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家训ⅵ:活出全新的自己
871500000002

第2章 阳光灿烂的岁月 (1)

孩子的“爱情”

不同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们的观念与行为常常大相径庭。

——吉姆

约瑟和几个朋友谈起“男女之大防”,对于孩子的精神来说,真是一种扭曲。本来到了青春期,孩子会自然地意识到性的区别,对于异性有些神秘感是正常的。但是,传统的教育却把性当作罪恶,以为这样就能挡住年轻人天性的自然发展。

就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许多上了高中的女孩子对于青春期和第二性征,还有一种恐惧感。束胸是普遍流行着的,和今天流行着的扩胸,到处是丰乳器的广告,恰恰相反。

这事看来好像非常遥远,其实不然。约瑟说他的中国太太就告诉过他,她18岁的时候,还对男性有恐惧感。有一次,她坐到了一张木头椅子上,感到那椅面有点温暖的感觉。她想起来这是一个男教师刚刚坐过的。突然,她感到了恐怖,担心就此怀孕,那该是如何的可羞。这事居然发生在大城市里,真是不可思议。

传统的性别恐惧,他本以为早已成了过去。没想到,就在不久以前,在德国,在一个日本留学生朋友家里做客时,他们家的女孩子一面在室内玩着溜冰鞋,一面闹着要转学。原因是,这个才9岁的女孩子,到一家德国小学里读书,第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女孩子的出现,在班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到一个学期,居然有一个德国男孩子宣称他爱上了她。

这在德国学校里是常见的事,可在这个日本小女孩身上,她的反应不是像西方小女孩子那样得意,而是十分愤怒。

而那德国男孩却坦然地找尽一切机会来对她表示亲密。

有一天,小女孩生病了,请了假没有去上学,德国小男孩居然在班上大哭起来,说是没有这个日本女孩子,他就不能继续上课,他要回家。

老师既没有批评他,也没有阻挡他。

到了家,他哭着对母亲说,他要和一个日本女孩子结婚。

发生了这样可笑的事,在日本,家长就是不引以为羞,也要引起深深的忧虑的。

约瑟问日本小女孩的父母,那德国孩子的家长如何反应?

朋友告诉约瑟:“那孩子的母亲说,那很好啊。但是结婚要有礼服、婚纱、戒指,还要有自己的房子、花园,这要花很多很多的钱。可是你现在什么也没有,连玩具都是妈妈给你买的。你要和这位可爱的日本女孩子结婚,从现在起,就得努力学习,将来才有希望得到这一切。”

那男孩子居然擦干了眼泪,从此就十分用功起来。

当时他朋友的女儿就在旁边,她一直很紧张地阻止着父母亲讲述这个故事。但是故事太有趣了,父母亲还是快速地讲完了。

约瑟非常有兴致地问她对这个德国小男孩有什么感觉?

她把嘴一撇,说:“神经病!”

约瑟并不觉得非常扫兴,接着问她:“那男孩子的母亲呢,她不是很开明吗?”

她更加不屑一顾地说:“更是个神经病!”

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中,会培养出来不同的观念与行为。有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一下我们的观念是否永远是正确的。

学会感动

保留某种不完善会使事物显得有趣,并使人感觉到还有一点发展的空间。

——弗恩斯

麦迪逊公司成立以来,事业可谓蒸蒸日上。但因受到国际上恐怖活动的影响,今年的营业额却大幅滑落。

董事长知道,这不能怪员工,因为大家都为公司拼命的情景,丝毫不比往年差,甚至可以说,由于人人意识到经济的不景气,干的比以前更卖力。

这也愈发加重了董事长的负担,因为马上要过年了,照惯例,年终资金最少加发3个月的工资,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

今年可惨了,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的工资做奖金。

“这要是让多年来已被惯坏了的员工知道,士气真不知要怎样滑落!”董事长忧心忡忡地对总经理说:“许多员工都以为最少加两个月的工资,恐怕飞机票、新家具都定好了,只等拿奖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账单呢!”

总经理也愁眉苦脸了:“好像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两颗,小孩一定会吵。”

“对了!”董事长突然触动灵机:“你倒使我想起小时候到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颗一颗往回扣。那个比较可爱的店员,则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一颗往上加。说实在话最后拿到的糖没什么差异。但我就是喜欢后者。”

突然,董事长有了主意……

没过两天,公司突然传来小道消息……“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上层正在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顿时人心惶惶了。每个人都在猜,会不会是自己被裁掉。最基层的员工想:“一定由下面杀起。”上面的主管则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从我开刀!”

