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析津志辑佚
9114600000050

第50章 古迹 (2)

门殿记:应天门十一楹,左右有楼,门内有左右翔龙门及日华、月华门。前殿曰大安,左右掖门。内殿东廊曰敷德门。大安殿之东北为宫。正北列三门:中曰粹英,为寿昌宫,母后所居也。西曰会通门,门北曰承明门,又北曰昭庆门。东曰集禧门,尚书省在东外,其东、西门,左右嘉会门也。门有二楼,大安殿后门之后也。其北曰宣明门,则常朝后殿门也。北曰仁政门,傍有朵楼。朵楼上有两高楼,曰东西上阁。门内有仁政殿,常朝之所也。宫城之前廊,东西各二百余间。分为三节为一门。将至宫城,东西转角,有廊百许间。驰道两傍植柳,廊脊覆碧瓦。宫阙殿门则纯用碧瓦。应天门,旧名通天门。大定五年更。七年改福寿殿曰寿安宫。明昌五年,复以隆庆宫为东宫,慈训殿为承华殿者,皇太子所居之东宫也。泰和殿,泰和二年更名庆宁殿。鱼藻池、瑶池殿位。贞元元年,建有神龙殿,又有会观亭,又有安仁殿、隆德殿、临芳殿。皇统元年,有元和殿、有常武殿、有广武殿,为击球习射之所。京城北有离宫,有大宁宫,大定十九年建。后更为寿宁,又更为寿安。明昌二年更为万宁宫。琼林苑有横翠殿、宁德宫。西园有瑶光台;又有琼花岛,又有瑶光楼。皇统元年,有宣和门。正隆三年,有宣华门,又有撒和门。

金志:国初无城郭,星散而居,呼曰皇帝寨、国相寨、太子庄。后升皇帝寨曰会宁府,建为上京。辽上京改作北京。城邑、宫室,与中原州县廨宇制度,极草创。居民往来无间,自前朝门至后朝门,皆出入之路,无禁。孟春,击土牛,士庶老幼咸观于殿侧。民讼未决者,多邀驾而诉。至熙宗,始有禁。

炀王弒熙宗,筑宫室于燕,三年成。城之四围,凡九里三十步。自天津桥之北曰宣阳门。中门绘龙,两偏绘凤,用金钉钉之。中门惟车驾出入乃开,两偏分双、只日开一门。过门有两楼,曰文、曰武。文之转东曰来宁馆。武之转西曰会同馆。正北曰千步廊,东西相向。廊之半,各有偏门。向东太庙,向西曰尚书省,至通天门。后改名应天楼。高八丈,朱门五,饰以金钉。东西相去一里又各设一门,左曰左掖,右曰右掖。内城之正东曰宣华,正西曰玉华。北曰拱辰。殿凡三十有六,楼阁备之。正中位曰皇帝正位,后曰皇后正位。位之东曰内省,西曰十六位,乃妃嫔居之。西出玉华门曰同乐园,若瑶池、蓬瀛、柳庄,各村尽在于是。

都城四围凡七十五里,城门十二。每一面分三门。其正门四傍又设两门。正东曰宣曜,西、南、北已见前注。此四城十二门也。凡门各有武夫守卫,士夫过者不敢瞬目。内城正南门曰通天;正东宣华;正西玉华;正北拱辰。金碧翚飞,规模壮丽。

光禄寺、万亿库、白云楼 俱有世皇御座。

蓟门 在古燕城中。今大悲阁南行约一里,基枕其街,盖古迹尔。隳废久矣。

汾门 在涿州南,武遂津北,近长城。史记世家云:孝成十九年,赵以龙光、汾门与燕;燕以葛城、高阳与赵。即此地也。

闸河水门 在和义门北。

金水河水门 在和义门南。肃清门广源闸别港,有英宗、文宗二帝龙舟。

厚载门 松林之东北,柳巷御道之南。有熟地八顷,内有田。上自构小殿三所。每岁,上亲率近侍躬耕半箭许,若藉田例。次及近侍、中贵肆力。盖欲以供粢盛,遵古典也。东有水碾一所,日可十五石碾之。西大室在焉。正、东、西三殿,殿前五十步,即花房。苑内种莳、若谷、粟、麻、豆、瓜、果、蔬菜,随时而有。皆阉人、牌子头目各司之,服劳灌溉。以事上,皆尽夫农力,是以种莳无不丰茂。并依农桑辑要之法。海子水逶迤曲折而入,洋溢分派,沿演渟注贯,通乎苑内,真灵泉也。蓬岛耕桑,人间天上,后妃亲蚕,寔遵古典。【(引自徐氏铸学斋抄本析津志。)】

