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谪仙劫竹笙花
9627700000033

第33章 图穷匕见刘千岁

太山顶皇帝行宫内,周树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他先是从民生入手,提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口号,而所谓的“育苗法”,正是将百姓当做麦苗一般,既要呵护备至,又要让他们还经得起一定得风雨,具体方法则是;灵活地将大燕朝皇家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状态。周树提出,底层百姓要的其实很简单,无非六个字---吃得饱,穿的暖。如果在人人有所劳那就更加能够安抚民心盛世太平!

而在实施这一制度的根本,则是最终执行者,也就是那些底层官吏。他们的个人意愿及目的、地区差异、腐败、等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所以他这第二个建议就是在民间,组织以百姓推举出的代表为首的民间评议团。让老百姓来给当地官吏的政绩和清廉与否打分,最后再采取末尾淘汰制,过滤掉那些能力不足或贪污腐败的无用官员,而使那些清廉勤政真正想为百姓做事的官员能够凸显出来。这样做的结果显而易见,不但百姓认同并享受了国家的利好政策,那同样作为国家最终领导者的皇帝也能从底层能吏中挑选提拔出一些真正有能力的官员委以重任,一举两得。

而这民生的第三条,在周树说出口的时候,在场的其他三人皆是一惊,连看他的眼神都微微变化,启贤帝更是抚掌摇头轻叹:“为什么朕没有早点遇到卿家啊。”

而刘明喜和小林子则更多的认为这人真敢想,野心也够大!

这第三条就是:打通汉水河与渭水河,让两条河流融会贯通,实现了南北航运的畅通无阻。这样做的好处周树不用说其他人也能想到,只要这两条河能够打通,那么京城不论是经济、军事、还是交通都会提升不止一个档次!这条运河会将大燕朝自南向北几乎一分为二!而且好处还不止这些,开通两条运河还能有效地缓解每年汛期两条河带来的水患威胁,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妙计!

只是说完这三条,启贤帝就已经吩咐小林子给周树赐座了,他现在内心很激动,觉得自己捡到了一块宝,属于自己的宝!

说完民生就该说说赋税了。要知道,一个国家赋税的重要性每个人都非常清楚,但要做到面面俱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周树也直言,自己这条计策还有待改善,不过现阶段使用起来确实比之前的强上太多了。

以前大燕朝收税是按户按人头征收,而且兵役、粮食、银钱三种都要征收。这样的征收结果就是老百姓负债累累苦不堪言,国家却也并没有真正得到什么实惠。而且像有的一些百姓家里,明明都已经揭不开锅了,可还是要按夫妻两人加三个孩子这样缴纳五个人头的税赋,这样的结果就是这家人妻离子散彻底过不下去了。试问这样的家庭如过多了,那么山贼土匪是不是也就多了?反贼的兵源也就有了。而周树在这里提出,将“兵、粮、钱”三种税赋徭役合为一种,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还有一种方法周树叫它募役法。具体方法是规定原本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募役费用由当地主户按户等分担,称“免役钱”,原本免役的官户,僧道户等,也缴纳同样的钱,称“助役钱”。

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使很多农民免除劳役,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说白了,这个方法就是让那些不想服兵役的富户出钱,由国家帮你请人服兵役。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还能减轻农民的一点负担。

而在军事上,周树说出的方法也同样震惊到了三人。他将自己的这条计策称为“三关、两海、一座城”…具体三关就是在现有的大燕朝版图北面燕北山,南面陆王府,西面燕荡山分别建立三处关隘。分别防备北面元人、南面蛮人、西面百斩盟余孽的侵扰。而这几处的驻军要每年轮换,这样不仅能保持大燕朝军队的实战经验,又能有效地遏制边关将领拥兵自重的现象。而“两海”则是在东海和南海两处入海口各自建立一处海军要塞,大力发展大燕朝的海上力量,而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有效地防止了燕朝沿海地区常年被海盗侵袭的现象。二、打通汉水河与渭水河之后,两处海军要塞能在第一时间经过两条运河将士兵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京城或是江南腹地。三、开拓大燕朝海面疆土,扩大国家版图,将更多物产丰富的小岛收入大燕朝的管辖范围内。至于最后这个一座城嘛……那应该就是为大燕朝上的一个保险了吧,因为凡事都要往最坏处考虑。周树建议,在如今的东安城屯兵并且发展经济,将东安成当做京城的候补城市。退一万步讲,万一北方元人大举入侵突破了燕北关,京城失守,那么皇帝还可以携众大臣退往东安城。因元人不善水战,大燕完全可以将东安城当做新的京城继续跟元人隔河对峙,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周树一番治国三策侃侃而谈,待他说完的时候,发现小皇帝已经听入了迷,而小林子和刘明喜都用看怪物的眼神盯着他。

片刻的沉默后,刘明喜眯眼看着周树笑了笑:“主意到是不少,不过咱家想知道有几策是可行的?”

“公公慧眼如炬,下官这治国三策的确还有很多未完善之处,而且实行起来也肯定会遇到各种阻碍和问题,但是也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退缩吧?下官知道,前方一定是一片荆棘遍布,但下官有信心在吾皇的带领下,定能够披荆斩棘!达成目的!”

“好!”

启贤帝半晌才砸吧过味儿来,便是大喊了一声好。

“哈哈哈哈,得周卿家真乃朕之幸也!大燕之幸也!”

周树听皇帝这么说急忙躬身道:“不敢不敢,都是吾皇圣主英明,要不微臣这治国三策肯定就会被埋葬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启贤帝目光炙热的看着周树,感慨道:“看来七品官朕还是给小了…爱卿不用着急,朕现在就封你…”.

