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可爱的动物王国(青少年成长必读·科学真奇妙丛书)
9060200000006

第6章 无脊椎动物(3)

扁平蠕虫

扁平蠕虫,是最简单的动物。它有一个特殊的“头”,它们的躯体扁平,像根带子一样,这使它们有较大的表面面积。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没有肺,要直接通过它们的皮肤进行呼吸,排泄溶解的废物,大约有8万种的扁平蠕虫,大多数是作为寄生虫在动物的体内或身体上生活。另外一些生活在土壤里,或淡水、咸水里。

扁形动物通常分为三纲:涡虫纲,如寄自由生活的涡虫;吸虫纲,如寄生生活的血吸虫;绦虫纲,如猪肉绦虫等。

分裂

大多数扁平动物是两性体——雄性和雌性两种性器官都有,尽管它们仍然配对进行有性繁殖,有些种类也能分裂成两个,进行无性繁殖。扁平蠕虫具有惊人的再生本领,从一小段”亲体“上就能再生。如果蠕虫被分割成两段,每一断片将生长成一条有头和感觉器官的完整的新虫;如果一条扁平蠕虫的头被伤害,它就长成一条分岔头的蠕虫;如果把一条蠕虫割下一段,它能在每一端都生长出一个新的头。

1、血吸虫

又称裂体吸虫,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寄生于人体的有日本裂体吸虫、埃及裂体吸虫和曼氏裂体吸虫3种。血吸虫寄生于人畜体内的门静脉系统,可引起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造成血吸虫病流行的是日本裂体吸虫,其成虫雌雄异体。雄虫体较短粗,体乳白色或微灰白色,常向腹面弯曲而呈镰刀状;口、腹两吸盘明显,自腹吸盘以后虫体两侧向腹面弯曲,形成沟状,直延至尾端,称抱雌沟,是雄虫抱住雌虫交配的部位。雌虫比雄虫明显细长,呈线状。虫体可逆血流移行到肠粘膜下层的静脉末梢,合抱的雌雄虫在此交配并产卵。虫卵的一部分随血流到肝脏,另一部分沉积在肠壁上,还有的游离在阑尾、胰、胃、脑等器官中。初产出的卵内含一个受精卵细胞和约20个卵黄细胞,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发育成毛蚴。由于卵内千周蚴分泌酶的刺激、溶解了周围的组织,虫卵经肠壁穿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这时内含毛蚴的虫卵呈卵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其一侧有一小刺,如遇清水,即可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可活2~3天,此时若遇钉螺就主动侵入,在螺体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后逸出;如遇人、畜在水中活动,则经皮肤侵入体内;脱去尾问成为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发育,在移行发育过程中未能到达门静脉系统的童虫,因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

血吸虫病的防治

血吸虫对宿主带来的危害以虫卵所致的损害为最重。虫卵沉着在宿主的肝脏及肠壁等组织,形成虫卵肉芽肿,最后导致肝脾肿大、肠壁纤维化、肝硬化和腹水;在儿童则可因反复感染而引起发育不良、智力减退、生殖机能不好,形成血吸虫性“侏儒症”,丧失劳动力。中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12个省的部分县均有发现,最南处为广西横县,最北处为江苏宝应县。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其防治原则是年年查治病人、病牛,杀灭钉螺,管好人、畜粪便,粪便要储存一段时间再使用,防止能孵出毛蚴的虫卵落入有螺水体,管好水源。到1958年,中国已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近些年有钉螺的面积和病人有回升趋势。因此彻底消灭血吸虫病地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2、猪肉绦虫

猪囊虫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它既可以寄生在猪身上,也可以寄生在人身上,引起猪、人的猪囊虫病。在人体的猪囊虫主要寄生在皮下、肌肉、脑部、眼睛等组织里,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猪囊虫病

人是吃了猪肉绦虫虫卵而感染猪囊虫病的。虫卵随食物进入人体胃肠道后,虫卵的胚膜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所破坏,虫卵中的六钩蚴破膜而出并钻入肠壁,经血液循环及淋巴系统,抵达人体各组织,发育为囊虫。多寄生在人体的皮下、肌肉、脑、眼等组织,猪囊虫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它自身不会繁殖,但可导致所寄生部位的猪囊虫病。

