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当代孔师
7685200000015

第15章 19,一个毕业生的独白:我是支持孔逸晨的!

你一记,扫堂腿,那我就一记打狗棒!

大家都是为了生存不是!

你想要慢慢减掉热度,洗白自己,不让我们搞大新闻,那我就直接放大招——《天才还是虚名》,不是让我播吗?好,我就不留悬念了,不用拖到下一周了。

播,现在就播,搞事情谁不会!

东方卫视领导大手一挥!

《面对面讲话》下半集,无二话的播出了。

无疑,这一晚,观看节目后续的人彻底震惊了,孔逸晨,啥?他大学是自己花钱读的,啥?他还会世界十大语言?啥?他还在大学期间赚了不少钱!啥?啥?啥?

这些我怎么都不知道呢?这还是真的,我的天!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此一时千万人的心,变的复杂难堪!

然后整个互联网彻底爆炸了,这一天《面对面讲话》播放次数火热程度就像火箭一样上升,随即成功登上了新浪微博热搜榜第的二名!

东方卫视如愿了,尽管节目被迫做了很多删减,但是很多情绪化的东西,勾人心弦的东西还是表达的出来,特别是后续的修剪里,关于“天才”这个点,他们那唯美的表达,打脸简直痛快!

于是,评论的风向在节目播出后的短短三个小时内,彻底扭转了,这是绝地的大翻盘,动人心弦,让人为之瞠目,本来只有不满万人的关注度,忽然之间,提高到了几十万人关注,并且快速成为了一个热议话题。

犯罪啊,他们在犯罪,不停的有人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我的大学也是这样,啊,啊,啊,啊,啊。

从前的时候,我在学校里,怎样,怎样!

人们像打了鸡血一样,在网上敞开了胸怀。

教育是不是烂到骨子里,我们是不是该一起抗议什么,什么问题!

有人言:“我的大学,哈哈哈,不必讳言,我如今大四,尤其从大二开始,我所参加的每一场考试,每一场,我都无一例外会目睹身旁的人作弊,熟识的或要好的同学作弊。不是我刻意去发现,因为实在他们不隐瞒、不害怕,他们丝毫不介意被同学知道甚至丝毫不畏惧在考场上被老师发现,因为他们有恃无恐地认为自己的老师“不会对自己下狠手。”

“嘿嘿嘿,楼上说这有鸟用,我们有节课,全班只挂了我一个,抄的人没挂,反到是我这种不抄的挂了,哈哈哈,有意思,能怪谁,我活该,我是煞.笔!”

“原来大家都一样啊,其实学习方面还好,老最烦的就是当观众,老子大三,上大学以来我被硬性要求去当观众的次数当不下于二十次,每次少则半小时,多至四五个小时,这更是除去了许多集体性会议之外的,恶心。”

“哈哈哈,楼上,尼玛,咱们真是亲兄弟,你是那个学校的。”

“哈哈哈。我们学校也这样啊,比如:某某企业要来学校或者学院有个什么挂牌仪式需要观众,某某学者教授来学校或者学院讲座若人气不够则需要观众,有某某代表大会需要观众,某某晚会有外来领导出席需要观众……总之一句话,大家不愿意去看去参加的东西往往需要观众,有“重要人士”参与需以人气来撑场面的场合势必需要观众。”

“吼吼吼,是不是每每是相关部门一个电话过来,就是每个班“必须至少”多少名同学在几点之前到场之类云云,每一次惹得学生中间怨声载道,却又不得不违心为之,妈的,老子是班长,老子就是叫人人不去,自己一定要去的那个。”

“妈的,我就想问一句,既然和学生没关系,为什么非要有许多学生在场?既然不精彩,为何要非要伪装成万人空巷?既然“观众”不愿意来观,为何又要强迫为之?”

“如果我在学校里,能够遇到几个负责人的老师,哎!”

“华国之大学,难兄难弟也!”

“孔逸晨,我辈楷模!”

“復旦,真自由之精神!”

“哎!!!!”

“终归到头还是需要去复习,老子是要考研的人类,虽然这是一种悲哀,我却没有那样的胆量!”

“如能以一己之力挽救中国,那么孔逸晨是好样的,就怕此事过后,依旧的风平浪静!如果真是那样,该何去何从?”

“他一点会后悔的,我是二本生,我们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想考上复旦,高考没搞好,考研人家不要,虽然我对这种985,211的歧视很不满,但事实就是事实,而且就算是名校也是有缺点的,不过优点肯定更大些!要不然怎么会被称为名校呢?”

“说实在的,我都不知道我学的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连老师都说我们学的是过时的,哎!!!我可能就是想要个毕业证吧!”

“父母期望太大,不毕业,就感觉白读10年的书了,总之自己感觉也太可惜!”

……

……

一条接一条,网友的爆炸持续着。

当然,论起心情,最复杂的人恐怕就是復旦的学生了,他们无数的人在这一晚读懂了復旦官博的铺垫意义,特别是最后一条对于他们简直就是打击,深沉的打击,復旦的意思是在说什么,它在说——这个世界上的确是有不寻常的人,但他不一定是你,你也不是“孔逸晨”,你还是应该继续沉默,我的学生,我的孩子!

