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谁写的论语
8156400000315

第315章 阳货17.2

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刚讲了阳货劝孔子出仕的故事,孔子就来了一句“性相近,习相远”,孔老师是说自己与阳货“性相近”吗?都是人性本善?只是后天的生活习惯养成不同,受教育的环境不同,造就了“习相远”吗?

朱熹说:此所谓性,兼气质而言者也。气质之性,固有美恶之不同矣。然以其初而言,则皆不甚相远也。但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于是始相远耳。

程颐说:此言气质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则性即是理,理无不善,孟子之言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

邢昺《论语注疏》,连同下一句,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同作为一个语义连贯整体进行释义:此章言君子当慎其所习也。性,谓人所禀受,以生而静者也,未为外物所感,则人皆相似,是近也。既为外物所感,则习以性成。若习于善则为君子,若习于恶则为小人,是相远也,故君子慎所习。然此乃是中人耳,其性可上可下,故遇善则升,逢恶则坠也。孔子又尝曰:唯上知圣人不可移之使为恶,下愚之人不可移之使强贤。此则非如中人性习相近远也。

“性相近”,并非“性相同”,意思应该是说个体人的先天起源差异不大,相类似。“习相远”,意思是人的后天“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成人”后的各种相“远”。

“性相近,习相远”,可以得出文化教育对于塑造人的极端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