“陛下。”

刘明喜看自家皇帝有些得意忘形,急忙出言打断,说道:“陛下,周树是有真本事的人,可陛下要知道捧杀这个道理,还是让他稳扎稳打,先在几个重要职位上都磨练磨练的好。”

启贤帝恍然,这才有些不好意思的摇摇头:“对对对,明喜说得对,是朕高兴过头了,哈哈哈。”

几人又就治国三策的某些细节聊了一阵,启贤帝这才命周树下去休息,而小林子也颇有眼色的退了下去,这屋里顿时就只剩下皇帝和刘明喜两人。

“恭喜皇上,今日得到一位治国的良才,假以时日定能位列三公,成为大燕的柱石。”

“那还要明喜你的支持和帮助朕才能高枕无忧啊!”

“陛下言重了,老奴只不过一介阉人,而且年事已高,恐怕也支撑不了几日喽。”

“明喜何出此言?”启贤帝听到刘明喜的话顿时有些慌张起来。

“陛下……这里现在就剩下你我两人,陛下就不用在藏拙了吧?”

刘明喜眼睛微抬看着小皇帝,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似乎能看穿世间一切谎言。

“哦?”启贤帝有些意外的看了看刘明喜,刚刚那副还慌张惊恐的表情瞬间就阴沉下来,变脸速度之快让人咋舌。

“明喜,看来你今日是准备和朕摊牌了?”

此刻启贤帝的声音冷漠,透着股让人不容置疑的威严,哪里还能看出他还是一名十八岁的少年郎?

“奴婢不敢,奴婢只是觉得有些累了,想歇歇了,而且皇上不是也已经有小林子了吗?奴婢把能教的也已经教给了小林子,接下来奴婢会解散十二太保,将禁卫军交由小林子掌管,这下皇上您就能真正的高枕无忧了。”

听了刘明喜的话,启贤帝只是静静地听着,许久也没有出声。而刘明喜说完也就垂手站在那里,不再言语。房间里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沉默后,还是启贤帝最先打破沉默,缓缓开口:“明喜呀,你这是何意?朕可是还想依仗你压着向虎林呐。”

刘明喜微微一笑:“陛下深谋远虑,当初把小林子安插在奴婢身边,不就是为了有一日能接手奴婢的那点权利么?奴婢当然知晓陛下的心思,这才对小林子倾囊相授,并收为义子,而小林子也不负众望,这段时间成长很快,假以时日定能成为陛下身边一把极为锋利的‘杀人剑’…”

“你…都知道了?”启贤帝颇为意外的问道,他有些看不透刘明喜,为什么他明知道小林子是自己安插过去的还会倾囊相授?甚至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万蛇朝宗”都教给了小林子。

“陛下你应该很清楚微臣想要什么…而微臣想要的一直也就那么一件事!”

刘明喜似乎是不想在与皇帝兜圈子,竟是直呼小皇帝为“你”。

启贤帝眼神微冷,脸色也有些不好看,但转瞬却还是轻叹了一口气:“哎…明喜呀,朕知道你所求,朕知道,你一心想为旧主翻案,朕更知道,你是真豪杰!真忠心!可惜呀…你的这份忠心终究不能为朕所用!你的那一颗心恐怕无一日不是心系我八皇叔吧?”

启贤帝说到这里似乎有些恼怒:“可我就纳闷了!?我给的难道还不够?大内总管啊!禁卫军统领啊!这已经顶天啦!刘明喜!再往上就是朕啦!我不知道八皇叔他能给你什么!?”启贤帝越说越激动,称呼自己也不在用“朕”。

刘明喜仍旧一副微笑垂首的不温不火表情,看的启贤帝颇为恼怒。

“陛下……少主给奴婢的,陛下还真给不了。”

“什么?我不信,朕现在贵为大燕天子,有什么是我给不了的!?”

“是尊重!发自内心的尊重,是亲人的关怀,是后辈的孝心!不带一丝目的的尊重,不掺一点水分的孝心!陛下!这些,您给得了吗??”

刘明喜忽然拔高音调吼出这句话,似乎是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刘明喜的脸上明显轻松了不少。

启贤帝听到刘明喜这番话只是呆呆的怔在原地,过了许久才像是喃喃自语的低声道:“朕现在知道父皇和皇爷爷为什么非要将八皇叔和他父亲置于死地了……”

“是啊…就算少主和主人没有谋反之心,可奈何光芒太耀眼也会招来杀身之祸!”

刘明喜声音忽然变得落寞萧瑟,最后苦笑了一声继续说道:“陛下,老奴是真的累了!请陛下恩准老奴告老还乡!”

“可是!…”启贤帝想说,我还要靠你压着向虎林,可话到嘴边又停住了。

“陛下放心,向虎林那边,老奴已经动手,而这第一步,就是虎骑四将庞会……等老奴这几步棋下完,陛下您就可趁机拔除‘虎骑司’这颗毒瘤,还权利于六部,真正将实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了。至于小影子和国师那边……我想陛下已经有办法收服了吧?”

听到刘明喜的话,小皇帝这才算是真正松了一口气:“有明喜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还请陛下恩准老奴告老还乡…”

“……”

启贤帝看自己还是没能蒙混过关,也只能长叹一口气:“哎!也罢!朕,准了!准大内总管兼禁卫军统领刘明喜告老还乡!介于他这辈子对大燕朝做出的贡献,特赏银万两,地百亩,并封刘明喜为‘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