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关东知府
7044800000013

第13章 13迎接假知府

金武老爷请三位大老爷过去呢?车在门口候三位老爷。”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推门进来,向屋里的南霸天三个人说道。

金武老爷的地局在通判衙门东北,虽然不足三里地,但来了一台套着三匹红马的大车,来接南霸天三个人。车前一名金府差人开道,车后两名保镖押阵。三匹马哒哒哒的蹄声,尤如车上三个人的心跳声。三人各自猜测着通判的形象,和第一次见面将是一个如何的场面。

张三、李四进入古榆城,已面目皆非,由原来的弟兄关系一下子变成了主仆关系。张三脱去了挂着补钉的土灰色长袍;更换上一身天蓝色新长袍,唯唯是从地依附在李四的前后左右。李四丢掉了给张三当帮手的那身土黑色的补钉的的长袍,穿上了王通判的黑色官袍,戴上了王通判的乌纱帽。那乌纱帽:左边英雄胆,右边英雄球,英雄胆不动,英雄球不动,英雄胆一动,英雄球突突乱颤。李四谈吐拿声拿调,举手投足,无不显示出一种读书人的风度。二人,一个是说书出身,一个是秀才出身,虽然没有当过官,但是对古往今来的官场,也略知一二。当官的不过是居高临下,先说上句,人家接下句而已。贵人语话迟,少说多听,免得初来咋到失言。好在地局与衙门系种井水不犯河水关系。地局是为蒙王放荒,衙门是为皇帝理顺民心,民心顺则垦荒事业兴;放荒事业发展,民则安居乐业,大清天下则多一分平安。二者互相利用,却又互无隶属关系,但说到根上,两家又同是效忠大清皇帝的。金武老爷与李四也就是宾朋关系,没有主仆,隶属之别。自然,李四除了尽礼仪的需要,除向金武老爷展示古榆设治的圣谕外,也不涉及亮示官印,交接事务之事宜。他们坐在金宅的堂室,没话找话地谈着。李四已更名,袭承王通判的名,自我介绍了名号叫王中仁,张三用不着改名,仍然沿用原名,还叫张三,只是觉得“三”字不雅,介绍时把“三”字说成是“大山”的“山”字。

金武老爷问:王通判一路辛苦,不言在下尽知,却不知为何负伤,左手伤的如何?”

“生在南方,长在南方,对北方的风情地理,虽从书上有所了解,但真正踏上这塞北,还是首次啊!提及这伤之事,真是惭愧呀。”李四无奈地摇着头。

“是呀!通判老爷若不是洪福齐天,就没命了。这路面不太平,途中处处有匪有盗的,连店里也有歹人强抢,在一处店中,夜里来了歹人,搏斗所致。失去了许银两,好在官文没有丢失。唤,只是苦了通判老爷,左手被歹人砍去了一个小手指头。”张三接过李四话,编造了一个谎言。

金武老爷当然不想听那谎言是否有破绽,哼哼哈哈,装出关心的样子,并咐咐差人去讨些红伤药来。他从北京的科尔沁王爷府见过王中仁,这李四与王中仁如一个人似的长相,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新来的通判是个假的,处处按真的对待,说:“鄙人不才,又无回天之力,圣上英明,派来洪福齐天的通判大人。这草原必将平安富裕呀!我几代人在草原上看荒放荒,虽说系庸人一个,但南川北岭,东沟西坡,尽在我心中,仰仗皇恩,和科尔沁王爷的威德,也有吱一声而四乡应的力量。通判初到,我将尽心效力。我把一幢居于城中心的四合大院,捐给通判做衙门,并已通知土豪、商豪、文豪,三豪代表草原上的各界面,来古榆城为您迎风洗尘,贺喜。以尽我地主之宜。车马已去接三人,恐怕快到了。”

“李四听此,慌忙起身,双手抱拳,向金武做揖;

金武起身还礼。

李四说:“鄙人虽为通判,乃读书人,虽有大志,却欠治理一方之本领,承蒙老先生厚爱啊!借先生的一方贵土,呈献我报效大清王朝的一片忠心。我将竭尽全力,展我平生志向,上对得起皇恩,下对得起科尔沁王爷,不负老先生拳拳之心。我为国为民,生死要化汉竹香。”

“金老爷,三豪驾到。”把门的差人进堂室来秉告金武老爷。

“请!”金武老爷话音未落,南霸天,惹不起,施圣人三人已依次抱拳鱼贯而入。

“溅人踏贵地,托金老爷的洪福。进见通判大人!”

“小民三生有幸,托金老爷的洪福,拜见通判大人。”

“鄙人无才,托金老爷洪福,仰浴通判吉祥之光!”

