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6986100000013

第13章 先声夺人:在气势上压倒罪犯(4)

“是啊,那是一只流浪狗,不知道为什么它要赖在我家不走。这些天它总是一直叫,让我睡不好。”斯蒂文森说。

“给它也吃点安眠药呗,你试过吗?”

说到给狗喂安眠药,斯蒂文森随即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神情,他说:“我每天睡觉前都要揍它一顿,但这只能让它稍稍安静一会儿,然后我再起来,给它拌一盆食物,把安眠药掺在里面,然后它就不再叫了。”

“这可真不是一条好狗,它那天晚上也叫了吗?”

“对的,谁遇到它都会疯的。我还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如果遇到其他人,多半会加大药量把它毒死……但是,那天晚上我只给它吃了半颗安眠药!”

最后这一句话对斯蒂文森非常不利,因为它证明了他那天晚上根本就是清醒的。也就是说,一开始他就在对警察撒谎!对此,FBI认定斯蒂文森就是凶手!同时,根据斯蒂文森虐狗、喂狗吃安眠药、幻想把小狗毒死这些反常的举动,FBI认为,他是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一般情况下,精神病患者都会非常敏感,尤其是对他们患有精神疾病这样的事情。

随后,杰尔对他说:“你一开始说自己睡着了,根本就没有醒来过,现在又承认自己被狗吵醒,喂了它安眠药!现在说实话吧,你就是一个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你和杰森太太在白天大吵了一架,然后晚上又被狗的狂吠不止扰得心神迷乱,然后就出门杀死了杰森一家,对不对?”

斯蒂文森一听到精神疾病这几个字,马上就陷入了癫狂状态,就像杰尔所想的,他对这些字敏感至极。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斯蒂文森开始说出一些与事情无关的话语。接着,杰尔问他:“在第一次接受警方审讯的时候,你刻意隐瞒了自己曾经和杰森太太发生过争吵的事实,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很显然,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杰尔通过这一点轻而易举地就控制了对方的心理,在心理交锋中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不久之后,斯蒂文森冷静了下来,他正视了自己犯下的罪行,交代了自己是怎样在狗吠当中失去理智,敲开邻居的家门,将其害死的过程。

关于斯蒂文森的案子,FBI表示:“从这个人的作案手法来看,他是一个非常狡猾的人,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来欺骗警察。如果不是FBI击中了他的软肋,他是很难被击败的。”因此,在与对手交涉的时候,如何找到对方的软肋就成了FBI研究的重点。针对寻找对手的心理薄弱点,FBI有如下总结。

1.掌控对方的心理

在一场辩论中,要想看出谁处于上风,只需要分辨是谁在掌控话语主导权。如果所讨论的话题完全由其中一个人来引导,那么毫无疑问,他就是这次谈话的主导者,其他人只能顺着他的引导来进行交流。获得语言的引导权是掌控他人的首要条件,而加快语速则是抢夺话语主导权的最佳策略。

一个人的语速可以直接影响到他所传达的信息容量,语速较快的时候,自然可以传递更多细节给别人,也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语速较快的人在交谈之中容易占据上风,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FBI和一些顽固的对手对抗的时候,他们时常会采取这样的策略来让对方难以应对,从而掌控整个审讯的局面,让对方在应对的过程中出现漏洞,从而找到对方的软肋。日常生活中,想要让别人无法反击或出现暂时的“大脑空白”,也可以采取这个策略,从而寻找对方的心理软肋。

2.迫其就范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发现那些领导者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气势,这与他们所处的地位、内心的自信以及征服欲都有密切关系。一个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会比一个自卑的人显得更有气势,因为他心里非常有底气,而这种所谓的底气给了他力量,让别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甚至对他表示顺从。与FBI对抗的一般都是极顽固的犯罪分子,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气势远比一般人要强大,这就要求FBI拿出更胜于他们的气势,才能让他们就范。

壮大自己的气势有很多心理技巧,无论是从心理上让自己更加强大,还是在语言态度上让自己更加强势,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掌握主动,迫使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FBI最常用的气势增强技巧便是占据对方的思考时间,就算是再聪明的大脑,如果缺少了思考时间,也只能以本能去应对,从而出现很多破绽。对方的心理上一旦出现“伤痕”又无法及时弥补,就会在气势上逐渐颓废下去,慢慢地开始跟随你的引导前进。

3.抓住细微信号,先下手为强

“先下手为强”的理念是很多战略家以及军事理论家不断强调的胜利法门之一,FBI也将这一法则奉为至宝。在对抗中,最先采取措施的一方往往可以掌握很多有用的资源,而更重要的是先下手的一方会掌握主动权,成为这场战斗的引导者。

“先下手”并不是指急于发动攻击,而是要在洞悉对方状况的情况下先于对方确定自己的策略并付诸实践。很多善于“先下手”的人都有高超的预见性,他们可以提前获知对方的心理诉求,推测出他们想要做些什么,从而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让对方的计划落空。当FBI获知珠宝店被盗后,便可以推测出盗贼接下来肯定要去销赃,而他们又无法选择合法的销售渠道,所以黑市必然成为他们的不二之选。提前在黑市布置好卧底,随时掌握犯罪分子的动向便是“先下手”的典型操作手法。生活中,我们在了解对方想要什么或者想说什么的时候,就可以确立怎么做才能令其满意。

