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于沧澜处听雨
9648500000079

第79章 曾唤歌舒,现名明朗

大夏神武三年五月五日

“哗哗哗哗哗……”

大雨滂沱。

淅沥雨声。

没有一丝的风。

自然便不曾感觉到一丝寒意。

孟玄策看着火堆噼里啪啦的燃烧,不时冒出一丝火星,不由得闭上眼睛,想要休息,靠在这座小小破败道观中的柱子上。

骏马也趴在不远处的道观内。

吃着杂草。

干粮耗尽,连他都没有饱腹,何谈骏马!

听雨与沧澜紧紧挂在腰间,包裹抱在怀中,斗笠盖在脸上,闭上眼睛,随着耳边的雨声,渐渐入睡,思绪沉入脑海深处。

十八载的缥缈峰生活仅仅出现一幕。

血色的孟字大旗飘扬。

银袍飞甲。

白银鬼面。

他骑着白马,缓慢走来,淡漠的眼神中倒映出了孟玄策的身影与面貌。

手中的大戟上还滴着血液。

尸山血海只是他的背景。

孟玄策看着这个男人,心中有些感慨,眼中却没有一点泪痕落下。

银袍飞甲的男人逐渐拿开脸上的面具,露出了面貌。

剑眉星目。

山海间的壮阔,世间最美的花朵,战场上最为狠厉的眼神。

与孟玄策一般无二的面容。

或者说已然一模一样。

那就是他。

银袍飞甲的孟玄策脸上突然露出狞笑,手中的大戟闪烁过白色的寒芒,笔直刺进孟玄策的胸口,孟玄策低头,脚下的土地化作虚无,宛若一个黑色的洞口,孟玄策笔直落下,脸色上闪烁的惊疑也化作了恐惧。

无尽的黑色虚无。

仿佛是海,仿佛是半空。

无止境的下落。

孟玄策思绪一直坠落。

一点光芒就在他的面前闪烁。

孟玄策努力的睁开自己的眼睛,伸出手,抓住那个光点。

现实与虚妄。

就在一点之间。

白色光芒一瞬驱散黑暗。

“呜!”

清澈的湖水中,孟玄策猛然发现自己身处其中,吸入几口水,闭上嘴,他开始在湖中游动,向着湖面而去,

脱离湖水。

他四周环顾。

湖水骤然间缩小,中心处正是他所在的地方。

火焰在升腾,在不断向他而来。

火蛇飞舞。

他茫然的向着四周游动,但脚踝上似乎有什么东西牵扯住了他。

潜入水中,孟玄策脚踝上根本没有任何的事物,当他再次跃出湖面时,四周火焰已经很近,但就是这么短暂的距离,马蹄声响起,火焰破开,黑色的骑兵跃出,身上深黑甲胄闪烁着火花,鬼面上纹着赤红的面纹,无数的黑色骑兵,无数的黑色大戟,一只旗帜飘扬,上面也有着孟字荡漾。

这只无数的骑兵,破开火焰,踏着湖面。

从四面八方奔袭而来。

而孟玄策就是那个中心。

翻身下马。

战旗飘扬。

火焰还在燃烧,哪怕已经烧到了他们的身躯之上,那看着幽深的面具之下,依旧无喜无悲,跪在地上,头深深低着。

孟玄策身躯升起。

身躯上黑色的甲胄突然显现。

他茫然的看向四周。

跪在湖面上的黑色骑兵,宛若山石,宛若王座周围的雕像。

而他,就是他们的王。

无数骑兵骤然间抬起头颅,一双双眼睛中透露出血色的光芒。

而孟玄策就在这一刻。

醒来。

…………

外面的雨还没有停。

孟玄策那双明亮的眸子中是一种迷茫,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伸出手摸到了在身躯两侧的听雨与沧澜,他眼神中的迷茫才逐渐退却,突然间,他眼神凌厉,朝向了火堆处。

因为那里有一道人影。

光头,眯眼,挂着笑容。

灰衣,木履,念珠。

孟玄策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和尚挂着笑容的脸上没有因为孟玄策的眼神而改变,“公子做梦了?”

