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仙逝,全国震惊。刘询虽然感到梁倾栋折般的压力,但他毕竟是个饱尝艰辛,历经磨炼的成熟男人,已经能够支撑着局面。他命令张安世加强兵力维持三辅秩序,自己亲自操办霍光的丧事。他征调三辅官兵日夜在茂陵为霍光建造陵墓,要把霍光安葬在汉武帝的身边;他追封霍光为博陆宣成侯,赏赐御用棺木一口、御器百套陪葬。同时通令全国致哀,从现在到发丧时为国丧日,禁止一切民间娱乐活动。
霍光的御赐灵柩停放在大将军府外可容纳千人的高大灵棚里,守灵的除了霍家三百口人外,还有在京的所有官吏。守卫的禁卫部队从灵棚一直排到京城门外,见头不见尾。功臣街满目孝白,旗幡、丧幛、丧联遮天蔽日,被风一吹,“哗啦啦”的如山呼海啸。
发丧那天,长安城万人空巷,市民商贾都来给霍光送葬。正当丧葬总管任宣宣布起灵时,远处一连迭声地传来“皇上、太皇太后、皇后驾到”的传呼声。功臣街上哭丧的人墙裂开一条缝,三台肩舆在太监、宫女、侍卫兵的护卫下缓缓走来,上面分别坐着刘询、上官太皇太后和霍皇后。后面是大将军张安世、御史大夫魏相、光禄大夫丙吉、平恩侯许广汉和封国的王子侯孙,迤逦一里多长。霍显带领霍禹、霍山、霍云和霍家姐妹及女婿们跪在灵棚前迎驾。
三台銮驾远远落下,刘询和上官太皇太后、霍成君步行而来,为霍光送灵。霍家人等一齐呼喊着:“霍家子孙迎驾。”刘询满脸悲凄,走上前扶起霍显和霍禹。霍禹劝阻刘询:“御驾亲临,已是对我霍家万分恩宠,送灵就免了吧。”魏相也劝告皇帝和太皇太后:“人到神知。大将军已经知道太皇太后和陛下来了,就不要再送灵了。”刘询不听劝阻径直走进灵堂。任宣拦住恳求刘询:“陛下还是进府内歇息着,免得伤了龙体。”刘询推开任宣,扑在霍光的棺木上边哭边诉说着:“大将军啊,如今天下安定,万民和乐,可是你却走了,连朕也不告诉一声。你让朕今后依靠谁,仰仗谁,和谁商讨安邦定国的大事情啊!大将军呀,你不能走,大汉朝离不开你,朕离不开你,黎民百姓离不开你。你保刘家四朝,辅佐大汉三代,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朕感恩你,臣敬仰你,民爱戴你,我们都舍不得你。你睁眼看看,天低云垂、万物飞泪,满街捶胸顿足、胆裂心碎,都在挽留我们的大将军,呼喊着你的魂归。”
皇上的哭诉感动了所有的文武大臣。霍光肩负汉朝四代保朝重任,辅佐两任皇帝安定了刘家社稷,古往今来,何曾见过像他这样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功高盖世、威名天下的忠厚大臣,即令是周公的功劳也不及他。想到这里,大臣们都大放悲声,哭得惊天动地。上官太后和霍皇后更是哭得死去活来。
魏相提醒任宣:“不要让陛下待得太久,提前起灵。”
任宣慌忙宣布:“起灵……”
炮声三响,鼓乐哀鸣,庄严悲凄。八百禁卫兵开道,数万城防部队殿后。霍禹扛着旗幡,霍山、霍云手执哭丧棒痛哭着从地上爬起来。霍光的厚重棺木在十六个禁卫官的推动下移出了灵棚。刘询、太皇太后、皇后各拉着一根白绫边哭边向前挪动。
送葬的群众看见霍光的棺椁出了灵棚,哭声突然爆发,像奔腾的海浪声席卷着长安城。
“天下太平,都是大将军的功勋。大将军,您千万不能走,不能走啊……”
“大将军,您慢走,让我们老百姓再送您一程。”
在灵棺的移动中,皇家乐队吹奏起刘询亲自为霍光写的挽歌。
大将军啊……
你驰骋疆场多英勇,
你鞠躬尽瘁多忠诚;
你仁厚神威天下定,
却走得匆匆……
千呼万喊,我的大将军,
皇宫大殿再也听不到你的启奏声,
青史上却留下了你的英名
你的英名……
皇城外,早就修好了通往茂陵的驰道。霍光的灵柩在绵延的驰道上缓行,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群众纷纷加入了送葬队伍。送葬队伍越走越长,行动也越来越艰难,突然又停了下来。任宣急忙跑到前面察看,有几百名老兵跪在地上拦住了送葬队伍,他们是来为霍光拉灵的。
“大将军,我们来晚了没有给您老人家守灵,大总管,你破破例,让我们这些老兵为他老人家拉灵吧!”任宣劝阻说:“请老将军们让让路,别让大将军在这大天红日下受热、受累。”老兵们纷纷脱下衣衫覆盖在灵柩上,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白绫,挂在灵车上,赤着臂为霍光拉灵。
刘询何曾见过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霍光在军队中、在人民中的崇高威望感化了他。他决心效法大将军,做一个造福于天下的平民皇帝,以慰霍光的在天之灵。他一步一哭,一直把霍光送到茂陵。
霍光的丧葬结束以后,刘询为了报答霍光拥立之恩和安慰他的在天之灵,对霍家大小再次加封。封霍禹为左将军;封霍山为皇家御车总监,主管宫廷机要;霍云为中郎将、掌管宫廷禁卫;任宣也从光禄大夫晋升为太中大夫;霍显为御赐诰命夫人,可随便出入宫禁。霍家的其他人等也随之晋升。同时任命御史大夫魏相为宰相,丙吉为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