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944800000020

第20章 说话,你选择什么 (5) (2)

不过,曼奇内利却并没有因为认识众多的宗教名人而洋洋自得,他的言行相当谨慎,他从不透露任何有关教皇和红衣丰教的事情。教皇一件白色长袍的价钱以及制作细节,从他嘴里根本套不出来。他守口如瓶,绝不把听来的主教们的议论透露给外界,正是慎言使他赢得了教皇和主教们的信赖。

他唯一的谈话就是自己多年来在裁剪上的心得,他认为自己能够发现客人体形上的不足,并想办法为他们弥补。比如,为一个略微驼背的人设计长袍,衣服的后襟就要稍长,前襟稍短,这样可令穿衣人看起来更挺拔。有人就此判断那个穿衣人是教皇本人,但曼奇内利拒绝证实。

俗话说,祸从口出,就在你夸夸其谈之际,已经为那个一直在暗中与你较劲的人准备了一些把柄,为那个听了你某句话不舒服的人进行报复埋下了伏笔。所以古人说:沉默是金。很多时候不说话就是最聪明的选择。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这些情况:有人倚仗某些势力,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说话咄咄逼人;有人因为某些问题不合心意,便喋喋不休;有的人性格粗鲁,说话不分青红皂白。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沉默,以静制动,这样就能使这些人感觉自讨没趣、知难而退。

(1)用沉默对付喋喋不休者

转移话题的缄默能使人乐而忘求:对要回答的问题保持缄默,而选准时机谈大家的热门话题并引人入胜,使对方无法插入自己的话题,且从谈话中悟出道理,检讨自己。

义无反顾的缄默能使人就范:某领导有一次交代属下办一件较困难的任务,当然,他能胜任。交代之后,对方讲起了”价钱“.于是该领导义无反顾地保持缄默,连哼也不哼。

”困难如何大……“,”条件如何差……“,”时间如何紧……“,说着说着他就不说了。最后说了一句:”好,我一定完成。“

沉默是金,有时沉默不语能够出奇制胜,如果滔滔不绝,反而有理说不清。

林肯是一位勤勉好学的人,他通过自学,领得了律师营业执照。他在法庭诉讼中的能言善辩、机智灵活,赢得了人们普遍的赞誉。有一次,他竟一言不发而击败了原告律师,在诉讼中获胜。

在法庭上,原告律师滔滔不绝,把一两个简单的论据反反复复地讲了两个小时,法官和听众都显得十分不耐烦,一片议论声。有的人竟打起了瞌睡。最后,原告律师终于说完了,林肯作为被告律师登上讲台,但他却一言不发。台下一片肃静,人们都感到很奇怪。

过了一会儿,林肯把外衣脱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水杯喝口水,再把水放下,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又脱外衣又喝水。如此循环了五六次,法官和听众被林肯的哑剧逗得哈哈大笑,而林肯却始终未发一言,在笑声中走下讲台,他的对手最终被”笑“输了。

(2)用沉默对付性情粗鲁的人 (1)

性情粗鲁者说话不管不顾,横冲直撞,对付这种人是无法正面交涉的。俗话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尽管你的尊严、人格以及感情受到伤害,但只要你一出手,便会陷入难以应付的场面。面对突如其来的羞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避免发火动怒。如果你不是沉着应对,而是失去理智,那就会给挑衅者提供机会,让其占据优势,结果使自己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尽管羞辱人的言语是卑鄙的、恶毒的、残酷的、无聊的,但你不可以被他的一句羞辱而气愤得像他一样失去理智。应付他的基本对策是保持冷静镇定,这样你才能稳操胜券。

在洛克菲勒的轶事中,曾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以拳头猛击台面,大发雷霆:”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那位客人恣意谩骂他达几分钟之久。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儿,和善地注视着这位攻击者,那人愈暴躁,他就显得越和善!

那个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渐渐平息下来。因为一个人发怒时,遭不到反击,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他是准备好了来这儿与洛克菲勒决斗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开口,所以他也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再如,葛力内在一次会议中对一项决议投了反对票。这个政党的领袖来到他的办公室对他进行指责,说他简直是本党的叛徒,企图破坏该政党组织。

葛力内正在写稿,见他进来后仍没抬头,好像不知道他就在自己的身旁一样。来客见葛力内如此冷淡,更是火上加油,越发显得生气,于是对葛力内辱骂起来。可是,葛力内就是不予理睬,依旧默默地写着他的东西。

来客无可奈何,绕着葛力内的桌子兜了一圈,回到原位,又滔滔不绝地重说了一遍。虽然来客几番重复这套盛气凌人的指责,但葛力内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活。直到来客词穷怒息,准备离去,葛力内才慢慢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轻轻地一笑,丢过去一个得意的眼色,说:”干吗那么着急走啊?回来尽情地发泄吧!“

