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家训ⅴ:积极心态的力量
871400000006

第6章 小人物,大成功 (5)

亨特决定把这3条原则付诸实施。首先,她写了这么一个表示决心的字条:“6月1日之前愉快地筹集到4000美元供简娜赴德之用”。她把它贴到浴室的镜子上,又写了一份放到钱包里,以便每天都能看到,她还填了一张(空头的)4000美金的支票放到汽车仪表板上(亨特每天开车的时间很长,这样的提醒很是醒目)。她又拍摄了一张百元面值的钞票,放大之后贴在简娜床头的天花板上,这样女儿每天从睁开眼到睡觉之前都能看到它。

简娜15岁了,是个典型的南加州的少女,她对如此种种近乎荒诞的想法无动于衷。亨特向女儿和盘托出这一切的缘由并建议她也写上一份表示决心的誓书。

现在亨特的决心已经明确,需要采取行动,向人张口了。她一向自给自足,不依附别人,不向别人伸手。所以对她来说,张口向所认识的亲朋好友要钱已属不易,更何况向陌生人相求呢。但亨特想:下决定做一下,于自己又有什么损失呢?

她做了一张传单,上附简娜的照片和她为何想赴德学习的陈述,底部留一附单,人们可以撕下来连同汇款一起在6月1日前寄还她们,亨特请求5、20、50或100美元的赞助。她甚至留下空行,以便赞助者自行填写赞助金额。然后她把这些传单寄给每一位亲朋好友甚至是点头之交的人。她还寄给自己工作的办公室、地方报纸和广播电台几份。她查询了本地30家服务机构的地址,也给他们邮了些。亨特甚至给航空公司去信请求他们让简娜免费乘机赴德国。

报纸没有刊文帮她呼吁,电台无动于衷,航空公司也回绝了她的请求。但亨特继续求助,继续发送传单。简娜开始梦想意外之财了。随后的几个星期,她们开始收到资助了。第一笔5美元。最大的一份馈赠是亲朋好友的800美元。大多数是20或50美元,有的是认识的人寄来的,有的则来自素昧平生的人。

简娜对这种构思着迷起来,她开始相信这能使她如愿以偿。有一天她问亨特:“你认为用类似的做法能让我考到驾驶执照吗?”亨特说保证可以。她试了试,果然拿到了驾驶执照。到6月1日时,她们竟收到了3750美元,真让人激动不已。然而尽管不错,对还差的250美元如何筹措,亨特还是一筹莫展。6月5日之前还得想法弄到这250美元。6月3日那天,电话铃响了,是镇上一家服务机构的女士打来的。她说:“我知道我已过了最后期限,现在是不是晚了点?”

亨特回答道:“不晚。”

“那好。我们真想帮帮简娜,但只能给她250美元。”

总共加起来有两家机构和23名资助者使简娜梦想成真。在德国的1年中,她给他们去过好几次信谈她的经历,回国后简娜还在那两家机构作了演讲。对简娜来讲,在德国沃尔森的交换学生的生活是一段美好的经历。这拓宽了她的视野,使她对世界和人类有了新的理解。从那以后她在欧洲漫游,在西班牙工作了一个夏季,又在德国工作了一个夏季。她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作为美国服务志愿队在佛蒙特的一家艾滋病防治机构工作了两年,现在正在攻读公共健康管理的硕士。

简娜赴德后一年,亨特重新寻觅到一生所爱,还是用的那3种方法。她们是在一次“自尊研究会”上相遇的,结婚后又参加了“夫妻研习班”,之后的7年里亨特和丈夫到各州旅行,其中有阿拉斯加州。他们还在沙特阿拉伯住过3年,现在他们住在亚洲。

像简娜一样,亨特开阔了眼界,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这一切归功于她学会了对想要得到的或成就的物和事采取怎样的态度:一张口、二下决心、三采取行动。

大多数人只将“奇迹”挂在嘴上,总认为她只存在于别人的生活之中。事实上,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隐藏着奇迹的身影,她只需要人们坚定信念与切实行动的力量就可以现身。

注意外在形象

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这些都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

——塞缪尔·斯迈尔斯

班·费德文是美国保险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世界上最有创意的推销员。但他刚刚进入保险界时,着装打扮非常不得体,业绩也不好,公司准备辞退他。

班·费德文非常着急,就向公司里的一位成功人士询问,那位成功人士对他说:

