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944800000006

第6章 做人,你选择什么 (5)

曾宪梓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可以说一帆风顺。他做人、办企业信奉的是‘勤、俭、诚、信’四个字。曾宪梓认为,信誉是做生意的生命,货一定要靓,不要骗人,骗别人就是骗自己。20多年,金利来在香港、东南亚和祖国内地所建立的良好信誉,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

商品标价要适中,自己不要赚那么多,应当保障顾客的利益,保证百货公司利益。市面上每100件金利来商品,香港零售商的利益占28%-30%,祖国大陆零售商的利益则占25%,百货公司有利可图,才会更着力推销金利来产品。

曾宪梓崇尚做长线生意。假如一个公司一次进货1万条金利来领带,其他供应商可能求之不得,然而曾宪梓却询问对方一个月能卖多少条领带,若月销售1000条领带的话,曾宪梓就只卖给他们3000条,保证该店每个月有2000条存货,可以不断进新货,且资金可以同转,百货公司生意做活了,那么一年出售的金利来领带,恐怕就不只是原先拟入货的1万条。

曾宪梓信奉,生意的伙伴就是朋友,不要只考虑经济利益。欧美不少厂商每年来港接金利来的订单做生意,曾宪梓每每都是掉回头请他们吃饭,照顾他们的饮食住宿,令他们有宾到如归的感觉,当曾宪梓赴欧美公干时,到处是朋友,这些信奉AA制的外国人,亦争相照顾曾宪梓的生活,以礼相待。

“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那些践踏诚信的人也许能得利于一时,但终将作茧自缚,自食其果;那些制假售假者,或专靠欺蒙诈骗者,则往往在得手一两次后,便会陷入绝境,导致人财两空,有些甚至锒铛入狱。在现代经济社会,即使一个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有誉满全球的品牌优势,建立了很好的采购和销售网络,并且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高学历的管理者队伍,但如果它在财务报表、在商品、在服务上做假,欺骗商品客户和投资者,丢掉了信用资本,就没有银行愿意给他贷款,企业的股票、债券和商品就没有人买,合作者和客户没有了,所有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企业必然会陷入困境,并最终在市场中消失。因此,诚信确确实实是做人、立业之本。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从自身做起,恪守诚信,让诚信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准则;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绚丽多彩,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诚信是人的一张脸,他写着你的品德和操行。时下很多企业如博士伦、雀巢、光明等很多企业就是缺少这个现代物欲横流社会弥足珍贵的品质才大伤元气的。人如果没有了诚信,或者你的诚信受到怀疑,那么你将难以融入这个社会和企业,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选择“糊涂”--不妨适当装装傻

做人应该学学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稍微糊涂一点。处处较真,斤斤计较,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必将生活在社会的“真空”里。有些时候,我们不必太计较,适当地装装傻,就是给人方便,别人也会对你友好很多。有时候,装傻也是迷惑敌人,以退为进的策略。

王羲之从小就天资聪慧,乖巧伶俐。大将军王敦十分喜欢他,常常带他在身边,有时把他安置在帐中同寝。

有一天,大将军早起,而王羲之仍贪睡在床。不一会儿,王敦的属下钱凤急匆匆地走进来,屏退左右,密议叛国起兵的大事,但王敦忘了王羲之还在帐中睡觉。

其实此时王羲之并没有睡着,他在床上听得清清楚楚。他知道自己已听到逆谋,断无侥幸存活的可能,于是吐出口水,把被褥、床头和自己的面颊都弄湿了,继续假装熟睡。

王敦与钱凤正谈得津津有味时,忽然想起帐中还有王羲之,不由大惊道:“糟了!如今不得不除掉这小娃儿了。”

王敦前去打开帐子一看,只见被子、枕头一大片涎水--王羲之仍然好梦正酣呢!