人感染猪囊虫的途径

1、内源性自体感染 猪肉绦虫病的患者,绦虫节片可随着胃肠的逆蠕动返流至胃,等于吃进了绦虫成虫。

2、外源性自体感染 猪肉绦虫病的患者,粪便中可排出大量的猪肉绦虫虫卵,该虫卵污染了自己的手或食物,又被自己吞食,引起自身感染。

3、外源性异体感染 自身没有患过猪肉绦虫病,但食入了被猪肉绦虫虫卵污染的食物、蔬菜或水源等。

4、经胎盘感染 孕妇如果感染了猪肉绦虫病,虫卵可随血液循环经胎盘传给胎儿,这是猪囊虫病的一种特殊感染方式,较为罕见。

猪囊虫的寄生部位

1、皮肌型囊虫病 表现为皮下有结节,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的皮下,多在上肢、躯干、头面部等,下肢较为少见,无痛痒感,局部皮肤也无任何改变,患者多于无意中发现,寄生在皮下的囊虫对人体无明显危害。

有些囊虫寄生在肌肉里,患者自觉局部肌肉有酸胀感,肌肉囊虫多发生在四肢,特别是下肢较为多见,患者的四肢或臀部因囊虫的大量寄生,局部肌肉肿胀,而使肌肉外形极为丰满,但却十分无力,甚至行走困难,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囊虫性假性肌肥大症。

2、眼囊虫病 猪肉绦虫虫卵也可随血液循环到达眼睛寄生,多寄生在眼睛的玻璃体,也可寄生在视网膜下,眼睛的前房、结膜下及眼眶内均可寄生。一般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或眼前有异物感,如不及时诊治,可出现视网膜脱落,导致失明。

3、脑囊虫病 脑囊虫病对人体危害最大,绦虫卵中的六钩蚴随脑血流进入脑实质。由于囊虫对脑组织具有免疫性、化学性及机械性的刺激作用,故无论活虫还是死虫,均能引起严重的组织反应。

症状

1、癫痫型 即我们俗称的抽风。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双眼上吊、四肢抽搐,可伴有尿、便失禁,抽搐中还可将自己的舌头咬破,这种抽搐大约发作2~3分钟左右,继而昏睡,醒来后感觉头痛、全身乏力。也有时间隔几分钟再次出现抽搐现象,称为癫痫持续状态。持续状态后患者多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癫痫小发作不伴有意识障碍只表现为局部肢体的抽搐。

2、高颅压型 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颈强直。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水肿,久之可导致视神经萎缩,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腰穿压力增高,如果囊虫寄生在脑室,可使脑脊液通路受阻,造成脑室扩大,出现阻塞性脑积水,此种情况极易发生脑疝而导致死亡。

3、脑膜脑炎型 由于囊虫寄生在脑组织,可引起炎性细胞的浸润,脑脊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数增高,蛋白增高,患者可表现为头痛、低热等。

4、精神障碍型 类似精神病患者,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认知能力差,胡言乱语,不认识人,哭闹,外出乱走,或做一些非常人所做的事,或表现为燥动,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

治疗

囊虫病可以引起这么严重的病症,那能不能治好呢?囊虫病是可以治疗的。有些药物的疗效也很好。但是,由于虫体寄生在组织内,服药后囊虫无通道排出,只是将其杀死,使之逐渐钙化或液化,虫体被杀死后的异性蛋白反应可产生很多甚至较为严重的反应。因此如果您不慎感染了猪囊虫病,请您一定尽早到有关医院专科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自行服药,以防止发生意外。

预防猪囊虫病首先应该预防猪肉绦虫病,这样就可以避免因猪肉绦虫感染囊虫病。其次,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吃的东西要洗净,避免将绦虫卵误食入口。

六、线形动物门

线形动物是三胚层具初生体腔的动物,多数种类是身体细长的圆筒形。消化系统体前有口,体后有肛门,在体壁以内还有与外界不相通的初生体壁。寄生种类多,对人类危害大,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等,都是常见的寄生线虫。预防寄生虫病要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不要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家中切生菜和熟菜的砧板要分开,以防寄生虫卵进入人体。

线形虫

身体虫是身体呈细线形或圆筒形的一类蠕虫,常见的线形动物有钩虫、寄生在人体的蛔虫和蛲虫。在线形虫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个空腔,这是动物界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这种体腔使动物身体内部的器官有了一个存放之地,但这种体腔与体壁的肌肉层之间没有体腔膜,也没有任何孔道与外界相通,所以比较原始。大多数线形虫是非寄生虫,也有一些是寄生虫。

最多的动物

线虫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的动物,几乎到处都可以发现它们。许多作为寄生虫在动物和植物体内生活,在某些水浅的沙地,这些小蠕虫每立方米中超过100万只。线虫在外貌上相当一致,大多数长度不到3毫米,长长的圆柱状的躯体,每一端都呈圆锥形,很有弹性,有肌肉般的体壁。

