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横河民间故事集
9182200000068

第68章 故事(41)

再说光武帝非常赏识严子陵的人品才学,就破格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在这高官厚禄面前,严子陵却装起病来,一再推托,坚决不肯做官。原来,严子陵过惯了自由的平民生活,对官场那套礼仪应酬很看不惯。他想:治理天下的道理我都讲了,照此去做,百姓自然会安居乐业。于是,他给光武帝留下了一封辞职谢罪的书信,悄悄地离开洛阳,返回余姚,又过起隐居生活来了。

有一天,大雪纷飞,严子陵冒雪出门,去拜访一个朋友,当他拐到姚江支流边的小路上时,忽见背后半里路外,有四匹马跑过来,严子陵仔细一看,头里那匹白马上的官员,正是上次来找他的

使者。

原来,光武帝仍然十分想念严子陵,再次派使者前来访他,要他进京做官。他们刚才已去过他的家中,现在正顺着雪地上的脚印跟踪追寻而来。

严子陵还是想躲避,幸亏江边泊着一只渡船,他连忙上船,请摆渡的老头赶快把他渡到对岸去。上岸后,严子陵又脱下麻鞋倒过来穿上,向老头嘱咐了几句,便匆匆上路,向陈山顶上走去。

一会儿,那帮使者寻到河边,发现路上脚印到渡口没有了,忙问摆渡老头,那老头摇摇头,摆摆手,使者又看看对岸渡口的雪地上,一连串十分清晰的脚印,却是从那陈山上走下来的,他们弄不清是怎么一回事,只好到别处去找寻了。

为了躲避朝廷找寻的麻烦,严子陵搬到桐庐县去了,隐居在富春江畔。他和家里人一起耕田种地,过着自食其力的平民生活。

后人为了纪念严子陵,就把渡口旁的一座桥改名为“客星桥”;陈山改名叫“客星山”;安山桥一带地方,称为“高风乡”。

(1986年,采录于石堰乡乌玉桥村)

黄蛇山与蛤蟆山

华国苗/搜集 叶仁法/整理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湖西门村还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山上大树参天,荆棘如墙,草深林密,野兽巨蟒出没无常。人们的生活也十分困苦。

一天,从外地来了兄妹俩。哥哥是个英俊的青年,妹妹是个美貎的姑娘。兄妹俩来到湖西门村以后,以卖艺为生,相依为命。

半个月后,在伍梅山上修仙的黄蛇精在洞穴里闷得发慌,想出来游玩游玩。黄蛇精便摇身一变,变成一个俊俏的后生下山来了。凑巧,他碰见了这位美如天仙的姑娘,动了凡心,匆匆赶来挑逗嬉闹,姑娘一见这个陌生男子竟如此无礼,不禁怒气顿生,当场就痛骂了他一顿,不料从此种下了祸根。

却说那黄蛇精当时被姑娘骂得恼羞成怒,怒从心起,也不搭腔,干脆拔拳与姑娘厮打起来。姑娘哪里是黄蛇精的对手,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哥哥眼见妹妹敌不过人家,马上赶来助战,但凡夫终究敌不过妖魔,他被黄蛇精一拳击中要害,顿时口吐鲜血,一命呜呼,妹妹见哥哥被杀,痛不欲生。她抖擞精神再次奋起搏斗,终因势孤力单,战不过黄蛇精,只得负伤夺路而逃。她逃啊逃,逃到了湖西门村南约一千米处的小河边,眼见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她心一横跳进河里成了一只蛤蟆,随即又变成了一座蛤蟆山。蛤蟆山曲着四脚,弯着尾尖,昂起头拼命向东爬行。而黄蛇精追啊追,追到河边不见了人影,就游过小河继续寻找,哪里还有姑娘的踪迹。于是黄蛇精随即化作了一座黄蛇山,虎视眈眈地寻找姑娘。

几千年过去了,直到现在人们还绘声绘色地叙述起古代“黄蛇吞蛤蟆”的故事,使人浮想联翩。

这两座山都在湖西门村境内,现在还能看见一条巨形的黄蛇山尾巴直伸在耸爬坑的山顶上,蛇头朝东想一口吞下一百米外的蛤蟆山呢!