但是,不久之后,总经理就宣布:“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在同一条船上,再怎么危险,也不愿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是年终奖金,绝不可能发了。”

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大家都在窃喜还不至于卷铺盖回家,这一切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

眼看新年将至,人人都做了过个穷年的打算,取消了奢华的交往和昂贵的旅游计划。

突然,董事长召集各单位主管召开紧急会议。

看主管们匆匆上楼,员工们面面相觑,心里都有点儿七上八下:“难道又变了卦!”

是变了卦!

没几分钟,主管们纷纷冲进自己的单位,兴奋地高喊着:“有了!有了!还是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马上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

整个公司大楼,爆发出一片欢呼,连坐在顶楼的董事长,都感觉到了地板的震动……

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做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分开度假

我告诉你,爱神是自然界的第二个太阳,他照到哪里,哪里就会春意盎然。

——查普曼

卡玛15岁那年夏天,她的爸妈决定各自外出度假。在卡玛看来,这往往是离婚的前兆,和父母分房睡一样不祥。爸爸在加勒比海包下一条小船。卡玛和妈妈到欧洲游玩一趟。这样的奢华浪费加大了婚姻的裂缝,最后只能以离婚冷淡收场。

去年6月,卡玛曾经在作家村中独自过圣诞节。那次,丈夫逐一向他的家人解释这绝不是分居试验。因为过去在玛莎葡萄园度假一周的经验,使丈夫和卡玛不再相信花大钱度假的功效,美景未必能增进夫妻之间的关系。卡玛和丈夫对于夫妻长相厮守的家庭传统规范,一向都是抱着怀疑态度。

就在伦敦友人力邀他们去玩时,卡玛刚好看到报上一则令人心动的旅游优惠价广告:花298美元即可拥有一张往返伦敦的来回机票。卡玛急切地研究特别优惠内容,身为演员的丈夫立刻查看工作表。“糟糕,”他说:“连续四天要拍片,怎么也走不开,”隔着桌子,他看了卡玛一眼:“你何不单独去呢?”

“你确定你不想一起去?”卡玛问他,希望自己看起来不是一副兴奋过度的样子。可是一想到单独旅行,卡玛主异常感动,因为一趟单身之旅,藏有无数的浪漫诱惑。

“我当然想去,可是我有一大堆工作。你还是早点打电话订机票,免得太迟了。好好去玩,”丈夫十分慷慨地说,“不过睡觉可要自己一个人睡。”

以前单独旅行的时候,卡玛总是祈祷在博物馆或餐厅遇到还不错的伴侣,一起共度白日或黑夜,可是这回漫步在伦敦气派的大街上时,却只想尽情浏览一切。平常悠闲地和朋友一起用过早餐后,便独自出门游逛,或搭巴士,或乘地铁,兴之所至,还可以徒步走上数小时。有时上书店,挑买一整袋的书;有时去剧院,独自沉醉在艺术之中。

卡玛张大眼睛东张西望,仿佛当年同母亲一起来玩的那个小女孩一般。在骑士桥的一家专卖店,试穿漂亮新潮的意大利高跟鞋时,卡玛告诉年轻的售货员小姐:“这种鞋在美国可要贵上三倍。”可是卡玛不知道自己何时才会舍得买。如果丈夫在场,他一定会说:“别犹豫了,买下来吧。”或许卡玛会听他的。不过单独旅行的十几天,卡玛一直穿着卡其布长裤,在凤凰剧院大厅门口吃着不太新鲜的火腿乳酪三明治,以免在《威尼斯商人》开演时出现肚子咕咕乱叫的情形,实在不觉得自己比15岁时来得阔绰体面。

卡玛原已习惯和丈夫一起旅行,现在独自出门雀跃不已,像体重减轻或新剪了时髦发型般快乐。卡玛认为并不是她整个人变了,不过在观念上有所修正。她仍然是她,只是更懂如何自我排遣了。

大英博物馆手稿的“英国文学”橱柜里,有《达拉威夫人》原稿,装订成册的手稿,摊开展示着伍尔芙娟秀的笔迹。还有厚达数千页的《密德玛区》手稿,可看到艾略特纤细的字体,再过去则有《简爱》。

