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家训ⅱ:赢在起点的哲理
871100000005

第5章 机遇之手在召唤 (5)

“您在开玩笑吧?”服务员不敢相信地说:“都把我搞糊涂了!为什么是我?您、您到底是什么身份呢?”年轻的服务员显得很慌乱,说话略带口吃。

老先生很温和地微笑着说:“我的名字叫威廉·阿道夫·爱斯特。这其中并没有什么阴谋,因为我认为你是经营这家饭店的最佳人选。”

这家饭店就是著名的阿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的前身,而这个年轻人就是乔治·伯特,他成为了这家饭店的第一任经理。

巴里特旅馆

每人都有一个好运降临的时候,只看他能不能领受;但他若不及时注意,或竟顽强地抛开机遇,那就并非机缘或命运在作弄他,其实惟有归咎于他自己的疏懒和荒唐;我想这样的人只好抱怨自己。

——乔叟

巴里特旅馆因馆址僻处一隅,自开业以来一直生意清淡,门可罗雀。

一天,旅馆主人眼望着后面的荒山秃岭出神。“是啊,人道是‘天时、地利、人和’,我这里首先是缺乏一块风水宝地,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怎样才能把顾客吸引过来呢?”望着,望着,主人有了主意……

不久,该城的大街小巷贴出了一份奇特的海报,落款是“巴里特旅店启”。海报上写着:

“亲爱的旅客:您好!本旅馆附近有常流的清泉,后山有大片空地,既宽阔又幽静,专门留作投宿本店的旅客植树之用。您若有雅兴,欢迎前来种下小树一棵,本店可委派专人给您拍照留念。树上还可挂上一块木牌,上面刻下您的尊姓大名和植树日期。这样,当您再度光临之时,定能看到您亲手栽下的小树已枝繁叶茂,令人遐想不已。本店只收取树苗费20美元,并将永久代管您植的树。”

这张小小的海报很快就传开了。人们议论纷纷,互相转告:“喂,我看在旅馆后面植树留念,倒真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哪!”

“对呀,我的小孩刚好今年出生,要是去那儿给他种棵同龄树,该有多好呀!”

“是啊,听你这一说,我倒想起我老婆明天要过25岁生日了,我明天一定叫她一块去种树,留个纪念。”

很快地,巴里特旅馆不再为客源发愁了,为了植纪念树而投宿的顾客纷至沓来,热闹非凡。客人中,有天真烂漫、稚气十足的小孩,也有皓首银须、沉湎往事的老人;有情意绵绵、充满憧憬的情侣,也有弹琴舞墨、吟诗弄画的文人;有腰缠万贯、一掷千金的巨富,也有专心学业、追逐功名的学子;有经国安邦、日理万机的政界要人;也有身微言轻、忙忙碌碌的寻常百姓……显然,在他们的心中,都有着一片难以忘却的郁郁绿洲。

因顾客太多,巴里特旅馆不仅全数留下了原本因经营惨淡而准备辞退的店员,还新招了一批服务员。几年后,巴里特旅馆的后山上已是林木苍郁、风景宜人了。当然,旅馆的主人也就此赚足了钱,而原先陈旧不堪的馆舍也被雕梁画栋、气派恢宏的巴里特宾馆取代了。

机遇靠自己发现

如果良机不来,就亲手创造吧。

——欺迈尔斯

1951年夏天,凯蒙斯·威尔逊驾驶一辆大汽车,带着全家老小开往华盛顿特区旅游观光。一路上,美丽的风光使他心旷神怡,可住宿的遭遇却让他十分恼火:客房既小又脏,水暖设备差,洗澡用水不方便,很少见汽车旅馆有餐厅,即使有的话,所供应的食物也太差,收费太高,一家人合住一间客房,每个孩子还要再加收钞票。

“孩子睡在地板上还要加钱,太不应该了。”凯蒙斯对妻子抱怨道:“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的汽车旅馆居然一家都没有!”

“都是这样的,在外就将就些吧。”妻子劝慰说。

那一刻,凯蒙斯的眼睛一亮,“汽车旅馆普遍差,这不是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吗?如果我建造一些宾馆式的汽车旅馆,不就能赚大钱吗?”