对的,这也是真理,或许今天过后该沉默的还会沉默,但在互联网上,今晚,明晚,更久,他们都不会沉默!

因而发声,因此发声,像是受到某种呼唤,他们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首先是一篇名为《孔逸晨,我支持你》在网上流传开来。

其文写道:“我是一名已经毕业的復旦学生,但我知道每一个学生心中肯定都是有一个孔逸晨,因为他是我们人生的侧面像,几天之前,一则復旦退学生的新闻吸引了我,随后我关注了整个事态的经过,而今天看完了东方卫视的《面对面讲话》,我想我必须站出来出来说几句了!”

整个事情的经过:

“从“折筷子”到“讽刺復旦学生酸腐”到“插班生”再到“教授念PPT”“老师乱给分”“学校广播公开打击孔逸晨”直到“孔逸晨退学”,他成为了復旦历史上第一个因“看不起”学校而退学的学生。”

我现在真诚的告诉大家——我是佩服他的。

就像在东方卫视的《面对面讲话》节目中,基本上所有人都认可孔逸晨的批判、怀疑的精神以及对公共事物的热忱,承认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更多的人指责他偏激的诉求手段。

可正如孔逸晨提到的,文章有点情绪才能引起关注。或许,只有这样,他的声音才能被人倾听到。很多时候,事情不搞大了,真相与正义便永远湮没在黑暗中,这在当今华国也是现实。

试问前些日子,燕京上访的母亲若不上访百余次,下跪21小时,而听从放弃的劝诫或者一味顺从,那么公道与正义还能看的见吗?

所以孔逸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被逼到这个地步的,有些事反映过并不被重视。

孔逸晨提到最让他不满的是大学教育,他也一再强调了自己对于教育的认真,甚至表明未来自己的创业会从事教育方面的东西,从他的态度,我可以笃定——他是认真的。

再来说说大学这件事:

其实个别老师随意给分以及照本宣科等相似点并非偶然,这在中国大学早已司空见惯。

甚至每个学生自己都很清楚,只是他们更多的时候选择了沉默,毕竟中庸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凡事别做死了,要权衡利益,否则“后果很严重”。

我毕业以后有机会去过几所非重点院校,比起复旦,他们的问题实则其实更多,诸如:教材选择不透明,让些毫无信用的培训机构宣讲,推荐些“假得要死”的证件和考试……让人见了就厌恶!

曾经我也常常问起自己,对于这些普遍的现象,其他人的看法是怎样的?我也总想做点什么,却只是在与同学闲聊中抱怨,在抱怨中消磨,现在想来真是后悔!

所以我想孔逸晨关于教育现象的看法,几乎每个华国学生应该都是思考过的,心里极有也都住着一个“孔逸晨”,只是这个“孔逸晨”将所有的声音压抑在内心。

然后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妥协与中庸——“混日子就混日子了,毕竟上个大学不容易,想想家里的老母,想想自己十几年的学业,这一退可就是“万丈深渊”。

因而我们共同继续坚守,直到4年后,工作以后,方才知道大学里自己学到的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用,那时更多的怕是可悲!

这些“过来人”都很清楚的事情,只是我们都没有说,可今天有一个人站出来了——孔逸晨!

为什么孔逸晨有这般勇气,并能扛住舆论的谩骂甚至某些专家教授强烈的反驳呢?或许天性使然,公共参与意识强。或是他对教育环境彻底的失望了!

按照孔逸晨观点,大学在制造打工机器,而文凭也就是这些机器进入市场的许可证或牌子。不是进口的,不具有高科技的,不具有特殊功能的机器,大批大批地被制造与输送到各个地方,发挥着机器的作用。

没有许可证的呢,或许是盗版或许是山寨,但销路不一定很差。

只是现在大部分的人都看牌子了,大部分的企业也看牌子,形成了偏见与歧视。这是社会也是现实。

所以,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或“被造”,起码是个有牌子的正规军了,不可与杂牌军或无牌军同日而语。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只能通过好好读书,来找个稳定待遇好的工作,这是很多学生的想法。

可在内心里,大家其实都是渴望别人来改进,或者靠教育系统自我完善的,然而系统的完善靠什么,靠的不就是人吗!!

那为什么有人出来喊话了,大家要抑制这种声音呢?我是不懂的,教育关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与富强,为什么不正视,不引导,不思考?

声音是可以转化力量的,我真诚希望教育的参与者更多的倾听学生的想法与现实需求,而不是考前需要划重点培养应试机器。

如果真的按照作家陈兰的话,美其名曰为了录取,为了工作,那想想真是让人心寒!

早晚有一天大家都会明白,到头来是谁害了谁!

这些东西,当下浅薄的我讲的不甚清楚,各位勿怪,但无论如何,我是支持孔逸晨的,因为,即便这只是一种“声音”我也是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