(1987年,采录于石堰乡职业中学)

乌山的传闻

胡诚达/口述 胡中立/整理

横河镇域内的峙山对面有一座孤山,伏在田野上,头朝东北尾向西南,如一条头朝东北,尾向西南的牛,所以古时候人们就叫它卧牛山。但是,后来改称它为乌山了。

为什么要改称山名呢?原来这里有一个动听的故事。

北宋末年,金兀术领兵南侵。小康王赵构逃到余姚县横河乡的村落,身边兵将失散,又肚饥了,他不由仰天长叹,长叹声惊动了五个耕田的农民,农民帮助了小康王。

金兵赶到,追问五个农民,有否看到小康王,朝哪个方向逃去?农民用手朝北一指,金兵朝北追赶落了空。

金兵回到原地,不见五个耕田的农民,心想:必定是他们放走了赵构,于是找到了五位农民将他们都杀了。

后来,一到夜里,卧牛山一带就有乌牛乌衣军打击金兵,并且人数越战越多,越来越勇。白天乌牛乌衣军不见踪影,夜里出来打击金兵,最后,他们终于把金兵打败了。

人们为了纪念乌牛乌衣军战胜金兵的功绩,就把卧牛山改称为乌山。

(1987年,采录于横河镇宜青桥村)

金山剑山

胡诚达/搜集整理

北宋末年,金兀术带领金兵南侵,小康王赵构逃奔明州(今宁波),经余姚,向浒山方向北逃,想渡海避难。

小康王和随从逃到横河卧牛山下的福昌寺,人困马乏,正要休息,见山岙处金兵追来,随从中有一名是小康王亲族赵某,他急中生智向康王献计,让康王解下衣冠佩剑给他,并叫康王单骑先走,由自己扮作康王迎敌。

于是康王赶紧翻身上马,往南就逃,过马蹄漕和跃马桥,到埋马庙,由泥马驮他过河,最后藏身于桑园里。随从赵某率领人马,手握康王佩剑,带头冲向金兵,双方死伤很多,战斗到中午,人困马乏。正在僵持不下之际,忽见金兵阵脚自乱。原来是余姚李知县带领乡兵赶到。

金兵恍惚看见卧牛山上全是骑乌牛、穿乌衣的军人,认为已经前后受敌,就落荒而逃。

李知县立即领兵冲上去,把金兵杀散,救出受了重伤的赵某和随从。然后,赵某叫乡人把杀死的金兵埋葬在卧牛山后面的小山中。

从此,人们把埋金兵的小山叫金山;康王被围困时插佩剑的小山叫作剑山。

(1987年,采录于横河镇相士地村)

戚家大山

孙庆盛/口述 孙黄业/整理

一天午后。戚继光将军在案旁踱来踱去,心事重重。原来自从戚将军接受朝廷任命,从山东调到浙东,抗击横行几十年的倭寇以来,有件难以解决的事,就是从山东带来的家眷随军作战很不方便。就拿当时姚北的一次战斗来说吧,本来完全可以消灭那批倭寇的,可是倭寇突然分兵偷袭戚家军的家眷,差点使戚家军措手不及,误了大事。

正当戚将军心情烦闷的时候,外面走进来一个小兵:“禀大人,外面来了一位先生,说要见大人。”戚继光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这个时候,谁会来?随口说:“有请!”

