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家训ⅲ:决定成败的细节
871200000002

第2章 插上梦想的翅膀 (2)

现在的一切都取决于教员和学生了。他们一起着手解决新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利用毯子的摩擦可以使麦克登上光滑的机翼。戴在头上的一套通讯设备可以使他不必用手拿着无线电话筒。他们还把舵柄改成垂直移动,这样可以使麦克不用脚而用右臂来操纵不易控制的尾舵。让帕特森高兴的是麦克的手指显得越来越灵活,但他担心他的气力不够,这样在大风时起飞和着陆,就无法将驾驶杆拉回来。麦克倒想了个好主意,为什么不做一个金属钩套在他的手腕上呢?这样放、拉不就都自如了吗?麦克自己在家做的头一个样品,生铁把手腕都磨破了。后来他又用医院的轻铝板与一只手套固定在一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在进行了长时间的艰苦训练和测试之后,放单飞的时刻终于到了,麦克用右手推上油门,松了手闸,调整一下方向便滑出跑道。几分钟之后他便飞上了蓝天。

在1000英尺的高度,麦克感到一阵从未曾有过的激动,他开始浮想联翩:这是我有生以来做过的最伟大的事情。

以后的几个月里,麦克在斯托达德医生的帮助下,成为第一个通过仪表鉴定获得民航机驾驶员执照的四肢麻痹患者。斯托达德医生说:“是麦克的意志使他出类拔萃,他的成功确实太了不起了,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生命的冒险

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可能会为自己的梦想放弃一切。

——苏格拉底

亚瑟被推进手术室做肾脏切除手术的时候,心情不禁有些激动。亚瑟要切除自己的肾脏,不是因为他的肾脏坏了,而是因为它太好了,要用它换取一枚邮票。

亚瑟的父亲是个老集邮家,将其一生都献给了集邮。老集邮家没有遗传给他的两个儿子——亚瑟和杰西收藏邮票的激情,兄弟俩从小就搞不懂,父亲为什么对那些陈旧得发黄的小纸片入迷。几个月前,老父亲死了,亚瑟和弟弟继承了这笔邮票遗产。兄弟俩商量后,一致同意把这些邮票拿去卖掉。

在邮票拍卖店里,老邮票商吃惊的眼神令兄弟俩惊诧:这些邮票值几十万美元,可以买几栋楼房。老邮票商告诉他们,尽管这些邮票很值钱,但物品的价值不等于金钱。生命热情的对象是无价之宝,可以让热情者倾家荡产去获取,一旦获得,就是金不换的。他们把老父亲的邮票卖掉,等于把老父亲一生的激情卖掉了。老邮票商说他不能卖掉这些激情。

老邮票商的激情没有让兄弟俩感动,倒是被这些“价值几十万美元”的邮票弄得激动万分。兄弟俩放弃了自己喜欢做的事,给收藏室安装了警报器,窗户装上铁栏,买来一条大狼狗,整天守护着这些邮票。这些他们原本没有感觉的邮票,激起了兄弟俩的热情,或者说邮票的价值,引发了他们的欲望。

老父亲死之前一直在寻找一套意大利的蓝、黄、红三色飞船邮票,费了十几年已经弄到了蓝色和黄色的两枚,但至死都没有弄到红色飞船。兄弟俩开始模仿起父亲的集邮激情,四处搜寻那枚红色的意大利飞船邮票。

兄弟俩打听到有一位邮票商可以弄到红色飞船邮票。但那邮票商说,有这枚邮票的人不卖,因为无价之宝从来不出售,只可以交换,比如用红色飞船邮票换一枚自己更喜欢的邮票。那邮票商说自己刚好有那人想要的这张邮票,但这是他的无价之宝,没有必要非换红色飞船不可。不过,邮票商说他女儿的肾坏了,他爱女儿胜过爱那张邮票。如果亚瑟愿意用自己的肾来换那张红色飞船邮票,他就愿意用自己的无价之宝去换红色飞船。

要自己的肾,还是要邮票?亚瑟开始犹豫起来。弟弟杰西说,自己的肾不如亚瑟的好,邮票商要的不是他的肾,不然……言下之意,亚瑟还不够激情。亚瑟听了这话,鼓起激情躺到手术车上去了。

