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弄权者:最后一个汉将
832600000059

第59章 封赏功臣

刘询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封拥戴他的功臣。

霍光一家再次被加封。霍光的官职已经到了臣僚中的极位,不能再封了,刘询就给霍光增加采邑。同时封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光禄勋,禁卫军、郎官、谒者均归霍禹管辖;侄孙霍云为冠阳侯,另一侄孙霍山担任皇家御车总监兼管外籍雇佣军匈奴兵团和越南兵团。霍光的三个女婿范明友、邓广汉和任胜分别担任未央宫和长乐宫警卫司令官和骑兵司令官,连霍府的总管任宣也被破格提升为光禄大夫,霍府的车马总管、后勤总管也都封为给事中,都可以参加早朝晋见皇帝。由此,霍氏家族的势力如日中天。

对功臣封赏以后,刘询突然大哭起来,大臣们吃了一惊,急问何故。刘询说:“朕的祖父,先太子刘据至今和父亲刘进还安葬在湖县,没有称号,无法祭祀,请大家准许追封谥号和设立陵园。”

刚被提升为长信少府的夏侯胜又挺身而出,引经据典说:“按照《礼经》规定,谁是谁的继承人,谁就归到那支血统。陛下现在继承的是昭帝的帝位,就是昭帝的血统孙子,接续的应该是昭帝的香火,不可以再祭祀你的祖父和父亲。”

刘询不懂皇家的这些规定,但又不忍心让祖父和父亲的游魂再在荒山僻壤之地漂泊。这是他多少年来的夙愿,也是他要当皇帝的初衷。他把希望寄托在霍光身上。

“大将军的意见呢?”

从刘询一提出这个问题,霍光从心里就同意。因为刘据是他的表兄弟,而且刘据确实是蒙冤受屈,如果不是那场巫蛊之乱,继承汉武帝皇位的顺理成章地就是刘据了。他对姨母和表兄弟的这场遭遇十分同情,于是说:“《礼经》怎么说我不知道,只知道卫太子的沉冤应该彻底平反,以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大将军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大家也就没有什么话可说了。

刘询立即下诏追封祖父刘据为“戾”太上皇,祖母史良娣为“戾夫人”,尊父亲为“悼太皇”,母亲为“悼太后”,全部改葬。

霍光突然想起,加封了这么多的官怎么没有封丙吉呢?他出班奏道:“臣斗胆询问,廷尉丙吉怎么没有封赏?”

“不,不!”丙吉抢先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辅佐新主,老臣位至廷尉足矣!”

朝臣们也认为丙吉在立刘询中只是提了提名,没有其他什么功劳,加封不加封无所谓。霍光却抛出一句令举座震惊的一句话:“丙吉大人可是陛下的救命恩人呀!”

刘询不懂霍光的意思,私下问高昂:“他对朕有什么大恩?”高昂也不知道内情,看着霍光。霍光问刘询:“陛下过去和丙吉大人来往那么多,他就没有告诉过你?”刘询摇了摇头。

霍光此时才知道丙吉对刘病已的救命之恩守口如瓶,对丙吉更加尊敬。又问刘询:“陛下知道是谁把你从苏文的屠刀下救出太子府藏在郡邸监狱吗?”刘询摇摇头说:“不知道。”霍光又问:“上官桀奉旨要全部诛杀郡邸监狱里的人犯,又是谁把你保护了下来?”刘询说:“从朕记事起就在外祖母家长大,对早先的事情一无所知。”霍光又问:“是谁在郡邸监狱不供应陛下衣食的困境下,拿出自己的俸禄养育了陛下,又是谁亲自把陛下送到史家的……”刘询说:“那时朕年龄小,只隐隐约约记得有一个人抱着我,把我交给了外祖母。难道这个人就是丙吉大人?”霍光说:“不错,没有丙吉大人就没有陛下的这条命,没有丙吉大人就没有陛下的今天。”丙吉辩白说:“不,是郡邸监狱的一个叫胡组的女犯人养育了陛下。”刘询急问:“胡组现在何处?”丙吉唏嘘着说:“已经过世了。”

