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跟曹瞒混在汉末
7063100000062

第62章 路遇陈宫

当时,曾有朝臣鼓动曹操凑准机会将董卓杀掉。曹操也有这一想法,但是几经考察,发现此行不但难以成功,也非是周全之计。

其一,董卓手拥重兵初入洛阳,自身安全防备十分周密,行坐起立都有重兵护卫,所以,暗杀极难得手。

二,曹操以为,清除董贼祸害唯一的办法是将董贼的实力击溃,否则,即使将董贼杀死,其手下几十万如虎似狼的西凉士兵也必将给天下带来极大的祸害。

出于这样的分析,曹操决定,暂时利用董贼相信的条件,打进董贼军队内部,慢慢将其军队分化瓦解,最后从内部动手将董贼除掉。

这些日子,王元忙着变卖家产,曹操就忙着与各阶层军人接触,寻找可乘之机。但是,几天下来收效甚微。

曹操发现这一作法又是很难成功,就决定改弦易张,寻机离开洛阳,去乡下发展实力,联络各地豪杰,从外部将董卓打倒。

此时袁绍已经离开洛阳,王元也将家产变卖完毕,曹操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朝廷参加例行会议。

刚进门,只见董卓眼光朝自己狐疑闪烁几次,曹操心惊,就暗暗少心应对。

会议结束后,曹操正要出庭,董卓道:“孟徳留下,我有话要问。”

曹操立住脚等待董卓说话。

这时众官员已经陆续离开,董卓问道:“孟徳家有何事急等钱用?”

曹操一惊,张口答道:“并不缺钱,不知丞相缘何问起。”

董卓此时已经威逼朝廷封自己为丞相,总揽朝中一切大事。

这瘟神名义上为了自身安全夜宿城外兵营,还派亲兵五千将皇宫护卫,没有自己命令,任何人不得随便出入。但是,到了晚上,自己就带领数百铁甲卫士潜进皇宫,夜宿龙床,命令那成群的宫女过来伴宿。

想到这里,曹操就心生妒恨,特别是想象着那如花似玉的美女被董卓这王八蛋狗熊压在身下蹂躏的情景,曹操就认为这样的好事只有自己最适合去做,别人谁也没有资格,更不用说这奸雄贼子董卓了。

此时就恨不得将这董卓生撕活劈了。

这时刚刚回答完毕,董卓紧紧盯着曹操阴鸷的问道:“那为何将洛阳两处房屋卖掉?”

曹操一听松了一口气,笑道:“在下正要请丞相帮忙,帮助曹某在合适地段只买一幢住宅。”曹操这小子地反应速度,机敏程度,真是天下无双。事前他并没有想到董卓会问到这个问题,所以并没有准备。此时见董卓一问,马上面不改色的作出了得体的回答。

“这是为啥?”董卓问。

曹操手拍腰间佩剑道:“曹操胆小。只从奉伺丞相以来,行坐起立须臾不敢不带防身利器,唯恐被人暗害。是故卖掉房产,想请丞相帮助再购置一处房产。地点要离丞相办公之处近便,一便于曹某上班及时,二便于曹某护卫丞相,也便于曹某自身安全。”

董卓一听,心气便顺了下来,就站起来踱步一会问:“孟徳近日忙着进出兵营,可否发现兵营内部有何新的变化?”

曹操见问,就知道自己的行动已经走漏风声,便说:“曹操近日积极出入军营,就是为了掌握军队最新动态,以便于及时向丞相汇报。

在军营之中,有时候有意说出一些对丞相不利的话,目的是抛砖引玉,引发大家说出心里话。

几天下来却是没见军队有异样动态,都对丞相忠诚着呢。”

董卓一听,心花怒放,兴奋道:“这是我苦心培养了十几年的军队,岂能随便与我离心离德。哈哈哈。”

“但是,丞相······”曹操欲言又止。

董卓此时对曹操戒心尽除,好声好气的说:“有话快说,要直来直去,我最讨厌遮遮掩掩的说话。”

“袁绍不听我劝说,到底离洛阳而去。”

“何时?”董卓瞪得两眼鲜鸡蛋似的。

“昨天晚上。”

“我就知道这王八蛋袁绍留不住。恨不得当时一剑将他刺死。”董卓边说边背手转了一圈,吼道:“立即通知捉拿。捉住袁绍者······”

此时李儒在旁边,急忙阻止:“丞相,袁绍家世显赫,不可逼迫太急,当缓缓而行。表面上还是封官让他为丞相所用为妙,也便于天下豪杰效法过来投奔丞相。”

董卓问曹操:“孟徳以为如何?”