“这是因为你的头发理得根本不像推销员,衣服搭配也不协调,看上去非常土气。你一定要记住,要有好的业绩,首先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位优秀推销员的样子。”

“你知道我根本没钱打扮!”班·费德文说。

“但你要清楚那是帮你赚钱,你不会多花一分钱。我建议你去找一个专营男装的老板,他会告诉你如何打扮。你这么做既省时间又省钱,为什么不去呢?因为这样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赚钱也就更容易了。”那位朋友说。

班·费德文于是马上去了一家高级美发厅,特别理了一个推销员的发型,然后又去了那位朋友所说的男装店,请服装师帮他打扮一下。

服装师认认真真地教班·费德文打领带,又帮他挑西服,以及选择与之相配的衬衫、袜子、领带等。他每挑一样,就解说为什么要挑选这种颜色、式样,还特别送给班·费德文一本如何着装打扮的书。不仅如此,他还对班·费德文讲解了一年中什么时候该买什么样的衣服、买哪种衣服最划算。

从此,班·费德文焕然一新,他的穿着打扮有了专业销售人员的样子,推销起来也更加自信了,他的业绩也因此增加了两倍。

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你可以随性而为,但在工作上则需要考虑他人的利益,因为你在为别人服务。注重形象是对自己的一种赏识,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白色是什么色

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歌德

最近,一位美国老人为白色是什么色和萨卡园艺所打起了官司。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则广告。

二十多年前,美国一家报纸曾刊登了一则萨卡园艺所重金悬赏征求白金盏花的启示,巨额的奖金在当时曾引起轰动,但人们知道,金盏花除了金色的、棕色的,就是紫色的,根本就没有白色的。于是园艺所就有了这一突发奇想。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一天,那家园艺所意外地收到了一封应征信,应征者是一位地道的爱花者。当年他偶然看到那则广告之后,不顾儿女们的反对,邻居的讥笑,义无反顾地干了下去。

他撒下一些最普通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他从那些金色的、棕色的花中挑选了一朵颜色最淡的,做来年的种子,然后再撒下去,再从中挑选出颜色更淡的花的种子栽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在二十年之后,他有了自己的收获,白金盏花种子。

问题恰恰不出在这里,老人提供的种子,萨卡园艺所通过仪器检测,认为不是他们所要征求的白金盏花,而拒绝支付老人期望得到的那笔巨款。

老人要为他付出的二十多年的心血讨个说法,官司从镇上的司法所打到市法院,最后打到州法院,州法院的法官打算给老者最后一次陈述的机会,让老者描绘一下花的颜色。

老者说,这种花不是近乎白色,也并非类似白色,而是如银如雪的白。

不是近乎白色是不是白色呢?

如银如雪的白是不是白色呢?

园艺所的辩护人说不是近乎白色不是白色!

如银如雪的白不是白色!

因为白色只有一个,那就是白色!

在州法院,老者又输掉了官司。因为至此老者还没有明白,白颜色就是白颜色,它既不需要形象,自然也不需要概括。

假如我们认为这件事不去形象一番不能说明问题的话,是不是有我们还不曾认识的距离存在其中呢?

由此我们不能不说,老者虽然可以为培育一种花卉去追求二十多年,但他却恰恰忘了他追求的究竟是什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拥有追求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追求什么。要知道,目的永远只有一个,就像美国那家园艺所征求的白金盏花一样,颜色也只能是一种,那就是“成功”。

诚恳的收获

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

——马克·吐温

在几十年前的美国费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那是一个阴霾满天的午后,倾盆大雨瞬间落下,行人纷纷就近跑到店铺里躲雨。一位浑身湿淋淋的老妇人,蹒跚地走进了费城百货公司。许多售货员看着她狼狈的样子,简朴的衣着,都漠然地不上前招呼。这时,一个叫菲利的年轻人诚恳地对老妇人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她宛然一笑:“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马上就走。”

老妇人随即又不安起来,不买人家的东西,却在人家的屋檐下躲雨。她在百货公司里四处转了转。心想哪怕买件头发上的小饰物呢,也算是一个光明正大的躲雨的理由。

正当老妇人神色迷茫的时候,菲利又走过来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让您为难了,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

两个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菲利道过谢,随意要了他一张名片,然后颤巍巍地走进了雨后的彩虹里。

几个月后,这家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原来,这封信就是那位老妇人写的,她竟是当时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信中要求将菲利派往苏格兰,去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还让他承包下一季度办公用品的采购,采购单都是卡内基家庭所属的几家大公司。詹姆斯震惊不已,匆匆一算,只这一封信带来的利益,就相当于百货公司两年利润的总和。