泄水渠 初立都城,先凿泄水渠七所。一在中心阁后,一在普庆寺西,一在漕运司东,一在双庙儿后,一在甲局之西,一在双桥儿南北,一在干桥儿东西。

葫芦套 在城南西。奉陪枢府相君祈雨南城,因过。所谓葫芦套者,乃相君之苑也。其内楼台掩映,清漪旋绕,水花馥郁,非人间景。于是济南魏中立赋诗云:葫芦套在城南隩,不期六月乘兴到。临歧一径由崇墉,夹道高杨若引导。周遭寒溜碧悠悠,动荡楼台影还倒。荷花荷叶展幽芬,绿水苍云竞偎靠。双双野凫戏分萍,小小渔舟出深澳。西轩虚敞眼室明,云扶远山齐戴帽。平生浪迹走西东,每遇林泉端酷好。亦知胜景难久留,且憩片时聊寄傲。快游不待美所并,应祷更奇雨飞瀑。

恒斋、汲古斋 在燕京丰宜门里,园桥南岸之西。赵吉甫老人所建,在种德园内。

东掖铜马 慕容隽据燕,有马骏而力,爱之。遂铸铜马像,置于东掖门外。今有铜马坊。

闾城石兽 燕京之西,有故闾城。中有二石兽,至今尚存。然不知何代人所遗也。

烧饭园 在蓬莱坊南。由东门又转西即南园红门,各有所主祭之,树坛位。其园内无殿宇。惟松柏成行,数十株森郁,宛然莙高凄怆之意。阑与墙西有烧饭红门者,乃十一室之神门,来往烧饭之所由,无人敢行,往有军人把守。每祭,则自内庭骑从酒物,呵从携持祭物于内。烧饭师婆以国语祝祈,徧洒湩酪酒物。以火烧所祭之肉,而祝语甚详。先,烧饭园在海子桥南,今废为官祭场。

汴京司天浑仪 沉括存中所制,今在南城披云楼直南寺中,极工。

南城彰仪门外,去二里许,望南有人家百余户,俱碾玉工,是名磨玉局。南城村有黄土坡,凡铸治佛像、供器、印篆,并及万亿库钞板,势须此处取土为沙模。年例,兵部以站车搬运,入美利库中用。

抄纸局 西南近城,原系阿哈马平章花园。至今金莲沼尚存二区。【(引自徐氏铸学斋抄本折津志)】

韩御史,先世禹城人。城南远风台为别墅。诸老有诗。【(日下旧闻考卷九十郊垧引析津志。)】

双青杨树大井,关帝庙。又北去,则昭回坊矣。前有大十字街,转西大都府巡警二院。直西,则崇仁倒钞库。西,中心阁。阁之西,齐政楼也。更鼓谯楼。楼之正北,乃钟楼也。【(日下旧闻考卷五十四城市引析津志。)】

通州都漕运司,在通州大道之北。【(日下旧闻考卷一百零八京畿引析津志。)】

齐化门外有东岳行宫,此处昔日香烛酒纸最为利。盖江南直沽海道,来自通州者,多于城外居止,趋之者如归。又漕运岁储,多所交易,居民殷实。【(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八郊垧引析津志。)】

澄清闸 隽景山诗:六丁竭力用工夫,不用长虹枕海隅。石齿冷涵云迹润,树头寒挂月轮孤。嘶风宝马踏晴雪,出蛰苍龙戏贝珠。伫立细看今日事,临邛未遂马相如。【(日下旧闻考卷五十四城市引析津志。)】

刺斡耳朵者,即世祖皇帝之行在也。每圣上巡幸上都者,盖亦行国赋民力,其圣虑周知,非实以清暑为事也。此故老相传,独异乎今时所闻。盖过此口汉儿山,有界限,名靼靼山,万里如坻。【(永乐大典卷七七○二京字韵八页上引析津志。)】

