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系统农女:猎户独宠小娘子
8886100000293

第293章 小林子

“是你,肯定是你!”王大娘哆嗦着手指向王蓉,踉跄着上前几步,却不小心踢翻一旁的水盆,盆里的水飞溅出来,正好泼到王大柱手上。

他想躲却已是来不及,胸前被泼了个透湿,低头时正好看到自己的手,却是惊了个目瞪口呆。

哪里有像王蓉说的变颜色了?分明还是原本的样子啊!

王大柱和张氏同时都惊着了。

王大柱瘫坐在地上,已然傻住了,张氏则蹲下来抓着他的手左看看右看看,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抬头怒视着王蓉。

不错,她骗了他们。

且不说他们这里地势偏僻,资源匮乏,她根本就找不着高锰酸钾这种东西,就算她真能找到,钱袋子是装钱的,谁没事往里面撒这种东西啊,她又不知道王大柱会溜进她家。

她再聪明,也不可能提前预知到还没有发生的事吧。

所以她刚才只是在诈王大柱而已,诈他做贼心虚,诈以他的那点小胆,最后一刻一定会主动认罪。

你看,这不就叫她诈出来了吗?

人啊,一旦做了亏心事,就容易草木皆兵,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吓破他的胆,尤其是对于王大柱这种胆子比针眼还小的男人。

“大哥,不好意思,我跟你开了个小小的玩笑。”面对张氏的愤怒,王大柱的懵逼,王蓉用一句“玩笑”,轻描淡写的带过。

此时王大娘也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整个人顿时失去了理智,推开赵氏,径直扑到王蓉面前,大口喘着粗气,咬牙切齿道:“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是你蓄意污蔑,你好毒的心思啊,那是你的亲大哥啊!”

王蓉神情坦然,脸上笑意丝毫不变。

她这也能叫做污蔑?

又不是她逼王大柱做出那等偷鸡摸狗的下作事情,既然他有脸做没脸认,自己只能使点小手段小计谋,逼他认了。

这都说得上是“毒”的话,这个家里的人,那可都是不遑多让了。

“随您怎么说吧,反正如今证据确凿,村长,这里就交由您处置了,我那边还有不少事,就先回去了。”王蓉懒得同王大娘争辩。

她心里未必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过就是护着自己儿子而已,她要护便让她护,总归老村长那边也不能将王大柱怎么样,最多罚他跪个祠堂,再打几板子,这事也就算过去了,不然,老村长刚才询问她意见时,她就直接让人将王大柱扭送官府了,也不会只是关押进祠堂这么简单。

“行,你放心,有我还有村中诸多长辈,我们定会公事公办,还你个公道的。”出了这档子事,老村长自认自己也应当负上一部分责任。毕竟他是村长,村中不管出了什么事,他总归脱不了责任,王大柱这般做,他也有管束不当之责。所以他刚才特意问过王蓉,王蓉也同意了他的处置,想来多少还是顾念着兄妹情分的,不愿将人送交衙门。

如此也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下这般,他这个村长好办事,也不至于将事情闹大,算得上是最妥当的办法了。

实际上,他哪里知道,王蓉不愿意将王大柱送交官府,根本就不是顾念什么根本就没有存在过的兄妹情分,只是纯粹嫌麻烦而已。

一旦王大柱进了衙门,王家人肯定会无休无止的去骚扰她,烦她,逼她将王大柱捞出来,与其这样,不如换个简便省事的法子,王大柱遭了罪,她也解了气,最好不过了。

有了老村长的保证,王大柱必定是要吃些苦头了,王蓉也懒得再待下去,不再理身后王大娘的高声谩骂,扭脸便走了。

当日下午,老村长便召集了村中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一同审问王大柱。

过去村里有什么事,一般都会在祠堂里解决,遇上犯事之人,也可略施刑罚加以惩戒。当然了,合村上下,只有身为一村之长的老村长才有动用祠堂的资格。只是这些年村里平静已久,未曾发生过什么大事,因此这祠堂也就许久没有动过,此番重开,算得上是村里一件大事了,故而引得不少人前去围观。

最终,经过老村长与村中几位长辈一同商议,决定罚王大柱连跪一月祠堂,外加杖刑一百,这事便算了结了。

山上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风知带人修的路也初具模样,王蓉去看过,那路修的着实不错,等将来彻底修成之后,村里人再上山下山的干活,就方便多了,也能省去不少时间。

家里这边的事情料理的差不多了之后,王蓉便挑了个日子,又去了一趟镇上,陆续拜访了几位药材供应商。

他们一听说王蓉如今接手了杏林堂,意外之余,竟是无一例外,全都一口答应会继续为她供货,估摸着这里面大概是少不了欧阳休的“功劳”。

果然,在王蓉再三追问之下,他们都承认,欧阳休先前派人同他们打了招呼,说自己的百草阁货源充沛,不需要他们再费心了,他们只管同以前一样,料理好杏林堂这边就是。

欧阳休都发话了,他们怎敢不听,除非以后不想再做生意了。再者说,没了百草阁,他们总要过活,总要找到个下家愿意买他们的货啊。

他们同杏林堂合作多年,彼此都是知根知底的,王蓉手上又拿有李掌柜临走前留下的书信,信中李掌柜也为她做了担保,加之她给出的价钱确实不错,他们自然愿意同她合作,于是便当场同她签立了契约,供货的事便这么说定了。

王蓉没想到此番事情办得如此顺利,还以为至少得待到第二日才能回家,便特意支会了风知一声,说今晚她就住在铺子里面,暂时先不回去了。

如今看天色还早,便想回铺子去打理一下,顺便琢磨琢磨人手的事,要是顺利的话,准备准备,过两日便正式开张,哪知刚走到铺子门口,便见一十四五岁上下的小伙子伸着脑子,不住往铺子里面张望,奈何店门紧闭,他扒着门缝瞧了两眼,便不无失落的低下头,准备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