詹姆斯马上把菲利推荐到公司董事会上,当他打起行装飞往苏格兰时,这位22岁的年轻人已经是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

在随后的几年里,菲利以自己一贯的塌实和诚恳,成了卡内基的左膀右臂。菲利功成名就,向全国近100所图书馆捐赠了800万美元的图书,用知识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走向成功。

人类先天就有一种对善和美的追求,对生命的歌颂和对造物者的佩服。越是善良的灵魂,越是对造物者有至高的敬意,而且更能取得超人的成功和尊重。

勇往直前

真正的勇气在极端的胆怯和鲁莽之间。

——塞万提斯

同伴们都有了自己的恋人,但是,没有人喜欢害羞的姑娘玛莉。玛莉沿着走廊走着,耷拉着头。从她的样子来看,她的心情很沉重。一块标着“吸引异性物”的招牌挡住了她,牌后放着一些丝带,周围摆着各式各样的蝴蝶结,牌上写着:各种颜色应有尽有,挑选适合你个性的颜色。

玛莉在那儿站了一会儿,尽管她有勇气戴,但还为她母亲是否允许她戴上那又大又显眼的蝴蝶结而犹豫不决。是的,这些缎带正是伙伴们经常戴的那种。

“亲爱的,这个对你再合适不过了。”女售货员说。

“噢,不,我不能戴那样的东西。”玛莉回答道,但同时她却渴望靠近一条绿色缎带。

女售货员显得惊奇地说:“哟,你有这么一头可爱的金发,又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孩子,我看你戴什么都好!”

也许正是售货员的这几句话,玛莉把那个蝴蝶结戴在了头上。

“不,向前一点。”女售货员提醒道,“亲爱的,你要记住一件事,如果你戴上任何特殊的东西,就应该像没有人比你更有权戴它一样。在这个世界上,你应抬起头来。”她用评价的眼光看了看那缎带的位置,赞同地点点头,“很好,哎呀,你看上去无比美丽。”

“这个我买了。”玛莉说。她为自己作出决定时的音调而感到惊奇。

“如果你想要其他在舞会、正规场合穿着的……”售货员继续说着。玛莉摇摇头,付款后向店门口冲去。速度是那么快,以至与一位拿着许多包裹的妇女撞了个满怀,几乎把她撞倒。

过了一会儿,她吓得打了个寒战,因为她感到有人在后边追她,不会是为那缎带吧?真是吓死人了。她向四周看看,听到那个人在喊她,她吓得飞跑,一直跑到一条街区才停下来。

出人意料,玛莉眼前正是卡森咖啡馆,她意识到她开始就一直想到这儿来的。

这儿是镇上每个姑娘都知道的地方,因为杰克——大家都喜欢的一个好小伙儿每个星期六下午都在这儿。

他果然在这儿,正坐在卖饮料的柜台旁,倒了一杯咖啡,并不喝掉。“莉妮把他甩了,”玛莉暗想,“她将与其他人去跳舞了。”

玛莉在另一端坐下来,要了一杯咖啡。很快她感觉到,杰克转过身来在望着她,玛莉笔挺地坐着,昂着头,心里想着头上的那个绿色缎带。

“嗨,玛莉!”

“哟,是杰克呀!”玛莉装出惊讶的样子说,“你在这儿多久了?”

“整个一生。”他说,“等待的正是你。”

“奉承!”玛莉说。她为头上的绿色缎带而感到自负。

不一会儿,杰克在她身边坐下,看起来似乎他刚刚注意到她的存在,问道:“你的发型改了还是怎么的?”

“你通常都是这样注意我吗?”

“不,我想的是你昂着头的样子——似乎你认为我应该注意到什么似的。”

玛莉感到脸红起来:“这是有意挖苦吧?”

“也许。”他笑着说,“但是,也许我有点喜欢看到你那昂着头的样子。”

大约过了十分钟,真令人难以相信,杰克邀她去跳舞。当他们离开咖啡馆时,杰克主动要陪她回家。

回到家里,玛莉想在镜子跟前欣赏一下自己戴着绿色缎带的样子,令她惊奇的是,头上什么都没有——后来她才知道,当时在撞到那人时,绿色缎带就被撞掉了……

不要在那些看起来强于自己的人面前低下高贵的头颅。请记住,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闪光点,不要被别人的光芒晃花了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