沉默是金。有时,要想让别人闭上嘴巴,与其用言语压倒对方,倒不如保持沉默。兵法上把这称为”以静制动“,它的威力有时要远远胜过言语。

选择批评--该批评时就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孩子、朋友、下属还是同事,他们总会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免不了要对他们进行批评。该批评时一定要批评,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如果批评的时候说的话不到位不但起不到教育和规劝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增加他人的反感。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其中的说话技巧。

批评孩子要谨慎

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当面称赞孩子,怕过多的称赞会宠坏他。如果我们不是衷心称赞孩子,只是胡乱称赞一番,那么就确实有宠坏的可能。很多家长常常说:”疼孩子疼在心里,不要疼在嘴上。“这是怕造成孩子自满和骄傲的心理,以后他就不再求上进。而事实上合理的称赞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称赞如土壤中的肥料、食物中的维他命,可以给孩子很大的鼓励,使他们信心百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父母给孩子的赞扬比任何人的都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切的人,所以一言一语都发生很大的作用。称赞比责骂有效,父母们不妨慷慨地称赞自己孩子。称赞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告诉孩子这是达到了期望中的水准。

当然,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指导孩子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还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批评,只是要特别小心,在言语和态度上都要谨慎,千万不可用讽刺或嘲笑的言语,免得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难堪,使之产生自卫和反抗的心理。批评孩子的时候可以直接指出错误的地方,然后提出改正的方法,使孩子明白应该走的路和应该做的事。如果孩子付出了努力,尝试去改过,就算不能立即生效,做父母的也不必气馁,可以从旁鼓励,告诉孩子他的努力不会白费。

但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候和地点。随着成长,孩子越发注重自己的思想和自尊。所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或当着亲友面批评孩子实在会让孩子太难为情了,不论出发点是如何良善,所指出的地方如何合理,在这种情形下孩子也难以接受。

批评朋友要真诚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观念,对朋友只有赞美,批评会伤害了感情。而实际上,当你觉得朋友做事不恰当的时候,对他进行适时的批评,好朋友是不会见怪的。至少他知道你是善意的。当然,对于朋友的批评还是要掌握一些技巧,才能让人家愿意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在和朋友的相处中做一个善于批评的角色。

批评要与赞美相结合。适度的批评之后,对于其优点别忘了加上几句称赞的话,才不会损坏彼此的情谊。”以理服人“是对的,但道理有时并不容易被直接接受,甚至会让对方产生反感,尽管在反感时他内心并不一定认为道理错了。

善于批评者还要争取让对方心服口服,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了。有时批评者往往认为自己是好心,但如果话中带有了威胁,效果就难以达到,甚至会给双方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如两个情侣发生了点摩擦,一方大叫”你这样谁还会愿意和你在一起“,对方马上回嘴”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你有什么了不起“,好心的批评也会起到逆反作用。

善于批评者会让对方感到仿佛不是在批评自己,倒像自己劝说自己,就容易被对方接受。善于批评者语言中应避开”你应该“、”你必须“之类的词,多用讨论的口气,避免对方的反感,在任何”强攻“都难奏效时,还不如暂停。

看到朋友有缺点不指正是不真诚,而批评别人不讲究方法就真会伤害感情了,只有讲究技巧的批评才称得上真正的好朋友。

批评下属要温和

上司对于下属的批评可能挫伤下属的自尊,但是若想保证工作质量,批评仍不可避免。有一种做法错误至极:问题初始时对他视若无睹,而待某日心血来潮才处处责难。这种首尾不一致的做法,很难令下属心悦诚服地改过。况且,此时也多半到了忍无可忍、不得不纠正的时候,说话时难免会像连珠炮似的啰嗦没完,似乎要将满腔郁积已久的数落之词一吐而尽。

因此,只要下属做出不当之行,就该刻不容缓地对他进行”此事不当,实不该为“的批评,这才是对他亲切的表示。另外,机巧地对他适时提出警告,也是可行的方法。

有许多上级主管,常是基于”顺便代劳“的心态,代替下属做他所应当完成之事。此种体恤下属的作风,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长久如此,下属们不仅会失去原有的感戴之心,甚至会反过来支使你。他们常会如此说:”你啊!你是否要到办公室去呀?麻烦你顺便帮我把这份文件带去好吗?真谢谢你了!“他甚至还会说:

”麻烦你要去总公司之前预先通知我一声,我想麻烦你带一件东西过去,不然,让我自己跑一趟,就得多费一道程序了!“

当然,这种观点或许于公司业务推展上无大谬误,却往往会造成不良风气。有鉴于此,主管不可使下属有怠惰心态,应当用一些话语婉拒下属所托,否则,以后必接二连三地发生这种事情,给工作造成影响。

批评同事要委婉

当同事犯错时,我们一般不会去干涉。为什么呢?因为你可能曾经这样做过,结果却是你做了努力却引火烧身。接受帮助者可能变得非常生气,也可能通过揭你的伤疤来回应你。于是你宁可维护这种缓和气氛的关系,也不提这种引起对方不快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