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幻情重生之狂医冥后
946000000108

第108章 萧氏倒台,折服萧何于(3)

萧何于有了反应,似乎想从玄墨脸上看到欺骗的痕迹,但是发觉她十分坦然,手里拿着一份册子扔在他面前,有些发黄的纸质上清晰地记录着他母亲落水身故,是由母亲娘家,已经在多年前消亡与一场宫闱叛乱中的镇国候府请的太医。

萧何于清楚记得母亲死后几年间他都是在镇国候府渡过,外公一直大骂父亲的绝情薄幸,几次三番上书弹劾父亲,导致父亲一段时间郁郁不得志颇令皇上厌烦,差点连爵位都给撤了。后来,不知道为何外公卷入了叛乱中,被扣上了谋逆的罪名,正是父亲大义灭亲告发的外公。

最后,外公全家满门抄斩,父亲接回了他,一直在给他洗脑,久而久之,他就淡忘了过去,如今想来,一切应该是父亲布局的,外公很可能是被冤枉的。

知道火候差不多了,玄墨又拿出一些书信和账本还有一些物件,摆放在萧何于的面前,并且亲手替他松了绑。

“这些东西是皇上找来的,想必你一定很感兴趣,萧何于,你该是聪明人。大义灭亲这种事情,其实也可以遗传的,只是看你的取舍以及对事对人的看法而已。给你三日时间考虑,是连同国公府一起湮灭,还是……继承镇国候的爵位,你自己选择吧!”

说罢,玄墨转身离开,刚想示意护卫带走萧何于,却见听到身后明朗的声音响起,虽然有些颤抖,却坚定异常:“公主殿下,你确信皇上真的允诺了会替镇国候府正名,洗清当年的罪名?”

“萧何于,你这问题是不是多了?还是你觉得你手里那些证据不足以表明镇国候府的清白?”

玄墨觉得有些好笑,因为萧何于似乎还在怀疑着什么,便将问题丢了回去,要知道慕容风是极为看重萧何于的,不然也不会费那么多的心思要笼络于他,萧何于根本就没有想到他在年轻一辈中其实是很有威望,并不是因为萧国公府的缘故,单单是他为人处事已经自身的能力所影响,加以引导,必定是栋梁之材。

“公主殿下,你误会了。在下只是觉得依照皇上的性子,应该不会那么容易就将那些东西给在下看,必定要敲打一番,甚至牢狱之灾是灭不了的,等到在下意志磨平最为绝望的时候,再拿出证据替镇国候府正名,在下必定是死心塌地感恩戴德,这如今,公主殿下却一下子将所有的东西摊开了,让在下很是不解。”

玄墨有些意外,萧何于对于慕容风了解得如此透彻,的确之前慕容风是准备这么做的,但是却被她以中秋盛会忙碌,太后一党倒台急需人才为由,变成了直接由她来劝解,若是无用再关入天牢也不迟。

没想到竟然被萧何于轻易看透,这让玄墨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赞赏之色,道:“萧何于,你倒是心思慎密,皇上原本是要如此,却被我劝解了而已。”

“为什么?”

“噢,只是觉得你要是真被磨平了性子,处处小心翼翼,就不是萧何于了。说到底,你并没有罪过,不过也是个受害者罢了,与其让你无休止地浪费时间在牢里自责哀怨,不如找些事情给你做。想必,你应该不甘碌碌无为一生吧!”

玄墨笑得怡然,如云淡风轻,如一抹暖流淌进了萧何于的心里。

此刻,他终于明白,为何流花影都会维护着这位周楚的长公主殿下,为什么今日这尴尬重要的夜里,慕容风都会让她参与其中,还有洛宣之前的朝堂纠缠,慕容离的执意收徒。

并不是因为她长公主的身份,也不是因为倾国倾城的容颜,而是这份与生俱来的气度和胸襟,以及男子都望尘莫及的谋略和能力,造就了她的无人可及的惊才绝艳。

刹那间,让萧何于,禁不住折服,“公主殿下,在下今日的选择,承着你一份情!”

雍宁宫走水的第二日,传出太后因为先帝留有的遗物被毁损彻夜难眠,导致旧疾复发,卧床不起。

慕容风休朝三日与祈王爷日夜陪侍在太后身侧,后又传出,太后由于梦呓不止神志恍惚,吵闹着要入住太庙为先帝祈福。

苦劝不果的慕容风只得令太医院随行,自己亲自将太后护送至太庙,却被太后推落平台受伤,之后,不顾惜身体每日必定去太庙请安侍奉汤药,终于让太后病情好转。

一时间,朝野中将皇帝慕容风的孝行传为美谈,更有人开始上书,说是太后年迈体力有所限制,要求皇上亲政。竟触发了连锁效应,各个派系都纷纷上奏,一时间要求亲政的奏折压满了御书房的案头。

半个月后,已然康复的太后下懿旨将玉玺正式交还皇帝慕容风,还拿出了先帝的遗旨,上面竟然表明,其实皇上早该在大婚那日亲政。

顿时,朝堂之上炸开了锅,什么谣言都传了出来,说太后把持朝政,舍不得放权,这些日子称病是为了向皇上示威,更有想象力丰富的,说那日太后将皇上推下平台,是想刺杀皇上。

不过,流传更多的是,太后因为被皇上连日的照顾所感动,心生愧疚,再加上朝堂之上的压力,迫不得已交出了亲政的权力。

也就是说,无论传得如何,慕容风永远是在舆论有利的一番,而曾经尊贵无比拥有着朝政决策权力的太后娘娘,则声名一落千丈。

经过一番循序渐进的波折,慕容风总算赶在了中秋盛会之前亲政。

亲政当日历数萧国公府多条罪状,更是将当年的镇国候府冤案全部推翻,萧国公勾结反贼,陷害忠良,罚没全部家产,并且收回所有权力,赐鸩酒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