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古尊宿语录
9114300000123

第123章

開堂日。宣疏罷。師拈香乃趺坐。棲賢長老白槌了。便有僧出問。草庵孤坐。誰知出格家風。拄杖橫空。未審是何宗旨。 師云。雲間五老。水滿雙溪。 進云。若然者。劒為不平離寶匣。藥因救病出金瓶。 師云。一條界破青山色。 進云。忽遇五馬行春日。萬家和氣生又且如何。 師云。却被闍黎道著。 進云。海神知貴不知價。留與人間光照夜。 師云。靈利衲僧。 問。飛錫一聲天地動。爐煙起處遍乾坤。為國開堂於此日。師將何法報皇恩。 師云。耶舍塔前消息在。 進云。皇恩答處蒙師指。朝宰臨筵事若何。 師云。已有隨車雨。何須動地雷。 進云。若然者。虎出渡河皆此日。珠還合浦賀今朝。 師云。知恩有幾人。復云。諸佛心印。祖祖傳授。所謂教外別傳者。蓋取其要妙也。其要妙之道。在人不在教乘。所以歸宗長老得之。以妙明心印印僧俗大眾。彼我無差。同成佛道。還信得及麼。權郡大夫得之。以妙明心印印一郡千里之事。則自然殊途同歸一毛頭。一一明了。一一無差。然後卷舒自在。縱奪臨時。皆吾心之常分。非假於他術。 提刑都官得之。以妙明心印印十方華藏世界海。祇在一毛頭。於中或行或坐.或去或來.遊山翫水。選勝尋幽。法喜禪悅。皆吾心之常分。非假於他術。眾官得之。各以妙明心印印之。則王事民事一一明了。一一無差。然後可行則行。可止則止。皆吾心之常分。非假於他術。 諸山禪師得之。三世諸佛一切法門。各以妙明心印印之。則法法明了。一一無差。然後應機接物。通變臨時。或日面月面。佛手驢脚。或豎拂拈槌。或呵佛罵祖。作大佛事。皆吾心之常分也。遂拈拂子劃云。劃斷葛藤。便擲下云。是什麼。良久。喝一喝。下座。

師在筠州九峰。辭眾晚參。遂舉拂子云。昔日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今夜歸宗舉拂。大眾寂然。為復寂然者是。微笑者是。又是箇什麼。只如歸宗舉拂與世尊拈花。是同是別。若言同。法無同相。若言別。豈有兩般。久參先德聞舉便了。後進初機却須子細。良久。云。法法總歸宗。臨機要變通。靈源明妙處。平等主人翁。 師初入寺陞座。僧問。遠公符命。禪師俯應機。祖令當行也。方便指群迷。 師云。深。 進云。深意又如何。 師云。淺。 進云。學人如何領會。 師云。點。 云。大眾證明。學人禮謝。 師云。老僧今日失利。 問。遠離九峰丈室。已屇歸宗道場。如何是不動尊。 師云。鷓鴣啼處百花香。 進云。萎花風掃去。香水雨飄來。 師云。今也如是。古也如是。 進云。若然者。將為少林消息斷。如今蹤跡宛然存。 師云。如何是少林消息。僧禮拜。 師云。點即不到。 師云。佛法要妙。但歸其宗。苟歸宗也。自然無可不可。一切成現。海印發光。今與大眾同已歸宗。住平等本際。敢問何者是宗。何者是要妙。良久。云。祇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上堂。為新舊化主云。舊者已還。新者復作。新舊相資。放過一著。遂拈拂子云。不可作新舊會。既不作新舊會。又落在什麼處。若知落處。受用無窮。若不知落處。亦受用無窮。知落處。受用無窮則可知。不知落處。因甚麼受用無窮。明眼衲僧試斷看。

上堂。舉。赤眼因見虵。便與斬斷。傍僧云。久嚮歸宗。元來只是箇麤行沙門。眼曰。你麤。我麤。 師云。大眾只知赤眼斬虵向其僧道你麤我麤。且古人見處作麼生。遂舉拂子云。今日歸宗舉拂子與當時歸宗斬虵。是同是別。良久。云。人人有箇真天佛。妙用縱橫總不知。今日分明齊指出。斬虵舉拂更由誰。

上堂。頭陀石被莓苔裹。擲筆峰遭薜茘纏。羅漢院一年度三箇行者。歸宗寺裏參退喫茶。

上堂。今日乃是第二箇四月。不見古人道。放過一著。落在第二。雖然第二。未免祇是前來孟夏漸熱。乃呵呵大笑云。有利無利。不離行市。西川成都府。漏藍子一文錢。三箇五箇。撒在諸人面前。一一可以治病。又且不知廬陵米作麼價。

上堂。師乃到法座前。顧視大眾。便歸方丈。

上堂云。南泉斬猫兒與歸宗斬蛇。叢林中商量。還有優劣也無。優劣且止。只如趙州戴靸鞋出去又作麼生。若也於此明得。德山呵佛罵祖有什麼過。於此不明。丹霞燒木佛。院主眉鬚落。所以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喝一喝。下座。

