还是请都点检统一号令!当下之计,军中不可一日无主,末将愿意听从都点检号令!”赵匡胤认为,这个时候应该由张永德来主持大局,李重进还不行,虽然现在是紧急时刻,但是方寸不能乱。

赵普也说:“对啊,还是请张将军主持大局!”

李重进听他们两个这样说,鼻子都气歪了,可是他没办法,他在文人圈子里没有势力。另外,他的手下大将韩通又没有来,韩通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出了这么大的事儿,竟然不见人影。

不过,他也认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可计较的呢!“那就请张将军代表我们大家和皇上商量吧!”

一旁的赵匡胤听到李重进的退让,心里突然对李重进有了蔑视,这个人外强中干,不足以成大事!

李重进说完,站起来伸伸腰,踱起步来,那些文臣听了都有些不高兴,范质道:“李将军,还有我们这些文臣呢!我们都还没有发表意见,难道这件事就由你和张将军决断则可?倘若如此,又何故把我们叫来?”

李重进心里好笑,这些文人哪里有点儿忠臣的样子,都这个时候了,还要整个面子出来,烦人。“好吧,好吧,你们议吧,你们决定了就通知我!”张永德站起来,道:“各位有何高见,我一定转呈皇上。”

王溥道:“开战之前,我反对开战,就是担心今日之局面。但是,既然我们已经宣战,而且兵不血刃就拿下三关,又为何仓促退兵?皇上可以退至沧州疗养,也可以先行回京,各位将军就不能于此刻有所担当,继续作战?”

魏仁浦摇摇头:“王相,话不能这样说。皇上的身体是第一位的,我赞成退兵,三关之地,契丹可失,我也可得。但是,幽州乃契丹门户,是他们不得不举国防守的重镇,迄今为止,我们打的还是局部战争,一旦开始夺取幽州,就不再是局部战争,而是一场举国之战,这个仗不好打。契丹贼王耶律明已经举国征兵,正在赶来,如果接战,恐不是一朝一夕能打完的。如今皇上身体有恙,如果变成持久战,我方粮草接济是个问题,而皇上的身体是否能坚持那么久,更是个问题。当今之计,应迅速退兵。”

范质道:“如果能有礼有节地退兵,跟契丹完成一次交割,我们也许可以保有三关,体面返回。因此,我们应该派人和契丹和谈,赐和于契丹。此时赐和,依我看,契丹会感恩不尽,也许可得边关数十年和平!”

魏仁浦道:“那个睡王耶律明,我们能相信?”

范质道:“耶律明不能相信,但太后述律平却是可信的。”

大家都把眼睛转向张永德,张永德看看赵匡胤:“匡胤,你怎么不说话?你说说。”

赵匡胤道:“当初出征,我们就说过,把它当作一场局部战争来看待,我们不是为了灭契丹,而是为了收回中原的东方门户,和契丹媾和。如今,我们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此时和契丹和谈,也许正是时机。皇上应该尽快撤离此地,皇上的病在此地恐难恢复,如果有何不测,我们怎么担待得起?皇上肩负大周使命和国运,我们无论如何小心,都不为过!”

张永德点点头:“好吧,大家等我一会儿,我进去向皇上禀告!”

张永德正要进去,范质抢前一步:“微臣也愿意和将军一道担责,微臣和将军一起进去!”

张永德笑笑,道:“老丞相,您是不信任我,怕我传错了皇上的话吧?”

第三节 退兵

瓦桥关留守的中军,大家都以为即将开拔去幽州,可传令兵传出来的号令却是撤退,有些人就传:“前线已经败了,这里保不住了!”一部分百姓听到风声后,竟然大车小车地拉着家当跟来了,要随队伍撤往中原。

姚内斌坐不住了,他找到赵匡胤问:“赵将军,我既然已经降了大周,就会忠于大周,但你们突然撤兵得有个说法和安排!不然,我们这里人心惶惶,民保不住,兵也保不住,难道要我们重新投降契丹不成?”

赵匡胤理解姚内斌的担忧,他说:“姚将军,你放心,御前会议上我已经为你提出了建议。一是擢升你为幽蓟节度使,总揽幽州蓟州全局,我留殿前司三万兵马给你,如果北方有来犯之敌,可助你抵御之。二是韩通部三万兵马,暂留三关南,助你守卫三关。”他又把王彦升介绍给姚内斌:“我的人马留在这里,由王彦升将军带领,你们认识一下,交个朋友。”他转头对王彦升道:“彦升,姚将军乃我中原忠良之后,如今贵为幽蓟节度使,你一定要助他守好边关。”姚乃斌听了,心里有点儿底气了:“多谢将军提拔!王彦升将军和韩通将军的人马,我一定照顾好!”王彦升心里知道,让他留下来,是监视姚内斌,同时当然也是帮助他。他看姚内斌这个人有气势,有胆魄,应该可交。“希望他是条汉子!”他心里想。他道:“姚将军,我们明人不说暗话,今日将军可愿意与我结拜为异姓兄弟?如果能结拜,什么都好说,如果不能,嘿嘿,我可不敢助你!”姚内斌哪里不知道王彦升这话的意思,他立即对着赵匡胤和王彦升道:“在下指天为誓,对大周绝无二心,王将军看得上我,我愿意和王将军结为兄弟!”赵匡胤道:“你们怎么忘记了我?”姚内斌道:“不敢高攀啊,如果将军看得起,末将愿为将军赴汤蹈火!”

