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刀横十三州
9632600000106

第106章 豫章

司空鸣恍然大悟,喃喃道:“截剑这个名字我倒是听师父提过一句,他本名叫什么?”

周正阳在一旁继续道:“没人知道他是谁,从哪里来,如何乘龙上天的。《梦泽佛道志》如此记载,‘不向仙宫问业缘,独从梦泽悟龙泉;孤云缥缈登虚道,仗剑扶摇上九天;避世前人成羽化,入山后辈恨长年;应知最苦无穷路,逆旅空悲第一先。’可大多数道门正统都不相信这个山野道士羽化登仙了,认为这个人是民间杜撰的,毕竟已经有两千多年没有人造化飞升过了。”

司空鸣指了指头顶上那条缝隙道:“也是他们没亲眼看看这一道天堑,世人愚木,难怪两千多年无人再问鼎苍天。”

周正阳长出一口气,仰面而观,从缝隙的起始,望向洞口的缝隙末,问道:“王丹霄能做到一半?”

司空鸣摇摇头,毋庸置疑道:“肯定不行。”

周正阳深吸一口气,手一抬,飞剑嗡鸣着刺出,刺进石壁六寸厚的距离便动不了了,他摇摇头一脸的叹为观止。

这时,赵广勋的一句话打断了交谈着的二人,“你别问,我无可奉告!”

二人回过头去,看见赵广勋与齐恒四目相对。

齐恒面色难看,满脸都是硬梆梆的胡子根,整张脸的颓然感表露无疑,因为常年练剑,眼神倒是锋利,虽然明亮,但却少了几分力量。

他紧了紧拳头,皱纹密布的脑门露出凶相,周正阳望着他的表情拔出石壁上的剑,警惕着这家伙会突然发难。

却不想他扑腾给赵广勋跪下了,声音沉沉道:“还愿王上收下我。”

赵广勋摩挲着手中的半块令牌,沉默半晌,把它递给齐恒,并说道:“跟着来吧,这本就是你暮雨山庄的令牌。”

齐恒看见那半块令牌目光骤然一缩,曾经的光景闪现在脑海里,曾经峥嵘岁月里的酸甜苦辣、嬉笑怒骂,都被赵广勋递来的令牌给送了过来,齐恒双手颤动着接过,声音更沉了一分,他道:“谢,我王!”

周正阳叹了一口气,感叹道:“人生一世,无外乎人情、事理、道法,人情确实最为困人的。”

说着他摸了摸腰间,想摘下葫芦喝酒,可摸了半天也没摸到。他这才想起,葫芦被他放在船上了。

他悠悠的走到陈康身边,从他身上摘下葫芦,满足的喝了一口,又看向司空鸣,乐呵道:“你在哪里找的这么个命大的家伙?怎么死都死不透!”

“前辈若是喜欢,就收个记名弟子,咋样?”

紧紧的看着躺地上的陈康,周正阳笑道:“有我几分年轻时的风范,可惜他不会剑,现在再学,晚了!”

似乎是闻到了酒味,在司空鸣二人交谈的时候,陈康鼻子抽了抽,猛然的坐起身来,第一件事就是伸手就去摸自己腰上的酒葫芦,却没有摸到,连忙站起身来,在地上寻找起来。

司空鸣被他滑稽样子逗得一笑,周正阳摇了摇头,把酒葫芦塞入他的怀中,向着洞外而去。

一行人回到洞庭的船上,经过了这么一场风波,就在这里原地整顿了三天,因为当夜造成的声势太大,荆州水师也介入了进来,后来在赵广勋表明身份后,一切又复归于平静。

沿着长江抵达江夏郡,众人转水路为陆路一路往东南而行,其间没有再发生什么令人不快的事,很快就到了豫章郡郡城。

豫章郡城在鄱阳湖与赣江交汇处,是赣江上最重要的城池,是扬州内数一数二的繁华大城,自古名士风流之地。

众人从西门进城,远远的就能看见南边松阳门内的大樟树,这颗樟树可谓是豫章郡的地标。它枝繁叶茂、欣欣向荣,树荫囊括上百户人家,树干巨大,要二十五个精壮大汉展臂,才能将其围住,可见是何等的参天。

它能长得如此高大,穿城而过的赣江功不可没,赣江离这棵树仅仅几十步远,提供给了它生长所需的足够水分。而且江里的渔夫每年春分之时,都会挖出许多水底的淤泥垒积在树根旁,以求一年的风调雨顺。

豫章郡人,几百年来不曾出过名侠悍将,却出了不少的文坛巨擘与庙算菁华,如今的庙堂之上,不算各王府,在天子手下当差的九卿就独占三人,太常、太御、大鸿胪皆是这豫章人士,再加上扬州建安郡前些年又出了一位宗正,扬州士子才可谓真正占据了这天子麾下文人的半壁江山。

所谓前人开路后人行,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扬州士子入朝做官也就比其他州郡要简单许多,虽说抱团而宦,人数众多,但目前还未有士子能位列三公,所以常年来还是要被三公党压上一头,这未尝不是是天子庙堂制衡的一种手段。

豫州书卷气重,与这座郡城世俗的风气有关,此地民风重文轻武,随处可见士子书生出口成章,就连江边的渔夫没事都能瞎诌出两句打油诗,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八百里江赣,处处读书声的局面。

赣江一江把郡城分作东西两城,也造就了无可比拟的江岸繁华,西城有南方地区会试总考场的赣江贡院,东城则是教坊名妓聚集之地,有青楼八座,是士子书生们吟诗作对的地方,几百年来出过琅琅上口的名篇无数。

而那簪花楼则位于西城,名为簪花楼实际上是一阁楼群,有大小楼阁二十八座,几乎囊括了西城的三成之地。当家人姓花,名为花长春,是荆地人士,江湖传言有一子一女,大儿子名为花羽辉,小女儿名为花羽静。

花羽辉号称诗词双绝,在这扬州名声很噪,整个扬州,大大小小的青楼几乎都被他以游学为借口走了个遍,几乎每个青楼都有他亲笔留下的诗篇。而花羽静,养在深闺人未识,极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只传言她长得是倾国倾城、风华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