上堂。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奪却你拄杖子。大眾。見錢買賣。莫受人謾。知麼。有利無利。不離行市。阿呵呵。却憶趙州勘婆子。不風流處也風流。喝一喝。下座。

上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雲門一曲。門云。臘月二十五。忽有人問歸宗。如何是歸宗一曲。但向伊道。五月二十五。且道歸宗與雲門意作麼生。今之與古相去幾何。又云。唱者如何。門云。且緩緩。忽有人問歸宗。唱者如何。向他道。莫錯。莫錯。且道歸宗是雲門非。雲門是歸宗非。乃喝一喝。云。是非總去却。是非裏薦取。

上堂。擲下拂子云。歸宗擲下拂子。大眾一時覩見。任是鶻眼龍睛。也須遭伊繫絆。喝一喝。下座。

上堂。今朝七月二十。秋風凉冷相及。一切佛法現前。自是常情不入。遂舉拂子云。拂子已入也。為伊無佛法知見解會。汝諸人見道無佛法知見。便道。大盡三十日。小盡二十九。作箇無事商量。喝一喝。云。瞎屢生。

上堂。舉。僧問悟本大師。寒暑到來。如何回避。本云。何不向無寒暑處去。僧云。什麼處是無寒暑處。本云。寒時寒殺闍黎。熱時熱殺闍黎。 師云。大眾若也會得。不妨神通遊戲。一切臨時。寒暑不相干。若也不會。且向寒暑裏經冬過夏。喝一喝。下座。

上堂。八月中秋。凉風蕭索。衲僧去來。如雲似鶴。山北山南有路通。一條拄杖橫擔却。是即是。覺不覺。切忌隨他老慮脚。喝一喝。下座。

上堂。今日淵上座設道吾饡飯。點趙州茶。拈出如來一大經卷。為諸人徹困。驀拈拄杖擲下云。道吾飯.趙州茶.如來一大經卷。此三種法門盡在拄杖頭上撒開也。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一任變通。自在受用。三十年後不得辜負淵上座。若也不知。數日雨寒。秋風漸冷。喝一喝。下座。

施主捨法衣上堂。大眾。諸佛法衣得之者。出三界。離五欲。成大道。度眾生。遂舉衣云。舉起也。地獄停酸。脩羅息戰。放下也。帝釋搖頭。諸天罷樂。不舉不放。十方法界。情與無情。同成佛道。未審施法衣者。成得箇甚麼。良久。云。自從盧老收歸後。須信人人總有之。

長安化主歸上堂。大眾。一兩絲。一匹絹。一一盡從蠶口現。口中吐出濟人間。衲僧如何總不薦。若也薦。家家門裏含元殿。喝一喝。下座。

開爐日上堂。凡夫色礙。二乘空礙。菩薩色空無礙。目前萬象森羅。理事融通自在。僧堂又添煖火。十方高人共會。不必更分彼此。同是一真法界。喝一喝。下座。

上堂云。今朝十月二十五。須知有法離言句。本明本妙不假修。一隊古佛參堂去。

上座。冬後一陽生。乾坤解通變。衲僧莫守株。彼此丈夫漢。日日天真活。人人自可見。如何都不顧。隨他物所轉。喝一喝。下座。

啟聖節上堂。舜日共佛日長明。堯風與祖風竝扇。所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祝延聖壽。今正是時。乃呼。萬歲。萬萬歲。下座。

上堂。僧問。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山即不問。如何是寶。 師云。闍黎終日騎牛不識牛。 進云。恁麼則從今日歸家去也。 師云。如何是那一寶。僧便喝。 師云。前三三。後三三。又作麼生。 進云。謝師指示。 師却喝云。不識雲門關捩子。等閑動著眼[目*(山/虫)][目*(山/虫)]。復云。那一寶。非今非古。非僧非俗。非男非女。十二時中光明烜赫。還有人著得價麼。若有人著得價。三十年後不得辜負歸宗。莫有人著價麼。這一隊漢。十二時中是箇甚麼。喝一喝。下座。

上堂。今朝十月半。天上月初圓。遂拈拂子云。拂子豈不是圓。又敲禪床云。何曾偏來。大眾。只這偏圓道。聲色閙浩浩。眼耳但聞。莫問歸宗老。

上堂。衲僧門下無非過量境界。自在禪定。乃喝一喝。云。豈不是過量境界。又謦欬一聲。云。豈不是自在禪定。阿呵呵。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上堂。好雪。大眾。米麵柴炭之屬。一切成現。寒則圍爐向煖火。困來拽被蓋頭眠。好大眾。適從僧堂來。却向僧堂去。喝一喝。下座。

上堂。大眾。休得也。無了期。共來林下學無為。袈裟同肩一拂子。相逢能得幾多時。喝一喝。下座。

化城大師來。上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出得火宅。未到寶所。且在化城。今日相逢化城。不見寶所何在。元來只是舊時源上座。大眾。元來一時總是舊時人。伏惟珍重。