换肾手术被安排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弟弟守在手术室门外,好像手术刀也割开了自己的身体。手术很顺利,兄弟俩拿着那枚红色的邮票回家了。

没人会带你

人要是没有学会自立,那么将一无所能;如果过于自立,那也将一无所立。

——柯林斯

潜能激励专家维特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开发潜能时,没有人会带你去钓鱼。

维特利有幸在年少时,便学会了自立自强,他父亲那时身在国外。当他9岁时,在圣地亚哥家附近,有一个陆军炮兵团,驻扎的士兵和他成了好友,以消磨无聊的闲暇时间。他们会送维特利一些军中纪念品,像陆军伪装钢盔、枪带及军用水壶;维特利则以糖果、杂志,或邀请他们来家中吃便饭,作为回赠。

维特利永难忘怀那一天,他回忆道:

“那天我的一位士兵朋友说:‘星期天上午5点,我带你到船上钓鱼。’我雀跃不已,高兴地回答:‘哇哈!我好想去。我甚至从未靠近过一艘船,我总是梦想有一天我能在船上钓鱼。噢,太感谢你了!我要告诉我妈妈,下星期六请你过来吃晚饭。’”

“周六晚上我兴奋地和衣上床,为了确保不会迟到,还穿着网球鞋。我在床上无法入眠,幻想着海中的石斑鱼和梭鱼,在天花板上游来游去。清晨3点,我爬出卧房窗口,备好渔具箱,另外带着备用的鱼钩及鱼线,将钓竿上的轴上好油。带了两份花生酱和果酱三明治。4点整,我就准备出发了。钓竿、渔具箱、午餐及满腔热情,一切就绪——坐在我家门外的路边,摸黑等待着我的士兵朋友出现。”

“但他失约了。”

“那可能是我一生中,学会自立自强的关键时刻。”

“我没有因此对人的真诚产生怀疑或者自怜自哀,也没有爬回床上生闷气或者懊恼不已,更没有向母亲、兄弟姐妹及朋友诉苦,说那家伙没来,失约了。相反,我跑到附近汽车戏院空地上的售货摊,花光我帮人除草所赚的钱,买了那艘船上我曾经在那儿看过、补缀过的单人橡胶救生艇。中午时分,我才将橡皮艇吹满气,我把它顶在头上,里头放着钓鱼的用具,活像个原始狩猎人。我摇着浆,滑入水中,假装我将启动一艘豪华大油轮,航向海洋。我钓到一些鱼,享受了我的三明治,用军用水壶喝了些果汁,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日子之一。那真是生命中的一大高潮。”

维特利经常回忆那天的光景,沉思所学到的经验,即使是在9岁那样稚嫩的年纪,他也学到了宝贵的一课:“首先学到的是,只要鱼儿上钩,世上便没有任何值得烦心的事了。而那天下午,鱼儿的确上钩了!其次,士兵朋友使我意识到光有好的意图并不够。士兵朋友要带我去,也想着要带我去,但他并未赴约;然而对我而言,那天去钓鱼,是我最大的希望,于是我立即着手设定计划,并使愿望成真。”

有价值的生命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佚名

纽特·阿克塞波青年时代渴望学习语言,学习历史,渴望阅读各种名家作品,好使自己更加聪慧。当他刚从欧洲来到美国北达柯他州定居的那阵子,他白天在一家磨坊干活,晚上就读书。但没过多久,他结识了一个名叫列娜·威斯里的姑娘,并和她结了婚。此后他必须把精力用在应付一个农场日常的各种开销上,还必须养儿育女。多年以来,他早就没有时间学习了。

终于有这么一天,他不再欠任何人的债务,他的农场土地肥美、六畜兴旺。但这时他已经63岁了,仿佛不久就要跨进坟墓了,他感到没有人再需要他,自己非常的孤独。

女儿女婿请求他搬去和他们同住。但纽特·阿克塞波拒绝了。“不,”他回答说,“你们应该学会过独立的生活。你们搬到我的农场来住吧。农场归你们管理,你们每年付给我400美元的租金。但我不和你们住在一起。我上山去住,我在山上能望见你们。”

