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可以说不
848900000006

第6章 对习惯说“不” (2)

密尔顿与那些年轻的文学梦想家的一个巨大的差别,就在于他的执著和坚持。与那些人到中年还只会忙忙碌碌追求地位、利益、名誉—从中所长出的芒刺消平了年轻时的梦想—的人相比,成长的经历并没有消磨密尔顿的野心,相反,成熟滋养了他年轻时的梦想,终于在夕阳之年时,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整个一生都是为这个成就做准备。无论是在国内学习,还是在国外旅行,无论是从事政治,还是进行公共服务,或者是为国家效力,都不过是他为了成为一名诗人而进行学习的一部分罢了。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遇到许多各方面能力都还不错的人,但是,他们却似乎都缺乏一种整合的能力,无力将各方面的能力集中起来,专注于某一件事情上。其实,他们所缺乏的,不过是像放大镜一般的聚集的力量,或者说,他们所缺乏的,是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聚集在某一件事情上面的能力。那些所谓的全才、通才,往往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就在于他们缺乏像放大镜一样的能力,他们无法灼穿他们所从事的事业。

◎想好了就不动摇

天生资质并没有那么好的人同样可以获得成功,或者在生活中赢得别人的敬仰。只要他能不断地在人生的词典中拼凑自己所需的能力,他就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天堂。那些做好准备迎接成功的人,那些不惧沉闷枯燥、敢于承担苦差的人以及那些有勇气面对一切的人,幸运之神会对他们微笑。

拜亚尔 泰勒在 19岁的时候,徒步走了 30英里来到费城,就为了找到一家出版商将他的诗发表。他希望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印刷成书籍,但是没有出版商愿意这么做。然而,泰勒的决心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他吹着口哨回到了家。

在欧洲,他的日子依旧很艰辛。由于贫困,他一天只能花费 20美分。当他回到伦敦时,兜里只剩下 30美分。于是他尝试着将自己徒步旅行时作的一首长达 1200行的诗卖给出版商,但是没有人愿意买。那时的他这样写道:“别人很难想象我当时濒临绝望的处境。”然而,依靠顽强的意志力,他藐视所有困难。那两年,他靠着一年250美元在伦敦度日,用笔下的诗句艰难地养活自己。

1879年,泰勒离开人世,享年 54岁。那时的他,已经是柏林的部长,并被举世的人们所敬仰。

报纸曾报道过一位纽约发明家的故事,大意如下:大约 20年前,一名年轻人将所有的积蓄都花在实验室里;如果他成功了,他的实验结果被公之于众,那么在获得一笔财富的同时,他也会获得社会的认可。第二天早上,当地各大报纸竞相转载了该文章,有些还对他发出了嘲笑的评论。希望之光似乎破灭了,他环顾自己住的破旧的房屋,看着正在准备早餐的妻子和她瘦弱的身体,想着自己身无分文的境地,他觉得自己就像个傻瓜。想着这么多年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他回到自己的房间,静静地坐下,掩面沉思。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终于,他站起来,感觉自己的心强烈地跳动着,血液在沸腾。他咬紧牙关,大声对自己说:“我一定会成功的!”当他回到客厅时,发现他的妻子正因为读了报纸上的文章而哭泣。“他们太残忍了, ”妻子说,“他们不会明白的。 ”年轻人神采奕奕地说:“我一定会让他们明白的。”此后,年轻人这样回忆那段艰难的日子:“这场战争持续了 6年,是抵抗贫穷和疾病,并与别人的白眼做斗争的战争。那时的我除了必胜的坚定信念,已经一无所有。 ”他终于成功了。他的发明是伟大的,而他本人,也变得富有和快乐。

一个人,无论他的能力如何,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可以冲破生命中的种种障碍。是他自己开启了成功之门,在一次次碰壁中成长,最终达到目标。

也许是你不敢去尝试,也许小小的困难就可以侵蚀你的心,也许哪怕付出一点点决心,你就会够到星星;如果不利用人类这个特有的权利,即使你天生资质聪慧,又如何利用宇宙赋予我们的力量创造出巨大的能量和智慧来打败困难?

一个人能否成功不是靠幸运星的垂青,而是环境造就的伟大力量。只要他拥有信念,他就不仅仅是自由,还有可能成为一位王者。也许通过一场场战争,他可能无法夺回属于自己的领土,然而,一旦登上君主的宝座,手握权杖,他就是一位王者,时间和任何事件都无法剥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力。

一个拥有坚定决心的人,一位从不认输的人,一名即使失去双腿还会靠假肢乐观生存的人,是不会受到外力左右的。困难并不会让这些人畏惧,他们在逆境中成长,困难只会激发他们更大的力量。给予一个人必须的工具和钢铁般的意志,他会不惜一切代价达到成功。

◎全身心地投入

“无论我想做什么,”狄更斯说,“我会尽心把它做好,我会将全身心都投入到我所从事的事业中。”