上堂。大眾。古人道。盡大地是箇解脫法門。枉作佛法會却。何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歸宗則不然。盡大地是箇解脫法門。不作知見解會。有時見山不喚作山。有時見水不喚作水。大眾。彼此丈夫。莫受人謾。

上堂。大眾。歸宗不是無禪可談。無法可說。正值雪寒。不宜久立。乃喝一喝。云。歸堂向火。

上堂云。今朝正月初五。未免為君重舉。斬新日月分明。禪家且莫莽鹵。還有不莽鹵底麼。且道是什麼。喝一喝。下座。

上堂。今朝正月初十。晴暖春風襲襲。觸目無礙法門。大家一時證入。喝一喝。下座。

上堂云。大眾。佛法兩字。彼此不著便。眾中莫有師子兒麼。不敢望你哮吼一聲。使大眾一時頂門上眼開。且莫嚼他古人殘羹餿飯也難得。歸宗今日謾你諸人去也。驀拈拄杖擲下云。南山鼈鼻虵。解弄者收取。喝一喝。下座。

上堂。二月仲春漸暄。時來萬物爭妍。莫待桃花悟道。出門芳草芊芊。喝一喝。下座。

上堂。舉。教中道。不見一法是大過患。乃喝一喝。云。有什麼過。驀拈拄杖卓云。有什麼患。復橫按云。德山棒。臨濟喝。舉世何人解提掇。天高地迥萬象閒。總是僧家好時節。遂擲下云。是什麼時節。喝一喝。下座。

上堂。世尊三昧。迦葉不知。迦葉三昧。阿難不知。因甚不知。只為淺深有異。三德六味。施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首座三昧。大眾不知。因甚不知。對面不相識。開單展鉢。拈匙放筯。大眾三昧。各不相知。因甚不知。阿呵呵。復拈拄杖橫按云。我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卓拄杖。下座。

上堂。拈拄杖云。涅槃心易曉。差別智難明。古人道。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奪却你拄杖子。歸宗則不然。你有拄杖子。我奪却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大眾。芭蕉與麼。歸宗不與麼。且道與麼是。不與麼是。擲下拄杖云。是什麼。良久。云。是即龍女頓成佛。非即善星生陷墜。

上堂。山門今日供養羅漢。為十方檀越酬還心願。亡者生天。現存獲福。召云。大眾。但祇隨例飡[飢-几+追]子。莫問人間短與長。復拈起拄杖云。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三界不柰伊何。堪受人天供養。這一隊少叢林漢。總好與二十拄杖。喝一喝。下座。

上堂。大眾。彼我雖殊。根塵有異。然則性自平等。無平等者。平等尚無。況有不平等者。驀拈拄杖云。情與無情共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遂擲下云。撲落非他物。且道是什麼物。喝一喝。下座。

隆慶長老來。上堂。大眾。教中道。佛滅度後。為善知識者。總是見佛來。然則其為善知識者。亦不可容易覩。善知識者。亦不可輕慢。隆慶禪師斯之謂也。老僧與知事.首座.大眾同增懽慶。乃喝一喝。云。虎溪宗派。龍山子孫。吉州隆慶。大啟禪門。古人所謂從門入者。不是家珍。驀拈起拄杖云。為是家珍。為是外物。大眾。却請隆慶禪師決斷。擲下拄杖。下座。

因開福專使至。上堂。近有人從成都來。乃得潭州信。却說廬陵米價高。驀拈起拄杖云。風行草偃。擲下云。是什麼。喝一喝。下座。

上堂。日往月來。大盡小盡。光陰已去。生死漸近。大眾總是祖師門下客。須知生死不相關。且道歸宗與麼說話。還有過也無。良久。云。父母不聽。不得出家。

上堂。舉。昔日臺山路上有一婆子。凡有僧問。臺山路向什麼處去。婆云。驀直去。僧擬行。婆云。好箇阿師又恁麼去。 師云。遊臺山者。憧憧往來。莫知其數。未有一人不被伊瞞。唯趙州一日謂眾曰。臺山下婆子被老僧勘破了也。大眾。雖然不受伊瞞。若點檢來也。好喫婆手中棒。且道趙州過在什麼處。若知趙州過。方解不受人瞞。歸宗門下莫有不受人瞞底麼。喝一喝。下座。

上堂。如來大師云。不能了自心。如何知正道。又寒山菩薩云。一念了自心。開佛之知見。大眾。是什麼。直下了取。拈拄杖云。何誰不見。阿誰不知。知見分明。又擊禪床云。阿誰不聞。阿誰不了。了心平等。若此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卓拄杖。下座。

上堂。良久。云。船子下揚州。大地無寸土。蛇咬蝦蟇聲。更有眾生苦。驀拈拄杖擲下云。今朝二十五。喝一喝。下座。

上堂。今朝六月旦。萬物隨時變。地肥茄子多。雨足甜瓜賤。紅桃大似拳。綠李圓如彈。誰識歸宗大道心。拈來一一人難辨。驀拈拄杖云。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奪却你拄杖子又作麼生辨。若辨得出。不虗在歸宗過夏。若辨不出。禪床且替他喫棒。乃擊禪床。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