要了解对方接下来的打算,需要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经验,通过一个人的表情、动作、语言抓住他隐藏的真实目的。观察一个人的微表情虽然有很多不变的铁律,但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不同性别、民族、教育程度、社会经历等都会造成微表情的细微变化,更要求我们不断通过实践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

【利用权威效应征服对方】

马斯特先生是FBI谈判专家,他今年已经50岁了,大家都很尊重他。他谈判的成功率高达80%,是这方面的权威。他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培训FBI特工,教他们谈判的技巧,分享谈判经验。

一天,马斯特正在给FBI特工进行培训,接到一个电话。原来一个劫持案件中的人质产生了“斯德哥尔摩症状”,而现场的谈判专家都没有经验,谈判进入了僵局。马斯特立刻赶到了现场,现场的情况是两名被解雇的工人比利和提姆劫持了两名公司的高管和另外3名被解雇的工人,其中一名高管身中一枪。比利和提姆的情绪十分激动,他们拒绝谈判,并且表示要同归于尽。因为这家公司将他们榨取干净之后,就将他们像破烂一样扔出去了。

患上“斯德哥尔摩症状”的人质是3名被解雇的工人,比利和提姆本来认为这件事与另外3个被解雇的工人没有关系,想放他们出去。现在是这3个工人自己不愿意出来,也不肯协助谈判专家保罗,实际上保罗只有两年的谈判经验,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棘手的情况。

马斯特来了之后,他首先联络了电视台,播放3个被解雇工人家人的画面,家人都希望他们快点回去。这个办法感化了这3个人质,逼得比利出来谈判,虽然他十分愤怒,但最终被马斯特说服,让受伤的高管先接受救治。

实际上,权威与普通的专业人士相比,他们的思路更加开阔,面对困境的时候不慌乱,而是积极地多角度考虑问题。一般而言,不相信谈判专家,诉诸暴力的劫持犯最棘手,但是马斯特从削弱3个人质的感情入手,最终解决了谈判的僵局。谈判专家身上担负的是拯救生命的重担,但是也要置身事外,不能将自己的焦虑、恐惧等情绪表露出来,否则,这样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力。

处理多种类型的疑难案件是FBI工作中的常态,他们之所以可以屡破奇案,正是得益于经验丰富的心理专家所总结的各类技巧。当FBI与犯罪分子对峙的时候,他们总是一副稳若泰山的样子,这种架势本身就可以对对方形成威慑力。FBI职员在审讯中表现出的胸有成竹的样子令犯罪分子不寒而栗,稍加讯问便可以获知犯罪事实,这就是权威效应带来的效果。那么,如何建立权威呢?FBI给我们做出如下总结。

1.选择恰当时机立威

善于控制别人心理的FBI探员都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想要在与对方交锋的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就要在适当的时机迅速树立自己的威信,令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从而取得交锋的优势。端稳自己的架子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的状态。你的态度可以让对手认为你所表达的意思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沿着你的指引前行才可以获得安全。

生活中,我们也许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如果对方是一个充满自信和有威严的人,我们就很容易被他的观点所引导。即使有的时候他所谈论的事情是我们熟知的,我们也会因为他的话而改变自己原有的看法。选择恰当的时机,表达自己的自信,用坚定不移的态度来树立自己的形象,你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会迅速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成为一个有威信的领导者。

2.引述他人的话来证明自己

在电视上,我们常看到名人、明星代言某款产品,在阅读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会引用著名人士的言论来辅助证明自己的论点。这些行为在本质上都有类似之处,都是希望通过引述别人的话来提升自己的威信,获得别人的认同。同引用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样,生活中,你也可以用已经获得他人认同的人的看法来帮助自己树立威信,让你的架子端得更稳。

FBI的经验证明,当你的身边站了一个足以让人信服的人时,你就可以更快获得别人的认同。在他人眼中,与正确的人在一起的人必然也是正确的,你所持有的言论就算没有经过论证,但因为那些被认同的人已经承认你的言论,你自然也会获得其他从众者的认同。这个理论在商业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商家聘请专家与明星来为自己的产品增加知名度,也是令其更具“架子”的做法。

3.善于使用“我们”

在很多善于掌控他人的攻心高手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很善于使用“我们”这个词。这个简单的词汇带来的效果是神奇的,它可以令两个陌生的人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团队,也可以让那些有意探测你的权威性的人明白你的身后有一个庞大且实力雄厚的支撑,你并非是一个人在战斗。谈判中,恰当使用一些微妙的词汇是必备的技巧之一,而“我们”这个词之所以被谈判专家频繁提及,正是因为它在形成“架子”的过程中的妙用。

单独的个体所能形成的威慑力远不及一个团队所带来的效果,“我们”所能做到的事情也远超个人的能力范围。在社交场合中,如果与你交锋的人总是使用“我们”一词来强调一些事情,你是否更容易相信他说的一切呢?如果是这样,那你的心理优势已经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