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挽红楼之玉亦狂
96900000043

第43章

上次说到黛玉问林珑园子里住进的是谁,林珑少不得告诉她:“来的不过是我家乡的老婆婆,还有他的小孙子。也不是什么大秘密。你为了这个消息,偏又带病绣出个荷包来,是不是吃大亏了?”黛玉问:“哪个老婆婆?”

林珑便解释,原来他进林府时候虽然年小,却一直惦念老家那边孤苦无依的外祖母,常将自己苦攒下的零用钱托人捎回去,几年前又遣人去打探了一回,来人说,如今他外祖母和一几个月大的孙儿相依为命,那小儿也是父母皆无的了,两人日子过的很清苦可怜,是以林珑想借此机,将她二人接来,一来报当日外祖母养育之恩,让老人家享享清福,二来令她一老一小不至日益艰难,撑持不下。

黛玉点点头,道:“既有此事,我怎么早不曾听你说起过?”

林珑有些吞吞吐吐,笑道:“又不是什么大事,没有特意说一回的理,况自来也有规矩,我既成了林家的少爷,本来便该跟原来家里断了的,我也是怕你不同意,少不得来个先斩后奏,先安顿了这对孤寡老幼,再跟妹妹请罪吧。”

黛玉嗔道:“胡说,我若知道她祖孙一事,岂有坐视不管的理?我还成什么人了呢?”

林珑见黛玉生恼,忙笑着拉住赔罪,黛玉便问:“你打算什么时候接她们来?”

林珑笑道:“妹妹说让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黛玉沉吟道:“你既说她们艰难,我自然是让你早接她们来,只是这园子现在还没建好,况不知老太太,太太那边怎样说,这园子本是为省亲用的,她们若知道咱们接外人进来住,未必是愿意的。”

林珑忙说道:“这点你放心,我早跟太太说好了,我那婆婆也不是强盗流氓,都是本本分分的人,再说,我不过在这园子里买了东西两角两块地皮,既然咱们是地主,愿意让谁住,就让谁住,她们又想把贵妃归省办地风风火火,又着急用钱,只得我一句保证话,少不得还得点头,也不过等它六七个月,府上的面子足了,那时候也就什么都凭咱们安排去了。”

黛玉点头道:“你既都想好了,就这么办罢了。另外一处给谁呢?”

林珑道:“那个是外人,几日前一个中年人私下找了我,是一商家,要给他们家少爷避找一处地方避暑,一年也就住个四五个月,余时都在外跑买卖的,出了好大价钱,我看合适,就答应了,东边地方安静,树多,等到大事过了,把通园子的门常年锁上,另有一门直通大道的,我们再跟他签份协议之类,也不用怕他怎样了。”

黛玉静静听着,蹙眉不言,正巧紫鹃来找黛玉,林珑也觉天黑了,便劝她回去歇着,两相别过,一夜再无话。

至次日黛玉得空,便独自一人去寻妙玉,谁知妙玉小童回说:我们姑娘闭关呢,因府上暂时又没事,姑娘吩咐下,一概不见人的。黛玉听了,也只得先闷闷地回来。

此后府内园内依旧忙乱,皆为元妃省亲一事,不可胜记,约过了半年,园子规模已成,贾政携众清客及宝玉等人同游,已各自为其命名,至第二年春三月,各项采办事项也完成,此时园内百花方开,河水融融,与初时早已天地之差,其山水亭台,小桥碧湖,如画中之景一般,美不胜收。

便由贾政择日上本,朱批恩准,这日乃十五,从一早开始,贾府从贾母起,皆按品服大装,肃静森严,直等到日暮时候,元妃才来了,其后花彩缤纷,细乐声喧,府内盛况,难以细描。

因这样大日子,薛姨妈,宝钗等人少不得出面来,那元妃正值雅兴,也为试宝玉及众姐妹才学,便叫众人为各处景致作诗,终评宝钗,黛玉二人为众人之首,命各自给赏,因其记得宝钗当日参选落败一事,也因她当日未曾帮上忙,也是为抚慰其心,给她的东西又与众姐妹不同,竟和宝玉的一模一样,将黛玉,三春姐妹都盖下去了。

那宝钗连续几月来皆怯怯落落的,忽得了这一赏,又怔又惊又喜,心中便如注入一抹清泉的一般,回去之后,和薛姨妈暗暗分析猜测,夜深不睡,最后一致认为,此乃元妃暗示,或令其勿要灰心,八爷那边还有一线希望,或是有暗许她为贾府未来少奶奶之意,不拘哪一种,对于之前对人生渐感挫败的薛家来说,无疑都是一盏明灯,令这母女重又有了大希望,暂不多表。

