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问道新闻
6990800000011

第11章 唠叨(11)

省委宣传部要求从即日起到三月底,统一开设《真实记录时代真情关爱民生——记者新春基层行》专栏。主要内容:以“真实记录时代真情关爱民生”为主题,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层文化建设、改善民生等重大宣传主题,从现实生活的普通人、具体事着手,聚焦社会、关爱民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采写鲜活生动、真切感人的报道。这个活动是一定要推进的,所以不如来个“抢跑”,我们现在就打上这个栏目,能靠上的报道先登出来。请采访部门和编辑部有所重视。

1月14日

昨天下午,报业集团党委会确定了2011年度要加强的十项重点工作。其中明确提出了商报转型。市委领导、市委宣传部都要求商报走与晚报差异化的路子,向财经类都市报转型。这一步怎么迈出,需要大家集思广益。第一步,我们在形式上要加快动起来,用一定的版面形式来促动、带动内容调整。这将是一段艰苦探索与阵痛的过程。

《宁波晚报》开了动员大会,提出的口号是要做精前10版,做好前32版;形式上采用双报头;实施版主制,培养名编辑名记者;等等。晚报行动加快了,我们也要迅速动起来。商报经济板块整合要加快。25日起B叠经济报道板块要推出来。每星期二、三、四、五的B叠是经济报道,把广告软文内容也整合进去,打上略小些的报头。总之,要把经济新闻凸显出来。内容上,则应在服务民生和服务中小企业上多动些脑筋,切实在转型上下苦功夫。

《中国新闻出版报》11日报道说《东南商报》推出浙江首份香水报,这是好的。但是里面写上我的名字是不妥当的,这事我没参与,就不要硬挂名。今后商报组织的活动,哪位领导牵头组织、主持的,就写哪位领导。一般不要提我在集团的职务,不要出现照片。我真心认为担任一个单位的负责人,不能揽功诿过,有些所谓的名啊势啊派头啊不过是浮云。

1月19日

除非市领导维持秩序或者有特别突发事件,排队买票、本地候车的图片不再上头版,因为没有信息量,也解决不了问题,更没有美感。再说,你拍苦脸上不了版面,你拍笑脸不符合人家真实的苦挣苦熬的生存状态。

省“两会”报道搞得不错,明显胜过同城媒体,宣传部新闻处同志对商报充分肯定。接下来市“两会”如何操作,如何出奇制胜,请注意考虑起来。

注意用上《破难促调创新开局全面推进六个加快》《真实记录时代真情关爱民生——记者新春基层行》栏目名。

1月24日

报业集团关于“记者新春基层行”的报道有个实施方案,要求各报网领导(总编辑、副总编辑)带领采编骨干深入基层采访,见报文章注意打上栏目,集团将专项评奖,省里也将专项评奖。关于建党90周年的报道,可以考虑起来,各部门应当踊跃参加,形成合力。

昨天《宁波晚报》组织了爱心颁奖晚会,感觉他们善于把为自己所特有的材料吃干净。从太平洋保险职工林萍捐肝出发,晚报办了许多事情。这个应该给我们以启发。

《钱江晚报》的《宁波“送粥奶奶”的粥烫嘴,暖心》,报道64岁的陈杏娣老人每天送粥给火车临时售票点排队购票人,很感人。选做头条,可谓不拘一格。

从明天开始,见报稿件一律把“本报讯”改为“商报讯”,把“本报综合”改成“商报综合”,把“新华社供本报特稿”改成“新华社供商报特稿”。周二、三、四、五,在头版都安排《第一财金》专刊的至少一条导读。周六、周一,最好再设计一个《第一财金》专刊的小刊头。从明天起,《第一财金》出刊,这是在做形式上的整合,可能不完美、不尽如人意,慢慢改,发现问题就改。就算是“试错”,也要先试了再说。按照市委领导、市委宣传部和报业集团党委的要求,商报转型,我们起码先在形式上有了动作。有的时候,形式可以引导内容,形式就是内容。有了《第一财金》这个筐,我们不断向里面填充货物,再去芜取精、推陈出新,就能够有个大致的模样出来。

1月27日

一、今天商报头版设计有新意,很给力。做报纸是一件每天都有创意可能的事,因此,我们就要带着创新的激情,敢于去试,勇于超越既往。当然,创新难免有不足,有时还会出差错,不犯政治错误和太低级的错误就行,逐步完善,建设性地提出改进意见,而不要求全责备。

