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妃不侍寝,妖孽公公求放过
9055500000143

第143章 开堂审案

第二天上午,在京城的府衙里,开堂审理了柳释儒强/奸民女的案子。因涉及朝中官员,当日主审坐堂的是京城知府卫敏琦卫大人和刑部尚书李正阳。

李正阳不用说了,是锦夜的人。而卫敏琦,却非锦夜一党,我在内阁对此人也耳闻颇多,据说此人任京城知府已有八年。自打他上任,京城的江洋大盗都不敢在本地作恶,而是流窜到外省。卫敏琦八年里断案无数,均有理有据,颇得民心,黎民百姓送他“卫青天”的称号,以誉其公正严明。

卫敏琦无党无派,在京城官吏中也属异数。锦夜一党也早有心拉拢他,明示暗示都递过去了,却得不到卫大人的回应。如此的不识抬举,若不是念他是个人才,锦夜一早要拿他开刀了。

长风作为摄政王,朝中重臣犯了大案,也亲自赶往府衙。听闻长风果真去了,锦夜让我扮了男装也一同前往。

卫敏琦和李正阳见锦夜和长风都来了,忙下了座,迎到门口拜见。李正阳我见过,卫敏琦却是第一次见。我本在心里勾画出一个“铁面无私包大人”的形象,高大威猛,一脸正气,见了面才知道,是个五官平淡,貌不惊人的人,四十多岁,属于扔在人堆儿里找不出来的那种。只有偶尔凝眉时,方觉他眼中精光一现,随即又归于平凡,仿佛锋利的宝剑,只有遇到对手时才会显出锋芒,而平日要藏在剑鞘中一般。

他二人本要将两个主审的座位让给锦夜和长风。

长风沉声道:“本王与锦大将军此次前来只是堂内听审,此案涉及朝臣,关系重大,还望二位大人秉公执法,切勿徇私。”

二人不敢应,又齐等锦夜发话,锦夜点头道:“就依摄政王所言。二位大人就不必推脱了。”

于是,二人重新坐在公堂前桌案后的主审座位上。长风坐在桌案案左手下方。我与锦夜坐在右手下方。两侧是两排手握杀威棍的衙役。

长风扭头看我,目光难掩关切。锦夜冷冷地瞪了长风一眼,眼中都能飞出冰溜子来,长风只能压抑着调转头。

有锦夜在,我跟长风连个眼神儿都不敢交流。难受的我,跟饿了八天的人,好容易见了肥肉却吃不到嘴似的。

李正阳一拍惊堂木,“啪”地一声脆响,在畅阔的大堂里显出回声。我正在臆想长风和肥肉的问题,突然一声,吓得我一哆嗦,耳听他扬声道:“带人犯!”

李正阳与卫敏琦本同是三品大员,况且又是在京城衙门之中,本应由卫敏琦主审。但李正阳自持有锦夜撑腰,于是喧宾夺主,拿起惊堂木乱拍。卫敏琦面上未见丝毫不愈,仿佛理应如此一般坐在旁边当陪衬。

一阵“稀里哗啦”的索镣声,一身囚服的柳释儒被带了上来。他见到长风和锦夜都在,颇为震惊,随即缓缓跪在大堂之上。

那柳释儒身上倒没有刑伤,但是看来在牢里也很受了些折磨,头发乱蓬蓬的,脸色青白,更显得一身瘦骨伶仃的很可怜,跪在那里都摇摇欲坠,看得我恨不得将自己的椅子给他搬过去。

李正阳又一拍惊堂木,“柳释儒你可知罪?”

那柳释儒虽然狼狈落魄却难掩一身正气,“下官不明大人所指何事。”

“大胆!”李正阳一声爆喝,“犯下滔天罪孽还敢自称‘下官’。”说着拿起案上的供状,“民女甄如花,甄似玉姐妹二人,状告你腊月十六日深夜夜闯民宅,奸/污了她二人,可有此事?”

柳释儒摇头,义愤道:“子虚乌有,尽数不实。在下根本不认识甄氏姐妹。”

李正阳冷笑道:“行凶作恶之人哪一个肯承认呢!诉状上写得清清楚楚。两名受害女子俱指摘你刑部侍郎柳释孺的大名。还呈上你的亵裤一条。人证物证俱在,你还如何抵赖!看来不用刑你是不肯招供的了。”随即吩咐衙役,“大刑伺候。”

啊?审了还没两分钟呢,就大刑伺候了!咱是从二十一世纪过来的,从小见惯了电视中公安叔叔光辉高大的形象,也听惯了美国警察“你有权保持沉默,从现在起,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呈堂证供……”的过场宣言。现如今,看到审案大人问都不问清楚了就要开打,真是让我这个现代人嗤之以鼻。

长风一蹙眉头,已经出言拦下,“衙门只接到诉状,不能单凭一面之词就定了柳释儒的罪。依龙耀国律法,应传递交诉状之人辨认人犯,当堂对质,方能定罪。”

李正阳陪上恭顺的笑脸,“回摄政王,王爷说得没错,龙耀律法确是如此,只是,受害的女子受此奇耻大辱,几次三番欲自尽,幸被家人救下,自是羞于抛投露面,对质公堂。还望摄政王海涵,体谅那两名女子的苦衷。”

李正阳仗着有锦夜撑腰,面上虽然对长风恭敬,言语中却挤兑长风。倒把长风说成不近人情,欲揭人伤疤的小人。

长风自然知道这件案子不过是栽赃陷害,借着柳释儒整他罢了,审判的结果就是杀了柳释儒,让长风失去得力干将,顺便搞垮长风的名声。只是长风一个大男人,坚持让两个遭到强/暴的女子现身人前,于法虽然有依,于情却是说不过去的。

眼见衙役将一副夹棍扔在了柳释儒脚边,几个人上去就要动刑。长风顾不得尴尬,起身怒道:“李大人尚未问明案情就刑讯,不怕屈打成招吗?我堂堂龙耀国,律法公正严明,不会放过一个恶人,更不会冤枉一个好人。兹事重大,事关一人的性命清誉,还望二位大人传那两名女子到堂上对质。那甄氏姐妹既然递上诉状自然是希望将真正的罪犯绳之以法。若是李代桃僵,错判了柳释儒,而让真正的作恶之人逍遥法外,又将坑害多少无辜女子?甄氏姐妹的冤情得不到昭雪,余生又怎会安乐?律法不明,有失公允,又如何上对得起皇上,下对得起黎民百姓?”

长风将一串的问题抛出来。李正阳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倒是一直不言不语的卫敏琦此刻仿佛睡醒了一般,上来打圆场,“摄政王所言极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能因人情而枉顾。李大人慈悲为怀,体恤弱女,如此心胸也实在让下官敬佩。”

他倒谁也不得罪!说完和稀泥的话,卫敏琦话锋一转,“下官觉得这柳释儒做下此等伤天害理的事儿,自是不肯认罪的,若是因熬不住刑而招认,他日必会喊冤。传扬开去,有损我龙耀的天威国策。下官以为,就让两名受辱女子上得堂来,辨认人犯。那柳释儒见到苦主,自会无地自容,羞愧难当,如此也能让他心服口服,认下罪孽。”

卫敏琦明里贬损柳释儒,暗里却力荐两名女子上堂。李正阳想反驳,又惹不起长风,只能偷偷瞟向锦夜,等他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