三人正议论着,外面突然起了争执,原来是一群当地的民众来找赵匡胤,要赵匡胤带他们一起走!赵匡胤出得门去,他怎么也弄不明白,怎么这些人不找皇上或者张永德,来找他呢?姚内斌道:“这些人听说你是大周第一的战将,都觉得找你放心!”他挡住赵匡胤,“将军,你不用出去,我去说服他们!”赵匡胤站起来:“我们一起去!”他俩肩并肩地往外走,路上赵匡胤对姚内斌道:“我们一走,这里就交给你了,切切注意,不可出战,应该死守,你的城后驻扎我大周六万人马,只要你拒不出战,守住一两个月,契丹定会退兵!”姚内斌道:“将军,我不怕战,怕的是没有希望。将军,如若回京之后,皇上身体好转,记得我们幽蓟军民都翘首盼望王师归来,一雪前耻啊!大家都不愿意为契丹奴隶,大家都愿意做大周子民!”

姚内斌说着,眼睛湿润了起来。赵匡胤也有点儿难过,这一走,也不知道何时能回来!不过,他还是安慰大家,大周不会忘记这里的百姓,一定会尽到保境安民的职责,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大周的军队开始后撤,虽说这次打的都是胜仗,但大家看到队伍后撤,就都乱了神,各种谣言四起。中军队伍中有开小差逃跑的,也有不顾大队单独后撤的。好在赵匡胤的队伍断后,他沿途收拾掉队的老弱残兵,一步步布下细作和交通站,他不仅不能撤还要赶往固安县,摆出进攻态势。

他们要佯攻固安。队伍走到傍晚时分,来到了距离幽州一百二十里的固安县城附近,他让队伍摆开阵形,做好攻击准备。王全斌和高怀德已经知道他们是佯攻来了,但是他们都很年轻,年轻人就是好战,都想打一仗试试,所以阵势一摆开,他们就开始叫阵。

按照王全斌的说法,打下固安县城是佯攻,叫阵然后撤退也是佯攻,不如打下来再说。

两个人在阵前一顿乱骂,正骂着,固安县里一阵号炮,城门缓缓打开,里面冲出一队人马,来将竟然是辽国南院留守萧思温。这萧思温是个文人,两个妹妹都嫁给了耶律家,成了皇后。因此,人虽然没什么能耐,但官儿做得不小。

他这会儿冲出城外,也是没有办法。他手下有个叫兴哥的将军,这人勇武有才,鼓动他一定要出战,而他就想守着,等穆宗来救他。他一听说大周皇帝来攻,吓得要死,急忙给穆宗写信求救。他哪里知道穆宗根本就不来,也因此,周军才能大踏步地前进。如今,他的消息非常蔽塞,他并不知道世宗生病的事儿,还在不断写信请求穆宗增派兵马,请求他前来亲征,穆宗不来,他是绝对不敢出战的。

兴哥看他猥琐,不敢出战,就来他面前闹:“我们契丹国,向来都是勇士当先的,你现在天天缩头乌龟似的,三关丢了,你也不救,就在这里等着,你等什么呢?再等,幽州也没了!”

他并不生气,只是说:“周兵来得急,去得也一定急,你不用担心,只要我们坚决不战,他们就胜不了,过不了几天,他们就得撤兵!”

他的计策是对的,周军远道而来,战线太长,粮饷供给困难,的确急于决战。他这个策略是用空间换时间,换取最终的胜利,但他手下那些将士却并不理解,他们都是马上起家的,哪里懂什么中原的战术战法?“再这样,还要这些将士干嘛?干脆都投降算了。”兴哥气愤地说。

他没办法,只得出来做做样子。

高怀德是大周冉冉升起的将星,艺高人胆大,在跟赵匡胤西征和南征过程中成长很快。他一看萧思温出来了,觉得正好可以给他个下马威,要撤得有个大胜仗再撤,不然被人追着屁股跑,怎么行?

这时,兴哥不等萧思温吩咐,一马当先冲出阵营,对着高怀德道:“对方来将,通名受死!”

高怀德一看,兴哥人高马大,手中拿一根狼牙棒,高怀德使枪,枪法来自高家祖传,但是枪有个欠缺,就是自身重量轻,和狼牙棒对阵,有点儿吃亏。他身后,王全斌道:“高兄,你且先休息一下,让我来会会这个无名小辈!”

兴哥听得懂汉话,听王全斌说自己是无名小辈,气得哇哇乱叫。

本来,王全斌也没有真想侮辱他,但被兴哥这样一叫唤,他也烦了:“呸!哪个来送死?现在还不知道呢,那就来吧!”

王全斌提马冲过去,二话不说,举刀就砍,高怀德看王全斌冲了过去,心想不能让王全斌吃亏,不如一起上,把兴哥撂翻。他举枪对着兴哥就刺过去,兴哥眼睛的余光看见高怀德的枪樱子,他一闪腰要躲,可手上的狼牙棒已经和王全斌的大刀接上了。那王全斌力大无穷,又因为预感兴哥力气大,第一招就使出了全力,他几乎是立在了马上,把整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了刀上。刀和狼牙棒接触的瞬间,他又一催马,那马经过长久训练,知道怎么配合,前蹄往下一顿,整个马的重量也传递了过来,兴哥挡住了王全斌的刀,就躲不开高怀德的枪,那枪“噗嗤”一声就刺进了他的铠甲,接着高怀德一挑,枪的倒须勾住了兴哥的腰带,把他整个人拉下了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