他给自己在山上修造了一间小屋。自己做饭,自己料理生活。闲暇时去公立图书馆借许多书回来看。他感到他从来也没有生活得这么自在过。

起初,纽特·阿克塞波仍改不掉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清晨5点起床,打扫房间,中午12点准时吃饭,太阳落山时一准就寝。但他很快发现他那些事情完全可以随自己的心情,想什么时间做都可以。实际上,他那些事即使不干也没有什么关系。于是他一反过去的老习惯,早上他常常在床上躺到七八点钟。吃完饭,他往往要“忘记”打扫房间或清洗碗碟。他后来开始在夜间外出做长距离的散步,这才是他真正告别过去,向着新的、更加自由的生活迈出的最为彻底的一步。

在他一生之中,白天总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累了一天之后,天一黑就得睡觉。现在可不同了,白天过完,夜晚他可以出去散步,他发现了黑夜的奥秘。他看到了月光下广阔的原野,他听到了风中摇曳着草和树发出的声音,有时他会在一座小山头上停下,张开双臂,站在那儿欣赏脚下那一片沉睡的土地。

他这种行径当然瞒不过镇上的人。人们认定这个老头的神经出了毛病,有人说他已经成了疯子。他也知道别人是怎样看他的,从人们向他提出问题时所说的那些话,以及人们看他做事时的那种眼神就不难了解到。他对于那些人看待他的态度感到十分气恼,因此也就更少和人们交往,他用来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

纽特·阿克塞波从图书馆借回来的书中,有一本现代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耶鲁大学的学生。小说叙述他怎样在学业和体育方面取得成就,还有一些章节描述了这个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

纽特·阿克塞波现在64岁。一天凌晨3点钟,他读完了这本小说的最后一页。这时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去上大学。他一辈子爱学习,现在他有的是时间,为什么不上大学?

为了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他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看书上了。他读了很多书,有几门学科他已有相当大的把握了。但拉丁文和数学还有点困难。他发愤学习,后来,终于确信自己做好了入学考试的准备。于是他购置了几件衣物,买了一张东去康涅狄格州纽海芬的火车票,直奔耶鲁大学参加入学考试。

他的考试成绩虽然不算很高,但及格了,被耶鲁大学录取了。他住进学生宿舍。同屋的人名叫雷·格里布,曾当过教师。雷的学习目的是得一个学位,以便再回去教书时可能挣更高一点的工资。雷在学生饭堂打工、挣钱交学费,雷不喜欢和人讨论问题,不喜欢听音乐。纽特·阿克塞波感到很惊讶,他原以为所有的大学生都和他一样喜欢谈论学问。

进大学还不到两星期,纽特·阿克塞波发现自己很难和其他同学融在一起。其他的学生笑话他,不仅仅因为他年龄大(白发苍苍的他坐在台下,听一个年龄比他儿子还小的教师在台上讲课,那情景实在有些古怪),还因为他来上学的目的与众不同。那些学生选修的科目都是为了更有利于以后找工作挣钱,而他和大家都不一样,他对有助于挣钱的科目不感兴趣。他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他的目的是要了解人们怎样生活,了解人们心里想些什么,弄清楚生活的目的,使自己的余生过得更有价值。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梦想实现了。

心中的球洞

虽是节奏繁忙、无目的地追求!但更可怕的,却是放弃追求的时刻。

——布宁

詹姆斯·纳斯美瑟少校梦想着自己的高尔夫球技突飞猛进——他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以达到目标。在此之前,他和一般在周末才练上几杆的人的水平差不多,水平在中下游之间。而他也有7年时间没碰过球杆、没踏上过球场了。

无疑,这7年间纳斯美瑟少校一定用了令人惊叹的先进技术来增进他的球技——这个技术人人都可以效法。事实上,在他复出后第一次踏上高尔夫球场,就打出了叫人惊讶的74杆!比自己以前打的平均杆数还低20杆,而他已7年未上场!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不仅如此,他的身体状况也比7年前好。

纳斯美瑟少校的秘密何在?

纳斯美瑟少校这7年是在德国战俘营中度过的。7年间,他被关在一个只有4尺半高、5尺长的笼子里。

绝大部分的时间他都被囚禁着,看不到任何人,没有人和他说话,也没有任何体能活动。前几个月他什么也没做,只祈求着赶快脱身。后来他了解他必须找到某种方式,使之占据心灵,不然他会发疯或死掉,于是他学习建立“心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