不一会儿,从外面走进来一位先生,纶巾长袍,双手一拱:“余姚孙如游拜见将军。”戚继光见这个年轻后生一表人才,连忙客气地请他坐下。

孙如游开门见山地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我是为了将军您来的呀!如今,将军作战带着家眷,既要保护他们,又要打仗,难啊!将军若信得过我是忠烈公后裔,就把家眷交给我吧,我一定保护好他们。”

戚继光素知孙门世代忠良,又见他态度诚恳,连连感谢:“那就多多打扰了!”“好,就这么定了。”戚继光就把家眷送到了孙家境。

戚继光把家眷托付给孙如游后,肩上担子轻了许多。他指挥着抗倭将士,收复了一处处的失地,剿灭了一批批的倭寇。倭寇被逼红了眼,当他们打听到戚将军的家眷住处后,就派兵攻打余姚县的龙泉和梅川(今属慈溪横河)一带,妄图占领孙家境,捉住戚继光的家眷,威胁戚继光。近千名倭寇偷偷上陆,避开戚家军主力,向南开进,最后包围了孙家境。

孙如游见此情况,一面组织乡亲抗击倭寇,一面派人报告戚继光。戚将军连忙亲自带着人马赶到,把倭寇打得落花流水。

孙如游觉得他那里还不够安全,心里总有一块石头没有放下。一次,他骑马走进大山,抬头一望,只见山山岙岙,地势十分险要,能攻能守,是个隐蔽的好地方。

孙如游回到孙家境就把这情形告诉了戚将军。戚将军听说有这么一个好地方,非常高兴,让家眷搬了进去。从此,百姓们都称这一带的山为戚家大山。据说,戚继光晚年还来过戚家大山哩!

(1987年,采录于龙南乡大山村)

美人山

陆国连/搜集 胡信传/整理

峙山公园南面有座美人山,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相传宋朝时,横河附近有个大埠头渔村,有一渔夫叫陈海,夫妻俩年到半百,并无一个子女,靠打鱼苦度日子。一天陈海出海捕鱼,忽然,眼前金光一闪,见一只凤凰直飞云霄,回家后,把此事告诉了妻子。妻子说:“你遇见这一喜事,我也有喜事。”说完,红着脸指指自己的肚子。

转眼八月过去,陈海夫妻盼到了孩儿落地,生下一女,因见到凤凰报喜,取名凤姐。光阴如箭,凤姐长到了十六岁,生得眉清目秀,十分聪明,还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能唱动听的歌儿。

凤姐的美貌被当地的渔霸黄清永之子黄总来知道了,就叫媒婆去说亲。陈家早知道渔霸凶横,一口拒绝,黄总来接到媒婆回音,就瞪着三角眼狠狠地说:“她不识抬举,我打定主意决不放过凤姐。”他立即召集家丁动手,准备船只,探明消息。黄总来亲自出马,杀气腾腾,奔向陈海打鱼的地方。

这天,凤姐正和未婚夫陈永在海湾打鱼,黄总来一到,就叫打手跳进凤姐渔船,把凤姐抓回黄府。黄府当夜就张灯结彩,准备成亲。黄总来叫丫头给凤姐换衣衫。黄总来走后,凤姐将衣衫打落在地,边骂边挣扎。丫头无法,只好将凤姐关在房内。

再说陈永,他从小在海边长大,有一身好水性,落海后,急忙游上了岸,直奔黄府。这时正是一更时刻,酒席宴上,人手杂乱,陈永混进凤姐房内,两人商量脱逃计策。

到了二更辰光,黄总来跨进房门,急想与凤姐同床,不料床后闪出一人,掐住黄总来脖子,将他按倒在地。黄总来翻眼吐舌,一会儿就一命呜呼了。陈永急忙装扮成女人,此时,宾主们还在猜拳取乐,见女人来往,并不在意。凤姐陈永两人逃出虎口,来到一座山脚下避难。

第二天早上,黄家丫头提着洗脸水进房,见黄总来躺在地上,七孔出血,吓得丢掉脸盆,转身就跑,结结巴巴地告诉黄清永。黄清永知情,火从头上冒,狂叫:“非抓到凶手不可!”便派人到处探查,不久,探明了凤姐和陈永的下落,他就亲自带了几十名打手,直奔凤姐和陈永避难的山下。