“孟徳以为李儒之言甚是。”

于是董卓下令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曹操回家以后,立即动手,连夜书写四张公告,公告历数董卓之罪,申明自己与董卓势不两立的决心,号召天下英雄豪杰行动起来,坚决与董卓斗争。

此时王元已于三天前被曹操打发先行一步,带着钱财和十几个家人离洛阳往老家而去。曹操就吩咐留下的家人,熬了一盆浆糊,天明之前将告示偷偷贴于四门瓮城之内。

天明以后,等待城门一开,自己骑马出城而来。门卒问曹操去哪里,曹操道:“奉丞相之命,有急事出城。”说罢,奔过吊桥,扬长而去。

却说曹操孤身一人离开洛阳循着小路往谯郡老家疾奔,看看来到中牟境内,估计洛阳朝廷通缉令已经传到各地,就隐名埋姓,晓行夜宿。

一日行到一座山前,转过山脚,已是日落时分,就下马缓行,给马解了嚼口,边行边让马匹啃食路边的青草。

此时自己有几分焦愁,愁的是今晚食宿没有坐落。

这时就来到一处林子,暮色之中却见一人在牧牛。

曹操急忙过去相求借宿,却见是熟人陈宫。

二人相见大喜,略施寒暄,就席地而坐。

陈宫问:“不想在此山林中遇见孟徳,却不是在梦中?”说罢自己掐手腕说:“手痛方知不是在梦中。请问孟徳,为何流落在这荒山野岭之中?”

“一言难尽。”于是曹操就把自己在洛阳城里做官的经历大体述说一遍,最后说到董卓,竟是义愤填膺,怒发冲冠,吼道:“我与董贼势不两立。这次回乡马上举兵,号召天下豪杰起事,不消灭董贼决不罢休。”

陈宫沉思一会说:“我听说丞相待你不薄,你却反了,你有一些不自量力。董卓挟天子住京城,富有天下,拥兵数十万;而你呢,赤手空拳一人要与董卓数十万大军单打独斗,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虽然你自负文武全才,自己一天到头牛B哄哄的,天下没有嘲起的人。但是,无论是谁比较一下双方的实力,也不会以为你能成功。看咱俩相识一场的份上,我奉劝你另设法自谋出路,就不要造反了。这是自找死处的事情啊。”

二人十分相熟,所以说话很是随便。

另外,陈宫说这话是在试探曹操的决心,探听他的计划。

曹操见陈宫这样说话,就笑了:“你他娘的说话很不文明,说我天下没有嘲起的人,你就有嘲起得人了吗?我俩谁不知道谁?实话告诉你,我已经分析过了形势,绝不是一时冲动贸然行事。

董卓随意废立皇上,欺君罔上,纵兵劫掠京师,祸乱天下,惹得天怒人怨。

目前天下人人想着生撕活剥了董卓,只是没有人领头起事。各路英雄豪杰切齿痛恨,个个摩拳擦掌,但等时机一到,必定相应举事。

仅此一点,我断定董卓必败。所以急于还乡带头起事,此举必定成功。公台不信,拭目以待!”

陈宫听后,捻须许久不语,看看天色已晚,就说:“且回我家住下,晚上再议。”

于是,曹操牵马,陈宫牵牛,二人前后来到陈宫院落。

只见屋内灯火已明,一老婆婆听得牛喘马嘶之声,急忙出门观望。

陈宫急忙过来扶着道:“娘——,儿去村南放牛,巧遇故人曹孟德。见天色已晚,邀请来家住宿。”说着,将曹操介绍给老娘相见。

陈宫老母十分和善慈祥,听得陈宫这般说话,急忙邀请曹操屋子里坐地说话,然后自己到厨房打火做饭。

陈宫十分孝顺,安排曹操坐下喝茶,自己到厨房帮忙安排晚饭。

饭后二人坐着说话,陈宫说:“孟德勇于任事,敢为天下先,为国事奔忙舍身弃家,陈宫自愧不如。

但是,树大旗招义兵虽然合乎潮流,粗想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可就不是这么回事——赤手空拳,白手起家,既无钱财又无徒众。这是难处之一;虽然是义举,师出有名,一定能够有人呼应,但是时日一长,乌合之众,没有统一制度约束,成功则争名夺利;偶遇困难,则如鸟兽散。这是困难之二。孟徳是否深思熟虑过?”

曹操一听,见陈宫虑事深远,很是敬佩,再加上原来就知道陈宫也是当世俊才之一,就有意相邀陈宫一同起事。便说:“公台提示之言,我都想过。白手起家,重定天下实属不易。但是,世间本来就没有容易成功之事。只要坚持一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则事情必成。

既然举义兵除董贼为是国家大事,就要勇于承当。成败利钝虽难预料,但是,却总要有人做下去。一人不行多人,一年不行多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天下人都认可了并努力进行了此事以后,怎么能不成功?

曹某此言,发至肺腑。

公台若是以为曹某之言有理,何不与曹某一道,共同完成剿灭董贼复兴汉室之大业。”

陈宫沉吟一番说:“我虽有此心,但是家有老母在堂,年事已高,无人伺奉,实在难以出门为国效力。”说罢长叹几口粗气。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