白塔 在大圣寿万安寺,平则门内。

黑塔 在大天源延圣寺,太平坊。

青塔 永福寺青琉璃。

唐悯忠寺无垢净光塔 有铭,范阳府功曹参军兼节度掌书记张不矜撰。至德二载建。我闻西方有大圣佛伽,号曰觉。在迦毗罗城精舍阁内,能庇极四天,超证诸果,而毫照劫界之外,罔不谛听而归之。时战荼外道,昧佛威力,有善相者谂之曰:汝当堕无间大地狱,受旃檀罗业。若能悔过从正,悛心归真,当于劫,毗罗城三歧古塔,崩坏日久,无人修崇,能造轮枨,书陀罗尼咒于其塔内,念诵精持,减罪恒沙,受大安乐。其名曰无垢净光塔。夫塔者,所以囗像生敬祈者;所以昭德塞违,处诚依投,罔不示应。我大唐皇帝陛下,孝因冥感,圣以天资。太上皇不宰功成,禅代法禹,创业垂统。时邕象尧复宝位,为太与兆人,为父母珍符景命,充溢寰瀛,止难锄凶,洗清天宇。光禄大夫范阳郡大都督府长史、河北节度兼度支营田海运等使、摄御史大夫归义王史思明,硕量天假,宏谋神授,仁被动植,忠越古今。竭节布恳,成成其名。砥心砺行,存乎道。昔在平卢也,于曹禅师早发弘愿,于彼造塔。初,经始未构,属中原乱离有难,便赴范阳,其塔便罢修葺。今重承因命,允厘东郊,缅想诚式,副前愿。敬于悯忠寺般若院,造无垢净光塔一所。池五饰,工力已周。夫其始也,堙垝墉精院,掘地及泉,寔其炭隐,以金椎岌其阶。公输运斤,离子督墨,摹规彟矩,而陶甓雾集,俗驰缁走,而翎甓云屯,工以子来,人以心竞哉。生明月既望,乃勤朴斵夫。其甃凹磨凸刓方铲圆,龙鳞错落以用,密虎杰竖以攒扣,栱杈以分,赴绮疏回,合以洞开。夫如是,月有旬矣。尔其层构削成,枨轮孤耸,金幢插汉,截虹霓以中分。宝铎连星,碍舒而假道。密迩睚眦以缺立,羣仙囗曳而下来,恠兽蜿拏而捧龛。石人赑囗〈厂外赑内〉,以承级崒。若蓬壶仙馆,耸珠阙重,皎如天台四明,莳琪林于绝顶。夕而望之,月当蒙汜,星辰皛晃而攒临;晓而望之,日上扶桑,云霞蔽亏而捧出。既忏诸累,能植胜缘。时八部天人,九有缁俗,日夕匍匐而归之。徒观其趋福庭,登梵扃,披倒景,跻重冥,启洞户,排疏棂,勃崒嶙峋青荧。俯瞰万像,平步高玄,回惶恒悸。既如折玄牝于阊阖,涉级聚武,又若搏壁上翠屏。尔乃周游层甍,婴倚飞楹,栈道诘立,四顾而震魂。井干陵临,穷览周流而失瞬。至于契法者,湛乎真寂。悟入解者,得乎律梁。于是舣涅盘岸,屏瀑流河,窥其神咒,置于层剎之中。峩峩梵幢,列于毘罗之院。逗影而入,苦皆忏闻铃。而三业都捐,用能禅佑熙朝。希嘏保佑门阀,修文偃武,康于极乐之回归。马休牛皷,腹于革胥之代,求蒙是作,式创铭云:都聚相之严厉兮,巍然孤耸;如天下来兮,若地之踊;琼龛层剎兮,骈巃嵷;龙蜿兽拿兮,鬼神捧;轮枨岌嶪兮,土宇瞻悚;铃音聪合兮,威力潜拱;亚相持边兮,被光宠;镇此门兮,谋重;富国保家兮,千万亿。

东一塔 安禄山所建,塔内有苏灵芝墨迹在内。

昊天妙圣塔 今砖。

延寿殊圣永昌塔。竹林寺塔。崇孝塔。奉福寺塔。以上木塔。

门头塔。玉浮图。【唐普庆寺。】 圣安庄塔。天王塔。永安寺琉璃青双塔。

圣寿庄塔 在大兴县,砖。万安塔、砖。石佛塔、砖。羊市塔、砖。高家塔。龙虎台塔、砖。通州石塔。砖。荼毘塔。海云可庵双塔【在庆寿寺西。】 石佛寺塔。【(顺天府志引析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