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谁写的论语
8156400000142

第142章 述而7.17

7.17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何为“雅言”?异说颇多。

朱熹解释“雅”为“常”,雅言就是常言。

程颐解释“雅”为“雅素”,雅言就是雅素之言。

邢昺解释“雅”为“正”,雅言就是正言。

南怀瑾解释“雅”为“高雅”,雅言就是高雅的语言。

李泽厚解释“雅”为“文”,雅言就是文言。

李零解释“雅”为“夏”,雅言就是夏言。

《论语》的作者太牛了,一语六关。各位解说者,都还各有各的理各的据。所以读《论语》,不苛求统一标准答案,但求各取所需,有文献依据,有独自的思考、提炼、总结,有心得,有感悟,就可以。

朱熹《论语集注》:雅,常也。执,守也。诗以理情性,书以道政事,礼以谨节文,皆切于日用之实,故常言之。礼独言执者,以人所执守而言,非徒诵说而已也。程颐说:孔子雅素之言,止于如此。若性与天道,则有不可得而闻者,要在默而识之也。谢良佐说:此因学易之语而类记之。

何晏、邢昺《论语注疏》:此章记孔子正言其音,无所讳避之事。雅,正也。子所正言者,《诗》、《书》、《礼》也。此三者,先王典法,临文教学,读之必正言其音,然后义全,故不可有所讳。礼不背文诵,但记其揖让周旋,执而行之,故言执也。举此三者,则六艺可知。

南怀瑾《论语别裁》:除了《易经》以外,就是雅言,这是说孔子平常不乱说话的,他讲话都是很高雅的,有所根据的。难道孔子土话都不讲吗?吃饭一定说:“饮食哉!饮食哉!”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孔子讲的话,都有学问的根据,根据什么呢?中国传统的文化,《诗经》、《书经》、《礼记》等等都是雅言,是上古文化的中心。也就是说他的思想言行,都是有根据的,足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

李泽厚《论语今读》:孔子所讲的“文言”,《诗经》《书经》和如何执受礼制。这些都是“文言”。

李零《丧家狗》:“雅言”,古书中的雅字与夏字有关,《诗经》大小《雅》,雅字,上博楚皆作夏。夏是三代之首,在古代是文明的标志。古人都很清楚,夷夏之别主要是文野之别。“雅言”就是“夏言”,“夏言”就是古代的普通话。这段话是说孔子在礼仪场合讲话,都是说当时的普通话,用当时的普通话引诵《诗》《书》。春秋末年的雅言,可能是古代的河南话(周语)或山西话(晋语)与古代的陕西话(秦语)或古代的山东话(鲁语)不太一样。

一句雅言,看得我哑口无言。如果问“雅言”释义出现在语文考试中,”标准”答案会是什么样子呢?是原创作者说了算,还是制定“标准”的人说了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