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夺情刀
9062400000099

第99章 早朝

朱寿继位以来,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矛盾也还是有的,主要的矛盾在于,内阁希望朱寿做一个傀儡天子,内阁与皇帝之间是有分工的,内阁管民事,皇帝管军事。枪杆子里出政权,内阁认为,皇帝只要掌握了军队,政权就还是他的,至于民事,皇帝最好不要插手,否则要内阁干什么用呢?

但在和平时期,又不打仗,作为三军统帅的天子没有用武之地。内阁希望将皇帝圈养在皇宫,在女人肚皮上使劲,替帝国多生几个孩子,按理说,内阁的这个安排没有错,继承人问题不是小事,关乎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奈何朱寿至今没生出一个孩子。

可想而知,朱寿有多郁闷,所谓刘进、谷大用、张永等八虎不过是几个使唤的奴才而已,没有他们,朱寿对内阁一点反击之力都没有。

他又不是像太祖和成祖那样残暴,你不听我的我就杀了你,来多少杀多少,杀怕了所有的官员都变成了听话的奴才。

当然内阁和文官之所以这么高调,主要还是朱寿的老爹孝宗皇帝惯的,惯的他们蹬鼻子上脸,有点反噬其主的意思。

为了国家的安定团结,朱寿同志能忍则忍,忍不了也没有自己动手,而是让八虎去恶心恶心他们,分担了他们攻击的力量。

朱寿虽说三个月没上早朝,但有什么大事,内阁和六部官员都会第一时间去豹房请示汇报,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朱寿赋予刘进批改奏章的权力,用现在的话说,刘进其实相当于朱寿的秘书,或者秘书长。刘进难免会夹带一些私货,搞贪污腐败。

但总体来说,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刘进也不敢胡乱批改,因为朱寿最后还要过一眼,如果刘进批改太离谱,给朱寿看出来,刘进轻则被罢黜,重则连小命都难保。

朱寿杀文官一定要走司法程序,但杀宦官没有任何约束,因为宦官只是皇帝的家奴,说杀就杀,跟杀一条狗没什么区别。

千余名官员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之后,开始奏报,大家都没吃早饭,所以早朝有时间限制,一般规定只能奏事八件,八件事已经很多了,要是上千余人每一个人发表一句意见,八件事开一天的会都处理不完。

内阁三个阁老都兼任六部的堂官。李东阳兼任户部尚书,管钱,他在奏章中指出,官员俸禄从朱寿登基的时候涨过一次,将近10年没有涨过,百官意见很大,可酌情考虑给官员涨薪。

这是李东阳第三次为涨薪上书,前两次朱寿都没批。明朝官员的俸禄是自西汉以来最低的,同级别的官员,俸禄大概是宋朝的二十分之一,宋朝实行的是高薪养廉的政策,明朝太祖是苦孩子出身,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吃一口饱饭才义无反顾投身到造反的大业。太祖建立明朝之后,对比自己早年苦哈哈的生活,制定了官员的基本俸禄,感觉已经很不错了。太祖统治期间,俸禄一直没涨,也没哪个不怕死的官员敢上书要求涨薪。

成祖也是造反起家,不过他是造自己侄子的反,造反成功之后,为了安抚人心,涨了一次俸禄。从南京迁都北京,又涨了一次,迁都是大事,不给点福利,没人愿意迁都的。当年宋太祖想从开封迁都到洛阳,因为官员反对,没有迁成。老赵一介武夫,估计没给官员涨俸禄。赵二就聪明多了,使劲给官员发钱。如果迁到洛阳,估计没有后来的靖康之耻,当然赵二可能也上不了台。

成祖涨了两次再也不涨了。此后,英宗和代宗朝比较乱,各涨过两次。

孝宗对官员太好了,几乎每年都涨,大概是因为孝宗没有庞大的后宫需要维持,钱没地方花,也因此,百官对孝宗的评价甚至超过太祖与成祖。

百官对孝宗评价有多高,对朱寿的失望就有多高。经常有官员私下八卦,孝宗那么一个仁慈、伟大,没有任何低级趣味的皇帝怎么会生出朱寿这样一个五毒俱全的混世魔王呢?

朱寿不是不知道百官对他的这些非议,他脸皮厚,完全无所谓,他觉得他老爹活得太累,他压根不认为孝宗的死与金丹有任何关系,而是活活给内阁当孙子累死的。

那些官员心里,甚至嘴上骂着他,还想让他涨薪,做梦吧,他又不是二傻子。

李东阳这次也没指望朱寿会批准他的奏章,他不过是做给下面的人看的,他明年致仕,朱寿奖励了他八百亩上好田地,足够他养老了。其实朱寿对他还不错。

但是,他是文官,他必须站在文官的立场上跟皇帝对着干,致仕时如能为大家把待遇提上去,也算是他留下的政治遗产。

作为文坛领袖,李东阳文采一流,一个干巴巴的奏章硬是给他写的天花乱坠,念起来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百官无不深受感染。可是他还没念完,朱寿打断道:“李阁老,朕准了,早朝之后拟一个具体章程吧。”

可不是吗,奏章写的很好,就是没写怎么涨,涨多少,难以执行。这也难怪,李东阳没指望朱寿会批,所以奏章是以务虚为主,没什么实际内容。

“呃?”李东阳一愣,“这就批了,不会吧?”

他看向焦芳和杨延和,两人都向他点点头。

“老臣谢过皇上!”李东阳高兴道,他作势要跪,朱寿道:“免礼,赐座!”

这是刘进的活,他赶紧跑到大殿墙角搬来一把太师椅,请李东阳坐下。

“老臣谢皇上!”李东阳非常激动,一躬到底。

他忘了跟刘公公说声感谢,刘进眼里寒光一闪,很快敛去。李东阳是首辅,他是惹不起的。

李东阳以下,文武百官都一躬到底。不少人低声议论:“我们这位皇上难道转性了?”

内阁次辅焦芳兼任吏部尚书,吏部为六部之首,权力最大,这样焦芳跟李东阳能够形成制衡。焦芳上的奏章是关于明年春闱的安排,科举分乡试和会试,每三年一次,乡试在秋天举行称秋闱,会试在春天举行,称春闱,明年正好是春闱之年。

焦芳的奏章主要是汇报,告诉朱寿春闱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并不需要朱寿做什么决断。因此,这一份奏章也很轻松地通过了。

朱寿忙着上早朝,罗若愚和乔芷雪刚起来,时间还早,他们在床上打坐,静心养气。

习武之人都要打坐,并不是说只有和尚和道士需要打坐,打坐是为了修炼内功。

不会武功之人打坐也能强身健体,加速体内空气的循环。

乔芷雪将昆仑派的内功心法传授给了罗若愚,罗若愚越练越觉得受益匪浅,他的伤口刚好,不能久坐,打坐了半个时辰,真气在体内循环,他虽然还做不到让真气在全身循环一遍,但能有多远到多远,感觉全身舒泰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