孟玄策身上的粗布难以掩盖下面的白色华服,他微微挑眉,拿上包裹,坐到了火堆一旁,和尚的对面,“不请自来?”

和尚闻言,大笑一声,而后一声诵佛声,看向孟玄策,“无主之地,公子怎可说不请自来?”

“佛说,相遇即是有缘,公子与我在这山脉中的破败道观中相遇不是更能体现你我二人的缘分吗?”

孟玄策看向火堆,“何来佛说?”

“这不是人人皆可说的话语吗?”

和尚飒然一笑。

“人心有善,自然是佛!”

“自然是佛说!”

孟玄策还是未曾看他一眼,“大师刚才为何知道做梦一事?”

和尚双手放在膝盖之上,“我一直坐在此处,自然见到了公子的模样,不是梦?”

“还是什么?”

孟玄策闻言,看向和尚。

一双眼睛仿佛要刺开和尚这幅皮囊。

他很少做梦。

特别是在这种特别劳累的环境之下。

“大师来自何处寺院?又要去往何处呢?”

孟玄策伸手将枯枝放入火堆中,却是突然发问。

和尚微微作揖。

脸上洋溢着一股自豪与骄傲。

“贫僧来自剑南小雷音寺,却是去往大雷音寺!”

剑南因为南靖叛乱,浑浊不堪,被收复后也是因为人群的杂乱不好管理,特别是江湖这一滩浑水,而小雷音寺在整个剑南都是那些江湖侠客不敢惹的宗派,因为八大门派中的少林也只是他们的分支而已。

他们才是最为正宗的寺院。

哪怕是南阳少林,也是承认的事实。

天下寺院,天下僧人都是出于此处,也不为过。

孟玄策听说过小雷音寺的名头,却在江湖上没有听说过大雷音寺的名头,也只是在书上记录着当年佛祖开辟大雷音寺以传佛法,现实中没有任何一处寺院叫做这个名字。

“整个天下从未有这座寺院!”

孟玄策悠长的话语在这座破败的道观中流转。

和尚也是深深看了一眼孟玄策,便低头看向火堆,声音中有些疲惫,笑容却是不曾减弱一分,“是啊!”

“世间没有如此佛土!”

“也没有所谓的大雷音寺!”

“大雷音寺只在西方极乐世界中而已!”

既在极乐,自然往生。

和尚一心求死,面露笑容。

孟玄策心中不由得思索,他即将前往剑南也是需要知道最近的事情,特别是在剑南的事情,所以,他没有出声说什么,而是再次提问,“大师为何离开小雷音寺?”

和尚一愣。

为什么呢?

因为他发现他们寺院的佛法救不了世人,寺院的佛法也渡不了他,渡不了世人,既然无用,为什么还要在待下去呢?

和尚突然发笑,“为何离去?”

“不过是大梦初醒!”

“佛法渡不了世人,也渡不了我,那么就只有我自己渡自己,我来渡世人!”

孟玄策看着这幅挂着笑容的脸庞,不由得感受到非常沉重的氛围,和尚天天言佛,何曾见过佛,又曾说,放下屠刀,可世界中没有刀,你便是刀下的那个人,又何曾脱离苦海,这一套,他从来不信,偌大的世界,人只有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和尚细细打量着孟玄策的这幅面貌。

“公子面相不好!”

孟玄策身躯微微后靠,看着和尚。

“公子面貌似谪仙,人间罕见,但却是凝聚煞气与杀气!”

“煞气为天生,生下来时,你身边人必然有所损伤,而杀气却是后天积聚而成,长时间的潜伏必然有所损伤自己的魂魄,武道难以大成,公子你贵为天人之资,却因为这两种凶厉之气,早已神思损伤!”

孟玄策还是沉默不语。

但是脑海中似乎想到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见到的第一眼,那道一场无边无际的雨,以及一道倒在雨水中的白色倩影。

损伤?

他微微摇了摇头,“还未请教大师的姓名或是法号?”

和尚端坐,眼神中似乎有有着微风吹拂过柳丝一般的缅怀,唇齿亲启,声音如天上传来,悠长而又沉重。

“曾唤歌舒,现名明朗!”

他的肩上似乎有月光洒下,清风拂歌而来。

一时之间,雨声也消失在这一句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