二、“年终消费系列报道”已发到第七篇,有韧劲,也很给力。可以考虑给这组系列报道、之前的省两会报道、前两天的“海选小演员忽悠40多位家长”连续报道的记者以总编辑奖。

三、可否搞个综合的春节消费手册。

四、报业集团何伟社长对商报推出《第一财金》专刊表示肯定,他希望能不断调整充实完善。商报走差异化之路、逐步转型是市领导和市委宣传部要求的。目前全面转型的条件尚不具备,但在形式上有动作、内容上有所追求则是必需的。

1月28日

这两天头版有特点,体现了大家在探索、在创新。有创新精神是最重要、最可贵的。认识上可以见仁见智,但对我们来说,关键是要取得多数读者的认同。在不断改进中完善,而不能丢了锐气。

2011年2月

2月1日

汪林写的一则关于华茂外国语学校的内参,代市长刘奇在上面做了批示。这应该给个总编辑奖。今年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加大总编辑奖的奖励力度。市委书记等领导批示、肯定的报道,就应该给总编辑奖。当然,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制度,奖罚分明。

2月10日

今天下午我市召开了“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这是市委王辉忠书记到宁波上任以来做的一件大事。在昨天下午召开的报业集团编委会上,各报(网)都提出了具体的报道计划。如中国宁波网提出:1.与“三思三创”办公室合作,推出“作风建设910”网站;2.请王辉忠书记上《对话》栏目与市民对话;3.系列访谈;4.开设主题论坛“910在行动”等。另外,还开设了手机报“910讨论区”。《宁波晚报》的“三思三创”报道也很有力度:除做好规定动作报道外,还将做好系列报道,提出“时政动态明方向,读者互动听民声,舆论监督看作风,制作范本供学习”等。所说的范本有:思想解放之宁波范本、思想解放之城市范本,等等。

商报关于“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报道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必须打好这一仗。报道方案可以不断充实完善。先提个建议,弄个“县市区精彩之笔”如何。

现在《八方声音》版由杨继学专职编辑,以后逐渐做到能体现编辑思想,有本土的话题、作者。报业竞争激烈,一般性的报道除外,高下就在于有深度的报道和有锐气、有分量的言论,再加上好的图片——这几方面,平心而论我们都有差距。

2月11日

今天本报“三思三创”的报道还是可以的。会议侧记《书记八问干部作风》写得也不错。《钱江晚报·宁波城事》做得很给力,直接拎出来做了《王辉忠八问宁波公务员》,很突出。王书记的讲话很好,我一早就拿《宁波日报》学习了。我们确实该反思一下,自己能否不脸红地面对这8个问题。

《现代金报》做了一个“王颖热线”搜集民情,开新浪微博,反应挺快的。

《都市快报》的《严意娜给七个孩子的一封信》也不错,是个见习记者写的。典型报道,容易假大空,这个报道很有故事,编排得也不错。

《南方周末》有一组图片报道,微博叙事,随手拍了照片,立即发到微博上。看看好像很随意,没有选择,但有看点,有别样感觉,恰是经由生活的积累、有所选择的。

今天报纸的地方新闻的量有点少,大概过节还没缓过来。版面上有差错:一个是A07版《每天一句宁波老话》配图上的宁波老话,“电动车纬丝揩揩其”做成两行,“电动车纬”一行,“丝揩揩其”一行,破句,读不懂。另一个是A17版的《微博》出现不应该出现的人名。昨天刚传达过中宣部的通知,我们今天就犯了,叫人难堪。这要出个批评通报。确实想在那里挂个警示语:万无一失,一失万无。以警钟长鸣。办报纸在思想上一刻也不能疏忽,这确实要用王辉忠书记的“八问”来问一问了。

招工难的问题,经济新闻部要做个调查,把招工做得好的、有故事的做大放在焦点版上。本来经济部做过“未雨绸缪缓解招工难”,现在不是“未雨绸缪”了,搞成“群策群力缓解招工难”吧。如果有军嫂未找到工作,后来通过有关部门努力得到解决,就要做大了报。要两面挖掘典型,比如残疾人开办的福利企业要招工等,更多加关注,努力促成。这既是宣传报道,也是服务。

2月12日

市委王辉忠书记对《宁波日报》“三思三创”报道做了批示,市委宣传部宋伟部长也做了批示,要求新闻媒体精心策划,积极引导,持续做好动态报道,推动“六个加快”建设。

今天《宁波日报》有《“三思三创”重点开展四项活动》一稿,《宁波晚报》也有,而商报没有。经查,是下班后宣传部传来的通稿。这就反映出我们内部管理上存在漏洞。这事要出个批评通报。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各大媒体都在报,大家掂量一下,我们是不是也要报?