铁线虫

有些寄生蠕虫如铁线虫,能游泳,并把卵产在淡水里,卵一孵化,幼虫就成为寄生虫,寄生在诸如蟹、昆虫等动物的体内,它们以后就靠寄生为生,直到死去。它们被称为铁线虫的来由是因为它们是在动物的供水槽里被发现的,并一度被认为是产生了生命力的马鬃。

1、蛔虫

原腔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虫卵随粪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两种。前者金黄色,内有球形卵细胞,两极有新月状空隙;后者窄长,内有一团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颗粒。

感染途径

只有受精的蛔虫卵才能卵裂、发育。在21~30℃、潮湿、氧气充足、荫蔽的泥土中约10天左右发育成杆状蚴。脱一次皮变成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感染性虫卵,此时如被吞食,卵壳被消化,幼虫在肠内逸出。然后穿过肠壁,进入淋巴腺和肠系膜静脉,经肝、右心、肺,穿过毛细血管到达肺泡,再经气管、喉头的会厌、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肠,整个过程约25~29天,脱3次皮,再经1月余就发育为成虫。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受感染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饥、脐周阵发性疼痛、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状,有时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预防蛔虫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绝感染来源;搞好粪便管理;讲究个人卫生,防止虫卵入口。

蛔虫病

蛔虫病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传染源是蛔虫病患者和感染者。大量的虫卵随患者粪便排出,污染蔬菜及泥土,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约经2周,发育为成熟虫卵。成熟虫卵经口到胃,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数进入小肠孵化发育为幼虫。幼虫钻入肠粘膜,经淋巴管或微血管入门脉、肝脏、下腔静脉而到肺;在肺内脱皮后形成1毫米左右的幼虫。幼虫穿过微血管经肺泡、支气管、气管上升至咽,然后再被吞入胃,此即构成蛔蚴移行症。蛔蚴到达小肠后发育为成虫。自吞食虫卵至成虫成熟约需75天,在小肠内生存期约为1~2年。

七、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是身体环状分节且有真体腔的动物。两侧对称,三胚层,具有中胚层及中胚形成的真体腔。体表多具刚毛,有的具疣足,刚毛和疣足为运动器官,排泄器官为后肾管。环节动物有8700余种,它们生活于海水、淡水或陆地上潮湿的土壤中,是结构较高等的的蠕虫动物。能改良土壤的动物,除了蚯蚓外,还有蚂蝗、沙蚕、螠虫等。蚯蚓能改良土壤,净化垃圾,增加土壤肥力。它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近年来,国内外人工饲养蚯蚓作为家禽饲料,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环节蠕虫

环节蠕虫,或环节动物,包括最熟悉的蠕虫类型,如蚯蚓、水蛭和沙蚕,钓鱼者用它们作鱼饵。大多数躯体细长,分成许多充满流质的节段。环节蠕虫有着发育良好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废物处理系统。许多种类在每一环节上还附着一对与腿相似的附肢。

运动

环节动物如蚯蚓,有一个充满流质的躯体。躯体有两个肌肉层:一个是内部的纵向肌肉层,另一个是外部的环形肌肉层。要向前移动,就收缩它的环形肌,拉长它的躯干,细小的硬毛就从它的前部伸出来,固定在泥土里。随后,蠕虫就收缩纵向肌,将其躯干向前拉动。

昆虫的祖先

生活在非洲中部的食肉绒毛虫,具有环节蠕虫和昆虫的两种共同特征。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它们形成了蠕虫和昆虫之间的一个进化链。身体长度可达15厘米,绒毛虫的腿有43对之多,这使得它们可以像毛毛虫那样爬动。同昆虫又不一样,它们的外层很薄,且防水性不太好,这意味着它产只能生存在潮湿的地方。

1、蚯蚓

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这是动物在形态构造和生理动能向高一级水平进化的现象。它有一个肛门,一个口,环节上有肌肉和刚毛用来运动。它们有真体腔,能通过排泄管与体外相通。

蚯蚓的功绩

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蚯蚓是一种益虫,而最近科学家发现蚯蚓还能防治大气污染,他们培养出一种蚯蚓,体长15~25厘米,它们的粒状蚓粪中,含有能分解恶臭剧毒硫化物和氨气的放线菌和丝菌,而且1克蚓粪中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多达3亿个,这些微生物以蚓粪为生,它们善于吸附大气中的硫化物,氨气等臭气,并把这些臭气迅速分解为无毒无味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