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为智慧型家长
9745300000010

第10章 拒绝做狮吼型妈妈:如何变得更有耐心?

有一天,我收到一位妈妈发给我的求助帖:

自从有了小女儿,我的耐心却丢了,总是忍不住发很大的脾气,之后又会很自责。和老公也总会因为孩子起冲突,我也很烦恼。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在关键时刻阻止我发火,延长耐心呢?

我深切地体会到她的无奈,我能理解她希望寻找一种可行的方法来让自己更有耐心,希望自己是一个温柔的妈妈和智慧的妻子,用爱和忍耐来处理冲突和矛盾,而不是大发脾气。实际上,她不是把耐心丢了,而是找不到自己了,是内心的力量感和价值感的缺乏导致她容易发脾气,而这样的情绪会让她更加没有力量。

我相信这种妈妈一定不是少数,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同时又该如何面对和改善现状呢?

要想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找出这个问题的形成原因。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身份的改变不会带来知识和能力的自然增长,面对新的挑战,新妈妈常常难免内心焦虑。

我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学习如何工作,但花时间学习如何做家长往往是从怀孕才开始,即使抓紧时间读了很多书,当孩子降生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宝贝,没有一本书能够满足对他们的教养的需要。然而即使有这么一本书,让书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行动,也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并非易事。

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操练,比如,怎么抱这个刚出生的软软的宝宝?怎么给宝宝喂奶?宝宝的小脸都哭紫了,怎么就是吃不到奶呢?可是宝宝听不懂我们说的任何话,吃个奶都像是一场“战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无力感却很难自动消失,甚至会加重,因为旧的问题还没完全得到解决,随着孩子的成长,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而作为妈妈又生怕因为自己的失误影响了宝宝的成长,这样的无力感和焦虑感会让妈妈的内心不再平和,不自觉地就会以发脾气等方式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

第二,心态的转变。

怀孕期的妈妈都会期盼着宝宝的出生,而生过宝宝的妈妈都会半开玩笑地说:“等宝宝生出来,你就会希望你能够把他放回肚子里!”尽管怀孕不容易,生完宝宝后妈妈就会发现,怀孕时除了稍稍有些不便之外,我们的自由基本不受影响,可以继续上班,和朋友见面、逛街等,而且因为怀孕的缘故,走到哪里好像都会得到某种特殊的待遇,全家人也都会对我们关注有加。而宝宝出生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刚出生的宝宝需要我们全身心地照顾,为了有足够的奶水,我们还要注意饮食,即使有一点儿时间外出,还要想着自己是带着宝宝的“饭”出来的,一定要按时回去;如果没有其他人帮忙带宝宝,我们可能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甚至在宝宝小的时候,我们连一觉睡到天亮的机会都失去了。诸如此类的变化,会让我们一下子失去了自己。

记得在我的女儿四个月大的时候,朋友给我打电话。那天,阳光明媚,她问我在做什么,我笑着调侃说:“他们都出去了,我像一只‘困兽’一样待在家里,哪儿也去不成。”她说:“你等着,我和先生开车去接你,我们一起到公园去玩!”我对自己的形容词是“困兽”——孩子出生后,我们不得不面对所有的这些变化,调整心态,要面对的可能是失去了以前职场上的如鱼得水,还可能是失去了过去众星捧月般的生活,生活的重心一下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心态若没有调整好,就很难心平气和地处理新挑战带来的问题。

第三,缺乏支持系统。

孩子出生后,我们需要面对很多新问题和新的变化,没有一个支持系统,会令这个新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就如我上面举的例子,那天,看着窗外的明媚阳光,我内心有一种沮丧:先生出差,没有人帮我带孩子,我没有办法一个人带她出去玩。朋友打电话时,冲口而出的抱怨代表了我内心真实的感受。然而,当朋友驱车带着我和女儿来到植物园,我们一起坐在草坪上野餐,女儿被周围的一切吸引,发出愉悦的“哦,啊”声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实际上,这个朋友就是我支持系统的一部分。

实际上,知识的积累和心态的转变,必然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妈妈将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挑战。如果爸爸比较传统,认为管教孩子是妈妈的事情,那么遇到的挑战会更大;即使爸爸愿意多参与,也同样需要一个系统学习、经验积累和不断调整的过程。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支持系统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

如何建立这样的支持系统呢?原则是:根据需要和目标来寻找和整合身边的各种资源,使各种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层面的需要。

下面,我给出四点建议:

1.家庭中资源的整合。

谁可以帮助我们一起带宝宝?女儿刚出生的时候,奶奶来帮助我带她,奶奶在如何照顾宝宝生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所以生活上如何照顾宝宝,我基本上都尊重她的意见,如果和书上不一样,我就会说:“您就是科学,按照您说的做吧!”这样在教育方面,我就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因为老人往往更注重孩子的生活层面。所以,利用家庭资源时,要有所侧重,有智慧地处理家庭的关系。

2.给自己找导师。

在教育孩子的经验方面,不能光靠读书,所以给自己找个导师是捷径,遇到问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帮助,可以少走弯路,也可以避免问题堆积。比如,女儿刚出生时,我有幸认识了美国婚姻家庭顾问雪莉女士,便每周和她约时间向她学习如何管教孩子。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的就是,当她和我分享如何与孩子沟通的话题时,她那强调的语气和表情让我意识到,说话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对孩子来说,语气和表情更重要!除她之外,我在教育方面还有好几位非常专业的导师。在你的支持系统里,谁是你的导师?你可能会说,我身边没有这样的资源,实际上,在网络时代,资源就在你身边,你可以通过加入某些社交群体,获得非常专业的支持。

3.利用机构性资源。

通过优质的早教中心、亲子课堂、幼儿园等专业性机构,获得支持和帮助。而且,有些教育机构会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培训,这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能力,还是我们寻找导师的机会。

4.家庭型朋友圈。

有了宝宝之后,因为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很多家庭之间也变成了朋友,因为孩子的年龄相当、兴趣相投,可以一起外出郊游,参加各类的活动等,并且彼此交流教育心得和分享教育资源,共同成长。因此,可以寻找这样的家庭组,成为其中的一员。

建立一个有效的支持系统,可以减少我们的完美倾向,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当我们需要倾诉时,有人愿意聆听;当孩子需要结伴出去玩时,有志同道合的家庭一起出发,家长之间是好朋友,孩子之间是好伙伴;流泪的时候,有人在意;开心的时候,有人分享。

因此,对于那位无奈的妈妈,我要建议的是,不要去阻止自己发火,而是让自己内心平和而安静,充满力量。这样慢慢会发现,我们发火的次数越来越少,育儿的过程也越快越快乐。

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同时,我们的性格也被重新塑造,教养孩子的过程也成为家长自身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花时间评估一下自己的状态,哪方面是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哪方面是能够尽快得到改善的。所有的变化和成长都需要过程,放松下来,给自己成长和改变的时间,学习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增加自己内心的力量,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的生命就能够变得更加丰满。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根据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一起走进孩子的世界,上一堂幸福而美好的“父母公开课”。