刘询十分震惊,竟然有这么多人救了他的命。他连忙起座步下金阶,扶起丙吉,怪罪地问:“爱卿怎么不早告诉朕?”丙吉笑着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高昂连忙搬来座凳,刘询把丙吉扶坐在凳子上。朝臣们无不被丙吉救助刘询的事迹感动,纷纷跪下给丙吉请功。丙吉说:“我什么功名都不要,只为效忠汉室。”刘询封丙吉为“恩德侯”,丙吉坚辞不受。刘询说:“恩人是不是嫌爵位低?”丙吉说:“我对陛下的恩惠不如许广汉。是许广汉把你从黄土坡接回京城,又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陛下。如果陛下图报的话,应该给许广汉封侯。”

刘询何尝不想封赏自己的岳父。在加封众臣之后,他就想提出封赏岳父一家。后来看到祖父和父亲追封受阻,害怕再引起非议,只得把这件事暂时搁下。现在丙吉提出,他又征求霍光的意见,霍光却说:“许广汉是个受过宫刑的人,不能封侯爵。”

刘询感到十分为难,好长时间没有说话。霍光这才意识到冒犯了新皇帝,连忙又说:“不过,许广汉在陛下困难时无私救助,其品德可嘉,可封他为‘昌平君’。”在汉朝,“君”比“侯”还高一级,但有采邑无爵位。霍光害怕的是刘询会像刘贺那样培植自己的势力。

再接下来讨论祭庙的事。皇帝登基后要去祭奠自家的祖宗皇帝。刘询颂赞汉武帝:“孝武皇帝躬行仁义,武威远播,品德超过尧舜,功勋可比日月。可是现在庙号和庙乐都没有确定,我既焦急又哀痛。大家应该马上议定。”群臣都说:“陛下贤孝,臣等听从圣裁。”夏侯胜又激愤得抖动着胡子反驳说:“孝武帝虽然有开疆拓土的功勋,可是连年对外用兵,导致国贫民穷,老百姓流离失所,四下逃难,至今元气还没有恢复。他无功无德,没有理由给他特别制定庙号、庙乐。”一朝臣委婉地附和夏侯胜的观点:“陛下既然要修文、景时政,宣扬和推行王道,那么孝武先帝的霸道‘功勋’就不要再提了,庙号、庙乐也就不要再制定了。”又一大臣也说:“王道任德,霸道任刑。孝武先帝任刑无度,杀了陛下的祖父、父亲、母亲和全家,逼得陛下无家可归,流落在民间十几年,如果不是大将军迎立陛下,哪有陛下今天的入继大统。如果要制定庙号、庙乐的话,臣以为应该先为文帝、景帝制定,孝武先帝就罢了。”

刘询坚持说:“朕以为汉家自有制度以来,本为霸道、王道杂之,不过有所轻重而已。孝武先帝以霸道治国,虽有偏颇,但功勋不可没。”

“不可!”夏侯胜又阻止道,“王道如精金美玉,岂容杂之。”

御史大夫田广明弹劾夏侯胜:“夏侯胜非议霸道,侮辱先帝,又抗拒陛下圣谕,大逆不道。臣以为应该治罪。”

夏侯胜拍案而起:“我说不能给孝武先帝庙号、庙乐,是因为他没有把国家治理好,自然也就说不上什么功德。”

刘询扫视了霍光一眼,从表情上看出大将军也不同意他们三个人的意见,心里也就有了底,硬起腰杆替汉武帝辩白:“孝武先帝抗击匈奴,开拓疆土,治理黄河,开凿渠道,推行‘代田法’,对外有扩疆拓土之功,对内有发展农业之绩……”不等刘询把话讲完,夏侯胜又与刘询分庭抗礼:“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孝武先帝也有好征战,好游猎,好诛夷,好土木,好神仙,好财色的罪过,把文、景先帝的丰厚积蓄挥霍荡尽!”

霍光一锤定音:“孝武帝祭庙的庙号为‘世宗’,庙乐为‘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凡孝武出游过的郡县一律立庙祭祀,和先帝高祖一样享受至高的待遇。”

大将军说了话,大家也就无话可说,顺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