这夜陈永正好出来探听情况,不幸被黄家的几个打手抓住了。陈永大声喊:“凤姐快跑!”喊声刚落,就被打手刺死了。凤姐听到喊声,急往山上跑。黄清永知道凤姐一定在山上,就叫打手遍山寻找,找了一天,找不到凤姐,就叫打手放火烧山,烧了七天七夜。

第八天,有人报知黄清永,在山顶上站着一个女人。果然,山顶屹立着一位姑娘,正是凤姐。黄永清喝令打手同他一起直奔山顶,离山顶只有几十步时,突然,一声霹雳,浓烟四起,飞沙走石,黄清永和众打手连人带石一齐滚下山去,血肉横飞,一起被埋葬在山下。

从此,人们再也不见凤姐。而这山顶的形状却似美人站立,后人就叫此山为“美人山”。

(1987年,采录于横河镇相士地村)

仙人冈

潘家敖/搜集整理

相传古代有一山民上山砍柴,登上一座山冈,看见了三个老者围在一起。

他走近一看,两个老人正聚精会神地下围棋,另一个人目不转睛地看他们下子,思索着下一步的走法。他们每人手中都拿着一个桃子。其中穿白衣的老人漫不经心地咬了一口手中的桃子,随即把没吃完的桃子丢了。

那山民回头看见那大半个桃子,觉得丢了太可惜,就把它拾起来啃了一口,发觉味道特别好。他想起了躺在床上坐月子的妻子,便把剩下的桃子藏进了口袋。

回到家他迫不及待地把剩桃交给床上的妻子。妻子见了那半个吃剩的发黄的桃子气不打一处来,一边把剩桃扔到房门外,一边大骂丈夫贪心。丈夫受了委屈,默默离开了。

外间正巧有一只鹅伸颈待食,见了滚来的桃子就啄,连肉带核吞了下去。

原来这下棋的三个穿红黄白衣裳的老人正是福禄寿三仙,他们吃的桃子当然是仙桃。鹅吞了仙桃的肉和核得了仙气,从此它不觉饿,可以不进食了。这个山冈后被人们称之为仙人冈。

(2010年,采录于横河镇石堰村翁浪桥)

蜈蚣岭

徐惠萍/搜集整理

从前东横河畔有个孩子,从小失去双亲,孤苦伶仃地过日子。他没有名字,因为是属牛的,人们叫他小牛。

有一天,小牛出外,在路上看见一条受伤的蜈蚣,看它可怜,就把它救回家精心养护。有了个伙伴,小牛再也不孤单寂寞了,心里有什么苦楚,就向蜈蚣诉说。蜈蚣虽然不会说话,只会点点头,但这也给小牛带来极大安慰。小牛一天天成长,蜈蚣也一天天长大,小牛白天下地干活,蜈蚣陪着他,小牛夜里在灯下读书,蜈蚣也陪着他。

这年是大比之年,小牛要上京去赴考,他舍不得丢下蜈蚣,就将它装在笼子里带着上路。

这天,小牛他们走到一座高山下,忽然听到有人喊他:“小牛——小牛——”小牛一边答应,一边寻找,四周并无人影,好生奇怪,这是谁在呼唤?听那声音娇滴滴的,分明是个女人呢,想着想着,来到山脚下。天色已暗,小牛便找了旅店进去投宿。店主人一边给他料理饭菜,一边问道:“客官刚才过岭时,有没有人呼唤你?”小牛点了点头。“你有没有应声?”小牛又点了点头,店主神色大变,说道:“刚才你过的那座山上,住着一个蛇精,经常出来杀害生灵。她会呼唤过路人的名字,你若是答应,当晚就会飞来吃掉你。三年来,已经害死了几十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