看着这些名垂千古的巨作,想到作家如何呕心沥血,字字推敲,卡玛不禁感动落泪。卡玛记得每本书在书架上的模样,也还记得15岁第一次读这些书的情景,但如果此时丈夫在场,一定早已烦躁不安了。他做过一些卡玛从没做过的冒险活动,包括驾驶三船并列的游艇横渡大西洋。但伍尔芙的手稿对他来说,大概只比帐单稍稍动人一些而已。话说回来,如果他就在身旁,卡玛反而会觉得自尊心受损。

走在埃及古物厅的人潮里,卡玛的心情越来越抑郁。她在想,是因为和一个从来没有读过《密德玛区》的人结婚,她才会变得越来越麻木吗?那个15岁的女孩,不是发誓要嫁一个饱读诗书有学者风范的完美男人吗?难道自己重来伦敦,只是为了发现自己嫁错人?

下一站去逛哈洛滋百货商场。上楼至女鞋部时,卡玛发现楼梯转角处有电话,心情顿时温柔起来。既然丈夫信任让她只身旅行,她理当打电话给他,让他惊喜一番。电话一下子就接通了,他的声音十分清晰,而且似乎就在等着卡玛的电话。

“其实,”他说,“我一直在想,或许我们应该常常这么做。”

“你是指哪一方面?”卡玛问。

“度假、各自去玩。我想去圣托·多明哥看朋友。你觉得如何?”

“等我回家你再走吧。”

“就这么说定了。”他说,“玩得愉快吗?”

“当然,今晚我要去看阿兰·贝兹演的《庸人自扰》。第五排的座位,花了14英镑。”

“做笔记吧。”他说。

挂断电话后,卡玛确定自己还是爱他的,欣赏他赞成夫妻各自度假的想法,更因为他的鼓励觉得舒服多了。卡玛一步两阶爬上楼。突然,卡玛想起认识的一对夫妇,他们会开车横越美国,在车内大声念《密德玛区》给对方听——可数年后还是离婚了。卡玛想,靠艾略特并无法稳固婚姻关系,而自己也不是来伦敦省思自己是否嫁错人的。

或许,卡玛来这里是为了发现两种婚姻的差别。一种是寂寞的婚姻,像她父亲的就是,分开度假只是使他们之间更加疏离;另一种则是自己的婚姻,两个人之中只有一个念《密德玛区》,只有一个驾船横渡大西洋,但两人却拥有各自的成就,尊重彼此的兴趣,欣赏对方的优点。卡玛认为自己的婚姻,是一种因互信互谅而满溢幸福的婚姻。

爱有多深,包容与体谅就有多深。在爱情世界里,做个善于体谅对方的人,多给对方时间与空间,让婚姻因互信互谅而满溢着幸福。

赞扬的魅力

世界上有一首最动听的歌——赞美,这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梭罗

百老汇的一位喜剧演员有一次做了个梦:自己在一个座无虚席的剧院给成千的观众表演——讲笑话、唱歌,可全场竟没有一个人发出会意的笑声和掌声。

“即使一个星期能赚上10万美元,”他说,“这种生活也如同下地狱一般。”

事实上,不只演员需要鼓掌。如果没有赞扬和鼓励,任何人都会丧失自信。可以这样说:我们大家都有一种双重需要,即被别人称赞和去称赞别人。

赞扬人也是一种艺术,不但需要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达,而且还要有洞察力和创造性。

一位举止优雅的妇女对一位朋友说:“你今天晚上的演讲太精彩了。我情不自禁地想,你当一名律师该会是多么出色!”

这位朋友听了这意想不到的评语后,像小学生似的红了脸。

正如安德烈·毛雷斯曾经说过的:“当我谈论一名将军的功劳时,他并没有感谢我。但当一位女士提到他眼睛里的光彩时,他却表露出无限的感激。”

没有人不会被真心诚意的赞赏所触动。耶鲁大学著名的教授威廉·莱昂·弗尔帕斯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年夏天又闷又热,他走进拥挤的列车餐车去吃午饭,在服务员递给他菜单的时候,他说:“今天那些在炉子边烧菜的小伙子一定是够受的了。”

那位服务员听了后吃惊地看着他说:“上这儿来的人不是抱怨这里的食物,便是指责这里的服务,要不就是因为车厢里闷热大发牢骚。19年来,您是第一位对我们表示同情的人。”

弗尔帕斯得出结论说:“人们所需要的,是一点作为人所应享有的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