三个人纷纷亮相,也不等金武老爷把通判姓氏名谁,荐给他们,他们便向金武老爷致谢,又立刻向那一身官袍,头戴乌纱帽的李四施礼。

这堂室对着入门的方向,贴墙根放着一条长竹椅子,金武老爷和孝四并排坐在椅子上,张山当随从角儿了,没有资格坐,侧立李四身边。金武老爷的堂室的一幅用贝壳镶嵌的《春江花月夜》工艺画,就挂在他们举目即见的对面门上方。李四看到它,就想起王通判吟《春江花月夜》诗时被他踹入辽河的情景,头皮发怵,忽然听到有人报“古榆三豪驾到”,随之就见三个人连上趟走进屋来,也不知是自已耳朵听乘了,还是自心生疑,吓得一激楞,下意识地做出了起身逃窜之态。

金武老爷没有留心,只以为通判大人欲起身迎接来客,身子未站稳,慌忙双手携扶着李四,把三豪分别引荐给他。

李四恢复常态,赶紧施礼,双手抱拳,口称“本官初到,无功与地方,各位先生错爱了,甚愧!甚愧!”

大家落坐后,互相好象不知该说些什么,沉静了。

南霸天打破僵死的场面:“通判大人这一来;我们就有了好日子过了。我们托金武老爷的福,赶上了皇帝设治的好运;又听金武老爷讲:通判大人文才武略齐备,德威超群,今天一见,方知金武老爷的眼光准,言有其实,甚幸!甚幸!”

施圣人性耿直,并没有看出李四有何超群之处,反倒觉得他文雅之中透着奸阴,堂堂正正的官服里藏着某种狼狈之相,心中涌起一丝渺视之意。用眼冷冷地看了一下站在一旁的张山,觉得他也不象个为文官呼应于左右的那种慈善贴身随从,反倒象一个打手,便不紧不慢地说道:“通判大人,一路经山涉水,好不容易吧?若非学富五车,难晓风土人情,过集市村庄必将步步艰难哪!更何况歹人四起,非学识所能抵挡;没有虎胆熊风,也难以踏上古榆城啊!”

其实,无论是谁,即使皇帝,也有入民间私访的,他脸上不贴贴,身上不挂幌,谁能认出他老大贵姓,就是遇见了强盗,他献上银两,磕个头,说个小话,叫声“爹”,也就免了死,谁又能知晓?也丢不了面子的。而这通判充其量也不过是七品芝麻官,赴任途中扮做个平常百姓,也不跃马扬鞭,闯龙虎阵,有无文才武略,与他安全到达古榆城有何关系?过于阿谀奉承,赞许,也就离讽刺戏弄差不多远了。

惹不起怕施圣人话多了,刺激了通判大人,反美不美,打断施圣人话,说:“我们兄弟三人,朝盼夜想,真如佳人思才郎啊!一片丹心,终于迎来通判。在下各有心意表达,此乃鄙人祖传醒酒石一颗,不成敬意,万望笑纳”,说罢,从怀中掏出一枚冰晶色泽的鸡心石,双手捧给李四。“这醒酒石放在酒杯中,任你饮千杯不醉,”。

李四双手正欲接取,似乎感到这样未免有失风度,于是双手抱拳,说:“受之有愧也!”笑脸如春花迎春风绽开。

那边张山弓腰接了过去;

施圣人虽然不甘心礼于人下,此时此地也不敢节外生枝,心想,早给晚不给,反正这么回事了,也从怀中掏拙条幅来,双手捧举到李四眼前,说:“通判文雅之士,我割爱,将我先人施耐庵的墨宝赠于大人,祝大人成为草原上的清风明月,万望笑纳。”

李四心里欢喜,读书人哪有不晓得施耐庵的,他双手抱拳:“先人墨宝,受之有愧啊!想不到先生竟是施耐庵的后裔。这草原上真是藏虎栖凤啊!”

张山又弓腰接过条幅,并打开挂轴,字迹赫然展示在众人面前,人人啧啧不已。

南霸天从怀里掏出文书,双手捧举到通判眼前,说:“二位献给通判大人的都是举世难寻的珍宝,唯我土里刨食人无宝可献;现将租耕的一百天熟地,转让给大人,租金鄙人交纳,年年收成归您做衙门的开班费,和今后公差衙役的开消。这地照,请大人过目。”说着把一份暗绿色的文书呈献到李四面前。

李四双手抱拳,说:“本官初到,官银有限。先生献地,如雪中送炭啊!”

张三又弓身把地照接了过去。

李四又道:“三位先生的心意,如春风暖我寒冬之身。件件礼物价值可估,情不可估,本不该受之,但情不敢却,好在来日方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将以心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