由于王羲之装作熟睡的样子从而避开了王敦的猜疑,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日后成为中国的一代书圣。

不难设想,王敦为了保住计谋的秘密,为了事业的成功,他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不该知道这个密谋的人,只要王羲之还醒着,或者只要有迹象表明王羲之还醒着,王敦就会不假思索地杀死他。

置身不确定的情境,往往让人焦虑、犹豫,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是遇到涉及自身利害的事情,更是令人坐立难安。偏偏人生的历程当中,又会碰到许多不确定的情境。

有的时候,装装糊涂或许更能测出事实的真相。

楚成王将商臣立为太子之后,有些后悔,想要废掉他,所以就着手秘密征询各方意见,准备另立公子职来取代他。

关系着未来王位继承与否,这对商臣而言,是何等的大事!当他得到消息后,心中非常紧张,但又不知道消息是真是假,就跑去请教他的老师潘崇。

潘崇想了一下,便说:“我看,你到大臣江芈那里去走一趟,送给他一样他平常不喜欢的东西作为礼物,而且举止上要轻浮一些,看看他有什么反应。”商臣就照着潘崇的建议,来到了江芈的官署,无厘头地送了礼,让江芈顿时之间,觉得真是莫名其妙,本来还想行礼如仪,但接下来,看见商臣举止轻浮,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立刻按捺不住脾气,气呼呼地说:“你这不成材的臭小子,看来君王想要废掉你,并不冤枉你,我看另立公子,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商臣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后,不得不带着沉重而又落寞的心情离去。

潘崇这一着“装糊涂,问前途”的方法,不愧是当世的高招。

商臣隐约知道自己的太子地位不保之后,由于自己是当事人,当然不方便冒冒失失地跑去问个明白。何况,在权位的争战当中,即使亲自去问,不但问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且,只会增添问题的复杂性,更可能将没有的事弄假成真,所以,只能求助于他人。

而潘崇知道江芈身处权力核心,必然知道宫闱内部的决策动态,同时也深深了解江芈喜怒形于色,又是大嘴巴的个性。因此只要商臣装糊涂,以逆向操作的方式,去探探口风,以便了解传闻的蛛丝马迹。想不到,不但找对了人,也找对了方法,答案马上就浮现出来。

在适当的时候装装“傻”,等于在各种繁杂的事情上涂上润滑油,使得其顺利运转,显得轻松明快。相反,如果过于精明,就会象王熙凤那样“机关算尽,反送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何等的冰雪聪明,简直就是人中之尖子,恐怕这世上有很多男人都不及她。她八面玲珑,九面处世,外柔内刚;她表面微笑,心里却在给人下套子。一个看上她美色的贾瑞被她的计策整得一缕孤魂上青天;一个看上她老公的尤二姐被她的两面三刀给逼得吞金自尽;而她的“偷梁换柱调包计”李代桃僵,则送掉了颦儿脆弱的性命。

至于王熙凤的能耐那可大了,整个荣宁两府在她的整治下服服帖帖,一个秦可卿出殡这样的大事到了她手里简直是小菜一碟。她能说会道,贾府上下没有不知道她琏二奶奶的。

可王熙凤却是一个精明过头的女人,精明到处处好强、事事争胜,哪儿都落不下她,终于得罪了大太太,加之贾母撒手人寰,她的靠山没了,终于落到“聪明反被聪明误,反送了卿卿性命。”

这样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最终结局如此悲惨,全在于她没有看透做人的玄机--难得糊涂。她被她的聪明、她的锋芒毕露给害了。

适当的时候装装“傻”,不要成为一个过于精明的人。过于精明的人常好为人师,指手划脚,求全责备,对人苛刻,眼睛里容不下半点不合他意之处。这种精明之人为了显示其精明之处,常常是横挑鼻子坚挑眼,从来都不会“糊涂”一下,这种人在现实中属于招人厌的那一类。就像王熙凤一样,表面上大家都对她唯唯诺诺,可在暗地里,恐怕人人都恨她自以为是的样子。

