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魔剑儒侠
8139100000007

第7章 鸾台曲径通幽谷

话说薛君恒自习得“百兽相”心法与“攀云步”气诀后,晚上回客栈仍是勤勉练习。‘百兽相’乃佛门心法,讲究灵感与心性上的明悟,这一术法与薛君恒的天性极为契合,加之他自幼随父出猎,对飞禽走兽更是比谁都熟悉,因此很快便能有所小成。“攀云步”却不同,乃是道门气功,真气的修行需要积累,薛君恒并不能借此立刻提高身法速度,虽是如此,但气诀吐纳的修炼,有助于调合气脉使自身精力充足,他夜晚行功数个时辰,倒也不甚疲倦。

不几日,到了殿试日期,只见紫禁城金銮殿前,钟鼓琴瑟齐奏雅乐,内侍宫女整齐排列长阶左右,伏身跪拜。在数百锦衣卫簇拥护卫下,华美绮丽的的天子车驾缓缓驶来,左右华盖旗帷随风飘摆,前方侍卫手执斧钺刀戟开道,在阳光照射下,金光四溢,一派庄严肃杀之气象。随着车驾上内侍的一声传唱“皇上驾到”,年轻的天子——明武宗朱厚照手扶佩剑,执持玉圭踱步入门,文武官员纷纷下拜叩首。

待皇帝入座后,宣旨太监唱道:“宣新科进士入殿。”叶雪城,孟楚客与薛君恒等一众进士纷纷排队进入。所谓殿试,乃是新科进士当堂与天子进行策论问答,考较才干,确立名次,定下状元榜眼探花并依次封官。

叶雪城偷偷抬眼观察,发现当朝天子的气势很像他熟悉的一个人,但具体是谁,却又说不上来。他正出神回想,却突听皇帝问:“哪位是叶雪城,孟楚客,薛君恒?”叶雪城一时没反应过来,孟楚客急忙拉了他一把,叶雪城这才醒悟,急忙与孟、薛二人出列,朝皇帝行礼作揖。

皇帝微笑地看着三人,说道:“叶卿胆识过人,文武兼备,乃大将之才,朕拟擢入职兵部为员外郎,又助朝廷剿灭邪教有功,封爵南昌县男;孟卿精于机关械造,擢为工部侍郎;薛卿刚直忠正,擢为大理寺少卿。”三人急忙谢恩,各自面有喜色。

皇帝话毕,内阁首辅杨廷和却出列奏道:“臣以为不可,叶雪城虽有大功,奈何资历尚浅,且其乃同进士出身,于经义文章有所欠缺,骤入兵部,恐难服众心。”原来杨廷和看出皇帝有意拉拢叶雪城,故而此次科举,故意赐雪城同进士出身而非进士及第(后者更加尊荣,更有入翰林进修的资格),实则不欲他入翰林院成为儒门弟子,并使其参赞军务,这是为了招揽人才制衡儒门势力。故而进谏阻止。

大学士蒋冕也出来附议:“薛君恒乃进士及第,依本朝例制当先供奉翰林院,不经垂励,如何执掌刑狱?”他却是因听信其子蒋生之言,以为薛君恒乃狂悖之人,怕他入大理寺胡作非为。

皇帝闻言不悦,乃说:“岂可因出身论英雄,叶卿文章经义虽非翘楚,但论胆识才干,又有几人及他?”于是仍坚持让雪城入职兵部。可是文官这边又有不少人出列,表示附议杨廷和与蒋冕,皇帝脸色越发难看,但却不能发作,只好做出让步,孟楚客降为大理寺正,薛君恒改入翰林供奉。

退朝后,皇帝单独召见叶,孟二人。议事厅中,两人在司礼监的带领下,到了御书房。只见皇帝帷帘下的画屏旁站着一位武士。叶雪城瞥了一眼,但见他身长八尺,体态壮硕,其面容浓眉大眼,不怒自威,腰悬七尺斩马剑,正是前几日一同大闹千叶楼的朱寿。叶雪城按捺下惊讶之情,皇帝对着他们笑道:“二位卿家想必认识朱寿,如无意外,朱卿是今年的武举状元了。”原来这朱寿虽只是个武举人,却早已私下被皇帝收纳为心腹武士。叶雪城运转内息进行望气,隐隐发觉这朱寿和皇帝身上的气息有股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看不透关节所在。