他兴奋地对太太说:“我打算建造许多新型的汽车旅馆,和父母同住客房的儿童,我决不另外收取住宿费。我要做到,人们一看到旅馆招牌,就像到了自己的家。出外度假,我喜欢的旅馆必须舒适和方便,这正是现在汽车旅馆所缺少的。我想,我是极其平常的人,我喜欢的东西,别人也会喜欢。”

1952年8月1日,他的第一家假日酒店正式开张营业。

旅馆位于孟菲斯市萨默大街上,是汽车从东进入孟菲斯的主要通道,也是来往美国东西部的一条重要机动车道路。

在路旁,一块18米高的黄绿两色“假日酒店”的大招牌特别引人注目。到了晚上,招牌上的霓虹灯闪闪发光,更是醒目。汽车无论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哪个方向,都能远远地一眼就望到假日酒店的招牌。凯蒙斯花费1.3万美元的高价做了这块招牌。这块招牌让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子都会联想到这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走进酒店,你会发现这里服务设施特别周全:走廊上备有软饮料和制冰机,旅客可以免费取用;客房里的空调让人感到十分凉爽;游泳池里清波荡漾;走几步,就是餐厅,可供全家用餐,菜桌上还有特地为儿童设计的菜单;你住进酒店,工作人员会叫得出你的名字,这让你备感亲切,他们见了你就微笑——这是凯蒙斯要求他们这样做的。他说:“世界上的语言有几百种,但微笑是通用的语言。微笑不需要翻译。”旅客需要服务,马上会有人来,并且决不收取小费;天气好的话,旅客可以在晚饭后出外散步,享受郊外的宁静感觉……而享受这一切,价格绝对便宜:单人房才收4美元,双人房6美元。凯蒙斯规定,和父母一起住的孩子,一概不另收费。

“高级膳宿,中档收费。”凯蒙斯说,“既不完全是汽车旅馆,也不完全是宾馆,但提供它们两者都有的服务。”

旅客纷纷前来,有的旅客走进酒店,房间已经住满,服务的先生或小姐会为他和附近的旅馆联系住宿——这又是凯蒙斯发明的服务。

一炮打响,凯蒙斯马上着手建造更多的假日酒店。他采取特许经营办法,向社会出售特许经营权,从而迅速推动假日酒店在全美各地到处开花……

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对电脑还是很陌生的。可凯蒙斯却在想,如何应用这个新的技术来为酒店服务。他有一种预感,电脑会给酒店带来许多好处。他想,为旅客预订外地假日酒店客房唯一的办法就是打长途电话,长途电话费太贵了。能不能利用电脑,为各地的假日酒店相互之间建立“快车道”呢?他委托IBM公司设计安装了一套电脑系统,它可以即时找出或预订在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家假日酒店的可供投宿的客房,它的造价是800万美元。

后来,那套电脑系统设计出来了,并且取得了成功。当时任何别的连锁旅馆都没有这种先进设备,假日酒店一下子拥有了巨大的优势。

细节之处见真章

人生一世,总有些片断当时看着无关紧要,而事实上却牵动了大局。

——萨克雷

一个年轻人到某公司应聘临时职员,工作任务是为这家公司采购物品。招聘者经一番测试后,留下了这个年轻人和另外两名优胜者。面试的最后一道题目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持人问他是怎么计算的,他说,采购2000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他杂用就算20美元吧。主持人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对此,他解释道:2000支铅笔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可能需要10美元左右。主持人同样没表态。

最后轮到这位年轻人。他的答卷写的是113.86美元。这位年轻人说:“铅笔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从公司到这个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4.8美元;午餐费2美元,从工厂到汽车站为半英里,请搬运工人需用1.5美元,还有……因此,总费用为113.86美元。”

主持人听完,露出会心的一笑。这名年轻人自然被录用了。这名年轻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你的脚边有钻石