选择余地--得饶人处且饶人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吭不响,得理也让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一个活得叽叽喳喳,一个活得自然潇洒。有理,没理,饶人不饶人,一般都在是非场上、论辩之中。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但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是一些非原则问题,为小小不然的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非得说上点儿,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这样就不值得了。争强好胜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谦下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淡,更不消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根本不值得为此“雄辩”,越是你有理,越表现得谦下,往往越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有这样一个女子在行路中吐口痰,因风的作用把痰刮到一个小伙子的裤子上了,该女子看到后慌忙道歉,并从包里掏出面巾纸要擦去小伙子裤上的痰,但小伙子恼怒得不肯让她擦去痰,并声言:“你给我舔去!”女子再三赔礼:“对不起!对不起!让我给你擦去好吗”?但小伙子执意不让擦,就是让她给舔去,这样争执下去,街上围来越来越多看热闹的人,有的跟着起哄打哨闹着、笑着,无论女子怎么说“对不起!”也无法使小伙子原谅她,非让她舔去不可。最后惹得女子大怒,从包里掏出一沓钱来,大约有一两千元,当场喊到:“大家听着,谁能把这个家伙当场摆平了,这些钱就归谁!”话音刚落,人群中闪出两个健壮的男人,对着那不依不饶的小伙子就是一阵拳脚,刚刚还非常神气的小伙子被踢翻在地不知东南西北,等站起来找那女子时,那女子也扬长而去。

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都要留点余地,不可过分,宽恕毕竟是人生最大的美德。以针眼大的心抓住一根小辫子不放,俨然一副真理在手的样子,针尖对麦芒一般,这样得理不饶人的人又有什么好处呢?也许是一时的心理之快吧。可是,这样的人长此以往,即便没遇到像那位小伙子这样的惨痛结局,也迟早会被自己的狭隘扼杀。

做了对不住人的事,心里有愧疚,能向人家赔礼道歉,人家气不顺说几句,这是理所当然的。反过来,有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人家赔礼道歉了,只要无大碍,就不要得理不饶人,非掰扯不可,甚至故意报复。真要是那样,反而没了理,也许会因“防卫过当”而违法犯罪!

待人宽厚是一种美德。事情本来不大,就要得饶人处且饶人,而且是得理也要让三分。中国传统美德讲恕道,讲究“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原谅人也是一种美德。

有一次,眼见一位老大爷骑车被从路旁小胡同中冲出来的一个骑车女孩子撞倒了。那个女孩子对着倒在马路上的老人大声埋怨:“你骑车也不瞅着点儿!”路旁行人看不惯,纷纷指责那女孩子:“别说是你把老大爷撞倒了,就是你没责任,也该先扶起老大爷看撞着哪儿了吧?”说得那女孩子不得不过去扶起老大爷,小声说:“对不起。”那老人站起身,活动活动,说:“疼点没事儿,你下回可得小心了!你要没撞着哪儿就快走吧!”看看,和气多好。

现在,社会节奏加快了,有人心生浮躁,没点修养便说话带气带刺,他们得理不饶人,无理也搅三分!其实,原谅人不等于窝囊,是有意为之的高尚。懂得这些,也就没有什么气可生了。

人要能站到高处,往开处想,便能理解别人,宽恕别人。看着像是“窝囊”,其实那是人格的完美高尚!带来的那种崇高美感,是一种千金难买的精神享受。

一头大象,在森林里行走,不小心踏坏了老鼠的家。大象很惭愧地向老鼠道歉,可是,老鼠却对此耿耿于怀,不肯原谅大象。

一天,老鼠看见大象躺在地上睡觉,心想:机会来了,我要报复大象,至少我可以咬一口这个庞然大物。

但是,大象的皮特别厚,老鼠根本咬不动。这时,老鼠围着大象转了几圈,发现大象的鼻子是个进攻点。

老鼠钻进大象的鼻子里,狠劲地咬了一口大象的鼻腔粘膜。

大象感觉鼻子里一阵刺激,它猛烈地打了一个喷嚏,将老鼠射出好远,老鼠被摔个半死。

半天,老鼠才从地上爬起来,它忍着浑身剧烈的伤痛,对前来探望它的同类们说:要记住我的惨痛教训,得饶人处且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