“还是根基不足啊,若是武当山的那位邋遢前辈,或者是师尊阳明先生,也许能看透吧。”叶雪城如是想道。

这时皇帝继续说道:“二位卿家的学识其实不比其他进士差,朕故意压低二卿名次,乃是另有所图啊。卿等勿怨。”

叶,孟二人连忙躬身道:“皇上圣明,自有明断,岂敢质疑。”

皇帝乃继续说道:“其实当今朝堂,儒门势大,进士一入翰林,即拜入众儒者门下为弟子,朝政大事其实大半由儒门把控,朕有意重振汉唐气象,奈何许多事不能做主。”孟楚客面露讶异之色,叶雪城却是波澜不惊。

“二卿身负大才,朕故而行此手段,欲引卿等为心腹,对抗儒门。”二人闻言,下拜谢恩。皇帝忙道平身,令内侍赐座,继续讲述:“当今天下,北方有鞑靼狼师虎视眈眈,南方海上东有倭寇,西有红毛夷人,内则有邪教作乱,危机重重。上个月京城有人口失踪案,妇女得以寻回,皆赖二卿大破白莲教巢穴,然失踪儿童却仍无消息,且皇陵失窃的御龙玦,也未在千叶楼找到。只恐不法逆党借以散播谣言,惑乱人心。朕欲委爱卿以重任,查察奸谋。武士朱寿忠勇无双,可为辅佐,不知卿意如何?”

叶雪城抱拳躬身道:“微臣蒙圣上抬举,知遇之恩,敢不从命。”孟楚客与朱寿也各自躬身领命。皇帝轻松地叹了一口气,笑道:“如此,朕心稍安。”

再说薛君恒,领旨供奉翰林后,第二天便整理衣冠前往翰林院报道。在小吏带领下,与一班新科及第进士一同前往翰林院。入得大门,只见廊亭曲折环绕,栏杆外遍植松柏梅竹,树下偶有白鹤憩息,或有池鱼荡漾。有时能看见竹林中散布几张石桌石凳,两三儒生于其间或抚琴长啸,或执黑白子对弈,虽是屋阁林立的大院,安静得却如山间的幽谷一般。

众人到了格物广场,那里是一片大空地,地面皆大理石铺就,地上排布着一张张案桌,桌后各放置一张坐席。众进士依次坐下。这时广场上走来了一位中年儒生,他身着蟒袍玉带,头顶乌纱忠静冠,白面长须,五官肃整不苟言笑。

“我乃翰林学士毛纪,字维之,也是翰林院经筵堂的讲官。”儒者高声宣讲道:“众位后生一日入翰林院,终生为儒门弟子。我儒门授业有六处分所,用以传授六艺绝学:一曰经筵堂,二曰论剑谷,三曰弦歌林,四曰机御馆,五曰复礼阁,六曰太和宫。诸君日后务必勤勉治学,不负圣贤教导。”诸生哗然,薛君恒此刻方知叶雪城前言不虚。

毛纪顿了顿又说:“自今日起一年,诸君要轮流在这六处分所修行,一年后根据各位特长,朝中阁老们将会挑选入室弟子。若得阁老亲传,前程不可限量。如有废材未得师承,按门规,废去修为,朝堂上弹劾免官。”

话虽慑人,但诸生都是初入仕途,一腔豪情,没人会觉得自己能被挑剩下。接着毛纪又讲了一些儒门的教义纲要,无非是师道尊严,忠孝节义,克己复礼这些理念,诸生熟读四书,早就烂熟于心。

大家此刻才知道,朝廷里的儒门,说是叫朱门更适合一点,原来太祖皇帝朱元璋认大儒朱熹为本家,儒林中朱门得势,朱门制定朱熹注解过的四书为科举选材的唯一标准,如此一来朝中官员,皆有朱门师承。

薛君恒脑中灵光一闪,似乎明白了皇帝执意阻止他与叶孟三人入翰林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