最大的机遇也许就在你身边。

——拿破仑·希尔

印度流传着一位生活殷实的农夫阿利·哈费特的故事。

一天,一位老者拜访阿利·哈费特,这么说道:“倘若您能得到拇指大的钻石,就能买下附近全部的土地;倘若能得到钻石矿,还能够让自己的儿子坐上王位。”

钻石的价值深深地印在了阿利·哈费特的心里。从此,他对什么都不感到满足了。

那天晚上,他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便叫起那位老者,请他指教在哪里能够找到钻石。老者想打消他那些念头,但无奈阿利·哈费特听不进去,执迷不悟,仍死皮赖脸地缠着他,最后他只好告诉他:“您在很高很高的山里寻找淌着白沙的河。倘若能够找到,白沙里一定埋着钻石。”

于是,阿利·哈费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产,让家人寄宿在街坊家里,自己出去寻找钻石。但他走啊走,始终没有找到要找的宝藏。他终于失望,在西班牙尽头的大海边投海死了。

可是,这故事并没有结束。

一天,买了阿利·哈费特房子的人把骆驼牵进后院,想让骆驼喝水。后院里有条小河。骆驼把鼻子凑到河里时,他发现沙中有块发着奇光的东西。他立即挖出一块闪闪发光的石头带回家,放在炉架上。

过了些时候,那位老者又来拜访这户人家,进门就发现炉架上那块闪着光的石头,不由得奔跑上前。

“这是钻石!”他惊奇地嚷道,“阿利·哈费特回来了!”

“不!阿利·哈费特还没有回来。这块石头是在后院小河里发现的。”新房主答道。

“不!您在骗我。”老者不相信,“我走进这房间,就知道这是钻石啊。别看我有些唠唠叨叨,但我还是认得出这是块真正的钻石!”

于是,两人跑出房间,到那条小河边挖掘起来,接着便露出了比第一块更有光泽的石头,而且以后又从这块土地里挖掘出许多钻石。献给维多利亚女王的那块有名的钻石也是出自那里,净重达100克拉。

财富就在身边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去追求他的人,对那些不愿付出的人,他是不会动心的。

——尼科尔

从前在开罗有一个叫马格里比的人,拥有巨额财富却不知节俭,生活放荡,以致家产荡尽,只剩下父亲遗留的房子。过了不久,他就不得不靠劳动谋生。他干活很辛苦,有一天晚上在自己花园里的一株无花果树下睡着了,做起梦来。梦中有一个人来拜访他,对他说:“您的财富在波斯,在伊斯法罕,到那里去寻找吧。”

第二天一早,他就出发了。他长途跋涉,遇到了沙漠、海洋、盗匪、河川、野兽以及种种危险。最后终于到了伊斯法罕,但是他一进城门,天就黑了下来。他走进一座清真寺,在院子里躺下睡觉。有一帮盗匪进了清真寺,盗匪的声音惊动了房子的主人,他大声呼救。邻居们也大声呼救,巡逻队队长终于率领官兵来到,把盗匪吓得逃之夭夭。队长命令在清真寺里搜查,发现了这个从开罗来的人,用竹鞭把他一顿好打,几乎打得他断了气。

两天之后,他在监狱里苏醒过来。队长把他叫去,问他:“你是谁,从哪里来的?”

这个人说:“我从开罗来,名叫穆罕默德·阿里·马格里比。我是被梦中的一个人所指引,到伊斯法罕来的,因为他说我的财富在这里等着我。可是等我到了伊斯法罕,他所说的财富,却原来是你慷慨地赏赐给我的一顿鞭子。”

队长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最后,他说:“你这个傻瓜,我接连三次梦见开罗的一座房子,它那庭院里有一个花园,花园往下斜的一头有一座日晷,走过日晷有一株无花果树,走过无花果树有一个喷泉,喷泉底下埋着一大堆钱。可是我从来没有去理会这些荒诞的梦兆;然而你啊,你这个毛驴跟魔鬼养的家伙,竟然相信一个梦,走了那么多的路。把这几个小钱拿去,滚吧!”

这个人拿了钱,走上了回家的旅程。他在自己家的花园(就是队长梦见的那个花园)的喷泉下面挖出了一大笔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