忙乱了大半年,奢华糜费之至,只为一晚鼎盛,至元妃去后,只是收拾园中陈设等物,就用了两三天,那元妃又传下话,说‘园子空着也是浪费,不如让姑娘们都进园子中去住也好’,贾母等听令,是以三春姐妹,宝玉,黛玉,林珑等人都按贾母的意思,各自在园中选了一址,宝玉选了怡红院,黛玉选了潇湘馆,其他姐妹各有了心仪之地。

林珑也不在乎,等大家都选完了,余下的给他,原来叫‘柳香居’的,自己改了名,叫‘小九寨’,别人也不知什么意思,因买地一事本是私密悄办的,恐一两人知道了,传与别人,惹人闲话,便与黛玉商量,又请示了贾母的意思,自出钱在园中设立一个小厨房,一切采办都由他们兄妹出钱,一月到头,也不过几两银子罢了。

如今只说黛玉,因几月前心口常疼,后来又无故好了,便放下这事,近来忽又隐隐犯起,每发作时,竟觉较之从前更厉害了些,也不知何故,恐林珑担忧,也并不常对他说。

因她想起林珑老家那对孤寡婆孙要来了,这两月每常闲了时候,便缝制些小衣服,小围兜等物,但凡林珑外出,便让其买些小孩儿的玩意儿,林珑见她从中有乐,每日竟丰富了许多,再不常做从前长吁短叹状,便暗暗忍笑,她要什么,就都如数买来,她要缝制小东西,也都由得她去,两月下来,黛玉竟都攒了好些了。

这天又没事,便吩咐丫头将一小凳放了桃花树下,自又持着一只精致小绣鞋在桃花下刺绣,彼时悠风淡淡,花瓣纷然飘下,落了黛玉一身,浑然不觉,那绣鞋也就比半个手掌大不了多少,每绣几下,黛玉便拿起瞧瞧,又拿小尺子比量,很是认真。

忽听脚步声急急忙忙,直要向屋子里去,黛玉抬头一看,忙笑道:“我在这儿呢,什么事?忙慌慌的。”

林珑回头,见黛玉花荫下站着,笑道:“大事,——西院人来了,马车就要到巷子口了,妹妹去瞧瞧?”

黛玉听那婆孙这么快就来了,倒一怔,心中也喜欢,说道:“怎么这就来了。”因想到她们必没有丫头,便回头叫雪雁春纤等人跟着,好做搀扶护管等事,林珑忙拦道:“那边有丫头,咱两人去就很好。”

便从房后一丛海棠斜穿过去,绕过花山,过了小桥,从祥云阁大门进去,穿过三层门廊,至后门一山水屏风前,听外面搬搬动动的吵嚷一片,林珑先道:“你等等,我让小子们避一避。”

黛玉点头站住,心中纳闷,因她所想者,这婆孙二人定是长途跋涉了来的,不想既是坐的马车,还有丫头伺候,这会儿又要先让小子避开,不免暗暗古怪。

林珑便在屏风后面笑说道:“妹妹过来吧。”

黛玉听外面静了,摇摇慢慢,疑疑惑惑地走出去,见入目一辆颇华贵绚丽的马车,已是蹙眉凝目,心中暗疑,待看见来人,不由得一呆。

哪里有什么婆孙,便见林珑亲自掀帘子,一人穿着青紫相间的长褂,腰系黑底祥云镶金腰带,正从马车中下来,身材修长笔直,眼如秋夜星辰,俊眉挺鼻,英气逼人,先拍了林珑一下,见黛玉出来,忙叫‘妹妹’,展口一笑,一口白齿在阳光下宛若珠贝。

见黛玉怔怔地,胤祥便上下看了自己一回,未觉有哪里不对,便笑笑,问道:“我今日搬来,不太巧罢?”

林珑只在一边摸鼻子,脸上含笑,听了这话,忙笑道:“没有没有,我妹妹知道你今儿来,还给你准备了份见面礼呢。”

胤祥顿感意外,忙看着黛玉笑道:“果真的?”

黛玉脸红了,忙暗暗跺足说道:“哥哥。”

林珑笑道:“她不好意思,没关系,就在里面,我引你去看。”

便笑着携胤祥进院,胤祥早见墙垣门檐古朴雅致,很是可心,及至进去,却又觉这其中透着点点古怪,一应事物,要么苍朽太过了,要么极其幼稚,——墙角辟出一块地来,已经开好了垄,不知何意,那边又可见摇椅,秋千等物,边沿一圈设小栅栏,种下一圈小巧精灵的古怪植物,胤祥没见过,走过去细看,忽又听耳边嘤嘤咛咛叫唤,竟是几步远一个枝叶掩映的木笼子里,几只小不丁斑点狗儿刚刚睡醒,正在那咬耳朵打架呢。

看着胤祥茫然痴愣的表情,林珑早在那笑得快背过气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