太多年轻人总是三心二意、无精打采地进入某一个行业中,因此,他们干起活儿来也往往潦草懒散。这样使得他们无法保持对上司应有的敬畏之心,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他们不相信他们的上司。这种心态几乎阻碍了他们所有的成功之路。对待工作,他们奉行懒散的原则,他们从来不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当中,甚至于,他们往往只是象征性地用指尖碰碰属于他们的任务,然后散漫地离开。对于他们而言,最大的享乐、最少的工作就是应当奉行的原则。自然,这种敷衍马虎的工作无法取得任何成功。记得斯坦福校长在谈论希西家王时曾经有过这样一句名言:“严谨地做完每一项工作,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一位雕塑家在一块石头上工作,他尽心地雕刻每一寸石头,并将他所有的雕刻技巧和品位都放了进去。不久之后,他的雇主对他说:“做得很好。”然后,他将那块石头带走,让那名雕塑家在另外一块石头上雕刻。于是,他就每天从日出忙到日落,不断地雕刻雇主给的那块石头。但是,只有他自己清楚地知道,他正在做的,是赚他的面包。他又将他所有的雕刻技巧和品位都放入他的作品中,他一点也不明白,他雕的这些石头到底有什么用,直到有一天,他独自一人在街上散步,看到艺术走廊的前庭里放着他雕刻的那些石头。他对自己说:“我很高兴,我做的还不错。”后来,每一天,他经过那儿的时候,他都会雀跃地对自己说:“我做的还不错。”他既不懂得设计也不懂得建筑,他同样也不明白他的作品到底有什么用,但是他却耐心地雕刻着那些石头;只要他看见它们成为一个气势恢宏的建筑物的一部分时,他就会由衷地感到欣喜。

没有完成的作品称不上作品,它顶多只是一堆乱七八糟的杂物罢了。我们经常在孩子身上看到这种半途而废的坏毛病,而且,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这种毛病似乎愈演愈烈。确实,孩子总会热情地开始某一件事,但是中途他们又会觉得无聊或者疲倦;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他们并不太关心是否能够完成某件事情。一个男孩儿也许早上起来时劲头十足地想给花园刨土,但没过几分钟,他的热情就已经消退,这时他又决定去钓鱼。可能过不了多久,他又觉得钓鱼很无聊,他又开始造船。他刚把锯子、刀、木板拿过来,又发现他真正想做的是打球。当然,也许用不了多久,他可能又不喜欢打球,想做别的什么事情了。

也许,将事情做完,不半途而废,不前功尽弃的习惯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养成的。对于这样一个仿佛成为我们的一部分的习惯,我们无法估量它对于我们一生的影响。

大自然就是一个有着这样习惯的人,她尽心地创造每一片树叶,叶上的每一条经络,都是她精心完成的杰作;她是如此的一丝不苟,仿佛她手中的这一片叶子是她一年的全部工作。她用心创造着每一件作品,甚至那躲在无人的山谷里静静绽放的花朵儿,也如同皇家花园里那尊贵的牡丹,受到了大自然倾心的照顾,那含苞绽放的娇态,在盈盈露珠的衬托下越发俏丽。确实,“将完美进行到底”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谨记的名言。

3.勇敢地亮出你自己

在哥本哈根战役中,当纳尔逊走上经鲜血冲刷、死尸堆垒的甲板上时,他说:“这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随时有可能丧命。但是,你们要记住我,我永远和你们在一起!”随后,他被敌军击中了,在被抬下战场时,他将自己的脸遮住 —这样那些征战的人就不会知道他们的主将已经倒下。

在萨拉曼卡的一场小规模冲突中,敌军向威廉纳皮尔先生的部队猛烈开火,他的士兵们开始不服从命令。他马上命令停火,并惩罚了四名为首的军官,士兵们立即屈服了,在猛烈的炮火之下行军 3英里,就像演戏一样平静。

◎直面你不曾遭遇的

马上执行你的决定,想法在发生效用之前只能是梦想。竞争困扰你吗?奋起工作吧,除了人之外什么是你的对手?在世上占据你的一席之地,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服务于勇敢的灵魂。勇武地战胜困难,勇敢地面对厄运,高贵地忍受困乏,大胆地直面失望。

勇敢之人是富有感染力的,他所做的一切都会产生高贵而又广为流传的热诚。每一天这种热诚都会传递给那些貌似胆小实则勇敢的人,这些人之所以胆怯是因为懦弱阻挠他们迈出第一步。如果他们受到鼓舞开始行动,他们极有可能在伟大而光荣的事业上作出一番成就。

乔治艾略特曾经说过:“满肚狐疑之人穷根究底,其必将一事无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空想你不曾遭遇的困苦中,或者你不曾走过的桥梁上。于安逸之中消磨意志或者永远裹足不前都会让你丧失生命中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