另,《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栏头向左倒的箭头是否改成向右冲?《喜迎两会·图说十一五》报花中的“图说十一五”是不是可改成黑体字?有的时候,宣传和艺术创作还不完全是一回事,从宣传的角

度,审美和艺术审美也不完全是一回事。

2月14日

关于“三思三创”报道,报业集团编委会要求各报按基本程序展开,商报要重点突出经济界如民营企业如何参与思想解放大讨论、促进经济建设等内容。两会期间“三思三创”的报道仍不能断线。另外,对相关的报道,一定要精心制作好标题。

2月16日

今天本报《与温家宝总理面对面》是独家,其他各报都没有,能这样做出来,很好。这要给总编辑奖,部门负责人王籍参与了策划,也要奖。

这两天我们没有关于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报道。刘志军涉嫌巨额贪污腐败,是读者很关注的,应该要报。还有于幼军复出的消息也没有。

今天《都市快报》的《宁波海关昨公布今年1月进口统计数据》,有数据,有图表,有海关解读,还有记者观察,这就丰富了,好看了。

昨天《都市快报》的《最浪漫的事:陪你一起数涨停板》,把情人节和股市大涨结合起来,感觉一下子出来了,做得真好。

今天《钱江晚报》有一个稿件《谁说我死了?》,一个老汉的彩色大图,由一条微博引发,记者调查,发了两个版。传媒就是要关注人,天地之间人最大。头版大图吸引眼球,里面的调查可读性强,有想法,有特色。

今天《今日早报》头题《50斤装的“稻花香”少了两斤半》,封面有称米的图片,50斤装的“稻花香”一称才47.52斤,20斤装的大米一称也少了1.2斤。里面是记者调查。这样的新闻有现场、有故事、有民生关切,做得好。

“三思三创”报道要有特色。《今日早报》有个《兔子快跑》栏目,今天发了一个整版的《浙商名家新春共话“十二五”》。商报报道“三思三创”要体现经济特色,他们的做法值得学习。

2月21日

重申一条纪律:开博客、写微博是个人之事,听凭自愿。但在其中不能传播涉及党和国家及一级党委、政府所禁止传播的内容,要有纪律的底线。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博客、微博中还要能够谨慎、准确而又严格地把握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的界限,有所不说。

昨天《钱江晚报》的独立调查,写慈溪长河明清家具一条街,把新做的家具打破,再做旧,只一个月新家具就变成了明清家具,售价翻番,采访很深入,也很有可读性。

2月28日

一、请注意《宁波晚报》的两项举措:1.2月25日起借助邮政发行网络,在舟山和绍兴两地发行;2.2月25日起推出《微博评报》栏目,还将在每周评出一个“评报之星”。

二、请文体新闻部议一下:1.可否如《今日早报·都市状态》,开辟一个每周一两期的、时尚轻松的版面;2.如《钱江晚报·全民阅读周刊》,可否与宁波出版社联系,看看怎么联手搞更有教益又更有特色、更有趣味的报道。

三、推荐几篇报道:

1.《都市快报》2月28日A7版《一对老夫妻双双在家自缢身亡》,采访细,用情真,有故事,有人文关怀;

2.《都市快报》2月28日A5版《本报记者独家求证为你打探小升初最新消息》,本来可能会写成材料稿,现在的写法易读,有很大的信息量;

3.《都市快报》2月17日A11版《久咳不愈怎么办?》,敏感、及时,有很强的服务性;

4.《都市快报》3月22日A12版《吃苹果到底削皮不削皮?》,其报眉叫“实验新闻”,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四、向大家推荐一封广告部员工写的信,情真意切,让人坐不住。如果大家都能以这样的精神面貌对待工作,迎接挑战,商报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附来信:

王总:

《宁波晚报》改扩版后,势头咄咄逼人,我这两天接触的开发商也有些反馈,他们普遍认为晚报内容质量提升显著,读者阅读率提高,广告效果更趋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